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2024,智能汽車走出獨立曲線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2024,智能汽車走出獨立曲線

順“智能化”者生,逆“智能化”者亡。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光錐智能  劉俊宏

新能源汽車正在帶領中國車市走向新的高峰。

在2023年,新能源汽車的增速顯著超越整體車市。據中汽協預測,2023年,汽車總銷量有望突破3000萬輛,同比增長11.7%。其中,乘用車預計達到2600萬輛,同比增長10.3%;商用車預計400萬輛,同比增長21.2%;新能源汽車預計940萬輛,同比增長36.5%。

如此預期,在新能源汽車的驅動下,2023年汽車總產銷量將超過2017年的2888萬輛,實現歷史新高。

回顧2023年的車市,雖經歷了一整年的降價內卷。但新能源汽車在電池度電成本、補能技術、智能化等配置的不斷完善下,讓市場不斷地認可,成功接過了整體汽車增長的大旗。

智能化,作為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最大的差異化,在2023年里不斷掀起波瀾。智能汽車們經歷了智駕的“競速”、向手機行業“取經”智倉,智能化的價值開始被市場所認可。智能化配置,作為汽車降價提高性價比的權重,也越來越高。智能汽車內部的競爭也將愈演愈烈。

“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高枕無憂,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是絕對領先和安全的,”面對接下來的競爭,理想汽車商業副總裁劉杰感到有些“焦慮”。“2023年到2025年這三年,應該是整個行業最關鍵的淘汰賽,甚至這個淘汰賽還有持續提前的趨勢”。

更激烈的競爭,是汽車市場在2024年即將上演的主題。為此,甚至蔚來、小鵬、寶馬等車企在12月已經發起了預備2024年競爭的促銷。“2023款車要趕緊在年內出清,否則明年就要趕不上新款了”,一位北京的汽車經銷商告訴光錐智能。

在即將到來的競爭和變數中,新能源汽車企業和供應鏈們對市場的風口、產品設計的理念、企業發展的趨勢判斷開始變得尤為重要,車企們接下來的容錯率也越來越低。

展望2024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汽車智能化依舊是行業競爭重點。為了占據更多價格段和車型大類,車企們也將向市場投入更多智能汽車產品。

在整體市場的降價潮流下,智能汽車將在15-20萬的價位區間展開性價比的競爭。同時,在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和車企對智能化認知的提升下,高端智能汽車的標桿車型也將隨之誕生。

一場智能汽車的“卡位戰”即將開啟。

智駕即將標配,AI大模型上車

在見證了2023年小鵬G6智駕版選購的占比和華為系汽車“黑科技”的表現后,消費者開始逐漸認可智能化在汽車中的價值。車企們在智能汽車的部分智能化的競爭中達成了共識。

在智駕上,是2023年華為和小鵬率先發起了城市NOA的開城大戰。隨后在技術路徑的共識下(BEVFormer),據光錐智能在《自動駕駛攻城戰,華為小鵬先亮劍》中的不完全統計,理想、蔚來、智己、長城等車企開始紛紛推出自家產品支持城市NOA的時間表。

雖然其后又有更多玩家跟進,但2023年的高階輔助駕駛(包含高速NOA和城市NOA)的普及還非常早期。相關數據,據中金公司的研報顯示,NOA功能23 年以來加速滲透,9 月高速、城區NOA滲透率僅為7.0%、2.2%。

在2024年,隨著更多車企的落地(如理想、蔚來等)和其它車企的加入(如比亞迪系),城市NOA功能有望成為智能汽車品牌的標配。

同時,隨著我國在政策層對L3自動駕駛的開放。奔馳、寶馬、智己等后續其他品牌在L3自動駕駛準入試點的推進。2024年的領先智駕玩家們有望根據試點的接客量、里程數等指標,建立更深層次的智駕壁壘。

在座艙領域,當前智能汽車的玩家們在結合對產品理解和自身的長處,強調著差異化的智能表達。展望2024年,持續優化座艙與其他智能設備的互聯互通和車載大模型的加入,將是智能座艙發展的大趨勢。

在車機的智能化上,華為的鴻蒙車機結合了華為在通信和手機領域的優勢,實現了在車機上如手機般的操作邏輯和多設備互聯的優勢。在即將發布的小米汽車上,小米也將利用其在ALoT的優勢,在澎湃OS的加持下,車機同樣也能實現多設備的互聯互通。

