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GPLP XYZ
據說,橫店已經有了新的名字:“豎店”。短劇的火爆讓這個傳統影視拍攝基地,擠滿了霸總、贅婿和戰神。在橫店,短劇開機數量,早已超過了傳統影視劇,過去在橫屏影視劇中很難獲得機會的“橫漂”,在無處不在的豎屏微短劇中找到了新的機會。
什么是短劇? 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印發《關于推動短劇創作繁榮發展的意見》的通知中,將短劇定義為“通常采用單集時長15-30分鐘的系列劇、集數在6集內的系列單元劇、20集以內的連續劇、周播劇等多種形式。
短劇生意經
事實上,廣義的短劇不是新鮮事物,比如早年萬合天宜與優酷共同出品的迷你劇《萬萬沒想到》以及開播多年的爆笑迷你劇《陳翔六點半》以及快手上的土味短劇等等,已經得到大眾的認可,只是當時的變現模式沒有現在這樣清晰。
短劇往往在最關鍵劇情點“戛然而止”,想要繼續觀看就必須點擊鏈接、跳轉到小程序平臺、以及多次付費幾十到幾百元才可追完全劇。這其實也是網絡小說的付費模式,前十章免費給你看,先繼續看下去,需要付費。這些豎屏觀看、劇情狗血、表演浮夸的短劇,正撬動了幾百億的生意,成為新的“財富密碼”。
什么樣的用戶愿意花一兩百塊錢去看一部總時長一兩個小時的短劇?
短劇的目標受眾通常為下沉市場用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老年用戶,他們接觸互聯網可能手機就裝了兩個APP,一個微信,一個抖音。他們有大量空閑時間消費短視頻內容,很容易刷到短劇廣告,不會去B站找免費資源,也相對樂意在在精神需求上去花錢。不可否認有誘導的成分在其中,但短劇也的確滿足了他們某一方面的精神需求,畢竟,短劇帶來的即時爽感是存在的。而且現在中國可能也只有中老年人群體,工資是每年在上漲的了。
短劇有多火熱?有分析報告預測,2023年短劇可能達到200億元市場規模,如果和電影行業進行比較的話,電影市場保守預計500億元,短劇相當于電影的40%了。
即使你可能并不是短劇的目標受眾,但也很可能經常看到短劇捷報頻傳的消息,讀到“十天寫部劇,充值能過億”、“小程序里賣劇,8天賺1億”這樣的文章,這個行業似乎每天都有爆款劇出現,每天都有新的造富神話。
短劇生意本后:本質是一門流量生意
內容創作和制作公司的春天真的到了嗎?未必。短劇實際更像是流量產品而不是內容產品。
任何一部短劇想要爆火,想要賺錢都需要向平臺投流,也就是花錢購買流量。靠口口相傳不是短劇行業的玩法,前期播出時如果沒有靠購買流量完成病毒式傳播,很難成為爆款,需要靠內容攔截流量,完成付費轉化。
短劇行業的基本鏈路為:小程序平臺/影視公司出劇本,然后找承制方拍攝制作,小程序平臺投流(抖音、快手等流量平臺),用戶跳轉至小程序付費觀看。整體商業模式側重于分銷,版權方將獨家內容分發給經銷商后,后者進行買量。
所以,真正的贏家是流量平臺,其中最大的就是騰訊和字節,快手和百度也有一小部分市場。因為平臺既有流量,又有有用戶,而無數個短劇制作團隊、內容制作公司、大部分成本和大部分利潤都拿去支付平臺租金。
有行業人士預估,短劇200億的市場規模,其中80%~90%都花在投流上了。更殘酷的一點在于,市場上還有成百上千家公司正在爭搶這剩下的幾十個億蛋糕。假設投流1億元,利潤不超過2000萬元,其中還包括人力和拍攝成本,扣除后凈利潤大約在幾百萬元,然后由小程序平臺方、承制方等上下游參與者共同來分。
由此可見,這個行業遠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性感,暴富神話只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大多數從業者掙的只是辛苦錢,他們只不過在為平臺打工而已。
資本入局,各懷“鬼胎”
在目前短劇的賽道上,大公司也在相繼布局和推出新作品。騰訊、字節、快手等頭部公司,不僅作為短劇發行平臺,同時也下場參與了一些短劇制作。網易、完美世界、天娛數科、姚記科技等游戲公司也已經親自下場做短劇,多家上市影視公司也紛紛宣布進行相關業務布局。
資本為什么熱衷于短劇生意?
其實各家的訴求不一樣,平臺公司是地主的邏輯。上市公司可能是想蹭一蹭“短劇概念股”,而且短劇短周期、高周轉的特點也可以財務報表更好看一點。
另外游戲和短劇結合也是行業的一個創新點。此前游戲《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的爆火,因其游戲+情景短劇的設定,使得傳媒短劇類公司站上了風口浪尖,給行業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資本的入局隨之而來的便是水漲船高的制作成本,據相關報道,2022年短劇制作成本起步為10-20萬元,而今年成本已升至30萬元,高的甚至達到上萬元,例如檸萌出品的《二十九》制作成本高達數百萬元。這也讓小團隊、小公司越來越難以參與其中,短劇已經不再是一個低門檻的行業,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結束。
此外,抖音還在短劇行業推免費模式,做了免費短劇App紅果短劇,燒錢做補貼。區別于其他平臺的收費模式,紅果看短劇是免費的。平臺會購買已經過期的短劇版權,這類版權價格普遍便宜,低價買回后,免費放映給用戶們觀看。也有部分內容是完全免費獲得,如番茄小說授權拍成短劇后再回流到紅果。
紅果的思路和番茄小說等免費小說的思路類似,已經得到過驗證,聚攏流量,憑借高效的廣告變現效率盈利,這也只有字節這樣的平臺型企業能做到。有從業者表示,抖音這一免費策略,直接讓短劇整個大盤小了三分之一。
國內“卷”不動了,短劇也在尋找出海的機會。因為海外短劇市場潛力更大,審核制度相對寬松。短劇出海,已有網文出海的前車之鑒。如今出海的短劇廠商中,自然少不了網文公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文在線。ReelShort國內數字出版企業中文在線子公司楓葉互動開發的短劇App,曾一度登頂美國App Store下載排行榜榜首,熟悉的設定,熟悉的劇情走向,熟悉的反轉,全世界都吃霸總這一套。不過短劇出海本質上也是一門流量生意,投流效率究竟如何,也尚需要時間檢驗。
今年對于短劇行業,是跌宕起伏的一年,一方面是上億流水的爆款頻出,市場規模達到百億級。短劇暴富神話廣為流傳,資本市場也隨之作出反應,短劇概念股迎來一波瘋漲。另一方面則是行業競爭加劇,監管政策相繼落地,或將走向強者愈強的態勢。
“躺賺”時代不再,短劇行業的各方需要聚焦于自身核心優勢,版權方專注做內容,承制方的提高制作質量,有投流能力的就提升ROI,有流量優勢的就做好分發平臺,短劇行業才能得到更加良性的發展。
短劇的未來是什么尚未可知,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這個賽道小微創業者已經玩不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