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大廠競業協議:離職福利,還是霸王條款?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大廠競業協議:離職福利,還是霸王條款?

競業協議的AB面。

圖片來源:Unsplash-Scott Graham

文|Tech星球 翟元元

近日,寧德時代因為嚴苛的競業協議,在業內引起熱議。

報道稱,入職寧德時代需要簽署一份長達13頁的競業協議,競業限制企業從過去的50家增加到了100家左右。員工如果違約,違約金為離職前12個月稅前總收入的5倍或100萬元,兩者取金額高者,即至少是100萬元起。

在寧德時代過往因為競業協議成功索賠的案例中,不少員工最后被判定向公司賠償100萬元。而企業作為競業協議的發起方,啟動競業協議之后需要向員工提供的補償金標準為,員工在職期間最后一個完成年度的月平均薪資金額的30%。

30%的補償金,100萬賠償,不少聲音認為,一個看似平等自愿的協議,實則充滿了不對等,甚至被質疑有霸王條款之嫌。

不止寧德時代,近期因競業協議引發廣泛討論的,還有東方甄選明星主播董宇輝。在董宇輝小作文事件愈演愈烈時,業內傳聞,董宇輝因為簽訂過競業協議,如果離職面臨5億違約金的賠償。

競業協議并不新鮮,現在各大企業幾乎都以競業協議,避免離職員工在一定時間內加入競爭對手公司。保護企業自身的核心機密的同時,也限制核心員工被友商挖墻腳,屬于打響核心人才保衛戰。但打工人因為競業協議,也不可避免陷入與公司的博弈。有人因競業協議補償獲益,有人則對競業協議戰戰兢兢。

競業協議:硬幣的兩面

楊梅所處行業為新能源領域,之前入職時公司沒有要求簽訂競業協議。但是最近,公司要求所有員工簽訂競業協議。一般簽訂競業協議,員工離職后公司有權利正式啟動。楊梅公司競業期限是2-3年,補償金為2年30%(月工資的30%),3年補償25%。

公司之所以突然政策變緊,是因為有一個員工離職后去了競爭對手,楊梅稱,公司出于風險考慮,臨時決定加緊對員工的管理與限制。

原本競業協議適用范圍是,一般針對那些能夠接觸到公司核心商業秘密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但現在,不少公司規定普通員工也要簽署競業協議。

華為員工張遠向Tech星球介紹,入職時沒有單獨簽訂競業協議,一般一些項目的保密協議里可能附帶競業條款,然后是奮斗者協議(華為配股協議)里會帶有一些競業條款。華為競業限制期限一般是一年,競業補償是月均工資的50%。

月均工資50%的比例在行業內屬于較高水平,其他大廠如騰訊、阿里、京東等,競業補償在20%-50%不等。競業期限也不同,6個月-2年的都有。

簽訂跟最后啟動是兩回事。張遠表示,一般只有大佬級別才會真的被啟動競業,像他們基層員工等小嘍啰沒聽說過誰被真正啟動競業。

王曉差一點被公司啟動競業協議,他所在的公司是比亞迪電池廠,跟其他公司一樣,入職的時候簽訂競業協議條款,然后離職的時候公司有權利選擇是否啟動。如果啟動,競業期限比較長,屬于頂格規定,一共24個月,2年不能入職同行業公司,然后每個月補償薪資的50%。王曉同事被啟動了,那位前同事是個科長級員工。

非重要崗位員工簽訂競業協議,一般只是形式上起個震懾作用。“就是嚇唬你一下,支付2個月的錢,員工少說半年后才能找同行業公司。企業一旦停止付錢,需要2個月后員工才可以提起訴訟,然后解除協議,才可以找工作。一般不太重要的崗位,公司不會啟動競業協議”。

王曉崗位非技術崗,并沒有接觸核心機密,但領導還是想對他啟動競業,審批流程到了總部那里沒有被通過,最后才沒有啟動競業。

即便是公司啟動競業,王曉也沒覺得有任何就業焦慮。因為當時他已經收到一家非電池廠的offer,如果公司啟動競業,他就去那家非電池行業的公司,與此同時還可以拿著公司的競業補償金,屬于兩頭吃。王曉當然樂見其成。最后沒有啟動,王曉則選擇了一家自己擅長的同為電池行業的公司。

