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伏頭條?
2023年開年之時,一股醞釀已久的寒流,加速沖擊市場,這讓身經百戰,賭性更堅強的曾毓群,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作為回擊,他推出了一項“鋰礦返利”計劃。核心條款是,未來三年,一部分動力電池的碳酸鋰價格以20萬元/噸結算。簽署這項合作的車企,需要將約80%的電池采購量,承諾給寧德時代。
這是曾毓群御寒的方式之一,也是我們捕捉市場變化的一個側影。因為寧德時代實在太特殊了,時至今時,它掌握著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份額的37%。
在今年的出貨量配比中,寧德時代自身的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業務,出貨份額為8:2,儲能電池也正在成為寧德時代一個新的業務增長極。
寧德時代之外,比亞迪、億緯鋰能、中創新航、欣旺達等這些頭部動力電池企業也是有備而來,一面在動力電池領域廝殺火拼,一面在儲能新賽道開疆拓土。
還有一些后來居上的儲能新秀也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此時此刻,走到中場的儲能企業,比從前任何時候都需要回答,巨浪退潮之后,在儲能市場激烈廝殺的藍海中,他們應該如何熬過寒冬,留在牌桌上。
“價格戰”加速內卷
從17萬千瓦到870萬千瓦,從2014年到2022年,中國新型儲能用了快十年的時間,實現了51倍的攀升。
騰飛的中國新型儲能產業,不僅是新能源場站的中樞神經,也是整個能源轉型時代和時代之中每位從業者的前行印跡,是觀察中國能源變革的一扇獨特窗口。
十年之后儲能行業的草莽期已過,進入了以“價格戰”為表征的階段,真刀真槍,風云詭譎,暗流涌動。
根據國際能源網/儲能頭條(微信號:chuneng365)的數據,去年這個時候,12月份初,儲能系統EPC的投標報價區間在1.5元/Wh到2.51元/Wh,均價2.15元/Wh;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系統的報價區間在1.61元/Wh到2.25元/Wh,均價1.93元/Wh。
當時EPC端給出低價的是,中國葛洲壩集團電力有限責任公司&大唐環境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體中標項目,除了這種大型的老牌央國企,其他企業幾乎做不到低價,連2元/Wh都做不到。
而在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系統上,當時的低價1.61元/Wh,是比亞迪在100MW/200MWh的項目中投出的,同一時期,鵬輝能源投出的價格是2.25元/Wh。
自此之后,儲能系統和儲能EPC的價格一路下探。
到中下旬,在風光同場配儲能的項目中,10MW/20MWh的系統采購項目,海得新能源直接報到1.5元/Wh,50MW/200MWh的項目,陽光電源報到1.42元/Wh、國軒高科、海博思創也壓到了1.5元/Wh。
到2023年1月份上旬,37.5MW/150MWh的系統項目中,鵬輝能源報到1.32元/Wh,同一個項目遠景能源報1.375元/Wh、比亞迪報1.38元/Wh。
春節過后,7MW/14MW的系統采購項目,遠景能源已經能報到1.43元/Wh,而在40MW/80MWh的儲能EPC項目上,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火電工程有限公司按1.568元/Wh的價格就可以做。
這個時期,整體價格已經在下行了,只不過坡度比較緩,大家的直接感受并不強烈。
到現在,國家隊大項目進場,報價場面空前壯觀。
國家電投4.2GWh磷酸鐵鋰儲能系統集采中,2小時系統青禾新能源0.760元/Wh、楚能新能源0.764元/Wh、中車株洲所0.770元/Wh,僅陽光電源、融合元儲、海博思創報出了0.80元/Wh稍微偏上一點的價格。
4小時系統中,平高儲能0.704元/Wh、比亞迪0.715元/W、中車株洲所0.718元/Wh,整體價格最高不超過0.780元/Wh。
中核匯能5GWh磷酸鐵鋰儲能系統集采中,68家企業來投標,最低報價0.638元/Wh,最高報價0.8514元/Wh,在實際中標候選人中,天合儲能報到了最低0.711元/Wh。
儲能EPC項目也一樣,50MW左右的中建三局第二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低價1.23元/Wh就能做,均價也下探到了1.568元/Wh。