不過,在互聯互通的趨勢下,不同玩家在細微處略有差別。例如,吉利在收購魅族后發布的Flyme Auto系統上,也實現了車機的互聯互通。但魅族提出了汽車“手機域”的概念,是想把手機劃進車輛控制的工具。

另一邊,在提高座艙的智能化水平上,車企們希望通過引入AI大模型來實現差異化的智能化探索。利用AI大模型在視覺、聽覺、手勢等多模態行為的快速感知理解和智能控制,重新定義座艙交互體驗的智能化水平。對此,重慶長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AI LAB總師羅詠剛展望道,“在交互體驗上,基于AI大模型,有望實現全語音智艙理解,無需用按鍵等其他方式控制”。

例如在12月20日發布的星途星紀元上,奇瑞強調了其與科大訊飛合作的車載大模型,來向用戶提供如健康監測、自然語言對話等功能。同樣,在理想汽車近日更新的Mind GPT上,理想試圖引入大模型的能力,提供家庭出游規劃、面向孩子的知識問答等功能,進一步強調“車和家”的標簽。

隨著接下來如長城汽車與科大訊飛的合作;一汽解放計劃與華為的合作;智己、奇瑞新能源等多家企業與阿里云在大模型合作,預計2024年將有更多AI大模型“上車”。

新品涌現,更豐富的產品線

2024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一步擴大。

據中汽協預計,2024年我國汽車總銷量將達到3100萬輛,同比增長3%。其中,乘用車銷量在268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3.1%。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15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20%。

從總量市場的預測中能夠確認,雖增速不及2023年,但2024年的行業增長依舊由新能源汽車主導。增長的預期總量,為車企們在2024年投放產品的數量上提供了市場空間的基礎。

參考我們此前在《中國智能汽車這一年,主打一個“卷”》中的研究。2023年的主流新能源車企們,除比亞迪推出了諸多新產品外,其他主打智能化的玩家們在新產品的投放相對較少。

但在2024年,智能汽車的產品豐富度將迎來一波“小爆發”。

據不完全統計,造車新勢力層面,理想將推出L6,并在下半年交付三款純電新車;小鵬除了將推出MONA外,據相關報道稱還將推出多款新車;蔚來將推出新品牌阿爾卑斯;零跑將瑞出C10和據招標公告透露的B13。此外,小米汽車也將在2024年加入戰場。

在傳統車廠這邊,來自華為的技術支持,預期將持續誕生類似星途星紀元的智能汽車產品。來長安的深藍和啟源或借助阿維塔的合作案例,提升智能化的能力。

同時,智能化能力的不斷提升,傳統車企也將進入智能汽車宣發的“大時代”。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說,“上半場,比亞迪電動化戰略進展很好,智能化下半場也會領先”。在今年的騰勢N7上,比亞迪配置了高階智駕和完全兼容安卓生態的智能座艙。吉利汽車旗下將的吉利銀河也即將在2024年發布的多款產品上強調“智能純電”和”智能電混“標簽。長城汽車成立技術中心AI Lab,來提升咖啡智能的整體智能化表現。

在2024年的產品理念上,智能化的能力,將是大多數新品強調的重要方向。

價格戰持續,10-20萬將成為智駕新戰場

“今年的車市就是卷,明年會更卷,產品高度的同質化,加上內需乏力,明年競爭將會非常激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此前對2023年的汽車市場總結道。

回顧2023,由特斯拉帶動的汽車價格戰似乎并沒有要結束的傾向。

12月,多家車企發布了車型價格調整的公告,部分產品的限時調價將持續至2024年1月。其中,大眾ID系列、小鵬、蔚來等部分產品直接降價(優惠),廣汽埃安推出了保價政策。

新能源汽車多次且幅度較大的降價,背后主要是車企選擇“以價換量”的結果。

例如在智界S7的發布會上,華為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就曾表示“定價是虧的”。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新品頻出的當下,缺少爆款和常銷款產品的車企難以享受到萊特定律的生產降本。2023年的整體汽車行業在營業收入上有所增長,但利潤總額幾乎沒有增長。

幾乎所有價格戰的參與者都明白,長期的血拼并非可持續的狀態。但在戰勝對手之前,只能硬拼。“現在車企通過降價能夠把車賣出去,說明還不夠卷,如果車企年年虧損,流血流完了,‘死’掉一大批,才叫真正的卷”,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對汽車價格戰的現狀如此評價道。而對于價格戰的終局,他認為“未來五年中國80%的整車企業將面臨‘關停并轉”。

