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眾面 李木木
編輯|胡展嘉
據36氪獲悉,12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阿里巴巴集團CEO、淘天集團董事長吳泳銘兼任淘天集團CEO。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在全員信中表示,吳泳銘接任阿里集團CEO三個月,明確了全集團的戰略重心和優先級選擇,圍繞主業進行了堅決的取舍,同時全面推動管理團隊年輕化改革。
由吳泳銘兼任阿里云和淘天的一號位,將有助于以技術創新引領淘天的變革,有助于確保集團對兩大戰略重心電商和云的統一指揮和高強度持續投入。
阿里巴巴宣布,淘天集團原首席執行官戴珊將協助籌建阿里巴巴集團資產管理公司,這是阿里巴巴變革之后新的業務職能。
這也意味著戴珊下課,吳泳銘真正執掌淘天。
誰是吳泳銘?
最年輕的阿里“十八羅漢”,阿里巴巴(以下簡稱阿里)新CEO。吳泳銘出生于1975年,是阿里巴巴004號員工,同時也是阿里第一名程序員,也因此被同行戲稱為“圈內最富有的程序員”。
因行事低調,人稱“秘密武器”。
時間拉回2023年11月16日晚,吳泳銘首次作為阿里集團CEO參加季度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詳細闡述了阿里的未來方向,重要優先級和實施路徑,并正式宣布第一批戰略創新級業務。這也是自吳泳銘9月10日正式履新阿里集團CEO后,首次全面闡釋阿里新發展階段的戰略大圖。
阿里將對三類業務加大戰略性投入:一是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平臺業務;二是AI驅動的科技業務;三是全球化的商業網絡。
1、誰是吳泳銘
低調的吳泳銘,是怎么進入阿里,再到掌舵人的?
1996年,互聯網春風剛剛吹過長城,中國全面接入互聯網,馬云還是那個默默無聞剛辭職的教師,彼時懷揣著對互聯網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待。這時,他在《錢江晚報》上掛出了一則招聘啟事,尋找那些與他一樣對互聯網充滿熱情的程序員。
吳泳銘,一個剛從浙工大畢業的年輕人,正在為找不到工作而發愁。
機緣巧合下,他看到了馬云的招聘啟事,仿佛看到了未來的希望。這則招聘啟事,外人看來很普通,但對吳泳銘來說,很有誘惑力。作為程序員的他,渴望不受限制上網,就撥通了招聘電話。面試那天,吳泳銘帶了一張1.44M的軟盤,存放著自己寫的幾個java小程序。
見面一番詳談,馬云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對他頗為賞識。他看到了吳泳銘身上的特質:懂技術、懂互聯網,更重要的是對未來有著無限愿景。而吳泳銘也被馬云的眼光和決心所吸引,決定加入這個初創團隊。
彼時,搜狐、網易、新浪三大門戶網站相繼成立,PC互聯網進入了爆發期。
1999年,在北京創業失敗的馬云返回杭州湖畔花園,在自己家里將18名創業合伙人聚集到一起,讓每個創始人都參股,湊了50萬元啟動資金,創辦了一家名為“阿里巴巴”的公司,籌劃東山再起。
馬云先掏出自己的錢,說“啟動資金必須是閑錢,不許向家人朋友借,因為失敗的可能性極大”,然后又說“現在每個人留一點吃飯的錢,將剩下的錢全部拿出來”。
當時,馬云團隊里懂技術的并不多,這位畢業三年,叫吳泳銘的小伙子,剛褪去了青澀,就要挑起大梁,負責搭建阿里平臺的技術架構。除馬云外,18名合伙人里既有蔡崇信,他們既是阿里創始人,也是最早一批員工,吳泳銘同時還是公司第一代程序員。
在阿里,吳泳銘的花名是“東邪”,但據員工們說,他的性格溫和,說話輕聲細語,為人低調內斂,同時又很有幽默感。
2、為什么每次都是吳泳銘
旁人會問,為什么每次都是吳泳銘?
