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眸娛
年末的賀歲檔,一直是各大影視公司的必爭之地,但2023年卻透露出一股不尋常的氣息。
在10月份舉辦的第一屆全國電影交易大會上,分線發行影片的機制被提出之后,賀歲檔的多部影片啟用了這一發行方式。
分線發行,簡單來說就是電影不再全國統一放映,不是所有影院都能排播,而是只在特定的電影院播放,也就是你去的這個電影院不一定有你想看的電影了。
明面上看,分線發行似乎對電影市場并沒有太多利好,既然影片只能在特定的影院播放,那其他電影院怎么賺錢?觀眾看電影之前還要特意去找哪個電影院有排播,找不到是不是就看不了電影了?
既然如此,電影市場又為何要大力推廣這一發行機制呢?
事實上,分線發行代表著中國電影從傳統的統一化、同質化發行模式,朝著由市場主導的靈活發行機制的轉變,本質上是推動電影市場進入精細化發展的一次重大舉措。
2023年的電影市場,正在經歷一場院線發行方式的大變革。
電影發行方式大變革
從目前的電影市場來看,分線發行處于試水階段,無論是片方還是院線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賀歲檔第一部采用分線發行機制的電影是《沉默筆錄》,這部由章宇主演的懸疑電影本身就比較小眾,12月1日上映至今累計票房僅有143萬,可以用慘淡來形容。
但《沉默筆錄》的低迷并不能確定是否受到分線發行的影響,因為電影上映前熱度就不高,宣傳也不多,影響票房的因素太多,分線發行的存在感并不強。

相比之下,12月18日上映的越劇電影《漢文皇后》就充分展現了分線發行的優勢。
《漢文皇后》由2023年大火的越劇小生陳麗君主演,雖然演員自帶熱度,但對于普通觀眾和市場來說,越劇電影依舊十分小眾,如果選擇全線發行上座率肯定會非常慘淡,進一步影響到電影的排片。
在這種情況下,《漢文皇后》考慮到了觀眾的差異化需求,選擇以越劇受眾最多的長三角為中心進行分線發行,先在越劇發源地浙江的一百多家影院上映,再陸續擴散到全國各地影院,這樣一來電影的排片場次就保住了。
對于《漢文皇后》這類題材小眾、但品質有保障的藝術電影來說,分線發行毫無疑問是一件好事,排片有了保障之后,就能靜待口碑發酵,帶動后續票房的上漲。

而商業大片《非誠勿擾3》選擇分線發行的目的,除了保障排片之外,重點是在和院線的交易中拿到更多的話語權,以獲取更大的利益。
基于馮氏賀歲片的影響力,《非誠勿擾3》和《漢文皇后》不一樣,最起碼上映初期肯定是不缺排片的,選擇全線發行似乎更占優,沒必要死磕部分影院的排片,分線發行雖然能夠在合作影院拿到更多的排片,但也意味著放棄了另外一部分市場。
從《非誠勿擾3》的分線發行公告來看,八千多家影院報名求合作,片方自然而然在交易中占據主動權,提出了多條關于影院的排映建議,設置了比較高的合作門檻,如果院線想要上映《非誠勿擾3》,就需要接受片方的排片要求,即便影片播出后效果未達預期,影院也不能更改排片。
對于片方來說,分線發行不僅保住了排片場次,更省了一筆高額排片費,而對于影院來說,則更像是“開盲盒”,最終能拿到多高的票房,獲取多少收益,就全看影片的質量了。