而對于智能汽車,2024年來自車企和汽車智能化供應鏈的共同內卷,將在10-20萬價位區間展開汽車智能化的性價比大戰。

在硬件層面上,是激光雷達、芯片等配置的降本。在今年的全球智能汽車產業大會上,一徑科技稱,將采用數字化的激光雷達技術,將成本下降30%。NVIDIA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劉通介紹,“未來的芯片是融合的芯片,把智駕芯片和座艙芯片的能力放在一個芯片里面去做,以降低成本”。

軟件層面,主要是智駕解決方案的降本。毫末智行將城市NOA的價格降至8000元級(不帶激光雷達),元戎啟行提供帶激光雷達的方案總BOM成本為1.4萬元。

在供應商們的不斷降本之下,車企們也在不斷下探高階智駕的車型價格。如搭載了大疆方案的寶駿云朵靈犀版支持高速無圖NOA,但產品起售價僅為12.58萬。小鵬在新P5上提供高速NGP(同NOA),產品起售價為15.69萬。2024年預計發布的MONA,帶高階智駕的價格為15萬級。

主動智能,人駕融合新高度

2023年的智能汽車,開始逐漸摸到了智能化如何融入到整車產品力的設計中。智能汽車的爆款產品開始涌現。

在過去的燃油車時代,如豐田卡羅拉、大眾高爾夫、本田思域等諸多案例早已證明,車企能否打造爆款產品,是檢驗車企手中技術、產品設計和市場認知最明確的標準。

在智能汽車上,前有理想從理想ONE到L7、L8、L9的熱賣。后有華為智選車歷經賽力斯SF5、問界M5、問界M7之后,迎來了問界新M7。小鵬在G3、P7、P5、G9之后,收獲了爆款的G6。三款過往的智能汽車爆款,背后對應的是理想對”奶爸“需求的明確認知,華為對汽車整體設計的理解,小鵬對智能化極致性價比的探索。

從2023年成功的智能汽車產品中,能夠看到越來越多的玩家們逐漸掌握如何將智能化配置成體系、有概念的方式整合進產品中,并根據各自的理念形成自家智能汽車的“智能化理念”。

而汽車的主動智能,將是接下來智能汽車所共同追逐的目標之一。

在華為系上,途靈智能底盤利用AI的能力控制電機和空氣懸架,讓底盤自動適應路面和控制動力輸出,以此減少汽車顛簸并提高操縱性能。(《用AI控制底盤,華為在下一盤什么大棋?》)在小鵬汽車上,是在高速上啟動NGP后,自動為車主關閉車窗。在蔚來汽車上,是NOMI在”聽到“車內的交談時,主動插話和提供服務。在星途星紀元上,是將健康管理延伸至駕駛場景的健康檢測。

這些功能看似細枝末節,但主動智能的最終意義,是車主駕駛的終極體驗。

例如駕駛位通過人臉識別自動調節座椅,讓家庭用戶長途旅行時“換著開”的時候,不需要每次都重新調整;車機導航根據電量和出行規劃,自動設置充電計劃;AEB功能替代人類識別風險,以更快的反應剎車避障;代客泊車功能自動在地庫尋找車位,并在一鍵召回下,自動返回找到車主。

而在這些功能的不同配置的組合與偏重下,智能汽車的玩家們也能從中收獲更明確的標簽。

參考著理想汽車在理想ONE的成功,下一階段的智能汽車也將不再以對標競爭對手的形象出現,而是擁有著自己的定義。例如智界S7是華為風格智能化轎車,問界M9是華為全部汽車技術加持的豪華旗艦SUV,理想MEGA是智能化的“家”。

展望2024年的新能源車市,可以預見在電池度電成本下降、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快充技術的標配和補能體系的完善下,新能源汽車在與燃油車對比的短板將進一步抹平。在智能化的普及和降價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也將逐漸從低出行成本切換至以智能化功能和舒適為重心的方向。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蔚來汽車

8.3k
  • 武漢蔚能電池在海寧成立電池科技公司,注冊資本5億元
  • 汽車早報|蔚來李斌:如果公司不盈利,那他作為CEO不稱職;三菱汽車暫停向美國經銷商運送新車

理想汽車

4.5k
  • 汽車早報|理想高管辟謠潑水節汽車被語音開門;馬自達將暫停在美國工廠生產CX-50
  • 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收跌0.4%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2024,智能汽車走出獨立曲線

