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廣東發布5大都市圈發展規劃,東莞、惠州全域納入深圳都市圈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廣東發布5大都市圈發展規劃,東莞、惠州全域納入深圳都市圈

不管是國家層面還是廣東省層面,都試圖通過推動都市圈建設,來縮小廣東省內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

廣州城市風光 圖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的各都市圈范圍正式明確。

12月20日,廣東省政府網站發布了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5大都市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了五大都市圈的范圍和發展目標,規劃期為2023—2030年,展望至2035年。五大都市圈覆蓋人口約9400萬,占廣東省2022年常住人口的74%。

資料來源:廣東省政府網站 制表:界面新聞大灣區頻道

廣東是中國大陸最南部一個沿海的省份,中國改革開放的發源地,擁有深圳、廣州兩座一線城市,其2022年GDP超12.9萬億元,占全國GDP11%,連續34年居全國第一。但與此同時,廣東仍面臨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突出問題,粵北、粵東、粵西與珠三角的發展存在明顯差距,粵北粵東粵西地區的城鎮化率甚至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不管是國家層面還是廣東省層面,都試圖通過推動廣東省內的都市圈建設,來縮小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

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2019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提出“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圈,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為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廣東5大都市圈的正式發布,有望打破廣東省內長期以來廣深獨大的局面,從而形成以廣深為中心,湛江、汕頭、珠海為副中心的協調發展格局。

“2022年,我省五大都市圈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的93.6%。推進五大都市圈建設,就是要進一步打破行政壁壘,促進要素有序流動,進一步提振都市圈經濟,推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加快先進制造業發展,打造廣東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源、增長極。”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省大灣區辦主任艾學峰表示。

東莞、惠州全域納入深圳都市圈,珠西都市圈以珠海為核心

珠三角是廣東省經濟最發達、城鎮化最成熟的區域,占據廣東5個都市圈中的三個: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其中,深圳都市圈面積最小、珠江口西岸都市圈面積最大。廣州和深圳兩個都市圈也正式獲批為國家級,此前已獲批為國家級都市圈的有南京、成都、重慶、武漢、杭州等都市圈。

具體來看,廣州都市圈以廣州為中心,以廣佛核心區為引領,以肇慶、清遠中心城區為發展極,依托主要交通廊道,構建“一核兩極四軸”的都市圈總體發展格局,強化與深圳都市圈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合作聯動。

《廣州都市圈發展規劃》特別提出,推動廣州南沙和深圳前海的聯動發展,沿東江和獅子洋推進廣州東部中心與東莞水鄉地區深度融合,促進廣州科學城、南沙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等與深圳光明科學城、東莞松山湖科學城等重大創新平臺緊密合作,共同推進廣深惠智能網聯汽車、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等產業集群建設。

在與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聯動發展方面,規劃提出,依托廣珠城際、廣珠鐵路、南珠(中)城際、廣珠(澳)高鐵等,推進珠江口兩岸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共建環珠江口黃金內灣。

推動廣州南沙和橫琴聯動發展,加強南沙科學城與佛山三龍灣地區、中山翠亨新區、珠海高新區等重大創新平臺對接,協同發展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推動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建設。

深圳都市圈以深圳為主中心,東莞、惠州全域納入深圳都市圈并作為副中心,深汕特別合作區為增長極,與深莞穗發展軸、深莞惠河發展軸、深惠汕發展軸、與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協同發展軸形成“一主兩副一極四軸”的都市圈總體發展布局。

在與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協同發展方面,《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明確,依托深中通道、深珠城際 (伶們洋通道) 、深圳至南寧高鐵,加強與中山、珠海、江門等珠江口西岸城市合作。其中深中通道跨越珠江口,連接深圳、中山、南沙,預計2024年6月份通車,有望推進珠江口東西兩岸產業互聯互通以及各類要素的進一步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初的十四五規劃中,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都超出珠三角的界限,將粵東西北的多個地市納入其中。然而,在最新的規劃中,廣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范圍都有一定程度的縮小。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則以珠海為核心,以中山、江門、陽江為增長極,構建“一核三極、兩圈四軸”的都市圈總體發展格局。2022年,珠西都市圈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增加值約2228.9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約48%。

目前,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內部便捷高效的一體化交通網絡尚未形成,各市交界地區快速路和城市道路存在“斷頭路”“瓶頸路”現象;對外聯系通道仍有不足,尚無通道直連深圳等珠江口東岸地區。