新公司同樣需要簽訂競業協議,王曉稱,現在大公司都需要簽競業協議,競業協議普遍又泛濫。但只要工資到位,王曉覺得簽也無所謂。新公司錢多事小離家近,如果可以,他準備在新公司待到退休。

是限制,也是一種變相福利

競業協議在互聯網、金融類公司非常普遍,現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收緊了政策,推行競業協議,業內甚至有高達600萬元的違約金。

當然,并非所有人視競業協議為洪水猛獸。競業協議主動權雖然掌握在企業手里,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發起以及隨時終止。但某種意義上,競業補償金對于一部分打工人而言,屬于一個帶薪gap(空檔)。

劉忻之前是做供應鏈的,跟著老板從創業期一路做到集團規模,屬于元老級別的員工。競業協議是她在職期間簽的,公司全員都簽過,協議上明確規定了生效日期和生效條件。后來她要離職,老板算是用競業協議變相的給了她一些錢作為補償,另一層,也有希望以錢挽留她的意味。當然老板也并非在做慈善,事實上公司也花錢避免了一些風險,因為當時的確有不少同行業公司在挖她。

競業協議對劉忻而言,屬于半風控半人情的事情,她不覺得競業協議對她造成了什么實質性“威脅”,因為她從民營企業跳槽到了頭部外企,完全跨行業,并且城市也換了,之前資源對她來講沒有復用的價值。老板明確知道她跨行業,還是支付了補償金給她,她本人因為2年競業“白拿”了幾十萬補償金。

劉忻從事的新工作和之前的公司關系不大,沒有利益沖突,所以最后老板兌現的補償金是,兩年薪酬的50%,按前年稅后實發平均月工資計算。權利與義務對應,作為福利的對等條件,劉忻每三個月需要提供一次新公司的在職證明,確保沒有在競爭企業公司從事任何業務。

因為不是所有員工都能被啟動競業,所以從少部分人才會被公司真正啟動競業的維度來講,競業協議反而成了一種帶有福利性質的獎勵,屬于少數人才有權享受到的權益。“一般只要不是特別有名氣的大牛或高管,沒多少人在意你去了哪里”,劉忻向Tech星球說道。

普通打工人通常會自嘲,自己的職級不配公司啟動競業。那些有資格被公司啟動競業的,屬于離職錦鯉。

即便不少大廠的競業限制范圍覆蓋了全行業,有些還限制了全球企業。但如果離職之后不從事本行業相關工作,拿一份競業補償金就是一種帶薪休假。陸離不久前從阿里離職,然后喜提6個月競業,公司明確發起競業,與他單獨簽訂了競業合同,按照契約精神,其他互聯網大廠以及行業稍微知名的公司都不可以去,每月補償當前月工資的50%。離職后,陸離選擇了出國讀書,所以半年的競業限制對他沒有什么影響,反而被他稱為“幸運”,是一種“公費修行”。

即使不是讀書,真被啟動了競業協議,陸離稱也有應對措施,可以將競業協議的影響降到最低。“打工人可以選擇向新公司申請競業保護,以假名字辦理入職或先簽外包公司合同,異地辦公等等。”

競業的優化空間

大廠競業協議雖然是合法的,但也有不少爭議。

競業協議原則上是企業與員工本著平等自愿原則簽訂的,但實際操作過程中,雙方話語權可能并不平等。不少大廠員工向Tech星球透露,入職簽訂合同,屬于不得不簽競業協議,員工一般沒有拒絕的權利。

可能對一些人而言,競業補償金是一種福利,但很少有員工去主動要求公司啟動競業限制。某大廠HR向Tech星球表示,他們公司不是所有崗位都簽競業,高管以及人力這種敏感崗位的員工才會要求簽訂。她在職期間接觸過的員工,從未有人主動要求啟動競業協議的。

帶薪Gap(空檔)一年并非對所有人有利。上述HR表示,現在就業環境這么卷,Gap一年對35歲之前的人來說,是少一年經驗,少掙一年錢。還會被認為穩定性不好,不夠努力。就業已經很難了,就別給自己增加難度了。以后找不到工作,有的是時間休息,完全沒必要利用競業限制Gap。

