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紀瑤
現已進入2023年收官月的最后一旬。
年內,海外市場行情表現不俗。納斯達克指數累計上漲43.35%,亞太市場中日經225指數累計上漲29.05%,韓國綜合指數累計上漲16.90%,印度NIFTY 50累計上漲18.49%,越南VN30指數累計上漲10.70%。
全市場基金中,業績排名居前的均為QDII基金。過半數的QDII基金取得正收益,有22只QDII基金收益率超50%,以投向納指科技股的為主,廣發全球精選人民幣以63.72%的收益率暫居第一。

與此同時,也有60多QDII跌幅超過10%,其持倉標的主要為港股恒生指數,年內港股表現低靡。

另外,多只黃金QDII年內漲幅超10%,諾安全球黃金累計上漲10.72%,易方達黃金主題A人民幣累計上漲10.71%,嘉實黃金累計上漲10.23%。
此外,由于金價走強,另類投資基金中,建信上海金ETF、富國上海金ETF、華安黃金ETF、博時黃金ETF、南方上海金ETF、國泰黃金ETF聯接A等多只黃金主題基金年內收益超10%。

年內,債市整體偏強。債券型基金表現較好,近九成債基年內錄得正收益。工銀可轉債、天弘穩利、東興興瑞一年定開、東興興福一年定開年收收益超10%,其中工銀可轉債以12.39%的年內收益率位居榜首。

A股相對低迷,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參差,近九成基金處于虧損。
收益居前十的基金均錄得超30%的收益。其中,董山青管理的泰信行業精選、劉元海管理的東吳移動互聯和東吳新趨勢價值線、顧鑫峰管理的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兩年定開、周思越管理的東方區域發展、陳穎管理的金鷹科技創新年內收益居前,單只產品之間的業績差距較小。

年內回報超過20%的產品共有30多只,金鷹核心資源、金鷹紅利價值、金鷹中小盤精選、招商體育文化休閑、廣發電子信息傳媒產業精選、中郵健康文娛、金元順安優質精選等產品的年內累計回報均超過25%。
另一邊,有近九成的主動權益類產品處于虧損,有約30只基金虧損超過40%。虧損居前的主動權益基金中,新能源主題基金占據多數。

年內,新能源板塊細分行業表現不一,光伏設備、能源金屬、電池、風電設備等細分行業跌幅較大,乘用車實現上漲。重倉了智能汽車的相關基金取得一定收益。劉元海的東吳新能源汽車年內收益為18.33%,李博管理的信澳博見成長一年定開年內收益為11.49%,信澳新能源精選等年內收益為9.5%。
業績墊底的是中信建投低碳成長,年內虧超50%?;鸺緢箫@示,重倉了光伏、能源金屬。近兩年,該基金業績經歷了大起大落。2022年,該基金AC類份額收益率均超10%,收益排名居前。
業績倒數第二的是中航新起航,年內跌幅近50%。根據基金季報,該基金在前三個季度的跌幅分別為17.00%、5.51%、23.95%。三季度,跑輸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超20%,截至最新,中航新起航的單位凈值為0.45元。
廣發基金鄭澄然單獨或與他人共同管理的廣發高端制造和廣發成長動力三年持有業績虧損超40%,兩只均重倉了光伏和能源行業個股。從鄭澄然名下基金重倉情況可以看出,他重押新能源。廣發高端制造三季報顯示,前十大重倉股均為新能源,持倉占比達88.3%。
此外,虧損較多的基金還涉及上銀基金、長城基金、諾德基金、中銀證券的相關產品。
某公募人士表示,近幾年A股板塊輪動加快,表現較好的產品可能是踩對了風口,建議投資者理性看待并更多關注產品的長期業績表現。
對于新能源板塊表現,信達澳亞基金經理李博表示,股價的波動并不影響行業的發展趨勢。整體來看,新能源行業上游的Beta較弱,出口也受到近期國際政治的影響,行業總量增長趨勢不明顯。智能汽車是今年下半年為數不多有亮點的消費領域,很多領域國產車都表現出了強競爭力,共性是相關的高配置版消費者購買意愿較強,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的智能汽車獲得暢銷。
他還表示,當前AI的發展影響了各行各業,汽車行業可能是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自動駕駛只是AI在汽車領域運用里的一個方向,車機語音應用也是一個方向。
對于港股后市,中歐基金經理羅佳明在2024年投資策略會上表示,今年是港股恒生指數第四年下跌,歷史上港股沒有連跌四年,可以對明年的港股有點期待。
一方面在估值和資金流向上,美國加息和美國國債收益率的飆升,帶領資金流出,經濟不及預期,上市公司盈利在不斷下調,加劇了悲觀情緒。
另一方面,美債收益率已經下調,美元指數也下調,人民幣也在升值。當前股票市場下跌,并沒有反應出宏觀上有利的變量,尤其是12月。反常現象不會維持太久,希望在未來能夠看到整個宏觀變化支撐港股市場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