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海濤 李淑楠
12月25日,山東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佳能科技”)在山東證監局進行了IPO輔導備案登記,輔導機構為第一創業證券承銷保薦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第一創業證券”)。
佳能科技從去年6月就進入輔導期,輔導機構為中泰證券,但今年10月雙方終止了輔導協議,并撤回了輔導備案。此次牽手第一創業證券,再次啟動IPO之旅,佳能科技上市目標仍為北交所。
值得注意的是,佳能科技2022年的定向增發中,曾包含“對賭條款”,對公司2025年6月30日前無法上市須回購股份進行了約定。佳能科技更換券商二度沖刺北交所上市,或許與此有關。
二度沖刺北交所
資料顯示,佳能科技成立于1998年1月,注冊資本8731萬元,是一家集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元件及配(附)件科研、設計、制造、現場安裝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是淄博市行業龍頭企業。2022年9月,佳能科技通過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2022年12月,公司及子公司山東旺泰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山東省瞪羚企業認定。
輔導備案報告顯示,佳能科技于2019年8月2日掛牌新三板,法定代表人為楊德生,注冊地址為淄博市淄川區,控股股東楊立勇直接持有公司32.30%的股份,并通過佳能投資、一致行動人楊德生,累計控制佳能科技61.23%的表決權。
從輔導工作安排來看,整個輔導期分三個階段進行:2023年12月,對公司進行盡職調查;2024年1月,通過專題講座等方式,對佳能科技的董事、監事等進行培訓;2024年2月至輔導驗收,主要是解決問題、完成輔導計劃,進行考核評估,做好北交所IPO申請文件的準備工作。
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佳能科技分別實現營收1.57億元、1.65億元、2.52億元、2.3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731.91萬元、1687.19萬元、1808.43萬元、1713.8萬元。佳能科技表示,公司符合北交所上市的財務條件。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佳能科技已經不是輔導企業中的“新人”了。在去年6月28日,佳能科技就與中泰證券簽訂了北交所IPO輔導協議并向山東證監局遞交了上市輔導備案材料,按照當時的計劃,中泰證券對佳能科技的輔導工作時間安排為2022年7月到2023年3月。
但直到今年10月,佳能科技的輔導工作仍未完成,這顯然超出了公司當初的預期。10月12日,佳能科技以“公司資本上市規劃有所調整”為由,與中泰證券解除了輔導協議,隨即山東證監局確認了公司終止輔導的申請。
“時隔兩個多月,佳能科技牽手第一創業證券,但上市目標并未調整,或許就是寄望在新券商的幫助下,能盡快完成輔導,實現在2025年6月30日前上市的目標。”濟南新三板資深投資者陸偉向經濟導報記者分析說。
上市目標未完成的“回購壓力”
佳能科技如此“著急”上市,或與一份股份回購協議,也就是通常說的“對賭條款”有關。
佳能科技2022年7月22日晚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定向發行的2755萬股股份,將在7月27日起在新三板掛牌并公開轉讓,公司總股本由5976萬股增加至8731萬股。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盡管截至2021年末的每股凈資產為2.31元,且在新三板交易并不活躍,但佳能科技4元/股的發行定價,仍受到了投資者追捧,共有1家私募基金和8名自然人參與認購,合計認購金額11020萬元。
其中,淄博鴻泰創盈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下稱“鴻泰創盈基金”)豪擲9000萬元認購了2250萬股,成為佳能科技第三大股東。據悉,鴻泰創盈基金成立于2019年5月,注冊資本5億元,主要從事對未上市企業的股權投資、對未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投資及相關咨詢服務,2019年7月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
鴻泰創盈基金如此大手筆投資一家新三板企業,其實看中的是佳能科技的上市前景。其與楊立勇、楊德生約定了有關上市的條款,具體為:在鴻泰創盈基金投資完成后佳能科技進行上市啟動安排,簽署上市輔導機構,并完成在上交所主板或科創板、深交所主板或創業板、北交所、香港聯交所主板或創業板上市計劃的報送;上市計劃應在2025年6月30日前完成。
若佳能科技不能在上市期限內完成上市計劃,鴻泰創盈基金有權于2025年6月30日起90天內書面通知楊立勇、楊德生回購其持有的佳能科技全部股份;在回購價款方面,雙方約定,除了原始投資金額外,楊立勇、楊德生還需支付每年8%的投資收益。
此外,回購協議還對佳能科技的業績進行了約定,2022年、2023年、2024年佳能科技累計收入須超過8億元且凈利潤超過9000萬元,若累計收入或凈利潤少于對應累計承諾業績的80%,鴻泰創盈基金也有權要求楊立勇、楊德生進行回購。
在首次輔導“折戟”之前,佳能科技2022年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均出現了下滑,同比分別減少5.88%和5.23%;2023年上半年,佳能科技實現營收1.04億元,同比減少18.15%,歸母凈利潤1703.81萬元,同比增長14.81%。
來源:山東財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