被擴大化的競業限制范圍,不對等的補償金與賠償金,這些被打工人詬病的地方,也有必要更合理調整。阿里某高管從公司離職,被啟動競業協議,賠償金是百分之五十薪資。在她看來,競業協議是對從業公司的保護,也是行業必要的規則。但對于員工而言,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50%的薪資補償,與一個滿意的offer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上述高管表示,現在重點不是有沒有競業,競業要有,但時間期限不要超過半年,并且,應該提高競業工資,只有這樣才會讓企業認真對待。

自2016年以來,企業之間競爭加劇,國內競業限制訴訟案案例逐年增加。過往因為競業協議成功索賠的企業案例不在少數,譬如,寧德時代起訴9位跳槽員工,最后被判定每人賠償100萬;百度員工跳槽字節,被索賠100多萬元;騰訊訴一名前員工違反競業限制協議,索賠金額超過了2000萬元,創造了史上最高賠償記錄。傳聞業內存在一條隱形的潛規則:“騰百別惹、阿華手松”,即:騰訊、百度比較嚴格,華為、阿里相對寬松,很少起訴。

近兩年,企業競業協議范圍不斷擴大,限制與規定越來越多,索賠金額越來越高,如何抑制過度競業協議成了行業共同的課題。

沒有競業協議制衡,國外科技公司也沒影響到企業自身發展。前不久OpenAI內部宮斗事件,讓不少國內互聯網人感慨,美國很多地方沒有競業協議,OpenAI員工可以隨意跳槽到直接競爭對手公司微軟。

其實,美國部分地區是禁止競業限制的。此前有學者將硅谷的繁榮部分歸功于加州 150 年前通過的那條禁止競業限制的法規。美國不止加州,未來有可能全面禁止競業限制。最新的報道是,美國擬全面禁止員工和公司簽署競業禁止條款,包括廢除現在已經簽署的和未來任何這種條款。

國內大廠競業協議,除了必要的簽訂,似乎也需要平衡一下人才自由流動。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大廠競業協議:離職福利,還是霸王條款?

競業協議的AB面。

圖片來源:Unsplash-Scott Graham

文|Tech星球 翟元元

近日,寧德時代因為嚴苛的競業協議,在業內引起熱議。

報道稱,入職寧德時代需要簽署一份長達13頁的競業協議,競業限制企業從過去的50家增加到了100家左右。員工如果違約,違約金為離職前12個月稅前總收入的5倍或100萬元,兩者取金額高者,即至少是100萬元起。

在寧德時代過往因為競業協議成功索賠的案例中,不少員工最后被判定向公司賠償100萬元。而企業作為競業協議的發起方,啟動競業協議之后需要向員工提供的補償金標準為,員工在職期間最后一個完成年度的月平均薪資金額的30%。

30%的補償金,100萬賠償,不少聲音認為,一個看似平等自愿的協議,實則充滿了不對等,甚至被質疑有霸王條款之嫌。

不止寧德時代,近期因競業協議引發廣泛討論的,還有東方甄選明星主播董宇輝。在董宇輝小作文事件愈演愈烈時,業內傳聞,董宇輝因為簽訂過競業協議,如果離職面臨5億違約金的賠償。

競業協議并不新鮮,現在各大企業幾乎都以競業協議,避免離職員工在一定時間內加入競爭對手公司。保護企業自身的核心機密的同時,也限制核心員工被友商挖墻腳,屬于打響核心人才保衛戰。但打工人因為競業協議,也不可避免陷入與公司的博弈。有人因競業協議補償獲益,有人則對競業協議戰戰兢兢。

競業協議:硬幣的兩面

楊梅所處行業為新能源領域,之前入職時公司沒有要求簽訂競業協議。但是最近,公司要求所有員工簽訂競業協議。一般簽訂競業協議,員工離職后公司有權利正式啟動。楊梅公司競業期限是2-3年,補償金為2年30%(月工資的30%),3年補償25%。

公司之所以突然政策變緊,是因為有一個員工離職后去了競爭對手,楊梅稱,公司出于風險考慮,臨時決定加緊對員工的管理與限制。

原本競業協議適用范圍是,一般針對那些能夠接觸到公司核心商業秘密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但現在,不少公司規定普通員工也要簽署競業協議。

華為員工張遠向Tech星球介紹,入職時沒有單獨簽訂競業協議,一般一些項目的保密協議里可能附帶競業條款,然后是奮斗者協議(華為配股協議)里會帶有一些競業條款。華為競業限制期限一般是一年,競業補償是月均工資的50%。

