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澤然
界面新聞編輯 | 陳小同
在經歷了上一年殘酷的價格戰后,2024年汽車行業的競爭仍沒有緩解的態勢。
新的一年,中國車市又將迎來新的面孔,小米首款車的正式上市能否成為攪動行業的鯰魚備受關注。除此之外,自主和合資品牌、傳統巨頭和造車新勢力也都摩拳擦掌,界面新聞特此盤點2024年十款值得期待的車型。

小米SU7:雷軍最后一次創業的作品
實拍圖、配置、內飾、研發人員結構、渠道搭建,高熱度的小米汽車每次風吹草動都能登上熱搜。在上述不同維度的參數細節和信息均被曝光后,小米SU7唯一尚待揭露的,只有價格。

當然,除了消費者,雷軍也鮮見地在對外接受采訪時顯露出了焦慮:“怕一上來不火、大家都不買,也擔心大家都來買,但要等一兩年。”
作為雷軍的最后一次創業,小米SU7的成功與否,決定了小米汽車未來的走向。

特斯拉Model 2:傳聞已久的平價車型能否落地?
中期改款Model 3因其過于精簡的內裝遭到議論、Model Y略微顯出老態、Model S/X車型并非瞄準主流市場,這使得特斯拉在面對激烈的競爭時,需要新的爆款車型來提升銷量和業績表現。

特斯拉傳聞已久的2.5萬美元平價車型或在2024年迎來關鍵進展。馬斯克在最新采訪中確認,“我們正在研發一款低成本,及高產量的電動汽車。在這項工作上,我們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我每周都會審查產線計劃。”
對特斯拉而言,公司已經在智能駕駛領域和制造成本削減方面擁有優勢(這或許讓Model 2成為擁有高級別自動駕駛的車型),遍布全球的且具備高可復制性的生產流程和工廠,讓產能爬坡也不存在太多阻礙。

凱迪拉克Celestiq:接單定制的超級旗艦進入中國市場
起售價超過34萬美元,曾經V16車型的直接后代,凱迪拉克Celestiq被官方直接定義成最豪華、先進且重要的車型。

這讓Celestiq進入中國市場后采用何種策略,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不過目前凱迪拉克在國內電動車市場表現并不出色,銳歌在上市后曾經歷過價格調整,但表現仍不溫不火。

現代汽車 IONIQ 5 N:主打高性能的電動車,能否幫助韓系扭轉局面?
在此前的回顧文章里已經提到,現代試圖通過伊蘭特N這一極小眾車型打開市場顯然缺乏可行性。

相比較而言,IONIQ 5 N則顯得更加理智——純電動、SUV以及細分市場少有的駕駛樂趣取向,或許能讓這個已經高度同質化的市場感受到不一樣的新意。
當然,真正的銷量擔當,還需要看更加接地氣的IONIQ 5標準版。

smart精靈#2:smart回歸傳統微型車
在相繼發布#1和#3兩款面向主流市場,并取得不錯銷量表現的車型后,有消息稱smart將在2024年發布一款微型電動車#2。

這款車也被視作smart在電動時代對其起家車型fortwo的直接致敬。
在吉利和梅賽德斯-奔馳的幫助下,#2的外形、動力和智能化表現想來不會令人失望。但考慮到微型車先天存在的空間限制,以及電動車對空氣動力學提出的高要求,#2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將成為新車焦點。

比亞迪海獅07:轉向海外市場,還會高度同質化嗎?
在全年300萬輛目標達成后,隨著對銷量增長的需求,2024年的比亞迪將不可避免地會把目光轉向海外市場。

海獅07是目前宋L SUV的姊妹車,作為一款相比王朝系列更偏向年輕化的海洋網車型,其是否能在海外市場的開拓中,提供與主流同質化產品不同的新意,成為外界對這個純電銷冠品牌的新關注點。

奧迪A6/A6L e-tron:跟上奔馳和寶馬換代的節奏
新一代寶馬5系和奔馳E級均已經發布并預計在2024年年初正式上市,這使得現款奧迪A6L車型的老化變得越加明顯。相對而言,推出純電車型i5和針對中國市場大幅細化調整的E級都在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強化競爭力,奧迪方面則顯然需要加快進度。

好消息是,近日傳出的A6純電車型諜照及已經具備生產能力的長春PPE平臺工廠均表明,新一代A6/A6L的面世正在臨近,此外,同屬PPE平臺的Q6 e-tron也將在2024面世。

豐田新一代普拉多:保值率神車回歸,但環境變了
在華表現下滑的豐田在面對挑戰時,選擇將利潤豐厚的車型引入中國市場。

有數據統計顯示,豐田硬派越野SUV普拉多的三年保值率高達98%,接近新車原價。2024年,這款在中國市場享有良好口碑的車型將銷售其全新換代車款。
然而,在專注越野能力的中型SUV市場,坦克300憑借其出色的性價比已經穩穩站住了腳。同時在明年,同樣具備出色越野能力和輝煌歷史的福特Bronco也將上市。面對已經和此前形勢出現變化的市場,普拉多將會以哪種策略參與競爭呢?

Lucid Air:能否打響美國新勢力入華第一槍?
2023年前9個月,Lucid運營虧損高達23.63億美元,凈虧損為21.75億美元。面對其大本營北美市場對于電動車的熱情出現消減,選擇基礎設施完備同時政策友好的中國市場,或許能成為這家公司扭轉當前經營困境的關鍵。

類似的建議也同樣給到包括境遇類似的Fisker、Rivian等美國新勢力。事實上,已經有一些公司展現出對中國市場的濃厚興趣,行動迅速的已經在中國設立辦事處、開始招人了。
當然,在友好政策和完備的基礎設施之外,他們也要面對全世界競爭最為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極星Polestar 3:產品不用擔心,市場策略是關鍵
從目前已知的消息來看,極星3的參數細節和外形均獲得了好評。但極星的問題從來不是產品力,從首款純電車型極星2便收獲一眾好評但銷量慘淡的歷史來看,極星需要努力的方向顯然在于車型之外的地方。

好消息是,和預計售價接近的路特斯Eletre不同,極星3更加強調科技感、安全和舒適性的結合,這也使得該車更加符合該價位段中國市場的客戶需求。
不過,相較最初的發布時間,極星3已經出現了上市延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