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樂獨角獸 赤木瓶子
編輯|Mia
五月天假唱事件尚未靴子落地,連鎖反應仍在持續。
演唱會相關事件報道不斷。楊丞琳演唱會上發表不當言論引爭議;鄧紫棋廣州演唱會,舞美與音響、柱子擺放遭吐槽;有網友稱在觀看郁可唯演唱會時,照相機的鏡頭被舞臺激光照射而受損;周杰倫演唱會門票預售方式,被嘲“吃相難看”。國臺辦也于12月13日回應相關事件稱,目前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正在核查具體情況。
在2023年疫后首輪大規模爆發后,演出市場種種亂象與待改善部分統統浮出水面。經歷了搶票、柱子票、票價大跳水后,這一次,演唱會亂象的主角,從“重災區”票務市場分散至各個領域,演出市場亂象有待厘清,演出行業上下游產業也得以在爆發期修正自身。
我們同樣好奇,搖滾樂隊主唱并不都是吃“青春飯” ,何況身體狀態不好是人之常情,演出者們要如何在身體機能下降,不足以應對高強度演出的時候,保障演出質量?同時,假唱已是內娛沉疴,更被網友做成經典合輯反復“鞭笞”。如今,各大衛視也相繼官宣跨年晚會全開麥真唱,五月天假唱事件,能否掀起一陣自證真唱潮?
不“假唱”,搖滾樂如何永葆青春?
“沒有什么是假唱的借口”,資深樂迷劉西(化名)認為。
世界級搖滾樂隊的翻車現場合輯,至今仍然為樂迷“津津樂道”,但沒有人會真的以此來嘲諷他們。發揮失常與主唱及樂手們的當場狀態、臨場發揮等因素相關,更與在創作階段就已經決定了它的演奏/演唱難度。
比如硬搖滾樂隊Metallica的作品《one》,這一首的吉他泛音就經常彈不上去,大家一起調侃主音吉他手Kirk技術“差”,多年來已經在樂迷間形成了梗。雖然嘴上吐槽沒停,但劉西認為大家普遍的認知是,“彈不好也很正常,因為他們寫得就特別難。”因此,除了如槍花樂隊主唱Rose這般唱功得到認可的搖滾主唱,無論是Metallica還是Pink floyd的某位主唱,都曾被樂迷吐槽過唱功。
當然,相對于“實力問題”,假唱事件本就更多觸及“態度問題”,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的”,機會只此一次。
將目光放至國際市場,即便是碧昂絲也曾被迫假唱,包括Red Hot Chili Peppers熱紅辣椒、Nirvana涅槃等頂級樂隊在被硬性要求完美表演的場合,或多或少都曾被迫假唱/演。比如Nirvana曾在1991年錄制BBC節目時被要求假唱,樂隊當即反對,經交涉后雙方達成了用錄制好的音樂、Kurt Cobain可以真唱的協議。最終,全程降低八度演唱,一眾樂手也極盡夸張地呈現著“假彈”,可謂開啟了“哥特垃圾搖滾”的先河。
國內如薩頂頂老師的經典拿反麥克風等現場,更引大批網友前來挽尊,“這就是故意做給觀眾看的”、“向主辦方表達拒絕虛偽的態度”。不過,處在明顯假唱來彰顯態度的對立面,另有一批因現場設備、身體狀態表現不佳而產出的“翻車現場”,多年來也為樂子派網友津津樂道。
專業的音樂人自有更多合法的方式,來保障演出質量。半開麥、和聲,甚至將話筒遞給觀眾,都是比假唱更體面的選擇。