當時的低價,已經成為了如今的均價。
才不過一年的時間,儲能EPC和磷酸鐵鋰儲能系統的價格幾乎卷到“腰斬”。
年內最轟動的價格事件之一,莫過于8月份,楚能新能源宣布,到年底280Ah儲能鋰電池將以不超過0.5元/Wh的價格(不含稅)銷售,且該價格不受上游碳酸鋰價格波動的影響。
當時只當是預判,因為那時候我去參觀楚能新能源的產線和工廠,開工與建成速度非常快、智能化程度非常高、管理流程也非常之精細。有這樣的基礎條件,不難理解掌門人代德明對未來的這份判斷。
可時下,上游材料價格一路下跌,產業周期中的競爭熱情高漲,以價格換規模成為了常態化,低價一度成為儲能行業的“王牌”。
現存接近10萬家大大小小的儲能企業,大家都在努力沖破迷霧,勇毅前行,誰都不知道前面是仙境抑或萬丈深淵。
讓內卷回歸本質
中國古人在《漢書·食貨志上》講,“谷賤傷農”,聲勢浩大的價格風暴,導致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許多儲能企業爭攬客戶手段單一,通過大幅降價、反復降價、瘋狂降價,高刷存在感,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這場以價格為核心的戰爭,此起彼伏,硝煙彌漫,至今仍在繼續。
根據國際能源網/儲能頭條統計,前三季度117家儲能相關上市企業中,已經有17家企業出現了虧損,60家企業凈利潤增幅同比下滑。
估計,行業中增量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會加速到來,同時也預示著儲能行業淘汰賽正加速到來,內卷嚴重的儲能劇本殺正在經歷大浪淘沙!
跨界而來的很多企業,砍掉儲能業務,倉皇撤退;多家王者級別的儲能頭部企業,正在經歷高比例裁員。
大家都在裹緊衣服,以期度過產業凜冬!企業如是,從業者如是。
內卷加劇主要是受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供給、規模短期增長等因素影響,行業還處在一個產能出清的競爭階段。客觀來說,在產業加速轉型期,這是不可避免的周期陣痛。
但一味地降價,這種行為并不可取,只會讓行業喪失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要想真正從內卷中破圈而出,根本上還是要靠打造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力,提高研發實力。
近期參加海辰儲能生態日活動,海辰儲能正式向外發布了3款儲能產品:長時儲能專用電池MIC 1130Ah、Hero EE能源平權英雄,以及“海納百川”全棧式工商業儲能服務。
尤其是Hero EE能源平權英雄,雖然也在卷價格,但真正從產品價值的角度、產業影響的角度,做出了不一樣的行動!
我非常贊同海辰儲能總裁王鵬程所說的一句話:“堅持長期主義不斷高度進化,用技術創新全面打開可再生能源的新世界”。
儲能行業的生意底座不是一天建成的,需要全行業在技術創新上的共同努力!
據國際能源網/儲能頭條(微信號:chuneng365)統計,117家儲能相關上市企業之中,研發費用超1億元的企業為75家,其余企業研發費用不足1億元。
現時宏觀經濟和市場競爭環境都非常具有挑戰性,倒逼企業需要作出徹底改變。
之前為了擴大自家版圖,幾乎每一家儲能企業都鉚足了勁頭在資本市場尋求幫助。如今,僅靠坐擁雄厚的資本實力,加碼產能,就意圖攻城掠地的策略,已經行不通了。
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推動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
從長遠來看,儲能企業之間的競爭,還是要回歸到價值層面。靠簡單拼價格、籠資源,是沒有可持續性的。
跨越發展關口,迫切需要儲能行業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中國儲能企業真正的對手在哪里?
悲觀者永遠正確,樂觀者一直前行。
在對抗內卷焦慮的過程中,我們不是沒有企業在“價值端”暗自發力!
今年11月份,科華數能專門發布《新型儲能系統全棧式高安全管控技術白皮書》,提出全棧式高安全管控理念,觸達儲能安全新高度。
從這份白皮書可以看出來,科華數能在鋰電模組安全管控技術、BMS協同安全管控技術、電氣安全管控技術、場站與消防安全技術、智能化運維技術等方面下了功夫。
行業都在卷價格的時候,有企業帶頭扎進安全技術里,本身就是一份難能可貴!