月均工資50%的比例在行業內屬于較高水平,其他大廠如騰訊、阿里、京東等,競業補償在20%-50%不等。競業期限也不同,6個月-2年的都有。

簽訂跟最后啟動是兩回事。張遠表示,一般只有大佬級別才會真的被啟動競業,像他們基層員工等小嘍啰沒聽說過誰被真正啟動競業。

王曉差一點被公司啟動競業協議,他所在的公司是比亞迪電池廠,跟其他公司一樣,入職的時候簽訂競業協議條款,然后離職的時候公司有權利選擇是否啟動。如果啟動,競業期限比較長,屬于頂格規定,一共24個月,2年不能入職同行業公司,然后每個月補償薪資的50%。王曉同事被啟動了,那位前同事是個科長級員工。

非重要崗位員工簽訂競業協議,一般只是形式上起個震懾作用。“就是嚇唬你一下,支付2個月的錢,員工少說半年后才能找同行業公司。企業一旦停止付錢,需要2個月后員工才可以提起訴訟,然后解除協議,才可以找工作。一般不太重要的崗位,公司不會啟動競業協議”。

王曉崗位非技術崗,并沒有接觸核心機密,但領導還是想對他啟動競業,審批流程到了總部那里沒有被通過,最后才沒有啟動競業。

即便是公司啟動競業,王曉也沒覺得有任何就業焦慮。因為當時他已經收到一家非電池廠的offer,如果公司啟動競業,他就去那家非電池行業的公司,與此同時還可以拿著公司的競業補償金,屬于兩頭吃。王曉當然樂見其成。最后沒有啟動,王曉則選擇了一家自己擅長的同為電池行業的公司。

新公司同樣需要簽訂競業協議,王曉稱,現在大公司都需要簽競業協議,競業協議普遍又泛濫。但只要工資到位,王曉覺得簽也無所謂。新公司錢多事小離家近,如果可以,他準備在新公司待到退休。

是限制,也是一種變相福利

競業協議在互聯網、金融類公司非常普遍,現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收緊了政策,推行競業協議,業內甚至有高達600萬元的違約金。

當然,并非所有人視競業協議為洪水猛獸。競業協議主動權雖然掌握在企業手里,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發起以及隨時終止。但某種意義上,競業補償金對于一部分打工人而言,屬于一個帶薪gap(空檔)。

劉忻之前是做供應鏈的,跟著老板從創業期一路做到集團規模,屬于元老級別的員工。競業協議是她在職期間簽的,公司全員都簽過,協議上明確規定了生效日期和生效條件。后來她要離職,老板算是用競業協議變相的給了她一些錢作為補償,另一層,也有希望以錢挽留她的意味。當然老板也并非在做慈善,事實上公司也花錢避免了一些風險,因為當時的確有不少同行業公司在挖她。

競業協議對劉忻而言,屬于半風控半人情的事情,她不覺得競業協議對她造成了什么實質性“威脅”,因為她從民營企業跳槽到了頭部外企,完全跨行業,并且城市也換了,之前資源對她來講沒有復用的價值。老板明確知道她跨行業,還是支付了補償金給她,她本人因為2年競業“白拿”了幾十萬補償金。

劉忻從事的新工作和之前的公司關系不大,沒有利益沖突,所以最后老板兌現的補償金是,兩年薪酬的50%,按前年稅后實發平均月工資計算。權利與義務對應,作為福利的對等條件,劉忻每三個月需要提供一次新公司的在職證明,確保沒有在競爭企業公司從事任何業務。

因為不是所有員工都能被啟動競業,所以從少部分人才會被公司真正啟動競業的維度來講,競業協議反而成了一種帶有福利性質的獎勵,屬于少數人才有權享受到的權益。“一般只要不是特別有名氣的大牛或高管,沒多少人在意你去了哪里”,劉忻向Tech星球說道。

