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代周報 阿力米熱
編輯丨梁 勵
12月19日,國內成品油價年內首次“六連降”,并創下年內最大降幅。
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自12月19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415元、400元。折合升價,95號汽油、0號柴油下調0.34元,92號汽油下調0.32元。
此次調整過后,消費者的用油成本繼續降低。以油箱容量在50升的小型私家車為例,車主加滿一箱95號油將節省17元;油耗方面,以月跑2000公里,每百公里油耗為8升的私家車為例,每月油耗成本將減少約54元。
據油價網顯示,當前31個省份的92號汽油價格在7.70-8.99元/升的區間內,95號汽油則處于8.24-9.55元/升的水平。調價后,多個地區的95號汽油價格也將有明顯的下調趨勢,天津、北京、內蒙古、湖南、寧夏、新疆的95號汽油將低于8元/升,回到“7元時代”。
國內成品油先揚后抑
今年以來,國內成品油零售限價共經歷25次調整,呈現“10漲12跌3擱淺”態勢。漲跌相抵后,年內汽油、柴油零售價均累計下降50元/噸。
折合升價后,92號、95號汽油及0號柴油均下調0.04元/升。也就是說,與年初相比,車主加滿一箱50升的油箱將節省2元。
回顧2023年國內成品油走勢,今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呈現出“先揚后抑”的趨勢。
金聯創成品油分析師王延婷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今年一季度,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國內汽柴油消費恢復增長,疊加春節前后的需求旺季、消費爆發性增長下,國內成品油價格處于震蕩上行的階段。
但進入到二季度,這種報復性消費基本結束,導致需求量減少。與此同時,國內資源供應又處于相對較高位置,因此成品油的行情步入一個下行的階段。
到了三季度,尤其是七月份以來,伴隨著終端市場需求情況好轉,部分貿易商適量采購,戶外基建工程、道路施工、物流運輸等行業用油量提升,對市場形成需求支撐。疊加市場對“金九銀十”銷售旺季的預期之下,汽柴油整體行情逐漸穩步回漲。
步入四季度,國際油價自高位震蕩走跌,成本面弱勢決定了國內成品油下跌的主基調。再加上國內經濟增速、消費情況恢復不及預期,整個成品油行情步入了震蕩下行的階段。
展望明年,王延婷認為,由于國際原油價格上行動力不足,可能出現波動區間下滑的趨勢。同時,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發展,以及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也將對成品油市場需求造成壓力。“因此,2024年國內成品油價格或將呈現小幅震蕩下滑的趨勢。”
2024年或將進一步回落
作為成品油的主要原料,國際原油價格走勢與國內油價走勢關聯緊密。
金聯創原油市場分析師韓正己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市場在全球經濟和供需基本面的權衡下,油價呈現寬幅震蕩趨勢。
上半年受消費旺季和減產政策提振,油價有所上漲。然而,經濟壓力和部分不如預期的經濟數據導致油價在下半年回落。此外,地緣局勢和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減產等因素也對油價產生了影響。“預計今年原油價格將同比下降超過15%。”
具體來看,今年年初,布倫特原油價格短暫爬升后在3月大幅下跌,最低點跌至70美元/桶。進入4月中旬,受OPEC+減產等因素影響,油價短暫回升后再次下跌。7月,受國際局勢影響,油價開始持續走高。
此外,10月份巴以新一輪沖突更是將油價推至年內新高,WTI原油期貨從7月初的63美元/桶,增長至10月中旬的95.03美元/桶。
不過,因擔心疲軟的經濟削弱石油需求以及OPEC+減產存在不確定性因素,石油市場依然面臨著下行壓力。油價的漲勢并沒有持續下去,很快就轉向了下跌。
本輪調價周期內,國際油價繼續震蕩下跌,其中WTI原油期貨更是兩度跌破70美元/桶大關,最低跌至67.71美元/桶,與9月28日創下的年內最高點相比,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最大跌幅達到29%。
布倫特原油期貨也一度逼近70美元/桶,與9月28日創下的年內最高點相比下跌了24%。隆眾資訊分析師李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本輪巴以沖突暫未蔓延至周邊產油國,對原油供需影響有限,但市場需求和經濟前景不佳也對油價形成了下墜壓力。
展望2024年,韓正己表示,由于經濟放緩和供應增加將導致需求支撐力度不足,綜合市場情況,預計2024年原油價格可能會進一步回落。“以WTI原油期貨為例,原油期貨價格運行區間會處于60-90美元/桶或60-85美元/桶。”
他表示,從供需關系來看,OPEC+此前已將原油減產政策延長至2024年年底,但明年沙特及俄羅斯的額外減產或發生變化,減產力度或有所縮水,原油供應量存在增加的可能。同時,隨著全球經濟壓力的加大,能源需求增長或會受限,原油供應有可能轉向供過于求的局面。
值班丨易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