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旭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火災再次造成嚴重人員傷亡。據@北京朝陽消防 通報,2023年12月28日凌晨,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鄉東辛店村某村民自建房發生火災致4死5傷,經初步調查,火災原因為電動自行車起火所致。
據通報,12月28日3時17分,北京市119指揮中心接警后,調派3個消防站9部消防車到場處置,3時43分現場火滅,現場疏散54人,營救出9名被困人員均已送醫,其中4人已無生命體征,5人正在全力救治中。
界面新聞注意到,此前在11月28日,“北京消防”微信公眾號公布了2023年發生的12起室內電動自行車、老年代步車火災事故典型案例,并公布了涉事電動車品牌,包括小鳥、愛瑪、綠源、小刀等。文章提示稱,“這些著火的電動車品牌,大多在生活中很常見,大部分案例也都是電池充電過程中起火,這些情況說明無論您選用什么品牌的電動車,規范充電都是避免因電動車火災造成傷亡的重要措施”。
近年來,我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突破3億輛,仍在快速增長。與此同時,電動自行車因充電等引發的火災風險急劇增加。據國家消防救援局數據,2022年共接報電動自行車(電動助力車)火災1.8萬起,比2021上升23.4%,接報居住場所內因蓄電池(電動自行車充電電池居多)故障引發的火災3242起,比2021年上升17.3%。
在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中,因違規充電而導致人員死亡的案例不在少數。2021年9月20日0時30分許,被告人張慶寶在屋內給電動車蓄電池充電,3時許,蓄電池發生爆炸引發火災,致使居住在被告人張慶寶樓上的李某某等5人被燒死或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火災損失98174元。2022年6月15日,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以失火罪判處被告人張慶寶有期徒刑6年。
2021年10月4日,被告人吳某海在網上購買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電動車鋰電池,并自己安裝在其電動車上。10月5日凌晨2時6分,吳某海在租住樓內對電動車進行充電。至3時44分,電動車鋰電池熱失控炸裂起火引發火災。此次火災過火面積約為24平方米,燒毀停車間內10輛電動車及1輛摩托車等物品,造成2人死亡。2022年3月1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福綿區人民法院依法判處被告人吳某海有期徒刑四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王青松此前在接受《勞動保護》雜志采訪時也表示,根據對近年來發生的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原因調査顯示,絕大多數火災都是發生在充電階段。充電過程中發生火災的主要原因是電動車自身電氣線路短路、充電器線路過負荷、電動車電池故障引起。根據相關調査,電動自行車的起火并非是電池質量不過關,而是使用者的操作不當或者是相關元器件質量缺陷所致。
“近年來發生的一些電動車火災事故,其深層次原因往往都是安全保護裝置的失效或者是電池受到外界的影響。另外,現在市場上的電動自行車外飾材料基本都是易燃塑料,當電動自行車的內部元器件、線路等出現短路,很容易引燃車身,進一步加劇火勢。”王青松在報道中說。
針對如何避免充電過程中電池火災的發生,王青松表示,在宏觀方面需要制定相關的強制性標準:一是制定相關安全標準,在源頭上對電動車的生產裝配進行篩選,落實電動車的安全化、規范化生產。在相關政策規定的保障下,對市場上的電動車生產廠家進行嚴格質量把關,落實產品質量責任。二是建立起一套屬于電動車的安全充電規范體系,避免電動車因過充、過載引發的火災。
界面新聞注意到,為預防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2018年1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4部門曾修訂《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對電動自行車產品標準以及防火安全性能等級均作出了要求。2018年5月,國務院安委辦下發通知,在全國范圍集中開展電動車消防安全綜合治理,還專門召開“電動車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工作視頻會議”,強調從根本上解決電動車“進樓入戶”“人車同屋”等問題。
2021年8月1日,國家應急管理部公布的《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正式施行。其中明確,在高層民用建筑的公共門廳、疏散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停放電動自行車或者為電動自行車充電,拒不改正的由消防救援機構責令改正,對經營性單位和個人處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對非經營性單位和個人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然而,該類事故仍然多發。福建法治報2021年11月刊發的《讓電動自行車火災有“法”可控》一文表示,雖然,政府部門早早就在源頭管理上下了功夫,但法規滯后,強制力欠缺是現實治理難點。文章稱,規范停放和充電這個環節,現實展開有難度。主要制約在兩方面,住宅空間資源緊張以及住戶消防安全意識不強。對此,一定程度的事前法律責任承擔,是有必要被補充的。此外,還應加強行政處罰力度,實行多方共治。
北京晚報刊發的一篇名為《電動車失火案的罪與責》文章則表示,有效治理與公共服務并行,滿足群眾對電動車停放、充電的現實需求,科學設置電動車停放區域、安裝足量固定充電位,是減少電動車引發事故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