普通打工人通常會自嘲,自己的職級不配公司啟動競業。那些有資格被公司啟動競業的,屬于離職錦鯉。

即便不少大廠的競業限制范圍覆蓋了全行業,有些還限制了全球企業。但如果離職之后不從事本行業相關工作,拿一份競業補償金就是一種帶薪休假。陸離不久前從阿里離職,然后喜提6個月競業,公司明確發起競業,與他單獨簽訂了競業合同,按照契約精神,其他互聯網大廠以及行業稍微知名的公司都不可以去,每月補償當前月工資的50%。離職后,陸離選擇了出國讀書,所以半年的競業限制對他沒有什么影響,反而被他稱為“幸運”,是一種“公費修行”。

即使不是讀書,真被啟動了競業協議,陸離稱也有應對措施,可以將競業協議的影響降到最低。“打工人可以選擇向新公司申請競業保護,以假名字辦理入職或先簽外包公司合同,異地辦公等等。”

競業的優化空間

大廠競業協議雖然是合法的,但也有不少爭議。

競業協議原則上是企業與員工本著平等自愿原則簽訂的,但實際操作過程中,雙方話語權可能并不平等。不少大廠員工向Tech星球透露,入職簽訂合同,屬于不得不簽競業協議,員工一般沒有拒絕的權利。

可能對一些人而言,競業補償金是一種福利,但很少有員工去主動要求公司啟動競業限制。某大廠HR向Tech星球表示,他們公司不是所有崗位都簽競業,高管以及人力這種敏感崗位的員工才會要求簽訂。她在職期間接觸過的員工,從未有人主動要求啟動競業協議的。

帶薪Gap(空檔)一年并非對所有人有利。上述HR表示,現在就業環境這么卷,Gap一年對35歲之前的人來說,是少一年經驗,少掙一年錢。還會被認為穩定性不好,不夠努力。就業已經很難了,就別給自己增加難度了。以后找不到工作,有的是時間休息,完全沒必要利用競業限制Gap。

被擴大化的競業限制范圍,不對等的補償金與賠償金,這些被打工人詬病的地方,也有必要更合理調整。阿里某高管從公司離職,被啟動競業協議,賠償金是百分之五十薪資。在她看來,競業協議是對從業公司的保護,也是行業必要的規則。但對于員工而言,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50%的薪資補償,與一個滿意的offer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上述高管表示,現在重點不是有沒有競業,競業要有,但時間期限不要超過半年,并且,應該提高競業工資,只有這樣才會讓企業認真對待。

自2016年以來,企業之間競爭加劇,國內競業限制訴訟案案例逐年增加。過往因為競業協議成功索賠的企業案例不在少數,譬如,寧德時代起訴9位跳槽員工,最后被判定每人賠償100萬;百度員工跳槽字節,被索賠100多萬元;騰訊訴一名前員工違反競業限制協議,索賠金額超過了2000萬元,創造了史上最高賠償記錄。傳聞業內存在一條隱形的潛規則:“騰百別惹、阿華手松”,即:騰訊、百度比較嚴格,華為、阿里相對寬松,很少起訴。

近兩年,企業競業協議范圍不斷擴大,限制與規定越來越多,索賠金額越來越高,如何抑制過度競業協議成了行業共同的課題。

沒有競業協議制衡,國外科技公司也沒影響到企業自身發展。前不久OpenAI內部宮斗事件,讓不少國內互聯網人感慨,美國很多地方沒有競業協議,OpenAI員工可以隨意跳槽到直接競爭對手公司微軟。

其實,美國部分地區是禁止競業限制的。此前有學者將硅谷的繁榮部分歸功于加州 150 年前通過的那條禁止競業限制的法規。美國不止加州,未來有可能全面禁止競業限制。最新的報道是,美國擬全面禁止員工和公司簽署競業禁止條款,包括廢除現在已經簽署的和未來任何這種條款。

國內大廠競業協議,除了必要的簽訂,似乎也需要平衡一下人才自由流動。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恩施市| 长治市| 鹤山市| 遂昌县| 衢州市| 洛浦县| 深圳市| 天柱县| 常熟市| 周口市| 广宁县| 漳州市| 淅川县| 温宿县| 广汉市| 大足县| 桂平市| 绵阳市| 永修县| 巴彦县| 固阳县| 定兴县| 抚顺县| 阜城县| 万载县| 靖江市| 长治市| 普格县| 万荣县| 北宁市| 格尔木市| 萨迦县| 临高县| 札达县| 济宁市| 兴文县| 万宁市| 土默特左旗| 岳普湖县| 马关县| 汝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