為此,《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發展規劃》提出,珠西都市圈將加強鐵路、公路、航道統籌規劃建設,構建“兩橫三射一縱”綜合交通總體格局。

另一方面,在珠江口西岸建立協同創新的現代產業體系顯得尤為迫切。目前珠西都市圈產業集聚區內企業之間業務、技術等關聯度不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和示范效應的集群“鏈主”企業相對缺乏,且在本地的產業鏈延伸度不高。

規劃因此提出構建“兩廊三帶多集群”的產業發展格局,培育高端服務類、高新技術類、先進裝備制造類、現代農業類、海島海洋旅游等多樣化特色產業集群,力爭建成5個以上產值超千億元的特色產業集群。

以汕頭、湛江為中心推進粵東的汕潮揭和粵西的湛茂都市圈建設

廣州、深圳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規劃,致力于拓展珠三角發展腹地,輻射帶動清遠、云浮、韶關、河源、汕尾、陽江等粵東西北地市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而以汕頭和湛江為中心推進汕潮揭、湛茂都市圈規劃建設,旨在帶動粵東和粵西兩地發展,推動全省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格局,同時也意味著汕頭、湛江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會更加鞏固。

根據《汕潮揭都市圈發展規劃》,汕潮揭都市圈將構建“一心兩極、三環五射”的多中心、網絡化都市圈總體發展格局。其中“一心兩極”指的是以汕頭為主中心,潮州、揭陽為重要增長極。

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汕潮揭都市圈將加快建設汕頭—潮州東—潮汕—潮汕機場—汕頭“一環”和潮汕機場—揭陽南—揭陽“一射”的城際軌道(建設里程約137公里),適時推進汕頭—普寧等城際軌道建設,實現與粵港澳大灣區、廈漳泉、贛南、閩西等地區主要城市2.5小時通達,都市圈內部半小時通達。

艾學峰認為,目前汕潮揭都市圈縱向拓展省內、省外經濟腹地的功能較弱,特別是內聯外通的交通網絡不夠完善,深水大港優勢發揮不足,港口經濟腹地未能有效拓展。

在產業發展格局方面,汕潮揭都市圈將構建“一脊一帶、兩核兩環”產業發展格局,構建集聚核心產業功能的產業發展脊和沿海經濟發展的黃金海岸帶,加快打造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和高端裝備制造業兩大產業核心,構建聯動集聚的兩大梯度產業發展環。

2022年,汕潮揭都市圈地區生產總值達659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7.4:43.5:49.1。

規劃還強調要傳承和發揚潮汕文化,以專門的章節提出要建設世界潮汕文化之都,培育具有潮汕本土特色的都市圈文化認同感,推進文化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

湛江和茂名兩市坐擁我國南部最大海灣,擁有突出的區位優勢、豐富的土地及海洋資源、優越的深水港條件。但長期以來,湛江和茂名的上述優勢條件未得到充分利用,經濟實力在沿海開放城市中相對落后,區域發展帶動能力不強。2022年,湛江和茂名的GDP分別位列廣東省第9名和第7名。

《湛茂都市圈發展規劃》提出,加強湛江市中心城區主中心和茂名市中心城區副中心“雙心”協同引領,空港經濟區為極點,推動湛江協同茂名一體化發展,構建“雙心一極點六軸三圈層”都市圈發展格局。

目前,湛茂都市圈制造業中資源型、粗放型加工、勞動密集型產業占比偏高,部分主導產業下游產業鏈延伸不足,創新鏈、供應鏈水平偏低?,F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發展相對滯后,民營經濟和中小型企業不發達。兩市主導產業相近,但協同程度不高,資源整合不夠,與周邊地區相比競爭優勢不明顯。

為此,規劃提出,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特色農業,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增強科技創新能力,聯動共建一產做精、二產做強、三產做優的地方特色鮮明、實力雄厚的湛茂都市圈現代產業體系。

此外,規劃還提出要在湛茂都市圈構筑區域合作開放新格局,即強化湛茂都市圈與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北部灣城市群及周邊都市圈的互聯互通、產業融合發展和高水平開放平臺建設,形成“承東啟西、溝通南北、連接海內外”的區域合作和對外開放新格局。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廣東發布5大都市圈發展規劃,東莞、惠州全域納入深圳都市圈

不管是國家層面還是廣東省層面,都試圖通過推動都市圈建設,來縮小廣東省內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

