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邁點 文獻駐
近來,“天津麗思卡爾頓成功被賣”的新聞引起酒店行業的廣泛關注和討論。討論的核心關鍵,無外乎“多輪降價”、“奢華酒店”、“成交價20億”、“買家神秘”等。
根據阿里資產拍賣網,天津麗思卡爾頓酒店屬于天房商業(天津)有限公司等3戶不良債權資產包公開轉讓處置項目的其中一項,本次為該標的第四次拍賣,總體成交價20億元。該標的另外兩個抵押物分別是三亞洲際酒店和光合谷溫泉酒店,三者建筑面積合計19.9萬平方米。
這個價格相較于酒店凈資產原估值的45.3億元,可謂是攔腰折斷,大幅度折扣。而曾經風光無限的天津麗思卡爾頓,其新主人身份也僅僅是被“買家H521”這幾個字符輕描淡寫地代替。
事實上,近年來明星奢華酒店被拍賣的消息屢見不鮮,不少奢華酒店被擺上貨架,難道這門生意真的不香了?
“主角”天津麗思卡爾頓
公開資料顯示,天津麗思卡爾頓酒店是天津市標志性建筑,也是天津首家奢華酒店,其坐落于原英租界,酒店前身是1890年創建的戈登堂,當時英租界的工部局大樓。該酒店也是麗思卡爾頓在中國唯一身處歷史建筑的奢華酒店,自2013年開業至今頗受好評。
而同樣被擺上貨架的三亞洲際酒店和天津光合谷(天沐)溫泉度假酒店,也可圈可點。前者是三亞第一家綠色環保酒店,于2013年開業,也是三亞熱度最高的酒店之一,在一些平臺上甚至能排到熱門榜單No.1;后者則是天房集團與天沐集團聯袂打造的五星級高檔酒店。
值得注意的是,三間酒店背后實控人是天津的天房系,包括天房商業(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天房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房信建材科技有限公司,都是天津較為知名的國有房企。
正如前文所述,這3家酒店并非首次出售,天房集團多年間一直在尋求出售手中的酒店業務板塊,負債是其“尋求買家”的根本原因。2018年天房集團負債總額超過千億元;2020年起,多次發生債券違約事件,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被執行人,被限制高消費。
如今天津麗思卡爾頓等三家酒店的成功售出,可謂回籠資金的重要手筆,但對于整體情況而言,仍是杯水車薪。
要知道,麗思卡爾頓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奢華酒店品牌,從19世紀創建以來,一直遵從著經典的風格,成為名門、政要下榻的必選酒店。由于極度高貴奢華,它一向被稱為“全世界的屋頂”,尤其是它的座右銘“我們以紳士淑女的態度為紳士淑女們忠誠服務”更是在業界被傳為經典。目前來看,麗思卡爾頓酒店在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運營超過110家酒店,中國共有15家麗思卡爾頓酒店,分布于香港、北京、上海、澳門、廣州、深圳、???、三亞、成都、西安、天津、南京、哈爾濱等13個城市。
邁點注意到,跟天房集團模式一樣,在中國的麗思卡爾頓品牌,擅長與地產開發商攜手合作。例如北京華貿麗思卡爾頓酒店、北京金融街麗思卡爾頓酒店分別與華貿地產、金融街合作,廣州、成都和哈爾濱的麗思卡爾頓酒店則與富力地產合作,深圳的是與星河灣地產合作的星河麗思卡爾頓酒店,位于海南三亞的金茂亞龍灣麗思卡爾頓酒店則是與金茂合作。
此項交易的另一個關注點則在于“買家H521”的身份成謎,有人認為買家可能是來自北京的一個神秘的國有酒店管理公司,該公司財政年終結余會用來收購優質酒店資產,從不對外披露;也有人猜測,可能又是煤老板出手,畢竟海南香水灣富力萬豪酒店、雅居樂在海南清水灣的3家度假酒店、清水灣碧桂園希爾頓逸林酒店、三亞灣W酒店、北京威斯汀大飯店等等奢華酒店收購背后,都指向了煤老板。
奢華酒店拍賣潮愈演愈烈
縱觀近幾年酒店行業被拍賣的情況,邁點發現,作為奢華酒店被拍賣的天津麗思卡爾頓酒店,顯然只是一個微觀縮影。隨著房地產行業進入新的生命周期引發變革浪潮,以及口罩導致的運營不佳,奢華酒店要么被當作業主的“包袱”被無情丟掉,要么成為還債的重要籌碼。
將時間線往前拉,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飯店成功被賣。10月17日,中國金茂發布公告稱,北京渤海潤澤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在公開掛牌程序中以約28.01億元的價格,競得金茂北京置業100%的股權。而金茂北京置業主要持有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飯店,該酒店為一家五星級酒店,在2008年開業,擁有550間客房及套房,據第三方平臺顯示,日常普通房型的房價在1400元/晚左右。
另一個在今年比較轟動的事件當屬上海寶格麗酒店被掛牌出售。10月11日,華僑城(亞洲)發布公告稱,其間接非全資附屬公司華僑城上海置地計劃以不低于人民幣24.3億元(含增值稅)的價格,于北京產權交易所透過公開掛牌出售上海蘇河灣項目部分資產。而其中,就包括開業5年、位于上海核心地段的明星項目上海寶格麗酒店。這是全球第六家、中國第二家寶格麗酒店。