樂迷林雪(化名)在2018年在格萊美音樂節聽OneRepublic的現場,能聽到有一些很小的墊音。在林雪今年看的幾場國內演唱會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伍佰北京演唱會。去看演出前,林雪做好了“唱歌給伍佰聽”的大型KTV準備。但真正到了現場后,他發現網上的“把麥交給觀眾”一說,只是調侃罷了,“伍佰唱得最少的一首是《夢醒時分》,但也唱了半首。”雖然有些部分高音唱沒有上去,但林雪認為,演唱會整體來說是非常不錯的,中間還來了段吉他solo,十分敬業。
許巍每年的巡演都有搭配和聲組,整場演唱會兩個小時左右,歌曲難度較大時,連續演唱多首是很累的,這個時候,樂器團、和聲團也可以發揮出更多作用,比如墊一墊主旋律、幫唱、或是獨奏等等。而李宗盛的歌都是自己寫的,他有能力給自己變調,更加不會出現假唱一說。
“中國樂迷的要求已經足夠低了,告五人的現場,大家頂多就調侃幾句氣息難頂,草東、脆莓這類獨立搖滾樂隊,也沒有人會因為他們的現場瑕疵而詬病整支樂隊。”劉西認為。不過對于五月天這支樂迷基數相當大、且根基深厚的流行樂隊而言,他們承受的壓力或許不僅僅來自于對聲音狀態的不滿意。據統計,五月天在今年開了68場演唱會,被曝出的視頻背后,其已經連開八場。
另有一種契合新時代的思路,不久前,視覺系搖滾老炮KISS樂隊宣布未來走向數字時代,未來將以虛擬樂隊的方式演出。在相關宣傳片中,幾位七旬老炮穿著動捕裝備,將其在現場中的口吐火焰、火燒吉他、燃放焰火等經典場景升級再現。
全民鑒假時代,演出市場邁入“進化期”
在鑒定五月天演唱事件之前,自媒體賬號“麥田農夫”已更新鑒定類視頻近一年,最早的鑒定類視頻可追溯到今年1月鑒定王一博是否假唱。
截至發稿前,其發表的“五月天上海演唱會12首歌真假唱鑒定”視頻播放量超455.5萬。在各類鑒定視頻中,晚會類視頻點擊率較高。在融合了專業歌手、愛豆以及演員的大型晚會中,圍觀者對其硬實力的好奇溢于言表。
在觀看了幾期晚會類鑒定視頻后,基本可以發現,一整場晚會的真假唱并不完全統一,大部分專業歌手會選擇全開麥;一部分愛豆型藝人會選擇全開麥+半開麥結合,比如演唱4首歌曲,其中一半會是全開麥;而另有一些非專業歌手型藝人,是肉眼可見的對嘴型。需要注意的是,半開麥是放預錄音軌,但將音量削弱,唱歌的人可以聽著預錄音軌跟唱,以達到不走音的穩定狀態,業內基本將半開麥判定為真唱。
當然,專業鑒別音頻的軟件不是人手一份,網友們也總結了一套快速、粗略版鑒假方法論:其一,戰術拉麥卻不影響聲音的,鑒別為假;其二,邊跳邊唱且毫不費力的,鑒別為假;其三,沒有氣聲起伏,聲帶毫無震動的,判定為假。
在人人都是“鑒真師”的背后,是演唱會市場蓬勃后,觀眾欣賞門檻提高,反哺對于演出內容、場所等多個維度的容錯率降低。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達34.24萬場,較去年同期增長278.76%;演出票房收入315.4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53.74%。前兩個季度的數據是,全國演出總場次為19.33萬場,總票房為167.93億元,同比增長673.5%。且演出聚合效應對地方文旅的提振,已經不必贅述。
可以看到,隨著各類因疫情積壓的演唱會項目陸續復蘇,演出市場仍處在迅猛增長時期。在假唱事件出現后,先是樂迷及專業kol相繼發表看法,接著,有地方衛視官宣跨年晚會全開麥真唱,壓力給到其他衛視。雖說與購票入場體驗的演唱會相比,觀眾對于線上晚會的要求不可同論,但隨著相關問題的浮現,演出市場也將在一輪輪的自我進化中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