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彈財經 文華
編輯 | 閃電
進入12月以來,“口罩第一股”被減持的消息頻傳。
據證券之星報道,12月20日北向資金增持4200.0股穩健醫療。不過,在近5個交易日中,穩健醫療獲北向資金減持的有2天,累計凈減持4.35萬股。近20個交易日中,獲北向資金減持的有9天,累計凈減持27.14萬股。
相比之下,深股通的減持更為兇猛。東方財富網消息稱,12月7日,穩健醫療被深股通減持5.28萬股,已連續4日被深股通減持,共計76.35萬股。一周后,深股通繼續減持穩健醫療3.99萬股。
雖然整體持股占比不多,但也可以看到,市場對于穩健醫療的觀望情緒。事實上,在回歸常態近一年時間里,那些靠防疫產品快速增長的企業本身就備受關注。
在一眾玩家中,穩健醫療的表現又可以稱為典型。一是其作為“口罩第一股”吃到了紅利,周期內業績有了顯著增長;二是潮水退去后,其核心業績指標出現大幅滑坡,雖有不少新布局,但目前新業務還不能撐起半邊天,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受疫情影響,感染防護用品需求大增。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穩健醫療業績實現了高速增長,營收分別為125.34億元、80.37億元和113.51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8.10億元、12.39億元和16.51億元。由此可以看到,三年間,穩健醫療在2020年吃到最多紅利,此后便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時間到了2023年,隨著公共衛生事件得到有效防控,感染防控用品市場需求減少,穩健醫療的業績開始大范圍“疲軟”。
過去三年有多輝煌,當下就有多慘。此時的穩健醫療面臨的是營收利潤下滑、持續上漲的去庫存壓力以及新業務拓展還未見成效。無怪乎市場會出現觀望情緒。
對于穩健醫療而言,2023年稱得上“年關”。
1、營收利潤雙降、存貨上升,穩健醫療迎來艱難時刻
對于穩健醫療前三季度的業績報告,不少分析人士的共識是:還處于尋找新出路的陣痛期。
這一點,在核心業績數據上有比較明顯的體現。2023年前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穩健醫療營收為60.10億元,同比下降21.35%;歸母凈利潤21.48億元,同比增長71.78%;扣非凈利潤為6.21億元,同比下滑45.95%;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2.22億元,同比下降81.60%。
按單季度看,穩健醫療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7.44億元,同比下降29.82%;歸母凈利潤14.66億元,同比增長310.15%;扣非凈利潤7084.72萬元,同比下降78.41%。
對于財報中“增”的部分,穩健醫療解釋稱,主要系城市改造項目資產處置收益增加。
而其中的“降”,則是因為醫療板塊感染防護產品銷售收入減少及醫療產品結構變化帶來的毛利率下降所致。其中,約占營收一半的醫用耗材的營業收入為30.02億元,同比下降38.32%。公開資料顯示,其醫療耗材業務的產品,主要涵蓋感染防護、健康個護、傷口護理與保障、高端傷口耗材及手術耗材等。
對于業績的下滑,穩健醫療認為,主要是因為經歷疫情后,市場感染防護和健康個護產品需求減少,如口罩、防護服、酒精消毒片等。而這兩類產品在過去三年,一直是公司營收的大頭。但在今年上半年,上述兩類產品的營收合計為8.52億元,同比下降64.8%,約占同期營收的二成。
圖 / 穩健醫療官網
對于市場需求的斷崖式減少帶來的銷量不振,尚在外界預料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此前,穩健醫療的生產量有過一輪激增,因此產生了不小的去庫存壓力。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穩健醫療總計生產口罩60.6億片,同比上漲64.52%;生產防護服4975.97萬件,同比上漲234.93%。到了今年上半年,穩健醫療的存貨達到了9.2億元,占存貨的65.25%。并且這樣的壓力還在上升。到了第三季度,其存貨激增至14.65億元。
這讓外界格外不解,今年第二季度已進入常態化,為何穩健醫療上述產品的庫存依然增加了5.45億元?在防疫期間,上述產品的需求量極大,相關公司的銷量都非常可觀,但在恢復常態后,為何還有如此大的庫存增量?