順“智能化”者生,逆“智能化”者亡。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光錐智能  劉俊宏

新能源汽車正在帶領中國車市走向新的高峰。

在2023年,新能源汽車的增速顯著超越整體車市。據中汽協預測,2023年,汽車總銷量有望突破3000萬輛,同比增長11.7%。其中,乘用車預計達到2600萬輛,同比增長10.3%;商用車預計400萬輛,同比增長21.2%;新能源汽車預計940萬輛,同比增長36.5%。

如此預期,在新能源汽車的驅動下,2023年汽車總產銷量將超過2017年的2888萬輛,實現歷史新高。

回顧2023年的車市,雖經歷了一整年的降價內卷。但新能源汽車在電池度電成本、補能技術、智能化等配置的不斷完善下,讓市場不斷地認可,成功接過了整體汽車增長的大旗。

智能化,作為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最大的差異化,在2023年里不斷掀起波瀾。智能汽車們經歷了智駕的“競速”、向手機行業“取經”智倉,智能化的價值開始被市場所認可。智能化配置,作為汽車降價提高性價比的權重,也越來越高。智能汽車內部的競爭也將愈演愈烈。

“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高枕無憂,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是絕對領先和安全的,”面對接下來的競爭,理想汽車商業副總裁劉杰感到有些“焦慮”。“2023年到2025年這三年,應該是整個行業最關鍵的淘汰賽,甚至這個淘汰賽還有持續提前的趨勢”。

更激烈的競爭,是汽車市場在2024年即將上演的主題。為此,甚至蔚來、小鵬、寶馬等車企在12月已經發起了預備2024年競爭的促銷。“2023款車要趕緊在年內出清,否則明年就要趕不上新款了”,一位北京的汽車經銷商告訴光錐智能。

在即將到來的競爭和變數中,新能源汽車企業和供應鏈們對市場的風口、產品設計的理念、企業發展的趨勢判斷開始變得尤為重要,車企們接下來的容錯率也越來越低。

展望2024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汽車智能化依舊是行業競爭重點。為了占據更多價格段和車型大類,車企們也將向市場投入更多智能汽車產品。

在整體市場的降價潮流下,智能汽車將在15-20萬的價位區間展開性價比的競爭。同時,在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和車企對智能化認知的提升下,高端智能汽車的標桿車型也將隨之誕生。

一場智能汽車的“卡位戰”即將開啟。

智駕即將標配,AI大模型上車

在見證了2023年小鵬G6智駕版選購的占比和華為系汽車“黑科技”的表現后,消費者開始逐漸認可智能化在汽車中的價值。車企們在智能汽車的部分智能化的競爭中達成了共識。

在智駕上,是2023年華為和小鵬率先發起了城市NOA的開城大戰。隨后在技術路徑的共識下(BEVFormer),據光錐智能在《自動駕駛攻城戰,華為小鵬先亮劍》中的不完全統計,理想、蔚來、智己、長城等車企開始紛紛推出自家產品支持城市NOA的時間表。

雖然其后又有更多玩家跟進,但2023年的高階輔助駕駛(包含高速NOA和城市NOA)的普及還非常早期。相關數據,據中金公司的研報顯示,NOA功能23 年以來加速滲透,9 月高速、城區NOA滲透率僅為7.0%、2.2%。

在2024年,隨著更多車企的落地(如理想、蔚來等)和其它車企的加入(如比亞迪系),城市NOA功能有望成為智能汽車品牌的標配。

同時,隨著我國在政策層對L3自動駕駛的開放。奔馳、寶馬、智己等后續其他品牌在L3自動駕駛準入試點的推進。2024年的領先智駕玩家們有望根據試點的接客量、里程數等指標,建立更深層次的智駕壁壘。

在座艙領域,當前智能汽車的玩家們在結合對產品理解和自身的長處,強調著差異化的智能表達。展望2024年,持續優化座艙與其他智能設備的互聯互通和車載大模型的加入,將是智能座艙發展的大趨勢。

在車機的智能化上,華為的鴻蒙車機結合了華為在通信和手機領域的優勢,實現了在車機上如手機般的操作邏輯和多設備互聯的優勢。在即將發布的小米汽車上,小米也將利用其在ALoT的優勢,在澎湃OS的加持下,車機同樣也能實現多設備的互聯互通。

不過,在互聯互通的趨勢下,不同玩家在細微處略有差別。例如,吉利在收購魅族后發布的Flyme Auto系統上,也實現了車機的互聯互通。但魅族提出了汽車“手機域”的概念,是想把手機劃進車輛控制的工具。

