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儀美尚
近日,有消息稱,女演員張歆藝任主理人的個護品牌SEE MOLLY疑似倒閉,其原價169元的產品,清倉價格不到20元。
儀美尚觀察到,目前,在微博平臺,SEE MOLLY品牌賬號已停更超一年,品牌關聯的上海歆雅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則在平臺上顯示“企業未經年審”。此外,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已無法搜索到其品牌店鋪。
截自SEE MOLLY微博、微信公眾平臺
張歆藝任主理人的個護品牌,已“查無此店”
釘釘企典顯示,SEE MOLLY隸屬于上海歆雅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20年11月,目前經營范圍包括品牌管理;化妝品批發、零售;個人衛生用品銷售;互聯網銷售等。
SEE MOLLY品牌于2021年12月官宣成立,女演員張歆藝任主理人。品牌名意為看見自然、純真,宣稱為消費者帶來看得見的凈徹產品和安心的個護體驗。在品牌官宣成立的文章中,張歆藝寫道,“她會站在母親、妻子、消費者的角度篩選、感受產品,身份的轉變促使她成為品牌主理人。”
截自SEE MOLLY微博、微信公眾平臺
在化妝品監管APP上,可以看到SEE MOLLY備案了頸膜、身體乳、沐浴露、洗發水和護發素五款個護產品。其中,頸膜于2022年5月備案,是品牌新品,而其余四款產品均為2021年7月備案。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產品生產企業均為上海蕭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從品牌經營來看,SEE MOLLY在天貓的店鋪已經閉店,無法被搜到,僅有淘寶C店和私域渠道仍在折價售賣相關產品,如在淘寶有店鋪以29.9元至39.9元的價格售賣其臨期護發素、洗發水產品,已售超百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私域平臺,有商家以19.9元兩瓶的價格售賣SEE MOLLY產品,宣稱全新、正品,而此前,其官方店鋪售賣的沐浴露、身體乳套裝價格為169元,這也指向了網絡上的品牌清倉、倒閉傳聞。
從社交平臺的用戶反饋來看,SEE MOLLY產品呈現兩極分化的口碑。有用戶表示,終于等來了二姐(張歆藝粉絲對于偶像的愛稱)的自創品牌;也有用戶表示,產品很普通,在使用中沒有感受到功效。
品牌宣傳上,SEE MOLLY在微信公眾號、小紅書等平臺,均有官方賬號,截至目前,SEE MOLLY在小紅書平臺有超千位粉絲,最熱門的品牌內容為頸膜上市相關的宣傳,收獲點贊、收藏超300次。
明星品牌缺明星助陣,產品缺乏獨特性或成閉店原因
對于SEE MOLLY成立僅兩年就遺憾閉店的消息,不少消費者并不意外。有消費者稱,張歆藝的工作重心并不在品牌經營之上,鮮少為品牌站臺宣傳。
作為品牌主理人,張歆藝在SEE MOLLY的官方賬號上多有露面,但目前,在其個人微博、小紅書等社交賬號上,卻很少看到品牌相關宣傳內容,僅在小紅書上可以看到品牌上市時,其發布的宣傳內容。
此外,亦有消費者表示,“明星創業的產品,幾乎都是貼牌,不敢買”“19.9元都能賣,成本可想而知”。
對此,有資深行業人士指出,貼牌、溢價高并非是明星做品牌的“原罪”,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獨特賣點才是被消費者拋棄的原因。如前述消費者吐槽產品缺少獨特賣點。
截自閑魚、淘寶平臺
同樣是明星品牌,蕾哈娜創立的美妝Fenty Beauty就收獲了極高的關注。據Cosmetify 2023年發布的名人美妝品牌銷售額排行榜顯示,去年,Fenty Beauty的銷售額為4.77億英鎊(約合人民幣43.33億元),位列榜單第一。
而Fenty Beauty最初收到消費者認可,就是因為它打破了粉底色號慣用的色譜范圍,創造了獨特的賣點,公開資料顯示,該品牌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40個色號的粉底液。
而反觀國內,明星、紅人創立的品牌還缺少像Fenty Beauty這樣現象級的存在。據儀美尚不完全統計,2013年至今,約有11個明星/紅人創立了12個美妝品牌,其中,已經關停或者已宣布關停的紅人品牌有6個,剩余品牌中,僅有范冰冰創立的Fan Beauty、張大奕創立的BIG EVE和周揚青創立的CODEMINT紈素之膚仍有較大聲量。(推薦閱讀:雅詩蘭黛首投中國美妝品牌!)
“明星跨界美妝尋求變現,不應當只停留在‘玩票’的階段。”上述業內人士說到,如果不想品牌曇花一現,就需要在渠道、供應鏈、營銷等方面全面布局,長線經營。
新銳/明星品牌面臨閉店潮或有這三方面因素
“明星/紅人品牌發展不易,多折戩而歸,也并非完全是明星、紅人的‘鍋’”,上述業內人士指出,近兩年,不少由專業操盤手經營的新銳品牌也難逃閉店的命運。如今年,倒下的新銳品牌包括彩妝品牌薏珂思It's Focus、浮氣Fomomy、卡樂說COLORPEDIA、Happimess樂在其中;護膚品牌菇小菇和香氛品牌Scentooze三兔。
綜合多位資深行業人士的觀點,儀美尚梳理了近年來,明星自創品牌、乃至新銳品牌出現閉店潮的三方面原因。
其一,美妝在資本市場遇冷,沒有更多資金涌入化妝品行業。今年,美妝個護和美妝上游供應鏈企業共發生約80起投融資事件,已公布的投資金額超25億元,而去年,美妝賽道發生了110起投融資事件,投融資超80億元。
其二,市場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國貨在過去三年里,‘吃’掉了之前微商和代購的份額,迅速崛起,但隨著市場紅利消失,品牌競爭進入存量時期,所以不少國貨品牌整體增幅出現下降。”有國貨品牌負責人說到,市場競爭更激烈了,消費者更理性了,想僅僅以明星、紅人為賣點,讓消費者買單并不容易。
其三,直播電商透支了消費力。“直播電商追求高客單,習慣將產品打包售賣。”上述國貨品牌負責人表示,這樣的市場環境往往會透支消費者未來的消費力。“不少消費者家里產品放過期了還沒開封,這也為消費者嘗試新品牌增添了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