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3年行至尾聲,回顧全年,“補充實力”為行業普遍性動向。今年,除了積極推進資本補充債券方式外,通過傳統增資方式以補充資本金仍是不少保險機構的選擇。
據藍鯨財經不完全統計,2023年共有21家險企獲批增資23筆,其中,中國人壽(海外)、泰康養老完成兩度增資,此外還有11家險企已披露增資方案,正在“排隊”等待監管批復。
“險企增資,主要為保障償付能力充足,增強競爭力,為業務經營和拓展做好準備,新增資本多為原股東認購,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股東對公司經營的長期看好”,業內人士指出。
23筆增資落地,國壽海外、泰康養老年內完成兩度增資
償二代二期工程落地背景下,監管對于保險公司核心資本認定趨于嚴格,行業呈現償付能力普遍下滑的境況。在此背景下,各公司紛紛擇路提振償付能力。
今年以來,共有包括陽光保險、太保財險、瑞再企商、華貴人壽、國寶人壽、國壽海外、君龍人壽、匯豐人壽等在內的21家險企獲批完成23筆增資,此外還有復星聯合健康、華泰人壽、珠峰財險等11家險企已披露增資計劃。
從增資“亮點”來看,中國人壽(海外)作為國壽拓展海外業務的國際窗口,在今年完成兩度增資,注冊資本在6月獲批實現從69.78億元增至110.56億元,11月再度獲批增至141.22億元;泰康養老也在2023年實現注冊資本的兩步邁進,注冊資本由50億元,分步增至70億元。
同樣大手筆增資的還有信泰人壽。據信泰人壽10月公告,擬增發52.04億新股,每股認購價格約1.8元/股,由物產中大(600704.SH)等4家新入股東認購,募資金額93.73億元,信泰人壽注冊資本或由50億元增至102.04億元。若增資落地,物產中大將躍居信泰人壽第一大股東,人身險公司注冊資本金“百億俱樂部”,也再添一員。
“陽光系”在今年集體增資。近日,金融監管總局批復同意陽光財險增加注冊資本7.109億元,由57.46億元變更為64.569億元。根據陽光財險在今年9月披露的公告,公司擬增發7.109億股,每股面值1元,價格為2.11元/股,由公司股東陽光保險和陽光人壽按持股比例以現金方式認購。
向陽光財險注資的陽光保險和陽光人壽,也是今年增資隊列中的成員。今年3月,陽光保險獲批增資,注冊資本由103.51億元增至115.02億元。今年8月,陽光人壽公告,經股東大會同意,擬增發27.027億股普通股,增資完成后,陽光人壽注冊資本為210.45億元。
比亞迪財險30億元增資在今年尤為值得關注。作為風險處置機構,易安財險在今年獲批由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受讓全部10億股股權,隨后,易安財險更名為比亞迪財險。今年9月,比亞迪財險獲批增資30億元,由比亞迪汽車出資,原10億元注冊資本的比亞迪財險,“身價”增三倍。增資動作,也是比亞迪在新能源車險蓄能與發力的信號。
專業養老保險公司恒安標準養老在今年擬啟動一筆2億元的增資,增資后注冊資本將提升至4億元。對于增資用途,恒安標準養老向藍鯨財經表示,公司制訂了聚焦養老主業的清晰發展路線,增資可支持在產品開發、銷售渠道拓展、數字化運營能力和投研能力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養老保險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其中對經營不同業務范圍劃定差異化注冊資本要求,例如恒安標準養老若有意布局商業養老金、養老基金業務,則需繼續提高資本實力,滿足監管要求。
2023年險企獲批增資情況;制圖:藍鯨財經
新股東借增資入局,國資身影頻現
增資以提升資本實力,提振償付能力的同時,也不乏保險機構股東借參與增資擴大控股權。今年4月,華貴人壽獲批增資10億元,其中,由茅臺集團認購新增注冊資本4.666億元,借由此次增資,茅臺集團由原第二大股東躍居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從20%提升至33.33%,
增資獲批后,今年11月,華貴人壽完成換帥,茅臺總會計師、董秘劉剛獲批出任董事長,其在講話中提出,要提高投資、精算、風控、渠道、服務、數智化等能夠切實提高公司市場競爭力的六大管理能力,同時提及要堅持圍繞茅臺做足文章。
四川國資系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作為第一大股東,通過參與國寶人壽增資,將持股比例由20%提升至30.303%,加大持股權;同時參與增資的四川金控,也通過增資躍升為國寶人壽第二大股東。
中原農險在今年11月獲批完成增資,注冊資本由21.1億元增至40億元,資本實力幾近翻倍。在此次增資中,中原農險引入兩位新投資人:河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河南農開產業基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兩家新股東分別出資14.46億元、8.23億元,增資后空降為中原農險第一、二大股東。
“以增資方式入股,說明新股東對保險業和注資險企的看好”,保險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同時,藍鯨財經注意到,原股東加碼或新入局股東中,不乏國資背景,如前述國寶人壽、中原農險、以及君龍人壽、復星聯合健康等等,“這也反映了地方國資在金融領域的布局,是任務也是支持。”
2023年披露增資方案險企;制圖:藍鯨財經
增資需求迫切,愛心、三峽人壽等險企獲股東馳援
“對于不少內生動力不足的險企,償付能力下滑,增資尤顯迫切”,業內人士分析道。
舉例來說,愛心人壽12月25日公告,擬發行新股5764萬股,新增注冊資本5764萬元,全部由第一大股東北京新里程健康產業集團(以下簡稱“新里程健康”)有限公司認繳出資。股票發行后,新里程健康將持有愛心人壽3.7764億股,持股比例由15.84%增至18.18%。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愛心人壽曾發布一份增資議案,當時提出擬發行股份數量為3億股,對應新增注冊資本3億元,新股由新里程健康認購。但時隔半年后,該筆增資并未等來監管批復,而是調整“縮水”,將擬增股本從3億縮減至5764萬。
據愛心人壽償付能力報告,截至今年3季度末,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67.57%、135.14%,據預測,第四季度將分別下滑至38.12%、76.23%,如增資未能落地,將跌下監管劃定50%、100%紅線。
12月18日,三峽人壽公告增資計劃,擬增資5.5億元,原并列第一大股東的重慶渝富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與重慶高科集團有限公司共同認購,增資后三峽人壽注冊資本將增至15.37億元,兩家重慶國資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由20%增至30.49%。
自成立以來,三峽人壽償付能力伴隨著展業逐步下滑,今年三季度末,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60.71%、67.56%,已有不足。此外,從2022年第一季度開始,三峽人壽綜合評級由B類降為C類,又在今年降D類。對此,三峽人壽提出,公司主要面臨的風險在于償付能力承壓及相關戰略和可資本化等風險。
在今年由盈轉虧的中信保誠人壽,也擬推進增資。據其日前公告,擬增資25億元,增資后注冊資本由23.6億元增至48.6億元。中信保誠人壽由中國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與英國保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持股50%,此次增資額,也由兩家股東分別按比例認購。
近年來,中信保誠人壽保費規模拾階而上,凈利潤表現也整體向上,但在2022年,中信保誠人壽凈利潤下滑,從上年的29.15億元縮水至10.96億元,今年前三季度,更是出現了3.95億元凈虧損。
“增資、發債等‘補血’方式,是險企提升償付能力最直接的辦法,但長期來看,還需要險企修煉內功,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業內人士提醒道,“提高內生性資本的補充能力,包括加強資產負債管理,提升投資能力,優化成本管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