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起點鋰電
終端車企推進、動力電池廠加碼、資本持續拋出橄欖枝,被稱為下一代電池技術的固態電池正“快馬加鞭”趕來。
繼前幾日蔚來、奇瑞等車企放出“電池計劃”后,長安汽車再拋給行業一顆“重彈”。
左“寧”右“鋰”,長安汽車持續布局
12月25日,長安汽車發布公告稱,為深入推進“香格里拉”新能源發展計劃,完善產業布局,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公司與贛鋒鋰業在浙江寧波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公告顯示,雙方將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按照“對等持股、高效運營”的原則,加快推進(半)固態電池研發合資項目及制造產業化項目,并基于下一代汽車動力電池(半)固態電池研發合作,探討向電池上游鋰礦資源、鋰鹽深加工、電池材料,中游電池制造及下游廢舊電池綜合回收利用延伸合作,推進電池產業全鏈條戰略合作。

據長安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朱華榮表示,此次戰略合作備忘錄的簽署,是長安汽車“香格里拉”計劃、長安“金鐘罩”電池品牌規劃的持續推進。
起點鋰電了解到,長安“金鐘罩”電池品牌于今年11月17日正式問世,計劃通過電池與整車的內外兼修,全面解決用戶在能量密度、充放電效率、循環壽命、低溫性能等方面的焦慮,主打電池“長壽命”、“真安全”、“超高效”、“快補能”的全新體驗。
自“金鐘罩”電池品牌發布以來,長安已經連續布局,速度之快超過行業預料。
11月17日,“金鐘罩”電池品牌剛面世,一個星期后,長安汽車與寧德時代、深藍汽車合資成立的動力電池企業時代長安,于11月24日成功完成了首款電芯產品的下線。
據悉,在鋰王贛鋒鋰業之前,長安汽車與寧王寧德時代已經保持著合作。
近三年前,2021年5月,長安汽車聯合寧德時代與華為合作推出高端新能源品牌阿維塔。后寧德時代對阿維塔進行了戰略投資,成為其主要股東之一。三年后,長安汽車再次與寧德時代聯手成立電池公司,即時代長安,時代長安成立于今年6月28日,注冊資本高達15億元。
據長安汽車當時在互動平臺透露,該公司主要從事動力電芯生產制造,年產能將達到25GWh,預計2023年年內投產。由此看來,時代長安的發展進度正合預期。
實際上,長安汽車對動力電池的執著與決心,非一般車企能比擬。
在液態電池端,長安汽車正攻關電池(磷酸鐵鋰、三元)材料改性、體系優化,不斷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在充電倍率方面做到應用3C,普及5C,預研7C,實現充電7分鐘,續航400公里。
固態電池領域,長安汽車持續推進全新電解質材料開發、關鍵工藝開發,計劃將不晚于2027年推動重量能量密度達到350-500Wh/kg、體積能量密度750-1000Wh/L,并逐步量產應用,2030年實現全面普及,徹底解決用戶里程焦慮。
此外,長安汽車還在開展鋰硫電池、金屬電池等新型電池的原型電芯設計,預計能量密度將突破1300-1500Wh/kg,力爭在2035年實現搭載應用。
從整體規劃來看,到2030年長安汽車將推出液態、半固態、固態等8款自研電芯,形成不低于150GWh的電池產能。
投資超400億,多個固態電池項目落地
不可置否,長安汽車的一則公告,再次將固態電池抬至臺前。
固態電池技術發展可以分為五大階段:傳統液態電池——凝膠態電池——半固態電池——準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當下正處于半固態電池發展階段,2023年也被稱為半固態電池產業化元年。
今年以來,東風、蔚來、賽力斯等車企已成功實現半固態電池的裝車,甚至已經開始交付。國外大眾、寶馬、豐田、奔馳、日產、福特等知名汽車品牌也規劃在2025年至2030年期間推出搭載全固態電池的動力汽車。
終端車企釋放的搭載信號,正在加速固態電池時代的到來。尤其在電池供應端,今年已有多個項目簽約落地。
比如,12月18日廣東恒余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東莞市成功備案通過一新項目,將投資100億元,建設20GWh高端固態電池項目。
12月12日,普利特發布公告,控股子公司海四達與衛藍新能源簽署戰略協議,雙方將攜手在新一代電池上迅速導入固態電解質體系,并在市場端開展合作。
清陶能源與內蒙古烏海市政府、海勃灣區政府就固態電池零碳產業園區項目進行簽約投資協議活動。該項目投資金額為70億元,分三期建設,建成后將擁有年產5萬噸零碳制造的固態電池正極材料、10GWh固態電池電芯及PACK相關業務。
9月22日,廣州昊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重慶潼南簽署項目投資協議,擬投資100億元,在潼建設固態方形鈉離子電池生產線項目,年生產固態鈉離子電池30GWh。其中一期投資40億元,建設年產10GWh單體大容量、固態鈉離子電芯生產線4條,PACK生產線3條。
9月14日,瑞逍科技硫化物全固態電解質生產基地項目簽約落戶衢州市龍游經開區。該項目總投資13億元,預計2025年建成并達到百噸級全固態電解質生產能力,2028年實現年產6000噸全固態電解質的目標。
9月7日,中科固能在江蘇常州舉行硫化物全固態電解質生產基地項目簽約儀式。項目一期總投資10億元,進行全固態硫化物電解質材料大批量生產,預計2025-2026年具備滿產能力,同年將開啟硫化物固態電解質膜、原材料、全固態電芯小試。
8月27日,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合德鎮舉行固態電池產業鏈項目簽約儀式,項目總投資12億元。據介紹,該固態電池產業鏈項目是由兩個院士團隊研發近十年,解決了固態電池安全和循環利用等核心技術,目前處于世界領先的位置。
7月16日,全球知名化學公司巴斯夫宣布,與科技創新型企業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在江蘇省溧陽市成立聯合研究中心,將重點關注固態電池和鈉離子電池。
6月29日,領新新能源與長壽經開區簽定了20GWh大容量凝膠聚合物固態電池的項目投資協議,項目擬投資106億元。8月15日,據領新新能源消息,公司完成首輪融資,所融資金將主要用于生產線建設及新材料體系開發。
以上項目總投資超過400億元,此外,衛藍新能源、富鑫科技、太藍新能源、山東金啟航、恩力動力、孚能科技等企業的固態電池項目均有新進展傳來。
需要提醒的是,雖然整體市場呈現積極向前的態勢,但固態電池領域在技術突破和商業化應用仍面臨挑戰,比如負極、固態電解材料等技術仍需突破。
綜合車企釋放的搭載時間來看,起點鋰電認為,半固態電池有望在2025年規模導入部分應用場景,2030年準固態電池有望實現量產,2035年全固態電池有望實現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