當下的現實就是,穩健醫療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清庫存壓力。
對此,穩健醫療曾表示,在第三季度對防疫產品做了一些減值和處理,預計在第四季度將完成最后一批清理,力爭不將影響帶到明年。這也意味著,今年第四季度,清庫存將成為穩健醫療的頭等大事。
而去庫存,勢必需要渠道發力。參考今年前三季度的情況,其B端和C端渠道的收入占比分別為38.07%和26.48%。降價、促銷、曝光、投流都將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大概率會影響到第四季度的營業和毛利率等核心數據的表現。
同時需要注意,穩健醫療的經營現金流的減幅巨大。數據顯示,2023年,其經營現金流為2.22億元,這一規模較2022年的12.08億元下降了81.62%。
對于這樣的波動,穩健醫療稱原因有三:一是本期銷售收入減少使得收到的貨款減少;二是2022年底對防疫產品的預收貨款較多,故本期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較上年同期減少;三是2022年業績較好,應付的稅金及獎金較多,均在本期支付,故本期支付的經營活動現金較上年同期較多。對于四季度的情況,預計經營性現金流會有所改善。公司將對應收、應付進行管控,以增加公司經營性現金流。
對此,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穩健醫療在今年的現金流下降81.6%的情況,表明公司當前面臨著現金流壓力。雖然公司在業績說明會上解釋了原因,但并不意味著這些原因是可不避免的。”
綜上可知,營收、利潤雙降,去庫存壓力巨大,現金流急劇變少,穩健醫療的2023年整體的情況并不樂觀。
2、打響反擊戰,在醫療領域,尋找更多可能性
雖然經過持續創新和不斷拓展產業邊界,但外界對穩健醫療的認知,更多還是在“醫療”主業上。可以說,醫療一直是其基本盤。也因此,當曾經連續多年貢獻絕大多數營收的醫療耗材業務下降幅度大到影響基本盤時,穩健醫療的一系列“自救”自然拉開序幕。
畢竟除了清庫存這一當務之急外,穩健醫療急需尋找到能撐起業績增長的第二甚至第三增長曲線。
事實上,早在2022年,穩健醫療已在積極布局。2022年二季度,2個月內斥資超18億元接連收購隆泰醫療、湖南平安醫械科技有限公司及桂林乳膠三家公司,分別獲得三家公司55%、65.5528%及100%股權。
這樣的操作可謂大手筆,因為其收購前的2021年,穩健醫療全年的凈利潤也僅為12.39億元。
以較大代價完成收購,穩健醫療的業務版圖得以拓展至穿刺類產品、乳膠制品、高端傷口敷料領域。在當時,不少分析人士稱,穩健醫療此舉是希望找到公司新的增長點。
但目前來看,除了高端敷料已有業績效應外,其他兩項還未見起色。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穩健醫療高端傷口敷料產品的收入2.83億元,同比上漲73.33%。增速尚可,只是放在公司整體營收來講,貢獻有限。
當然,穩健醫療在基本盤的努力不會限于此。今年8月,在穩健醫療召開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穩健醫療曾表示,其手術室耗材業務同比去年有所增長。原因之一是并購因素,桂林乳膠及君健醫療兩個并購公司帶來高度融合的效果,上半年外科手套和一次性手術包類產品有較明顯增長;另一方面隨著入院人數增加、診療全面恢復,醫院手術量明顯提升,也帶動了一次性手術包的銷量增長。
除了收購外,穩健醫院通過自己的力量在布局新領域。如今年11月,穩健醫療宣布已部分切入醫美賽道,如疤痕、面膜、痘痘貼、生理鹽水清洗液等產品,只不過,目前相關的收入占比較小。
“被動可能會挨打”,對于當前的穩健醫療而言,積極是好事,但何時見效,還尚無定論。
3、押注消費版塊,瘋狂燒錢后能否撐起一片天?
一直以來,消費板塊也是穩健醫療的一大營收來源。2009年,穩健醫療旗下全資子公司深圳全棉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邁出了“醫學貼近生活,全棉呵護健康”的戰略步伐。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全棉時代仍以棉花為核心,開發品類超過150多個,覆蓋SKU三萬多個,成為繼醫療耗材板塊之外的一大營收來源。
今年前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該版塊為其貢獻了29.6億元的營收,占比近半,產品主要涵蓋干濕棉柔巾、衛生巾、家居服等紡織用品。
全棉時代面向中高端母嬰市場,門店是其嬰童品類銷售的主要渠道。因此對于線下渠道的擴張,一直是穩健醫療的重中之重。即使全棉時代營收在增長,但線下門店的銷售并不景氣。
圖 / 全棉時代官網
以2022年末的數據為例,全棉時代線下門店數量為340家(其中直營店314家,加盟店26家),年內新開門店數45家、關閉低效虧損門店25家。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最新數據顯示,全棉時代線下共有385家門店,其中第三季度凈增32家。
消費品受大環境影響是常態,全棉時代也不例外。從全棉時代近四年數據看,2019年至2022年全棉時代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0億元、35億元、41億元和40.5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7%、16%、15%和-1.2%。
也因此,如果單獨看今年前三季度29.6億元的營收并不少,但放在更長的時間周期時,全棉時代的增長困境也隨之暴露。
另一方面,和其他C端的產品一樣,全棉時代業績的關鍵同樣也在營銷。今年以來,穩健醫療在營銷上的動作不斷,與之相適應,成本也在上漲。
以今年三季度為例,穩健醫療的銷售費用為14.46億元,同比增長3.25%。按照穩健醫療的說法,其銷售費用總額環比略有下降,銷售費用率的提升主要是由于消費品板塊收入環比下降約2億元導致。
另外針對雙11大促,公司在第三季度做了一些前期營銷投入。如在杭州亞運會開幕之際,穩健醫療邀請奧運冠軍吳敏霞聯動品牌直播。10月14日,品牌代言人郭晶晶舉行線下見面會。10月18日,官宣趙麗穎為家紡居家服飾全球代言人。
在營銷上持續投入,啟用知名度高、有影響力的代言人為公司帶來品牌提升和業績增長,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品牌會做的選擇。但品牌形象塑造與業績提升間有多少關系,并無定論。當然此舉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全棉時代在業績上的焦慮。
同樣有業績焦慮的還有全棉時代的老對手中順潔柔。此前幾年,中順潔柔營收曾保持雙位數增長,單季營收增速還創下30%的好成績。但在2023年前三季度,其營收為68.23億元,同比增長下降至11.60%。
很明顯,行業整體在走弱。此時,希望用消費板塊撐起業務半天邊的穩健醫療,想要達成目標,也不太容易。
4、結語
成于紅利,困于潮水退出。主業不振,第二曲線又面臨著巨大的行業天花板,在不容易的2023年,穩健醫療的每一步都很重要。值得肯定的是,其在尋找第二、第三曲線的積極布局早已是業界榜樣。但最終能不能撐起未來,很難說。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