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肖灑
編輯|深海
新能源汽車這一年,價格戰從年初打到年尾。時至年底,新能源車企吹的牛都實現了嗎?
從11月份的成績單來看,理想汽車當月交付新車4.1萬輛,1-11月份累計交付32.57萬,提前達成2023年30萬輛的銷量目標。除了理想汽車提前完成銷量目標,截至11月份,最接近完成年度目標的是比亞迪,該品牌還差11%。
除此之外,從目前銷量推測,大部分新能源車企均難以實現年度銷量目標。比如,小鵬汽車1-11月份累計交付量達12.15萬輛,超去年全年累計交付量,但距離20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標只完成了60.75%,全年目標或已無法實現。
蔚來截止11月,累計交付14.2萬輛汽車,而蔚來的年度目標為25萬輛;零跑汽車截至11月累計交付12.55萬輛,也離全年交付20萬輛的目標有所差距;去年拿下新勢力銷冠的哪吒汽車,今年累計交付為12.15萬輛,年度KPI完成度不足五成。
另外,年末收官之際,一些車企打起了價格戰,希望以價換量的方式沖刺KPI。對此,海南科技職業大學客座教授張翔告訴雷達財經,價格戰的核心原因是產能過剩,預計明年價格戰還會延續,一些小型車企可能面臨著被洗牌出局。
理想撥得頭籌,比亞迪接近目標
2020 年初時,美團王興曾經談到中國車企格局,他表示接下來中國車企基本是呈現“3+3+3+3”的格局,其中最后一個“3”代表了“蔚小理”會成為造車新勢力前三。
如今從銷量來看,這一預測和現實差距并不大。據理想汽車官網,2023年11月,理想汽車交付新車4.1萬輛,同比增長172.9%。截至2023年11月30日,理想汽車全年累計交付32.57萬輛,提前達成2023年30萬輛銷量目標。
這也是理想汽車連續兩個月交付量超過四萬輛,12月份,理想將挑戰交付5萬輛的目標。12月14日,理想汽車官微宣布,理想汽車累計交付突破60萬輛,用時48個月。
理想的銷量主力為三款L系列車型,目前理想L9、理想L8、理想L7三個車型累計交付量均已突破10萬輛。
根據最新的財報數據,三季度理想汽車營收為 346.8 億元,同比增長 271.2%,環比增長 21.0%。其中,第三季度營收346.8億元。
目前,理想在市值、營收和交付量等層面和蔚來、小鵬汽車已經產生了數量級上的差距。這背后,離不開理想對增程式技術路線的堅持。
據悉,在打造出理想One之前,理想汽車也曾嘗試過低速低續航的純電動小車項目,但最終“難產”。但是面對已經丟失的時間窗口,創始人李想選擇了在成本、產品設計、整車布置等方面難度相對更低的增程電動技術路線。
但市場上關于增程的爭議始終存在。即便到了今天,“增程好還是純電好”、“增程電動算不算新能源”的討論聲還不絕于耳。
對此,今年2月7日,李想發布微博:“如果汽車銷量前三的比亞迪、吉利、長安都開始使用增程電動,某企業關于增程落后的營銷規劃可以停止了,省點錢干正事吧?!?/p>
在張翔看來,理想領先的原因,在于它找準了增程式大型SUV這一領域,這是一片藍海,以前都是BBA的領域。理想在這一細分賽道殺出了一條血路,目前還沒有第二家車企能跟理想抗衡,問界、阿維塔也在做增程,但和理想的差距還比較遠。
截至目前,在眾多新能源車企中,僅理想一家達成了年度目標。除此之外,比亞迪也接近年度目標,但難度較大。
產銷數據顯示,比亞迪2023年1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0.19萬輛,同比增長31.02%。截至11月底,比亞迪今年前11個月累計批發銷量為267.27萬輛,完成全年目標的89.07%。
算下來,比亞迪需要在12月完成32.73萬輛的交付量,也就是每天至少賣出1.06萬輛車,才能完成300萬輛年銷目標。雖然已是行業銷冠,但這樣的記錄比亞迪還未有過,壓力可謂不小。
大多數車企完成年度目標無望
頭部造車新勢力之中,理想之外其他品牌2023年的銷量目標完成率普遍不佳。
同為“蔚小理”之一的蔚來,相比理想和小鵬汽車處于銷量墊底轉態。數據顯示,蔚來11月交付新車15959輛,同比增長12.6%,相比10月略減少約100輛。
在今年6月蔚來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發布之后的財報電話會上,蔚來董事長、CEO李斌曾表示:“蔚來非常有信心完成下半年平均月銷超過2萬輛的目標。”
隨后在7月份,蔚來交付量升至2.05萬輛,同比增長103.6%。然而,8月銷量未達到2萬輛,9–11月銷量穩定在1.6萬輛左右。
蔚來在年初設定了年銷量同比翻番的2023年度目標。而截至11月末,蔚來累計交付14.2萬輛,同比增長33.1%,但僅完成24.5萬輛全年目標的57.95%。