廣州城市風光 圖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的各都市圈范圍正式明確。

12月20日,廣東省政府網站發布了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5大都市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了五大都市圈的范圍和發展目標,規劃期為2023—2030年,展望至2035年。五大都市圈覆蓋人口約9400萬,占廣東省2022年常住人口的74%。

資料來源:廣東省政府網站 制表:界面新聞大灣區頻道

廣東是中國大陸最南部一個沿海的省份,中國改革開放的發源地,擁有深圳、廣州兩座一線城市,其2022年GDP超12.9萬億元,占全國GDP11%,連續34年居全國第一。但與此同時,廣東仍面臨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突出問題,粵北、粵東、粵西與珠三角的發展存在明顯差距,粵北粵東粵西地區的城鎮化率甚至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不管是國家層面還是廣東省層面,都試圖通過推動廣東省內的都市圈建設,來縮小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

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2019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提出“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圈,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為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p>

廣東5大都市圈的正式發布,有望打破廣東省內長期以來廣深獨大的局面,從而形成以廣深為中心,湛江、汕頭、珠海為副中心的協調發展格局。

“2022年,我省五大都市圈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的93.6%。推進五大都市圈建設,就是要進一步打破行政壁壘,促進要素有序流動,進一步提振都市圈經濟,推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加快先進制造業發展,打造廣東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源、增長極?!睆V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省大灣區辦主任艾學峰表示。

東莞、惠州全域納入深圳都市圈,珠西都市圈以珠海為核心

珠三角是廣東省經濟最發達、城鎮化最成熟的區域,占據廣東5個都市圈中的三個: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其中,深圳都市圈面積最小、珠江口西岸都市圈面積最大。廣州和深圳兩個都市圈也正式獲批為國家級,此前已獲批為國家級都市圈的有南京、成都、重慶、武漢、杭州等都市圈。

具體來看,廣州都市圈以廣州為中心,以廣佛核心區為引領,以肇慶、清遠中心城區為發展極,依托主要交通廊道,構建“一核兩極四軸”的都市圈總體發展格局,強化與深圳都市圈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合作聯動。

《廣州都市圈發展規劃》特別提出,推動廣州南沙和深圳前海的聯動發展,沿東江和獅子洋推進廣州東部中心與東莞水鄉地區深度融合,促進廣州科學城、南沙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等與深圳光明科學城、東莞松山湖科學城等重大創新平臺緊密合作,共同推進廣深惠智能網聯汽車、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等產業集群建設。

在與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聯動發展方面,規劃提出,依托廣珠城際、廣珠鐵路、南珠(中)城際、廣珠(澳)高鐵等,推進珠江口兩岸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共建環珠江口黃金內灣。

推動廣州南沙和橫琴聯動發展,加強南沙科學城與佛山三龍灣地區、中山翠亨新區、珠海高新區等重大創新平臺對接,協同發展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推動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建設。

深圳都市圈以深圳為主中心,東莞、惠州全域納入深圳都市圈并作為副中心,深汕特別合作區為增長極,與深莞穗發展軸、深莞惠河發展軸、深惠汕發展軸、與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協同發展軸形成“一主兩副一極四軸”的都市圈總體發展布局。

在與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協同發展方面,《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明確,依托深中通道、深珠城際 (伶們洋通道) 、深圳至南寧高鐵,加強與中山、珠海、江門等珠江口西岸城市合作。其中深中通道跨越珠江口,連接深圳、中山、南沙,預計2024年6月份通車,有望推進珠江口東西兩岸產業互聯互通以及各類要素的進一步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初的十四五規劃中,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都超出珠三角的界限,將粵東西北的多個地市納入其中。然而,在最新的規劃中,廣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范圍都有一定程度的縮小。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則以珠海為核心,以中山、江門、陽江為增長極,構建“一核三極、兩圈四軸”的都市圈總體發展格局。2022年,珠西都市圈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增加值約2228.9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約48%。

目前,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內部便捷高效的一體化交通網絡尚未形成,各市交界地區快速路和城市道路存在“斷頭路”“瓶頸路”現象;對外聯系通道仍有不足,尚無通道直連深圳等珠江口東岸地區。

為此,《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發展規劃》提出,珠西都市圈將加強鐵路、公路、航道統籌規劃建設,構建“兩橫三射一縱”綜合交通總體格局。

另一方面,在珠江口西岸建立協同創新的現代產業體系顯得尤為迫切。目前珠西都市圈產業集聚區內企業之間業務、技術等關聯度不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和示范效應的集群“鏈主”企業相對缺乏,且在本地的產業鏈延伸度不高。

