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侃見財經
近兩年,隨著美聯儲的連續加息。
不少美國創新企業在資金層面都遇到了困難,繼wework之后,昔日的創業明星,明星共享電動滑板車獨角獸公司Bird,近日正式在佛羅里達州正式申請破產保護。
資料顯示,Bird 成立于2017年,創始人為前Uber的高管,其創立這家公司之后,獲得了紅杉資本以及Accel Partners等硅谷大亨的青睞。
在資本的加持下,該公司一度成為了估值最快破1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
實際上,作為全球的風口之一,共享經濟很快風靡全球,并且催生了一眾獨角獸公司,Uber以及wework就是其中的代表。
剖析這些企業,我們就會發現,隨著資本的不斷涌入,快速的“補貼”用戶,去解決一些用戶痛點,然后快速的積累用戶,最終完成閉環。
但這些共享企業的有一個巨大的弊端,就是非常依賴資本。
加息周期之后,隨著資金的成本越來越來高,這些共享企業融資的能力越來越差,“擠泡沫”就開始了。
其中受“損失”最大的企業當屬軟銀,因為軟銀不僅是Uber的大股東,還是wework的大股東。
僅wework這一家,軟銀就虧損了幾十億美元。
龍頭如此,Bird也不例外。
資料顯示,2018那年初,Bird獲得了1500萬元的A輪融資,公司估值突破了3億美元。更為夸張的是到了2018年5月,紅杉資本的1.5億投資,快速的將該公司的估值推向了10億美元的高位。
但紅杉資本并未止步,僅僅一個月之后,其又向Bird投資了3億美元。至此,Bird的估值超過了20億美元。
2021年11月,Bird登陸紐交所。
上市后,Bird的市值很快突破了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3億元)。但好景不長,這家公司股價經歷了幾個月的橫盤之后,開始大跌。
有投資機構曾經算過一筆賬,該公司每一輛共享滑板車的成本為551美元,共享滑板車的使用壽命也僅為6個月,因此該公司需要高頻的使用,才能保證回本以及盈利,但很顯然,難度非常大。
事實也證明,該模式是一個比較糟糕的商業模式。由于滑板車熱潮的消退,該公司虧損幅度也隨之擴大,更為悲慘的是,今年9月紐交所開始啟動這家公司退市程序。
當地時間12月20日,該公司宣布申請破產保護。
該消息宣布之后,Bird單日股價大跌近80%。據了解,Bird現有的債權人將提供2500萬美元的DIP融資。根據公告,該公司在破產程序期間將繼續正常運營。
Bird管理層還稱,在關閉數十個城市的業務、整頓其管理團隊并重新談判其債務支付以削減成本之后,對公司持續經營的能力仍有很大疑問。
據悉,該公司目前在全球350個城市展開業務,但關于具體的運營城市的數量,Bird發言人拒絕透露。
截至最新收盤,這家公司總市值已經不足100萬美元,股價也僅為0.059美元/股,跌幅超過了99%。
侃見財經認為,共享經濟模式的泡沫破裂,實際是由于商業模式本身存在缺陷,本質上還是流量思維,但是隨著共享經濟的退潮,這種商業模式的弊端就開始暴露出來了,最終擊鼓傳花的游戲難以維持,于是企業股價的下跌也就成了必然。
當然,打鐵還須自身硬,相比于wework等企業的破產,Uber的商業模式算是得到了市場的認可。目前該公司股價幾乎創出了新高,市值也達1269.9億美元,其背后的核心就是,Uber已經盈利,并且營收也在穩步上行,從這個角度而言,一個商業模式究竟能否成功,最重要還是考量企業的最終盈利能力,如果不能產生現金流,那么市場也會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