2021年新勢力銷冠的小鵬汽車,在經歷了G9上市時的“翻車”之后,也已被競爭對手逐漸甩開。銷量上,小鵬汽車直到今年7月份,在時隔6個月之后重回萬輛交付水平。
目前,小鵬汽車已回復了一些“元氣”,11月份交付約2萬輛,同比增長245%,連續兩個月交付量突破2萬輛。
不過,由于前期“欠賬”太大,年初至今的累計交付量方面,小鵬汽車在“蔚小理”中墊底。數據顯示,2023年前11月,小鵬汽車交付量達12.15萬輛,同比僅增長約10.9%,僅完成20萬輛全年目標的60.7%,全年目標預計無法實現。
新勢力中,超越2022年全年交付量的還有零跑汽車。11月份,零跑汽車共交付1.85萬輛,同比增長130%,環比增長1.68%,創歷史新高。
2022年全年,零跑汽車總交付量為11.12萬輛,同比增加154.1%。不過進入2023年,由于車型迭代等原因,零跑汽車銷量急劇下跌,1月和2月共計交付了4337輛。最終1-11月,該品牌累計交付12.55萬輛,完成了20萬輛的年度目標完成的62.75%。
11月17日,零跑首款全球化車型C10在廣州車展正式亮相,新車定位中型新能源SUV,預計售價區間為14萬元-17萬元,零跑汽車希望借助這款新車進一步提振銷量。
而在2022年登頂新勢力榜首的哪吒汽車,卻在今年又跌回了低谷。1-11月,哪吒汽車交付12.24萬輛,同比下降15.19%,這對于年初所立下的25萬輛的全年銷售目標,完成率僅為48.94%。
有分析指出,哪吒汽車去年拿下銷冠,主要是當時售價在15萬元以下的兩款車型哪吒V所處的A0級市場,與哪吒U所在的緊湊級SUV市場正處于高速增長期。
然而,進入2023年,哪吒汽車在中低端純電市場的優勢,被五菱、比亞迪等對手蠶食;而沖擊高端方面成績也不理想,消息稱哪吒S的單月銷量維持在兩三千輛左右。
紅星資本局據公開信息統計,其他新能源車企中,極氪、塞力斯、廣汽埃安、深藍汽車和嵐圖汽車,前11月累計銷量分別為10.51萬輛、10.97萬輛、43.41萬輛、12.22萬輛和4.04萬輛,分別占全年目標銷量的75%、36.57%、72.35%、61%和81%。
張翔認為,大部分車企年初目標會提的比較高,一是對外界和消費者形成廣告的作用;二是對內,老板提出較高的目標,調動公司的積極性,就是通常所說的“踮著腳去摘蘋果”。
預計價格戰還會延續
“金九銀十”過后,距離年度目標還有差距的車企,開始加大促銷力度,寄希望于通過降價來沖擊銷量,年末的最后一輪“價格戰”也正式打響。
首當其沖的,便是全力沖刺300萬輛目標的比亞迪。據公開信息,11月初,比亞迪五款車型開始降價,降價幅度自5000元至18000元不等;11月24日,比亞迪王朝網旗下秦、漢、唐、宋等多款車型的現金優惠幅度擴大到3000元至1萬元。
不過,一個月內兩次促銷下來,11月份比亞迪的銷量環比增長并不明顯。另外,比亞迪股價近期跌勢明顯,年內累計跌幅已超26%。
面對市值的日益縮水,比亞迪管理層也坐不住了。12月6日,比亞迪公告稱,比亞迪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提議以2億元回購公司A股股份。
促銷的并不是比亞迪一家。12月1日,零跑汽車宣布,用戶在2023年12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間通過零跑官方渠道支付5000元定金且最終實現交付,可享受5000-1.7萬元的現金優惠。
進入12月份后,小鵬汽車旗下的G9、P7i、G9也相繼加入降價潮。據集微網消息,12月18日,小鵬汽車發文稱,小鵬G6全系限時減免10000元,最低19.99萬元起享智駕自由。
綜合市場消息,12月先后參與降價促銷活動的車企還包括榮威、領克、智己汽車、長安汽車、哪吒汽車等多家車企。
在張翔看來,“價格戰”主要的原因是中國汽車行業嚴重的產能過剩,目前整個行業的產能利用率低于50%,新能源的產能利用率大概只有13%。大量的車企為了消化庫存,維持一定市場占有率,就要大幅度降價來刺激銷量。
“目前中國乘用車企業大概有77家,品牌有上百個,相比之下,發達國家歐美日韓的車企數量不到10家。所以我們要優勝劣汰,只能通過‘價格戰’的方式讓一些小車企出局?!睆埾璺Q。
展望未來,張翔認為降價還會是主旋律,且至少在2025年之前還會“內卷”。而“價格戰”的結果就是,一線車企利潤出現下滑,二三線車企達不到規模經濟,虧損更加嚴重,很可能導致資金鏈斷裂。
總之,隨著銷量上的比拼早進入白熱化,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加速邁入新的競爭周期,激烈競爭之下哪些車企能從這場生死時速的淘汰賽中跑出來,還有待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