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王婷婷
2023年已接近尾聲,這一年的房地產行業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下緩慢回升。2024年,房地產市場將迎來怎樣的新局面,行業的任務和重心又會在哪里?
12月21日,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在會上明確,房地產行業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2024年要做好四大板塊、18個方面工作。
在房地產政策方面,倪虹表示要繼續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實現房地產供求關系平衡。接下來,還會進一步加大首套住房、二套住房政策落實力度。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從平穩健康發展到供求關系平衡,主要是因為近期房價出現下調,二手房掛牌量快速攀升,并且與新房降價形成螺旋下降的態勢。“新房和二手房供應量都在明顯增加,導致供求關系失衡。”
倪虹強調,保交樓工作落實屬地責任,加強預售資金監管,加快預售制度改革。
李宇嘉分析,此提法表明保交樓進入攻堅階段,對資金硬缺口和難度較大的保交樓項目,還要壓實地方政府完成保交樓的剛性責任。
“而預售制度改革則意味著,全面推進預售和現售并存的開發銷售新模式,漸漸向現售模式轉型,徹底解決預售制下保交樓甚至爛尾的問題。”
此次會議也再次明確要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資需求。倪虹表示,住建部將會同金融監管總局指導房地產融資。此外,還要積極推動城市更新行動,抓好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兩個工作等。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在強調“一視同仁”思路的基礎上,此次提及指導房地產融資,說明2024年相關工作會進一步扎實推進,確保融資工作有序開展。
“整體而言,住建部此次表態,表明了當前房地產市場形勢的嚴峻。”在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看來,就今年整體房地產市場來說,除了竣工指標是保持增長以外,其他如銷售、開工、投資等指標均是下行,市場未及預期。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也表示,一系列表述都在指向當前的房地產形勢比較急迫。盡管很多城市都出臺了寬松的穩樓式舉措,但大多數指標依然在往下走,因此還有很多重要的工作比如保交付等是當務之急。
值得一提的是,倪虹在此次會議上還指出,房地產已經從“有沒有”轉入“好不好”的時代,好房子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明年會選擇一些城市和企業試點,抓一批好房子樣板出來,不同的價格下有不同的好房子。
“今年很多工作是開創性的,難也要干。”倪虹表示,政策生命力在于落實,要在狠抓落實上下更大功夫,動則必快,動則必成。
宋紅衛告訴界面新聞,這反映出當前的房地產市場運行發展模式、發展階段與過去的不同,今后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也即進入“好不好”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對應到城市需求來講,也就是以改善型需求為主導的發展階段已經逐漸來臨,這要求企業在產品開創和創新方面要加大力度。”
“同時也暗含了一定的政策導向。”宋紅衛認為,未來只要能做出引領性的好產品,政策層面就會給予更多開拓空間。尤其是在一線城市,部分中高端典型項目,可能會放開限價、限購等限制。
在李宇嘉看來,好房子,就是要摸清居民目前對于住房需求的新特點和新變化,通過供給側改革去滿足。
“其路徑就是,地方政府的住房規劃和每一宗地在供應開發時,在盤活存量時,都應摸清需求特點。目前這種供應路徑還未形成,還是延續的過去那種只要有供應就有需求的簡單模式。”
至于會抓哪些城市試點,嚴躍進認為,按照試點的邏輯,預計會從一些樓市基本面不錯、改革條件成熟的城市入手,或者說可以建議此類城市積極推進好房子的改革,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鄭州、昆明等。
李宇嘉向界面新聞指出,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更具有試點可能。這類城市人口較多,且人口結構較復雜,需求更多樣,購買力相對偏強。
“試點企業主要就是房地產類央企和國企,還有萬科、龍瑚這些對于轉型探索時間比較長、有豐富經驗的企業。”李宇嘉說道。
在宋紅衛看來,一些品牌房企如瑞安、仁恒等,這些以打造豪宅為特征的企業也有試點的可能。
“明年的工作和任務將會很重。”盧文曦總結,房地產行業大的基本面發生變化,因此推出了符合基本面變化的這系列針對性舉措。住建部強調“動則成”,不能說是立竿見影,但肯定是會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