另一邊,在提高座艙的智能化水平上,車企們希望通過引入AI大模型來實現差異化的智能化探索。利用AI大模型在視覺、聽覺、手勢等多模態行為的快速感知理解和智能控制,重新定義座艙交互體驗的智能化水平。對此,重慶長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AI LAB總師羅詠剛展望道,“在交互體驗上,基于AI大模型,有望實現全語音智艙理解,無需用按鍵等其他方式控制”。

例如在12月20日發布的星途星紀元上,奇瑞強調了其與科大訊飛合作的車載大模型,來向用戶提供如健康監測、自然語言對話等功能。同樣,在理想汽車近日更新的Mind GPT上,理想試圖引入大模型的能力,提供家庭出游規劃、面向孩子的知識問答等功能,進一步強調“車和家”的標簽。

隨著接下來如長城汽車與科大訊飛的合作;一汽解放計劃與華為的合作;智己、奇瑞新能源等多家企業與阿里云在大模型合作,預計2024年將有更多AI大模型“上車”。

新品涌現,更豐富的產品線

2024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一步擴大。

據中汽協預計,2024年我國汽車總銷量將達到3100萬輛,同比增長3%。其中,乘用車銷量在268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3.1%。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15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20%。

從總量市場的預測中能夠確認,雖增速不及2023年,但2024年的行業增長依舊由新能源汽車主導。增長的預期總量,為車企們在2024年投放產品的數量上提供了市場空間的基礎。

參考我們此前在《中國智能汽車這一年,主打一個“卷”》中的研究。2023年的主流新能源車企們,除比亞迪推出了諸多新產品外,其他主打智能化的玩家們在新產品的投放相對較少。

但在2024年,智能汽車的產品豐富度將迎來一波“小爆發”。

據不完全統計,造車新勢力層面,理想將推出L6,并在下半年交付三款純電新車;小鵬除了將推出MONA外,據相關報道稱還將推出多款新車;蔚來將推出新品牌阿爾卑斯;零跑將瑞出C10和據招標公告透露的B13。此外,小米汽車也將在2024年加入戰場。

在傳統車廠這邊,來自華為的技術支持,預期將持續誕生類似星途星紀元的智能汽車產品。來長安的深藍和啟源或借助阿維塔的合作案例,提升智能化的能力。

同時,智能化能力的不斷提升,傳統車企也將進入智能汽車宣發的“大時代”。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說,“上半場,比亞迪電動化戰略進展很好,智能化下半場也會領先”。在今年的騰勢N7上,比亞迪配置了高階智駕和完全兼容安卓生態的智能座艙。吉利汽車旗下將的吉利銀河也即將在2024年發布的多款產品上強調“智能純電”和”智能電混“標簽。長城汽車成立技術中心AI Lab,來提升咖啡智能的整體智能化表現。

在2024年的產品理念上,智能化的能力,將是大多數新品強調的重要方向。

價格戰持續,10-20萬將成為智駕新戰場

“今年的車市就是卷,明年會更卷,產品高度的同質化,加上內需乏力,明年競爭將會非常激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此前對2023年的汽車市場總結道。

回顧2023,由特斯拉帶動的汽車價格戰似乎并沒有要結束的傾向。

12月,多家車企發布了車型價格調整的公告,部分產品的限時調價將持續至2024年1月。其中,大眾ID系列、小鵬、蔚來等部分產品直接降價(優惠),廣汽埃安推出了保價政策。

新能源汽車多次且幅度較大的降價,背后主要是車企選擇“以價換量”的結果。

例如在智界S7的發布會上,華為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就曾表示“定價是虧的”。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新品頻出的當下,缺少爆款和常銷款產品的車企難以享受到萊特定律的生產降本。2023年的整體汽車行業在營業收入上有所增長,但利潤總額幾乎沒有增長。

幾乎所有價格戰的參與者都明白,長期的血拼并非可持續的狀態。但在戰勝對手之前,只能硬拼。“現在車企通過降價能夠把車賣出去,說明還不夠卷,如果車企年年虧損,流血流完了,‘死’掉一大批,才叫真正的卷”,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對汽車價格戰的現狀如此評價道。而對于價格戰的終局,他認為“未來五年中國80%的整車企業將面臨‘關停并轉”。

