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在產品風格要清晰的政策要求下,一直坐冷板凳的靈活配置型基金又有新動態。日前,招商優勢企業靈活配置宣布召開持有人大會,擬變更為混合型基金。
公開資料顯示,招商優勢企業成立于2012年2月1日,截至12月18日,成立至今回報率為247%。現任基金經理為翟相棟,自2022年4月29日接任至今回報率為37.81%。截至三季度末,A/C份額合計規模為41.83億元。

作為靈活配置型基金,基金合同中規定股票投資占基金資產的比例范圍在0-95%之間。由于股票倉位的調節范圍較大,一只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實際投資中可以在權益基金和債券基金之間來回切換。
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曾在2015年至2016年間“野蠻生長”,扎堆發行。但2021年以后,隨著監管層對“基金產品風格要清晰”的逐步規范,靈活配置型基金正在走向存量改造的階段。
2022年,沒有一只新的靈活配置型基金獲批。2023年,截至最新,僅有中歐融恒平衡一只新產品獲批。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目前市面上共有1410只靈活配置型基金,從規模來看,截至三季度末,有728只規模在2億元以下。
靈活配置型基金0-95%的倉位,這對投資人造成了較大混亂與干擾。
“該類產品在基金招募書中有很多表述不清晰的地方,如倉位在0-95%之間調整的依據是什么?定位不明確,名稱也極易引發誤解。”在一些規模較大的靈活配置型基金評論區,一直有投資者提問。
一位基金評價人士表示,靈活配置型的主要問題就是產品設計的股票倉位太靈活了,它的倉位在0-95%之間變動,對于持有人來說,并不知道某時某刻基金經理的倉位在什么水平。在實操過程中,這一方面給監管工作帶來了不便,另一方面也使投資者難以把握,投資者對產品的預期容易和實際情況相背離。
此外,靈活配置基金的業績基準不同,倉位波動較大,在分類評級時,這類基金如何分類,一直也都有爭議,沒有統一的標準。
滬上一位公募產品部人士表示,現在監管鼓勵基金產品風險收益特征明確,投資風格不漂移。靈活配置的產品風險收益特征定位有些模糊,所以不怎么容易獲批。
上述基金評價人士也表示,現在監管部門有要求,基金產品的風格要清晰。這里的風格清晰與否,指的并不是行業主題方面的分類,而是倉位方面的分類,即基金主投的到底是哪個類型的資產。“從基金評價的角度,更清晰的分類也有助于篩選出同一風格的優秀產品,畢竟不同資產承擔的風險和預期收益的差別是很大的。”該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