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鋅刻度 李覲麟
編輯|星晚
不知不覺,魔幻的2023年也即將步入尾聲。
盡管今年的消費多少帶著一絲疲軟的味道,但各個品牌、各大平臺仍然在各種各樣的促銷節點上賣力地吆喝,仿佛有使不完的“牛勁”。
而回顧這一年,從年初的《狂飆》成為開年第一爆款,到之后ChatGPT帶動各行各業搭上快車,再到多巴胺、美拉德風格的熱度持續走高,營銷熱點也的確是層出不窮。
依稀記得幾年前,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新消費時代,每個品牌都值得重新做一次。”新產品+新渠道+新媒體的組合,催熟了一個又一個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新品牌。只是到了近一年,新消費行業漸漸遇冷,再造爆款難上加難。
事實上,爆款本就是可遇而不可求,想要快速步入消費者視野,蹭熱度就是一門必修的功課。
接下來我們就來回顧一下,今年到底出了哪些營銷爆款?
關鍵詞1:ChatGPT
上線5天用戶超百萬,不到3個月月活用戶突破1億,ChatGPT是歷史上最快用戶破億的軟件,更是在一夜之間火遍全球互聯網。
除了谷歌、微軟、百度等企業爭先恐后地宣布加入賽道,將打造自己的ChatGPT之外,不少品牌也蹭上了這一熱點,玩起了梗。
鐘薛高推出AI雪糕
例如麥當勞將用了20年的品牌slogan“I'm lovin' it.”換成了“A.I'm lovin' it.” ,又比如自“雪糕刺客”風波后一度一蹶不振的鐘薛高,推出由文心一言、ChatGPT等AI產品參與設計開發的Sa’saa雪糕,搖身一變成為“平民”。
盡管有了ChatGPT的加持,鐘薛高并沒有從此“站起來”,反而在下半年傳出裁員、欠薪等傳聞,但單論蹭熱度的話,效果倒是不錯,畢竟這也算是鐘薛高今年出圈的一次營銷了。
關鍵詞2:《狂飆》
1月14日開播的《狂飆》絕對是今年當之無愧的大爆劇,愛奇藝峰值熱度突破11000打破歷史記錄;豆瓣評分9.0,屬國產劇中的稀缺;云臺播放量份額達47%,與第二名的8.3%拉開巨大差距。
因為持續的熱度攀升,《狂飆》直接被冠上了“高開瘋走”的稱號。劇中一眾主創,如張頌文、高葉、蘇小玎、李健等演員迅速成為炙手可熱的“當紅炸子雞”。
而《狂飆》也成為了自帶流量的一大營銷關鍵詞。除了劇中合作的安慕希、京都念慈菴等品牌之外,劇中的同款同樣熱度不低,例如高啟強的啟蒙書《孫子兵法》一度登頂淘寶搜索;與劇中強盛集團同名的企業很快抓住契機開啟直播,吸引過萬人觀看。
還有不少茶餐廳推出高啟強同款豬腳面,古田村餐飲直接在海報上寫到《狂飆》中的熱門臺詞:“告訴老默,我想吃魚了”。
熱度之下,品牌們借勢成功營銷了一把。
關鍵詞3:淄博燒烤
五一前后,淄博燒烤名聲大噪,不僅吸引了各平臺的博主們第一時間挖掘素材,更使得淄博成為五一期間當之無愧的熱門旅游城市,燒烤店連軸轉,燒烤師傅一位難求。
當時,一些無法前往淄博的網友將“淄博燒烤小餅”送上了淘寶熱搜第一,被稱為“靈魂三件套”的小餅、蘸料、烤爐在短時間內就成為了網絡爆款。
后來一兩個月的時間當中,不少餐飲店都新增了淄博燒烤的相似產品,再帶上熱門話題,妥妥的流量密碼。還有“手套茅”英科醫療甚至打出了“吃淄博燒烤,戴英科手套”的營銷口號。
淄博燒烤在全國迅速衍生出涵蓋吃、住、行、游、購等多個形式的消費模式,也給整體旅游消費的復蘇添了一把火。
關鍵詞4:奢侈品聯名
對于品牌之間的聯名,其實消費者早就已經看得有些麻木了,能夠順利出圈的更是少之又少。但喜茶出其不意地推出與FENDI聯名的產品與周邊,還是再一次點爆了網絡。
喜茶在微信公眾號發布“HEYTEA丨FENDI致敬匠心 喜悅發生” 一文,宣布兩者即將推出聯名產品之后,該文便在一小時之內收獲了10W+的閱讀量。
隨后在產品正式發售當天一大早,#喜茶FENDI聯名#的話題就登上了微博熱搜,全國各地的喜茶門店更是大排長龍,不少消費者沖著“史上最便宜的FENDI單品”早早地排起了隊。
FENDI與喜茶的聯名成為爆款
花19元喝到這杯“FENDI喜悅黃”當然是遠遠不夠的,在小紅書、微博、抖音等社交平臺上,消費者們更是將紙袋、紙杯以及周邊通過做手工的方式玩出了花。
繼FENDI之后,LV也參與到了與新消費品牌的聯名中。6月底,LV聯合MANNER、PLUSONE、METAL HANDS三家咖啡館在上海打造出了路易威登限時書店。有不少消費者接連打卡三家門店,為的不是咖啡,而是為了集齊各種顏色的杯套與帆布背包。
還有熱度爆表的貴州茅臺與瑞幸咖啡的聯名“醬香拿鐵”,有人越喝越上頭,有人卻直呼“味道歹毒”,但無論如何,一杯難求的“醬香茅臺”無疑成功收獲了大眾的關注。
盡管奢侈品品牌聯名新消費品牌也被一部分人稱作“掉價”行為,但從營銷效果上來看,聯名雙方的確實現了各取所需,各自破圈。