而對于智能汽車,2024年來自車企和汽車智能化供應鏈的共同內卷,將在10-20萬價位區間展開汽車智能化的性價比大戰。

在硬件層面上,是激光雷達、芯片等配置的降本。在今年的全球智能汽車產業大會上,一徑科技稱,將采用數字化的激光雷達技術,將成本下降30%。NVIDIA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劉通介紹,“未來的芯片是融合的芯片,把智駕芯片和座艙芯片的能力放在一個芯片里面去做,以降低成本”。

軟件層面,主要是智駕解決方案的降本。毫末智行將城市NOA的價格降至8000元級(不帶激光雷達),元戎啟行提供帶激光雷達的方案總BOM成本為1.4萬元。

在供應商們的不斷降本之下,車企們也在不斷下探高階智駕的車型價格。如搭載了大疆方案的寶駿云朵靈犀版支持高速無圖NOA,但產品起售價僅為12.58萬。小鵬在新P5上提供高速NGP(同NOA),產品起售價為15.69萬。2024年預計發布的MONA,帶高階智駕的價格為15萬級。

主動智能,人駕融合新高度

2023年的智能汽車,開始逐漸摸到了智能化如何融入到整車產品力的設計中。智能汽車的爆款產品開始涌現。

在過去的燃油車時代,如豐田卡羅拉、大眾高爾夫、本田思域等諸多案例早已證明,車企能否打造爆款產品,是檢驗車企手中技術、產品設計和市場認知最明確的標準。

在智能汽車上,前有理想從理想ONE到L7、L8、L9的熱賣。后有華為智選車歷經賽力斯SF5、問界M5、問界M7之后,迎來了問界新M7。小鵬在G3、P7、P5、G9之后,收獲了爆款的G6。三款過往的智能汽車爆款,背后對應的是理想對”奶爸“需求的明確認知,華為對汽車整體設計的理解,小鵬對智能化極致性價比的探索。

從2023年成功的智能汽車產品中,能夠看到越來越多的玩家們逐漸掌握如何將智能化配置成體系、有概念的方式整合進產品中,并根據各自的理念形成自家智能汽車的“智能化理念”。

而汽車的主動智能,將是接下來智能汽車所共同追逐的目標之一。

在華為系上,途靈智能底盤利用AI的能力控制電機和空氣懸架,讓底盤自動適應路面和控制動力輸出,以此減少汽車顛簸并提高操縱性能。(《用AI控制底盤,華為在下一盤什么大棋?》)在小鵬汽車上,是在高速上啟動NGP后,自動為車主關閉車窗。在蔚來汽車上,是NOMI在”聽到“車內的交談時,主動插話和提供服務。在星途星紀元上,是將健康管理延伸至駕駛場景的健康檢測。

這些功能看似細枝末節,但主動智能的最終意義,是車主駕駛的終極體驗。

例如駕駛位通過人臉識別自動調節座椅,讓家庭用戶長途旅行時“換著開”的時候,不需要每次都重新調整;車機導航根據電量和出行規劃,自動設置充電計劃;AEB功能替代人類識別風險,以更快的反應剎車避障;代客泊車功能自動在地庫尋找車位,并在一鍵召回下,自動返回找到車主。

而在這些功能的不同配置的組合與偏重下,智能汽車的玩家們也能從中收獲更明確的標簽。

參考著理想汽車在理想ONE的成功,下一階段的智能汽車也將不再以對標競爭對手的形象出現,而是擁有著自己的定義。例如智界S7是華為風格智能化轎車,問界M9是華為全部汽車技術加持的豪華旗艦SUV,理想MEGA是智能化的“家”。

展望2024年的新能源車市,可以預見在電池度電成本下降、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快充技術的標配和補能體系的完善下,新能源汽車在與燃油車對比的短板將進一步抹平。在智能化的普及和降價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也將逐漸從低出行成本切換至以智能化功能和舒適為重心的方向。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皮山县| 津南区| 昌都县| 开封市| 偃师市| 古田县| 手游| 临泉县| 五莲县| 柘城县| 广平县| 若羌县| 江北区| 东阿县| 涿州市| 康马县| 张家港市| 德化县| 东乌| 六安市| 沾益县| 太谷县| 内黄县| 陆河县| 平安县| 宜都市| 北流市| 若羌县| 同德县| 老河口市| 北辰区| 东乡族自治县| 囊谦县| 偏关县| 广丰县| 江陵县| 句容市| 鄂伦春自治旗| 白银市| 平武县| 旬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