根據其酒店官方網站及部分酒店預訂網站顯示,上海寶格麗酒店大部分客房的常規價格均在6000多元-8000多元一夜,是普通五星級酒店客房價格的至少3-4倍,其最貴的套房,甚至每晚價格超過30萬元。
除卻上述兩樁拍賣之外,在今年還有上海虹口三至喜來登酒店、南京金奧費爾蒙酒店、重慶解放碑威斯汀酒店、寧波遠洲大酒店等被擺上拍賣貨架上;而再往前數,上海外灘茂悅大酒店、上海新華聯索菲特大酒店、上海豫園萬麗酒店、上海網紅地標“深坑酒店”(即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等,也都是奢華酒店被賣或被掛牌出售。
據邁點研究院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1-11月),拍賣價格在億元以上的酒店數量共計124起,不乏上述提到的喜來登、費爾蒙、威斯汀等國際知名品牌。

邁居副總裁黃棟慶表示,幾乎每天都會有酒店在出售或收購,這在資產交易領域屬于經常發生的事情。在成熟的市場情況下,酒店資產的增值就是靠運營后的資產轉讓實現的。
隨著奢華酒店拍賣數量的增多,也為當下的資本市場提了醒,尤其對于那些需要大量投資且回報周期長的項目,只有更謹慎、更科學地做好風險預估,才能避免自身陷入運營困局,并為自身帶來正向賦能和更大收益。
格局正在被打破重塑
誠然,如果將包括天津麗思卡爾頓在內的系列奢華酒店拍賣事件,簡單歸于這門生意不香了,顯然有失偏頗。在黃棟慶看來,似乎將其糅合進市場格局的發展變革,顯得更為客觀。
回顧中國高端酒店市場來看,以1983年廣州白天鵝賓館開業為起點,中國酒店業正式有“高端”概念。隨后,國際高端酒店品牌開始在中國試水,洲際、凱悅、希爾頓、萬豪、雅高、溫德姆等,都在2000年前,完成中國市場的探索。
緊接著,2000之后,得益于市場經濟的全面發展和地產行業的飆速前行,以及互聯網進程,在國內嘗到甜頭的國際高端酒店品牌開始加速布局,形成井噴之態。截止目前,希爾頓、洲際、萬豪、雅高、溫德姆在華的酒店數量都已經有達到數百級別。而他們還在不斷加碼布局,比如萬豪在3月宣布繼續拓展中國市場業務版圖,并預計在2023年開設47家酒店,共計約1.2萬間客房;而洲際截至2023年9月30日,在華共有672家開業酒店和512家籌建酒店,總規模超過1000家。
當然,在此期間國內酒店品牌也在躍躍欲試,從經濟型酒店向上探索,逐步擠進高端陣營。比如華住集團,便是經濟型酒店里最早探索高端品牌的集團,包括旗下自主高端品牌禧玥酒店,以及通過收購花間堂、德意志酒店集團等,成功步入高端陣營。此外,首旅、金陵、柏聯酒店、美豪高端系列、亞朵的高端品牌等,這些國內高端品牌,也都在逐步提升影響力,但相較于國際高端品牌而言,話語權顯然依舊不足。
但到了如今,這種局面正在被悄然改寫。
一方面,隨著國內大眾消費意識升級,文化自信、民族自信逐步提高,而國際高端酒店品牌在設計和運營層面,可能沒有細化到貼合實際需求,故而使得原有被國際高端品牌壟斷的行業格局正在逐步瓦解,這一點從不少國際酒店品牌旗下項目因為經營不善被掛牌,可以看出一二。
另一方面,高端酒店加速洗牌,本土化高端品牌開始進一步擴大規模和影響力,這一點,有兩組數據可以充分證明。
第一組數據:綜合邁點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酒店業發展報告顯示,今年以來(1-11月份),國內高端酒店開業數量為118家,國際高端酒店開業數量為109家,奢華酒店開業數量為27家??梢?,國內數量位于領先。

第二組數據:綜合國內國際高端酒店品牌2023年上半年財報數據來看,國內選手成績更優異。比如國際陣營中的萬豪、希爾頓和洲際,2023年上半年同比去年紛紛上漲,增長情況分別為22.58%、25.04%和24.10%,而國內高端酒店品牌代表中,亞朵以93.10%的增長率傲視群雄,君亭和華住則分別實現了57.13%和65.05%的營業收入增長。
此外,地產新周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拿地不再成為地產公司重要的日常動態,“存量優化”將成為當下及未來不可忽略的核心關鍵詞。比如在酒店拍賣案例中,要么是繼續由原有酒店品牌運營,要么重新升級改造,進入新的生命周期。而邁點在曾經的《國際五星酒店拍賣熱潮:高端酒店市場競爭的新篇章?》就有過詳細闡述,通過豐富產品內容、管理上要更加靈活、資產運作上探索更多渠道,或許就能助力自身修建護城河,進一步提升資產價值。
可以看得出,盡管高端奢華酒店仍然值得深耕布局,但其格局正在被打破重塑也是不爭的事實。而這,對于各位在牌桌上的選手而言,顯然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尤其是對于國際選手和國內選手兩大陣營來說,能不能勢均力敵,打成平手,都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