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馬悅然
全球第三大光伏電池龍頭即將登陸A股市場。
12月15日,深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2023年第89次會議審議通過江蘇中潤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潤光能)的首發申請。
中潤光能成立于2011年,注冊資本3.6億元,其產品結構較為單一,主要聚焦在光伏電池片環節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根據PV InfoLink統計,其2023年上半年電池片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三。

本次發行,中潤光能擬發行不超過4001萬股,募資23億元,以用于年產8 GW高效光伏電池項目(二期)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兩個項目分別耗資20億元和3億元。
截至2023年6月末,中潤光能擁有電池片產能45.04 GW,預計年末電池片產能擴大至超過50 GW。PERC電池非硅成本降至0.13元/W,單晶PERC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約23.5%;今年TOPCon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達25.7%。
在海外產能建設上,中潤光能已于柬埔寨建成2 GW單晶PERC電池片產能、1.2 GW組件產能;于老撾建成5 GW單晶PERC電池片產能,并于老撾進一步投建4 GW電池片產能、3 GW組件產能。
目前,中潤光能的客戶包括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隆基綠能(601012.SH)、阿特斯(688472.SH)、陽光能源(300274.SZ)、英利能源等下游龍頭組件廠商。
因為尚未形成一體化產能,所以在原料出現價格波動時,中潤光能業績受影響明顯。
過去三年及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12億元、-1.9億元、8.3億元以及9.3億元。
2021年,受硅料價格階段性上漲帶動單晶硅片價格提升的影響,中潤光能主營業務毛利率由12.56%下降至5.28%,故出現虧損。
招股書顯示,在下游產品價格下跌的情況下,如果不能及時向上游傳導降價壓力,或者不能通過本環節技術進步、多環節布局等方式降低生產成本、消納降價壓力、維持盈利空間,中潤光能的產品毛利率水平將可能下降,對業績產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
假設2022年與2023年上半年,中潤光能電池片價格下降1個百分點,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將導致其相對應的利潤總額分別減少1.16億元和1億元。
該公司在招股書中透露,已適當投建了部分組件產能,以優化產業鏈布局。2020年起,其在江蘇宿遷、江蘇徐州沛縣等基地建設單晶了組件產能,截至報告期末擁有境內組件產能4.5 GW。
除了產業鏈供需失衡可能帶來的風險,這家電池龍頭還面臨因技術更新換代,從而帶來的銷量降低、固定資產減值等風險。
更宏觀層面看,當前整個光伏行業正面臨著過剩危機,悲觀情緒濃厚。
今年,光伏產業鏈價格呈現緩跌趨勢,電池企業盈利有所改善。中潤光能同時表示,隨著公司210mm大尺寸單晶PERC及疊瓦電池項目、TOPCon電池項目等新增產能進一步釋放,先進電池片產銷規模擴大,為業績增長提供了支撐。
但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與此前招股書相比,中潤光能在正式上會稿中下調了今年的收入和盈利預期。最新數據顯示,中潤光能預計2023年實現營收202.18億-247.1億元,同比增長61.08%-96.88%;凈利潤20.02億-24.48億元,同比增長141.30%-194.92%,較此前下調幅度超一成。

當前并不是光伏企業上市的好時機。
“上次報告,我還在大肆夸贊光伏在金融領域左右逢源,但現在發生變化了。”在12月15日舉辦的2023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表示,8月后金融政策出現了階段性收緊的趨勢,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行業上市融資情況。
在中潤光能IPO過會前,逆變器龍頭愛士惟終止了IPO。
11月30日,上交所公告,因愛士惟及其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根據相關規定,上交所終止了其在科創板上市的審核。
愛士惟曾經隸屬于德國老牌太陽能逆變器研發和制造企業SMA集團。SMA集團成立于1981年,逆變器出貨量曾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根據Wood Mackenzie的報告,2021年愛士惟逆變器出貨量排名為中國市場第7名、亞太市場第7名、全球市場第12名。
過去三年,愛士惟營業收入分別為7.88億元、9.8億元、21.5億元,凈利潤分別實現了0.2億元、-416.27萬元、1.04億元。
愛士惟原計劃募資15億元,用于智能光伏逆變器等能源管理系統產品生產項目、上海研發中心升級項目、全球營銷網絡建設等項目擴張。
在逆變器賽道,愛士惟近年來面臨毛利率波動、應收賬款及存貨占比較高等風險。
今年9月,另一家被譽為“硅片黑馬”的高景太陽能也曾撤回申請,終止IPO發行。11月底,高景太陽能再次在廣東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沖刺上市。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不完全統計,2022年上市光伏企業15家,今年截至目前只有5家,約有40家光伏企業已進行了IPO的更新,正在等待上市,但進度可能會延緩,企業終止IPO的消息也時有傳出。
今年8月2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的《證監會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提到,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對于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
今年光伏在資本市場大幅受挫。相較于去年6月,光伏企業總市值已經蒸發2萬億元。據界面新聞此前統計,在光伏高光時刻的2021年,一度有十多家千億市值企業。截至目前,僅剩隆基綠能、陽光電源、通威股份(600438.SH)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