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夏能源網
華夏能源網(公眾號hxny3060)獲悉,12月18日,瑞浦蘭鈞(HK:00666)正式于港交所上市,首日股價開盤走高,截至當日收盤,股價漲2.62%,報18.78港元/股,總市值427.6億港元。
至此,經過首次遞交招股書失利后,瑞浦蘭鈞終于上市成功。
427.6億港元的總市值也使得瑞浦蘭鈞超過中創新航(HK:03931)成為當前港股市值最高的鋰電企業,亦成為“青山系”首家上市的公司。
同時,在動力電池與儲能市場競爭激烈、價格內卷嚴重的背景下,瑞浦蘭鈞成功敲開資本市場的大門,給稍顯低迷的儲能行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瑞浦蘭鈞成立于2017年,是青山集團在新能源領域的重要核心企業。青山集團被譽為“世界鎳王”,總部位于浙江,是全球最大的“鎳”生產商和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商,2022年營收高達3680億元。
在新能源儲能領域,青山集團所掌握的“鎳”是“三元鋰電池(鋰電池主流路線之一)”的重要原材料,倍受新能源產業鏈中下游企業追捧。

招股書顯示,青山集團向瑞浦蘭鈞供應電解液、PVDF及銅箔等產品,是瑞浦蘭鈞2021年的第一大供應商,占到當年總采購金額的8.4%。
青山集團還是瑞浦蘭鈞的下游客戶。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瑞浦蘭鈞向青山集團出售的電池產品分別約為1530萬元、8.6億元以及8.33億元。2023年上半年青山集團甚至成為了瑞浦蘭鈞的第一大客戶,占到其總收入的12.7%。
青山集團控制的永青科技的聯營公司麥田能源也是瑞浦蘭鈞的五大客戶之一。2021年和2022年,瑞浦蘭鈞向麥田能源出售的電池產品金額為1.36億元和6.565億元,占到其收入的6.5%和4.5%。
在電池行業快速發展的紅利與“青山系”企業的加持下,瑞浦蘭鈞呈現出爆發式發展。
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瑞浦蘭鈞收入分別為9.07億元、21.09億元、146.4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0%;產能方面,瑞浦蘭鈞從2020年初的2.3GWh增長至2022年底的35.2GWh,增長超10倍。2022全年,在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排名中,瑞浦蘭鈞進入前十,儲能電池出貨量排名中,位居第三。
背靠青山集團,瑞浦蘭鈞如“黑馬”般沖入賽道,近幾年業績與出貨量表現突出。但是受利潤收窄與急速擴張影響,瑞浦蘭鈞自身的財務壓力并不算小。有不少投資者評價認為,瑞浦蘭鈞作為新股成交量一般且估值偏高,甚至有評價稱“上市即巔峰”。
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青山集團通過關聯方向瑞浦蘭鈞及其附屬公司分別貸款4.64億元、52.7億元和21.84億元,總金額近80億元。
依靠母公司大額“輸血”的另一面是業績的不佳。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瑞浦蘭鈞凈利潤均為虧損,分別約為0.41億元、7.17億元和3.54億元。今年上半年,瑞浦蘭鈞持續虧損,為7.1億元,半年虧損金額接近2021年全年。
瑞浦蘭鈞整體的業績表現,遜色于中創新航(HK:03931)、國軒高科(SZ:002074)等同類別公司。
針對虧損問題,瑞浦蘭鈞在招股書中稱:“鑒于2023年下半年鋰離子電池行業的市場競爭持續,我們預期2023年錄得虧損……我們將能夠于2025年實現盈利并產生經營現金流入。”
有市場分析認為,現階段,儲能市場乃至整個新能源行業競爭與內卷嚴重,利潤不斷被壓縮,只有技術與資金實力強大的企業才能存活到最后。瑞浦蘭鈞雖然成立時間較短,市場占有率較低,但是背靠青山集團,有資金與資源加持,這一點是許多企業不具備的。
瑞浦蘭鈞幕后的操盤手,青山集團創始人項光達曾表示,當前新能源行業激烈競爭態勢,側面證明了市場充滿活力,更需要廣大新能源企業保持定力、矢志創新,推動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關于瑞浦蘭鈞未來的路線,瑞浦蘭鈞董事長兼總裁曹輝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瑞浦蘭鈞的產線擴張速度會與市場匹配。曹輝還表示,瑞浦蘭鈞有大量的海外客戶,直接、間接出口量占整個公司60%以上。
“海外我們必須得去,這是全球化的重要一環,我們不可能再像以前的光伏一樣,80%到90%的產能都留在中國國內,這不太現實。不過,我們走出去也要考慮諸多風險,包括美國、歐洲碳補貼都對我們有沖擊。我們第一步大概率會考慮東南亞,第二步會考慮歐洲。”曹輝表示。
截至12月19日收盤,瑞浦蘭鈞報收18.66港元/股,下跌0.64%,總市值424.9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