文 | 杠桿游戲 張銀銀
編輯 | 欣欣然
2023年12月28日,無數“米粉”及汽車行業都在期待的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舉行。
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表示,雷軍表示,今天是小米宣布進軍電動汽車行業的1003天,小米從底層核心技術出發,十倍投入,做一輛好車。目標是通過15-20年努力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做好看、好開、舒適、安全的移動智能空間。
目標不可謂不高遠,同時也給了自己較長的時間。
當年,小米殺入手機行業,后來我們看到小米手機厲害。小米汽車來得有點晚,杠桿游戲不知道小米汽車能否像小米手機一樣取得成功,但衷心希望。
有意思的,號稱“車皇”的問界M9,12月26日舉行了發布會。接著12月27日,問界M9的制造商賽力斯股價大跌5.50%,12月28日更是以狂跌8.19%收盤。
小米要發車了,賽力斯嚇慘?或許沒有關系,賽力斯因為華為因素,這2年股價屢攀高峰,有人認為“車皇”現身也就是利好出完,股價回落不奇怪。
同時,小米集團12月28日股價也小跌了0.25%。
也到歲末年尾,借此機會今天給小米集團、賽力斯兩家公司做個年度總結。
1、小米集團:來得晚也不晚,當然還是有那么一點點晚,加油吧
時間要回到2021年,當年3月30日,這一天屬于小米和雷軍。
雷軍說,小米汽車是他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親自帶隊,為小米汽車而戰!
這一天,杠桿游戲早就覺得是肯定會來的,我一直說除了房地產,銷售額排第二的商品就是汽車,中外皆然。
同時,汽車進入智能時代,做IT起家,此后手機創業成功的雷軍,找到了自己的契合點,誰愿意錯過?如今,2023年12月28日,我們發現雖然晚了一點,但雷軍和小米確實還沒有錯過契合點和時代需求。
那么,小米汽車到底靠譜否?和很多宣布造車的企業比起來,3年前,杠桿游戲就說首先肯定是更看好小米的,當然小米也有自己劣勢。
1)小米的優勢:我先表個態,優勢杠桿游戲認為是很多的。
第一,雷軍雷布斯的決心和創業經驗。
雷軍當時說,
“這將是我人生當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聲譽”……
10多年前從0開始做智能手機,并成功了,足以說明雷軍是靠譜的人。
同時,到了50來歲這個年齡,各種經驗足夠豐富,雷軍親自帶隊做汽車,這個決心和創業經驗,真不容低估。我個人覺得,這比很多因素還要關鍵。
按照小米方面當時的說法,75天內,小米進行了85場業內拜訪溝通、與20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深度交流、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以及2次正式的董事會。
第二,小米真的有錢、有資本,同時不亂花錢。汽車是大投資、高門檻、高技術行業,真不是一般人可以玩的。
小米當時說自己有1080億元現金儲備,做汽車沒上規模之前,必然巨虧,“公司虧得起”很重要。
小米賬面上千億元現金,比造車新勢力財大氣粗得多。造車新勢力的錢終究還不是自己的,要接受投資人的對賭。
前幾年,蔚來等差一點就要活不下去了,還不就是因為沒錢,當時資本市場也不認可。
小米則是一家比較成熟、營收穩健的企業。所以小米說自己投,不要投資。硬氣吧。
非常有意思,2023年8月末,小米的中期報告披露,其繼續向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投入了14億元。此前2022年及2023年1季度,其分別已經投入了31億元、11億元。