或許,當年馬云初次見他,就察覺到這個小伙子眼睛里有不一樣的視野。吳泳銘后來也說:“企業一定要有愿景和使命,這會讓企業看的目標更長遠,才能有持續發展的動力。如果辦企業的目的是僅是賺錢,當你賺了一些錢之后,走不了多久就會迷惑于動力和方向。”
當年跟隨馬云北上創業,十幾號人被分配到了不同的集體宿舍,然后每個宿舍選出了一個“家長”。吳泳銘陰差陽錯成了一個四人宿舍的家長,并迅速被其他三個調皮的人戲稱為“吳媽”。
“吳媽”,最懂技術的創業實干家。
吳泳銘被阿里人稱為“吳媽”,不只因為他是“宿舍家長”,更因為從阿里成立至今,誕生許多項目,他都是那個費心費力的呵護者,把襁褓中的孩子拉扯大,更是因為他個性“溫和”與“大氣”。
2003年,馬云籌備創立淘寶網,吳泳銘被任命為技術總監。2004年,支付寶誕生,吳泳銘又成為支付寶的首席技術官。
雖說是技術出身,但跟著阿里馬云一路摸爬滾打的吳泳銘,商業天賦也開始嶄露頭角。當時,電腦仍是互聯網的主戰場,但吳泳銘已經意識到,移動端的普及是大勢所趨,阿里的無線化是當務之急。
于是,在吳泳銘的推動下,阿里產品開始在移動端出現。2008年手機淘寶開始內測,并在三年內發布了安卓、塞班、kjava版本,進入大眾視野。很快,移動互聯網迎來爆發,手機淘寶成了家喻戶曉的產品。
在阿里內部,吳泳銘是一位“連續創業者”,也是不折不扣的實干家。每次開疆拓土、變革創新,最苦最難的事,他都沖在最前面。
淘寶創立之初,馬云在投放廣告時,總是遭到競爭對手封殺,多虧當年中小網站張開雙臂接納淘寶,淘寶才挺過來。馬云看中了中小網站的巨大潛力,一心想幫廣告主找到最合適網站,把中小網站的廣告價值發揮到最大。
當時,廣告業務競爭激烈,各大門戶網站都想分一杯羹,在吳泳銘的帶領下,搭建了面向全網的開放式營銷平臺阿里媽媽,迅速打開了市場,鏈接了百萬商家。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里逐漸成長壯大,吳泳銘也在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014年開始,阿里開始進軍健康領域,收購了中信21世紀公司,改名為阿里健康,同時逐漸將天貓的醫藥零售業務轉入阿里健康,吳泳銘是阿里健康連續五年的董事長。
一位曾被吳泳銘投資過項目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吳媽喜歡傾聽,很少diss別人。他說話聲音是典型的江浙音,慢悠悠軟綿綿地,語速不緊不慢。他能聽懂你的技術,又有很多技術人才不具備的共情能力、情商。有一次在聊項目時嗓子突然咳嗽,吳泳銘并未催促而是客氣地遞過來礦泉水。”他沒有那種投資人圈常見的咄咄逼人精致感、沒有那些假大空的東西,他讓你覺得,他很實在、讓你覺得踏實。
一家曾與“一淘”有過合作的品牌方告訴媒體:吳泳銘不會用幾分鐘時間去吹阿里多么牛X,他反而會很禮貌地向別人請教問題,當時他的口才絕不是阿里高層里最好的,在臺上甚至有時候卡殼,但,他會考慮別人、考慮合作者的感受。
有人評價吳泳銘“話不多,很講義氣,投資風格也比較大膽,敢于嘗試新事物”。這兩點看似對立,可在他身上卻高度統一,很是難得!吳泳銘不僅懂技術,更懂怎么把技術打造成產品、變現為營收。
回顧他的工作歷程,是用最溫柔的話,做最殺伐決斷的事。
3、還能帶領阿里走多遠
吳泳銘的三個優勢,讓他成為此時此刻阿里集團CEO的不二人選:馬云的信任、性格特質和專業特長、在阿里內部的影響力。
首先是夠穩,才能讓人信任。
技術出身的吳泳銘很喜歡和技術人員圍繞技術進行深入交流,雖然他性格也低調、少言,但在會議上圍繞技術、業務專業問題,吳泳銘是會主動發表自己看法和觀點的。有熟悉吳泳銘的人透露,在吳泳銘經歷了投資人的幾年歲月后,他這種對于專業問題愿意分享并表態的現象在變多。
其實,經過二十余年次次“置之死地而后生”,在馬云身邊的“重塑”,他很難不被馬云信任。
最后,對于阿里,吳泳銘不論是資格,還是大局觀,都是最具備“說服力”。