目前分線發行剛開始啟動,整個電影市場都在觀望中,但不可否認,這種全新的發行方式確實存在自身的優勢,一方面影院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也能夠滿足觀眾的差異化需求,在這種情況下,片方也能從中獲取更大的利益,長期來看,對電影市場的發展是有利的。
分線發行機制之下,達成多方共贏
對于迅速增長的國內電影市場來說,精細化發展已經刻不容緩,而分線發行實際上就是電影市場進一步細化的體現,無論從內容制作方、影院還是觀眾考慮,分線發行都是值得推行的一大舉措。
對于內容制作方來說,分線發行擁有更靈活的交易方式,能夠帶來更大的收益。
目前電影市場存在通行的分賬比例,那就是片方43%,影院57%,這代表著電影票房一半以上都要給影院,這對于片方來說是很大的壓力,更不用說還有高額的排片費。
而分線發行有著更靈活的交易方式,片方可以和院線靈活協商并擇優錄取,針對排片比例、黃金場次、分賬比例等條件進行重新協商,選擇條件最優的影院進行電影投放。
對于影院來說,分線發行能夠優化銀幕的利用率,避免市場出現長期空檔,同時也能夠尋找差異化的經營思路。
目前的電影市場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那就是越來越注重“黃金檔期”,比如春節檔、國慶檔、五一檔等等,電影都集中在重要檔期放映,在短短幾天假期內爭搶市場占有率,導致平時沒有電影上映,市場出現了長時間的空檔。
而分線發行的優勢在于,在不同的影院放映減輕了影片之間的正面競爭,為一些小制作電影爭取到了更多的排片空間,不用在黃金檔期卷,充分利用了影院的資源。
同時,在不同影院放映不同的電影,有助于影院形成差異化經營,根據區域觀眾的需求來選擇影片,逐步孵化出穩定的核心受眾群,放大影院的品牌價值,進一步提高影院收入。
而對于觀眾來說,分線發行促進了電影市場的多元化發展,為觀影帶來了更多選擇。
傳統全線發行的模式之下,大制作的商業片擁有更高市場占有率和排片率,也更容易出現爆款,出于對票房的考慮,內容制作方肯定會優先選擇賺錢的項目,而一些有特色的小制作文藝片因為不賺錢,就會逐漸消失在市場上。
王小帥的《地久天長》就是最好的例子,橫掃國內外各大電影獎項,毫無疑問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影片,但作為一部文藝片,受眾有限,影院不賺錢就不會排片,當時恰好撞上超級商業片《復仇者聯盟4》上映,占據了國內影院80%的排片,而《地久天長》的排片則可以忽略不計,男主角王景春直接微博發文開噴表達不滿。

這是國內電影市場的生態問題,全線發行之下,大制作商業片受眾多、能賺錢,排片也就會更多,進一步獲得更大的市場優勢,而小眾文藝片的生存空間則被進一步擠壓,受眾少導致排片少,賺不了錢就會導致排片更少,久而久之內容制作方也就不愿意拍這種不賺錢的電影了。
而分線發行則是把市場細分,讓小眾電影找到受眾最多的區域進行影院投放,比如越劇電影《漢文皇后》就選擇在越劇最受歡迎的浙江地區率先發行,排片和上座率有了保障,影片盈利的機會更大,內容制作方也會不斷投入,促進電影市場的多元化發展,讓觀眾能夠看到更多類型、更豐富的電影。
分線發行對于整個電影市場的利好是清晰可見的,但更大的問題在于,電影發行方式的改革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何完成成功實施并放大優勢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種種問題之下,分線發行值得期待
分線發行是一種理想的市場狀態,就國內電影市場的現狀來看,想要實現這種狀態,確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雖然目前分線發行還僅限于少數幾部電影,但也出現了不少問題,比如片方的話語權進一步加大,是否會擾亂電影市場。
《非誠勿擾3》關于分線發行提出了幾點合作建議,要求上映首日場次占比不得低于15%、次日及第三日不得低于10%,上映第三日至第九日,7廳以下的影院必須要安排一場黃金場,7廳以上的影院至少兩場黃金場,合作門檻定得非常高。
而苛刻的要求也被質疑是“霸王條款”,如果影院無法滿足這些條件,無法獲得拷貝和密鑰,在這家影院看不了電影,觀眾就會轉投向其他影院,所以影院只能捏著鼻子同意。
當片方的話語權加大,都在要求黃金場,都在要求排片高占比,有了硬性場次之后,即便電影不好看也無法減少排片,觀眾的反饋不再重要,那片方還有好好做電影的動力嗎?
還有一個問題在于,當院線也有了挑選電影的權利,肯定會傾向于選擇流量更大、受眾更多的商業片,能夠為影院帶來更大的收益,那小眾文藝片還有出頭之日嗎?
事實上,這是需要整個行業的思維轉變才能解決的問題,只有當院線打破了固有意識,看到了電影在商業價值之外的意義,小眾文藝片才能得到發展。
分線發行還只是在嘗試階段,難免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隨著中國電影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想要建設一個高水平的電影市場,分線發行的實施是必須要走的路。
如果把電影比作一盤菜,影院比作餐廳,傳統的發行方式就等同于所有的餐廳都賣一樣的菜,但不同的觀眾喜歡吃不同的菜,統一化、同質化的模式難免會讓人審美疲勞,而分線發行就像是不同的餐廳賣不同的菜,能夠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在觀眾審美需求進一步提高的當下,分線發行刻不容緩。
不過目前針對分線發行還沒有一個具體的實施辦法,實際效果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