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景源
2023年12月28日,上海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上海市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促進條例》(下稱《條例》),此次立法在國內屬首創。
《條例》將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重點對能源發展、產業結構、生活消費等領域的綠色轉型作了規范。
近年來,上海以低能耗低排放支撐經濟高速增長,2010年以來,上海以年均1.2%的能源消費增速實現了年均6.7%的經濟增長,單位GDP碳排放累計降幅超過50%。截至目前,中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近4.2億噸。
與此同時,上海先后出臺了《上海市節約能源條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在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等領域積累了一系列經驗做法。
上海作為一座擁有2400多萬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具有經濟、產業、人口規模大,空間、資源、環境容量小等特點。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崔凱表示,為了加快推進上海發展方式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平衡的綠色低碳模式轉變,有必要制定一部綜合性的地方立法,協同推進上海能源結構優化、產業結構升級、生活方式轉型等工作。
《條例》明確上海實行能耗、用地、用水雙控管理制度,推動能耗雙控逐步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同時,上海在能耗、污染物排放和溫室氣體排放等方面實行重點單位管理制度,明確重點單位應當依法開展監測計量、節能減排改造等工作,支持企業等經營主體開展環境、社會和治理可持續發展實踐。
在能源綠色安全轉型方面,《條例》提出上海要優化能源結構,推行化石能源綠色低碳替代,促進太陽能、風電、氫能、地熱能等新能源和新型儲能方式的發展。
根據《條例》,上海將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推進虛擬電廠建設,根據城市電網的負荷平衡需求,有需調節用電負荷;優化電力資源配置,完善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機制,支持分布式發電主體按照規定與同一配電網區域的電力用戶就近交易。
在產業綠色轉型發展方面,《條例》分別就工業、循環經濟、建筑、交通等具體領域提出要求。其中,在工業領域,上海將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發展,鼓勵企業減少能源資源消耗,支持航空發動機、新能源組件、船舶機械、汽車零部件等設備產品的高端智能再制造。
在個人生活方式方面,《條例》鼓勵綠色消費與出行,支持消費者優先購買、使用綠色低碳產品,引導公眾優先選擇綠色出行方式。《條例》還指出上海將培育和拓展線上線下二手商品交易渠道,推動二手商品交易規范有序發展。
《條例》明確,上海將加大對綠色轉型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金融服務等活動的財政支持力度,同時支持在滬金融基礎設施機構、金融機構等發展綠色信貸、債券、保險、票據、融資租賃等金融產品和服務。
上海市發改委環資處處長郭建利表示,將盡快制訂一批綠色轉型重大制度規定,完善資源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推進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推動出臺綠色低碳相關信息披露、統計核算、標準規范、重點用能和碳排放單位管理等制度,加快推進綠色低碳供應鏈和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