吳泳銘認為阿里業務本質是——所有業務的根基是用戶價值以及帶來的用戶留存。我們必須更加堅定轉向用戶視角,多維度滿足用戶需求,用戶需求的優先級高于一切。更多用戶才能給商家帶去更多市場機會。同時,在新時期,想要創造行業最好的用戶體驗,我們必須更加開放。
吳泳銘說阿里發展——未來推動行業發展的動力將是以AI為代表的科技驅動力,阿里面向未來將有三個重要優先級方向: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平臺業務,AI驅動的科技業務,全球化的商業網絡。阿里將保持創業心態,更堅決地投入,更果斷地取舍,以更靈活的治理機制,抓住AI科技變革帶來的全新機會,創造更多客戶價值。
吳泳銘還完整介紹了各業務集團的發展策略和優先級——淘寶天貓以“用戶為先”,堅持消費分級與價格力策略;阿里云堅持“AI驅動、公共云優先”,以AI+云計算雙輪驅動發展;國際數字商業集團致力于建設全球領先的數字化供應鏈網絡和AI+數字零售核心技術能力,希望未來幾年在重點新興區域市場獲得突破;菜鳥將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設全球智能物流網絡;本地生活以高德和餓了么為主體發展到目的地和到家的科技服務,把握AI發展機遇,與生態共進;大文娛將繼續堅持頭部內容戰略。
最后,他還公布了阿里第一批戰略級創新業務——1688,閑魚,釘釘,夸克。上述戰略級創新業務以獨立子公司的方式運營,打破以往在集團內的定位限制,用更獨立的策略去面對最廣闊的市場。阿里巴巴集團將以3-5年為周期進行持續投入。
和他的花名“東邪”反差明顯,吳泳銘不是一個性格犀利的人。吳媽,不只是馬云最信任的人,做自己,還是富有想象力的投資人。
一位曾在阿里內部工作如今獨立創業的人士說:“他并不護食,心態開放。他也沒有山頭主義一類的成見,他屬于有大局觀那種人?!?/p>
近年來,吳泳銘逐漸以投資人的身份在VC圈嶄露頭角。其實,早在阿里的日子,他就展現了預見了未來商機的能力,主導了UC、高德的投資并購。
2015年,他以創始合伙人的身份創建了元璟資本,專注于硬核科技、工業智造、產業數智化、醫療科技、跨境出海等領域。迄今為止,元璟資本的總管理規模已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公開資料顯示,產業+投資是元璟資本最鮮明獨特的風格,涉獵領域廣泛。理想汽車、每日優鮮、涂鴉智能等明星項目,背后都有元璟資本的身影。
吳泳銘混跡投資多年,他的個人風格愈發清晰:他既有技術人的專業眼光,有企業家的想象力,還有風投人的氣魄和膽識。他曾說:“投資是來承擔不確定性的,就是要認可和理解奇怪的想法,理解看似不可能的想法。”他愿意和能夠突破行業邊界的創業團隊溝通,為他們提供支持和幫助。
其實從創業之初一路走來,吳泳銘身上的鮮明特質便是創新。他能夠勝任阿里掌門人的角色,因為他具備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和腳踏實地的實干風,這種風格與未來的阿里最為契合。
時間到了現在,充滿危機感的馬云,顯然認為阿里當前面臨的競爭局勢十分嚴峻,唯一的出路是尋找新的業務,“找回創新精神”。
阿里內部信中對他的描述再恰當不過:“吳泳銘多年來始終跟進全球前沿技術趨勢發展將進一步開闊阿里的技術視野探索以前沿技術為發展引擎的全新方向?!?/p>
吳泳銘的回歸,或許能幫阿里巴巴找回創業時代的一些風格,那就是擁抱變化、結果導向?!耙詣摌I心態,不沉溺過去,不墨守成規?!?/p>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字節、騰訊逼近,馬云需要一枚大將,既要“老”又要新,“老”是要資格老,夠壓陣,新是要年紀小,夠有創新精神。反觀阿里管理層,一切盡在不言中。
運營|陳佳慧
出品|眾面(ID:ZhongMian_Z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