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馬消費 范建
盡管已更名為“格力鈦”,但格力電器投資者們心頭,那團對銀隆的陰影,始終無法消散。
昨日,格力電器擬10億元增持格力鈦股權的消息一出,公司股價應聲暴跌,全天以30.80元/股收盤,大跌7.09%,創下了今年內的第二大跌幅,超130億市值灰飛煙滅。
無法左右結果,這是廣大的格力電器投資者,用自己手中的股票,對這筆交易投出的反對票。
投資者對格力繼續加大投資格力鈦表示擔心,是有原因的。該公司資產負債率畸高,且短期內看不到盈利的希望,會直接影響上市公司的財務和業績表現。
2021年曲線入主格力鈦以來,格力電器一直在幫這家公司填坑。是否真如董明珠所言,明年可以在格力鈦身上,看到一點希望?
10億增持,股價暴跌
這一次,格力電器(000651.SZ)再次觸到了投資者的逆鱗。
昨日,公司披露公告稱,擬通過受讓現有股東所持股份的方式,增持控股子公司格力鈦股權。
12月19日,公司已與12名交易對方簽署《股份轉讓協議》,受讓其合計持有的格力鈦2.71億股(占格力鈦總股本的24.54%),交易對價10.15億元。
受讓以上股權后,格力電器將合計控制格力鈦7.996億股對應的表決權,占該公司總股本的72.47%(其中,公司直接持股55.01%,董明珠委托表決權股份17.46%)。
同時,格力電器董事會已授權管理層,在未來12個月內,以不超過本次交易估值,繼續與格力鈦其他股東協商受讓股份適宜,計劃合計受讓不超過3.04億股。
公告中,格力電器著重強調,無論是本次還是后續交易,董事長董明珠所持格力鈦股權將維持不變。也就是說,除了董明珠所持股份外,格力電器希望將格力鈦所有股份都集中到自己手中。
無論怎么描繪格力鈦的前景,強調董明珠始終和格力鈦站在一起,投資者始終對其不認可,選擇了用腳投票。
昨日,格力電器小幅低開,旋即急速向下,全天一直被死死按在底部,最終以大跌7.09%收盤,創下了年內第二大單日跌幅,超過130億市值灰飛煙滅。30.80元/股的收盤價,已無限接近于今年的最低點。公司當前1734億元總市值,已不到美的集團的1/2。
格力鈦流血不止
既然12月20日格力電器的股價大跌,是由格力鈦引發的,還是得把這家公司介紹一下。
格力鈦這個名字可能還有投資者不太熟悉,提到它的原名“珠海銀隆”應該是如雷貫耳。
就是這個珠海銀隆,曾引得董明珠在公司股東大會上“怒發沖冠”。
格力鈦所從事的業務,是鈦酸鋰電池核心材料、電池、智能儲能系統、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銷售,以及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等。
投資者不滿格力電器繼續加大對格力鈦的投資,也是有原因的。
截至今年6月末,該公司總資產243.11億元,總負債242.55億元,所有者權益僅為0.66億元,資產負債率畸高。
公司經營雖有好轉,但短期內恐怕難以實現盈利。2022年度,該公司營業收入25.87億元,凈利潤-19.69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4.40億元,凈利潤-1.71億元。
也就是說,格力鈦不但無法給格力電器貢獻利潤,還需要上市公司持續為其輸血,是一個大大的“拖油瓶”。
格力奮力填坑
早在2016年,董明珠就曾主導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欲借此帶領格力進軍新能源,實現多元化,擺脫對空調的單一依賴。
一切都計劃得很好。可是,這宗130億元的收購案,提交到股東大會上,卻遭到了中小股東的激烈阻擊。
也就是在這個大會上,董明珠怒而指責股東們不懂感恩。
董明珠還是有自己的堅持,也想證明自己的眼光。既然股東不同意公司投,她就自己親自投資。
她不僅自己借債,也拉上王健林、劉強東等大佬,一起投資入股了珠海銀隆。
不過,后來的事實證明,珠海銀隆的確是一個大坑,陷入到了復雜的三角債中。投資者們應該慶幸,當年自己投出了反對票。
即便如此,董明珠仍舊認為銀隆是個香餑餑,認可其開發的儲能技術,并可借此為格力的汽車空調、汽車電機、汽車電容增加應用通道,延長格力的產業鏈。
2021年,格力電器以18.3億元曲線入主銀隆(后更名為“格力鈦”)。投資規模變小,董事會通過就可以,不再需要看股東們,特別是中小股東的臉色。
最近幾年,格力電器陷入增長瓶頸,格力鈦的表現就變得尤為重要。
今年6月舉行的2022年度股東大會上,格力鈦仍是中小股東關注的焦點。他們擔心,該公司尚未扭虧,且資產負債率這么高,會不會陷入資不抵債的境地。
這一次,董明珠表現出了耐心和坦誠。她表示,格力鈦過去的三角債正在逐步化解。它可以給格力電器的很多產業帶來“蝴蝶效應”,會盡快養活自己。“前面是一個大坑,會盡快把坑填平。”
董明珠還進一步給投資者打氣稱:會逐步看到格力鈦的變化,但非一日之功,相信明年會看到一點希望。她還難得地打趣道:“明年你覺得我這個問題回答得不好,你用腳投票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