真是燒錢的游戲,但是我們發現和很多企業花了很多錢比起來,小米汽車似乎又很節儉,造車這么燒錢,但小米如此節制,這就是一個成熟、優秀的企業。
第三,小米確實有技術基礎。從做系統優化開始,到造出手機,雷軍證明過自己,如今,本就有上萬名研發人員,打通IT和智能汽車,小米有這個可能。
小米既懂硬件,又懂互聯網,“完全不能理解你們為什么不造車”——有人是這么認為的。
第四,小米的生態和樂視的生態不同,小米和蘋果一樣,整個生態鏈有關的用戶基礎擺在這里,是真的建立起了客戶基礎和生態。
這為小米汽車贏得市場和用戶提供了堅實基礎。
第五,小米肯定已經做了很多準備。“但凡說小米要造車的,都是假新聞。”2020年12月15日,小米集團當時的公關方面領導徐潔云還在微博上發了這樣的內容。
后來不到4個月時間,小米就“打臉”了。
這樣的否認、傳言、辟謠小米經歷了多次,其實一個有實力的企業越是否認,最后跳出來說,對,我要做了,恰恰說明經過充分的調研和準備。
第六,小米的理念和思維方式。杠桿游戲不是小米用戶,但很多朋友是。我完全知道很多朋友為什么喜歡小米,因為性價比真高,就像小米說的硬件利潤不超過5%。
汽車是什么,對于多數人來說,不是奢侈品,而是普通的代步、出行工具。小米的性價比追求,恰恰是普通汽車該有的理念。當然,到底定價如何,是否是普通價格的汽車,我們拭目以待。
第七,這幾年,其他公司走過的彎路、教訓,也都是小米汽車的財富,小米汽車起步晚,有時候也是后發優勢。
2)小米的劣勢:夸了這么多,也說說問題和劣勢。
首先,智能汽車是人類最復雜消費工業——汽車,和集成電路智能終端的結合體。這個復雜程度、燒錢程度,超乎想象。至少目前,小米缺乏一半基礎和經驗。
比如電力驅動技術、智能系統,總的來說小米才開始。
比如傳統造車需要的基本功、牌照,都還是空白。當然,牌照可以買,但造車基本功,通過代工也可以,小米手機、蔚來汽車之前不都有。
但一切需要市場和消費者進行品質可靠性檢驗。小米自己建了工廠,不過牌照暫時還沒有,用的北汽的。
其次,小米起步還是有點晚,無論如何這一點無法否認,整個行業已經是紅海。10多年前小米開始做手機,那是風口,而今造電動汽車、智能汽車,競對們也差不多開始了10年。
10年的研發、專利、技術壁壘、經驗,以及消費者,這都是小米需要補課的。
所以我們回溯2021年的3月31日的小米股價,好消息的刺激并不明顯,整個交易日下來,漲幅僅0.59%。
1000多天后的2023年12月28日,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舉行,當日股價16.280港元,上文杠桿游戲寫過報跌0.25%。對了,今天小米的總市值為4081億港元。
2021年的3月31日收盤總市值為6489億港元,市值下滑的幅度也是驚人。
再次,不是有錢就一定行,和小米一樣有錢的企業也沒做好,也不是手機可以做好,汽車即可做好。
經驗、有錢是好事,但有時候放空自己更需要,過去的經驗和成功感,偶爾也是拖累,會形成思維定勢。
智能汽車的技術壁壘和市場殘酷性,對誰都是公平的,不會因為小米和雷軍有決心、經驗,就一定比別人優秀。
然后,小米孤軍奮戰還是如何?今天,汽車行業、跨行業的抱團越來越多,一起提高實力,小米汽車呢?
每家企業雖然心態可能是開放的,但實際精力、資源、投入也都是有限的。小米的殺入畢竟晚,找到好朋友、真朋友也不容易。
12月28日的發布會上,雷軍表示,小米全棧自研智能駕駛技術,第一期總投資達到33億元,目前已經追加到47億元,其自動駕駛的目標是2024年進入行業第一陣營。同時,小米汽車發布變焦BEV、超分辨率占用網絡技術以及道路大模型等自動駕駛技術,計劃明年年底開通100個城市領航NOA。
完全自己干!錢必然要狠狠燒,能燒出頭否?