規劃因此提出構建“兩廊三帶多集群”的產業發展格局,培育高端服務類、高新技術類、先進裝備制造類、現代農業類、海島海洋旅游等多樣化特色產業集群,力爭建成5個以上產值超千億元的特色產業集群。

以汕頭、湛江為中心推進粵東的汕潮揭和粵西的湛茂都市圈建設

廣州、深圳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規劃,致力于拓展珠三角發展腹地,輻射帶動清遠、云浮、韶關、河源、汕尾、陽江等粵東西北地市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而以汕頭和湛江為中心推進汕潮揭、湛茂都市圈規劃建設,旨在帶動粵東和粵西兩地發展,推動全省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格局,同時也意味著汕頭、湛江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會更加鞏固。

根據《汕潮揭都市圈發展規劃》,汕潮揭都市圈將構建“一心兩極、三環五射”的多中心、網絡化都市圈總體發展格局。其中“一心兩極”指的是以汕頭為主中心,潮州、揭陽為重要增長極。

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汕潮揭都市圈將加快建設汕頭—潮州東—潮汕—潮汕機場—汕頭“一環”和潮汕機場—揭陽南—揭陽“一射”的城際軌道(建設里程約137公里),適時推進汕頭—普寧等城際軌道建設,實現與粵港澳大灣區、廈漳泉、贛南、閩西等地區主要城市2.5小時通達,都市圈內部半小時通達。

艾學峰認為,目前汕潮揭都市圈縱向拓展省內、省外經濟腹地的功能較弱,特別是內聯外通的交通網絡不夠完善,深水大港優勢發揮不足,港口經濟腹地未能有效拓展。

在產業發展格局方面,汕潮揭都市圈將構建“一脊一帶、兩核兩環”產業發展格局,構建集聚核心產業功能的產業發展脊和沿海經濟發展的黃金海岸帶,加快打造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和高端裝備制造業兩大產業核心,構建聯動集聚的兩大梯度產業發展環。

2022年,汕潮揭都市圈地區生產總值達659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7.4:43.5:49.1。

規劃還強調要傳承和發揚潮汕文化,以專門的章節提出要建設世界潮汕文化之都,培育具有潮汕本土特色的都市圈文化認同感,推進文化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

湛江和茂名兩市坐擁我國南部最大海灣,擁有突出的區位優勢、豐富的土地及海洋資源、優越的深水港條件。但長期以來,湛江和茂名的上述優勢條件未得到充分利用,經濟實力在沿海開放城市中相對落后,區域發展帶動能力不強。2022年,湛江和茂名的GDP分別位列廣東省第9名和第7名。

《湛茂都市圈發展規劃》提出,加強湛江市中心城區主中心和茂名市中心城區副中心“雙心”協同引領,空港經濟區為極點,推動湛江協同茂名一體化發展,構建“雙心一極點六軸三圈層”都市圈發展格局。

目前,湛茂都市圈制造業中資源型、粗放型加工、勞動密集型產業占比偏高,部分主導產業下游產業鏈延伸不足,創新鏈、供應鏈水平偏低?,F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發展相對滯后,民營經濟和中小型企業不發達。兩市主導產業相近,但協同程度不高,資源整合不夠,與周邊地區相比競爭優勢不明顯。

為此,規劃提出,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特色農業,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增強科技創新能力,聯動共建一產做精、二產做強、三產做優的地方特色鮮明、實力雄厚的湛茂都市圈現代產業體系。

此外,規劃還提出要在湛茂都市圈構筑區域合作開放新格局,即強化湛茂都市圈與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北部灣城市群及周邊都市圈的互聯互通、產業融合發展和高水平開放平臺建設,形成“承東啟西、溝通南北、連接海內外”的區域合作和對外開放新格局。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照市| 石景山区| 安陆市| 海伦市| 扎兰屯市| 万山特区| 寿阳县| 阳城县| 扎赉特旗| 额敏县| 松原市| 肃南| 社旗县| 同心县| 临汾市| 得荣县| 金昌市| 静乐县| 东平县| 磐石市| 铜川市| 洞口县| 三河市| 申扎县| 迁西县| 高碑店市| 临沭县| 泰和县| 锡林郭勒盟| 松江区| 拉萨市| 泗阳县| 吉木乃县| 洞头县| 广丰县| 长垣县| 栖霞市| 德州市| 涞源县| 井研县| 平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