關鍵詞5:窮鬼套餐
今年以來,多個品牌都推出了“變大”的產品,老產品換上新包裝似乎一下也擁有了新話題。
1L裝的康師傅冰紅茶和肯德基瘋狂星期四19.9元4份的椒鹽鹽酥雞一樣令人上頭。前者“屌絲飲料”,后者“窮鬼套餐”。
或許正是瞄準了年輕消費者對“精致省”的追求,商家們便敏銳地捕捉到了產品升級的方向。1.25L的三得利茉莉烏龍、1L的康師傅冰紅茶、900ml的東方樹葉、900ml的元氣森林檸檬冰茶都是老牌飲料品牌們今年的一手妙棋。
現制新茶飲也趕上了這個風潮,奈雪繼“霸氣一升桃”后,又推出了“霸氣一桶瓜”和“霸氣手搗楊梅檸檬桶”。CoCo、茶百道、古茗、滬上阿姨也先后推出了大桶裝的果茶、奶茶。
關鍵詞6:顯眼包
在網絡熱梗越來越密集的當下,如何快速被看見?答案有一個,爭當顯眼包。
9月25日,衛龍趕在華為舉辦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的當天,也召開了一場發布會,并且全程采用科技公司慣用的風格來呈現。發布會上,衛龍推出“衛龍顯眼包”,稱可以裝下542個友商,“比裝更能裝”。
圖源:旺仔官方微博
旺旺也是食品行業里的著名顯眼包之一,從熱門角色孟宴臣到city walk,只要能蹭上的熱點,往往都不會錯過。精準的網感,加上旺旺大膽的營銷,屬實是將顯眼包營銷玩轉了。
還有蜜雪冰城、老鄉雞、蜂花等品牌也都再變著花樣爭當行業里的顯眼包,爭當互聯網上的顯眼包。總之,越顯眼,營銷越成功。
關鍵詞7:多巴胺
從5月份開始,“多巴胺”詞條熱度一路走高,數次破億,多平臺相關話題數據超百億。從一開始的多巴胺穿搭到后來的萬物皆可多巴胺,一夜之間,幾乎所有品牌都開展了多巴胺營銷活動。
一點點、瑞幸、庫迪、書亦燒仙草等茶飲、咖啡品牌要么推出多巴胺限定產品,要么推出多巴胺周邊拉動消費。零售、美妝等行業同樣不落人后。
作為集合色彩、情緒、價值的營銷方式,多巴胺營銷說直白一點就是情緒營銷,主打釋放與驚喜。品牌把多巴胺當作流量密碼,而消費者則是將多巴胺當作情緒釋放的出口。品牌的營銷如果能夠使得消費者的多巴胺水平飆升,那么自然就容易產生品牌忠誠度。
當絢麗奪目的個性被強勢圍觀,年輕人渴望勇敢做自己的自我意識正在多巴胺風潮中爆發。
關鍵詞8:MBTI
今年現象級的心理測試,當屬MBTI。
千人千面的復雜個性被濃縮成四個字母,年輕人自爆i/e的屬性似乎取代了說聲你好的場景。
而在“萬物皆可MBTI”的營銷風向背后,其實蘊含著年輕人自我定義、社交連接和消費決策這三個不同意義。
海底撈給“i人”“e人”分區
基于MBTI對人群的分類,年輕人不僅以性格特征來交友,還會開始積極尋找與自身更為契合的產品。瞄準這一趨勢,彩妝品牌彩棠就根據“i人”與“e人”的性格不同,推薦了不同的胭脂盤;熊貓精釀將品牌旗下的多款精釀啤酒產品擬人化,分別貼上不同的性格標簽。
于品牌而言,抓住消費者熱衷自我探索、尋找身份認同的特點來營銷,事半功倍。
關鍵詞9:國貨
一個花西子倒下了,但有無數個國貨品牌就此站起來。
蜂花抖音官方賬號一夜之間漲粉50萬,郁美凈抖音官方賬號短短兩天時間積累了84萬粉絲。
蜂花迅速漲粉
鴻星爾克、娃哈哈、蓮花味精、匯源果汁、雪蓮開啟品牌混播,相互為對方打call。層出不窮的79元國貨套餐在直播間里被秒空,消費者將一腔熱情都奉獻在了幫助國貨品牌崛起上。
正因這場從天而降的潑天富貴,才帶來了一場屬于國貨的營銷熱度。曾經付不起直播間坑位費的品牌們,靠著“自來水”拿下了流量。
關鍵詞10:美拉德
夏天有“多巴胺”,秋冬有“美拉德”,今年注定是色彩心理與營銷結合的一年。
美拉德一詞源起于美食領域,牛肉從生至熟的過程中產生的色彩變化,被稱為“美拉德反應”。不過最近,美拉德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代表著獨特而溫暖的氣氛感。
從抖音電商與《智族GQ》聯合發布的“美拉德風”時尚趨勢開始,再靠著明星、KOL的內容推動,美拉德就是這個秋冬的新寵。
寫在最后
回顧今年走紅的這些營銷概念,其實不難看出,出圈的營銷方式幾乎都是在對年輕人進行“情緒按摩”,品牌帶著足夠的真誠與坦白的姿態,便能夠很快地獲得青睞。
品牌人設的飽滿與溫暖,不僅僅會豐富IP的辨識度,還能提高品牌的能見度。就像營銷學大師菲利普·科特勒曾經說到的那樣:“一個成功的人格化的品牌形象就是其最好的公關,能夠促使品牌與消費者的關系更加密切,使消費者對品牌以及其內在文化的感情逐漸加深。”
未來的品牌營銷,將繼續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傳統五感向著“松弛感、原生感、存在感、社交感、氛圍感”的新五感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