3)小米頭疼的問題:
我和很多朋友一樣,覺得定價問題會是小米汽車頭疼的問題。價格定高了,對手強勁,目前已經是非常紅海。
價格低了,又一開始就是屌絲形象,以后咋整?
而且價格太低,確實沒啥錢賺,長期虧也不是辦法。
2023年12月28日,小米汽車說,“目標客戶是時代精英 十年后也好看”——時代精英值多少錢?
最后杠桿游戲談一下,錢到底是不是問題。三季報披露,2023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團的營收1977億元左右,下滑了7.60%。
同期,歸母凈利潤約127.5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982.27%,因為2022年前三季度虧了6.77億元。
我們看2022全年,小米集團的營收為2800億元,2021年為3283億元,同比下滑了14.70%。
同期,歸母凈利潤24.74億元,同比下滑了87.21%。
上述波動,我們可以發現,生意的起伏還是挺大的。
未來電子產品和汽車到底是相互支持,還是偶爾會雙殺、加大企業壓力?
截至2023年9月末,小米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316.5億元,2022年末該數字為276.1億元,2021年末為235.1億元,2020年末為547.5億元。
這個絕對數字不小,不管和自己比,和同行比,小米集團目前還是算有錢。希望錢最后不會成為小米的問題。
2、賽力斯:從危險到再度爆發
賽力斯在2023年10月之后,訂單、銷量呈現瘋狂到難以置信的地步。股價的大漲、起起伏伏我就不多說。
桿友都知道,賽力斯和華為聯手打造的AITO問界新M7上市并開啟交付,訂單超乎意料大好,目前看剛發布的M9也挺好的。
2022年時,賽力斯曾創造過問界系列車的銷售奇跡,股價曾一飛沖天。但進入2023年后,M7戰績不好,華為效應退坡、銷量大跌、財務難看、股價一度跌跌不休……
1)銷量2023年前9個月下滑嚴重,新M7訂單爆發算是救贖,M9再加一把力:在10月新M7銷售爆發之前,不僅僅是賽力斯汽車(非賽力斯集團,該司主要車型為與華為合作的AITO問界系列,下同不再贅述),賽力斯整個集團(含該集團其他品牌及商用車)的銷售狀況,可以說,已經到了危險時刻。
2022年曾有光輝戰績,全年賽力斯汽車銷量超8萬輛,同比增長超626%,主要就是和華為合作的問界系列。按照AITO問界汽車的披露,從2022年3月開始交付,AITO問界汽車2022年總計交付了7.5萬輛。
不僅賽力斯汽車賣得好,賽力斯集團的新能源汽車在整個2022年都表現卓越。總計銷售了13.5萬輛,同比增長超225%。
2022年,賽力斯集團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超過了燃油車銷量。雖然只多2、3千輛,但象征意味濃厚。
當然,賽力斯集團的新能源車除了乘用車,也有商用車,但無論如何該司整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速,在2022年是遠超行業大盤的。
形勢似乎一片大好。
到了2023年,我們發現問界系列一度不再單獨發布銷售數據,偶爾也會發布。但賽力斯集團每月的產銷快報會披露賽力斯汽車的銷售數據,上文杠桿游戲寫過,主要就是問界系列的銷量。
我們按月份說一下。
1月從產銷快報看,2023年1月賽力斯汽車賣了4490輛,同比增長445.57%——畢竟2022年同期基數低。
2月賽力斯汽車賣了3505輛,同比增長依舊高達230.35%。前2月賽力斯汽車合計銷售7995輛,同比增幅高達324.36%。
3月賽力斯汽車賣了3679輛,相對于2月略有回升,同比就只增長16.42%了。前3月累計銷售11674輛,同比增幅還行131.44%。
4月賽力斯汽車賣了2953輛,直接跌破3000輛,這是問界系列交付以來,賽力斯汽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低數據,同比下滑14.13%。前4個月,累計銷售14627輛,同比增長72.43%。
5月賽力斯汽車賣了5466輛,相對于4月明顯回升,但同比只增長0.48%。前5月累計銷售20093輛,同比增幅44.32%。
6月賽力斯汽車賣了5668輛,同比下滑25.99%。前6月累計銷售25761輛,同比增幅只剩下19.37%。
7月賽力斯汽車賣了4240輛,相較于6月環比下滑,且跌破5000輛,但同比下滑高達45.69% 。前7月累計銷售30001輛,僅微增2.09%。
8月賽力斯汽車賣了3263輛,環比繼續下滑,同比下滑幅度繼續擴大至67.52%。前8月累計銷售33264輛,同比下滑15.64%,2023年賽力斯汽車第一次出現累計銷量下滑。
9月賽力斯汽車賣了7125輛,創下2023年以來單月最高記錄,但同比依舊下滑29.75%。前9月累計銷售 40389輛,同比下滑幅度擴大到18.53%。
截至2023年9月末,賽力斯汽車的問界M5和M7兩款車各自的月度銷量,都沒有超過5000輛,遠不及去年高峰時一款車的單月銷量,這確實值得深思。
10月賽力斯汽車賣了14506輛,再次躍上1萬輛,同比增長20.41%,前10個月賣了54895輛,同比依舊是下滑10.92%。
11月賽力斯汽車賣了20318輛,同比增長145.92%,前11個月合計賣了75213輛,同比增長7.63%。
這是單月最高記錄,同時12月生產能力爬坡上來后,交付能力已經知道是超2萬輛的,2023年超過2022全年也是大概率。
問界新M7的問世,算是完成了對賽力斯、華為合作的救贖。
2)2023上半年、三季度財務告急:2022年,伴隨問界系列的熱銷,賽力斯整個集團雖然歸屬凈利潤-38.32億元,好歹營收從2021年的167.2億元翻倍至341.0億元。
到了2023年前9月,問界系列銷量不給力,直接后果就是財務不好看。
三季度,賽力斯營收僅有56.48億元,同比下滑47.25%。
2023上半年,賽力斯的營收下滑了11.14%。錄得營收110.32億元,2022年同期為124.16億元。
三季度的下滑程度顯然有點高。
歸屬凈利潤方面,三季度虧9.50億元,有意思同比只下滑了0.25%——對了,上述三季度指標,三季報都說同比“不適合”。
截至9月末,賽力斯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31.74億元,2022年同期該數字為65.88億元。錢不多了,幸好新M7暢銷,M9也來了。
3)翻盤能否實現?確定性很大,但也或許有波折。
2023年9月12日,AITO問界新M7上市。起售價僅為24.98萬元,比舊款下調4萬元。華為宣布,消費者在10月7日前購買M7,還能享受價值3萬余元的限時優惠。后來賣爆了,12月26日M9的發布會說新M7大定超12萬輛。
12月26日,M9剛舉行了發布會,2天后也就是今天12月28日,官方宣布M9大定突破2萬輛。
新M7均價20多-30萬元,M9更高50萬元。生產能力目前已經上去,那么賽力斯的營收和利潤指標,接下來有顯著改善是一定的。
當然,新M7價格殺成這樣,利潤如何,我們得等年報了,加上華為方面要抽成。只有量上去,或許才有利潤可言。而M9的利潤顯然是更明顯的。
還記得賽力斯方面今(2023)年曾傳出和華為關系方面的一些傳言。后來雙方又在深圳簽署2026年目標100萬銷量的協議。
2024年,問界系列的銷量目標是60萬輛,目前看真有可能,或者接近。
賽力斯這家公司離扭虧為盈似乎越來越近了。
當然,賽力斯能否憑借新M7、M9,2024年的新M5、M8站穩腳跟?一家企業要跨入良性循環并不容易,經過了2年的起落,給杠桿游戲的感覺是:賽力斯這次或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