當然,另一個原因也是科華數能在海外戶儲方面,沒有去庫存壓力,不至于像很多企業一樣被去庫存搞得焦頭爛額。
陽光電源也在為儲能電站安全而呼吁、而行動。今年10月底,陽光電源面向行業發布了新一代大型儲能系統PowerTitan 2.0,秉持“三點融合 智儲一體”理念,讓系統的效率、性能、安全等水平均得到超大幅度的提升。
陽光電源光儲集團副總裁兼儲能事業部總裁徐清清在接受國際能源網/儲能頭條(微信號:chuneng365)采訪時說,“陽光電源要進一步讓儲能的安裝回歸工廠,把安全留在現場,把安全留給用戶”。
還有特變電工新能源,今年以組串式PCS搭配液冷電池柜,在行業內首推交直流側雙隔離的儲能形式,將儲能安全和高效,全面推進。
在華為的“智能光儲發電機”解決方案中,通過電壓、頻率、功能等三大優勢,實現高比例新能源穩定并網與消納,將“主動安全、更多發電”的理念發揮到了極致。
華為也是理智的,今年基本上圍繞大儲、工商業儲能、戶用儲能,三個方面均衡發力,打磨產品和解決方案。
還有很多,像我之前采訪過的鵬輝能源、楚能新能源、采日能源、高特電子、億蘭科、新艾電氣、華塑科技等企業都在“產品價值”上極力打造自己的護城河!
今年行業當中是存在一些焦慮情緒,大有跨界者折戟沉沙、大有中小企業茍延殘喘、大有投資者開始畏首畏尾,但很多人忽視了一點,資本并沒有放棄那些堅持“長期主義”的儲能企業。
長期主義者更注重未來,著眼于長遠發展。我們中國的儲能企業大有“長期主義者”存在!
所以,中國儲能企業真正的對手在哪里?在未來,在庫存出清后,在打完淘汰賽后!現在的價格波浪,遠沒有到高手對決的時候。
到那時候,儲能行業會誕生真正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這些企業還都會有幾個國內的競爭對手。他們會共同把提升產品質量、創新產品價值,當作產業競爭優勢的根本,賦予產業發展更強的生命力。
三種可能的未來
研究工業演進脈絡的文一教授,曾有這樣一段描述:“歷史上(甚至今天)幾乎所有重大的技術進步和創新,往往不是從純科學或者一小部分天才那里來的,而是來自于廣泛的工業實踐和商業驅動”。
歷史前進的車輪總是踏著相同的韻腳。對于今天的中國儲能行業而言,商業驅動下的創新引領與先進制造,正在宏大的產業實踐中不斷涌現。
當前的中國儲能產業正進入去庫存、去負債、去泡沫的新階段,這將倒逼中國儲能產業走向三種可能的未來。
一是品質化。一部分企業開始橫掃市場,就有另一部分企業眼紅不已。在“野蠻生長”向“強者生存”演變的過程中,除了打價格戰外,企業的產品質量和服務將不斷升級。
故而,堅定地做一個品質主義者和長期主義者,才是儲能企業能穿越周期的關鍵所在。
二是智造化。早期智能制造改造升級僅僅是設備自動化,用機器代人工,而今天的工廠正在向數字化方向發展。在市場競爭與產業博弈中,大家都在思考如何降低成本、減少資源消耗和浪費。
在參觀楚能新能源、海辰儲能工廠的過程中,已經感受到企業們正在突破智能制造的核心技術,努力完成中國制造走向高質量發展拼圖。
未來的儲能工廠,將在產品的制造過程實現可感知、可控制、可預測,從而加強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韌性。
三是品牌化。對于任何行業來說,技術創新都是階梯型的,是有有效期的,新技術出來之后,原有技術會失去價值或淪為落后選手。品牌就不一樣了,它是沉淀型的,日積月累的投入和努力,會讓品牌更有價值、更生命力。
美團的CEO王興說:“要么牛逼,要么滾蛋”。對于儲能企業來說,要么做品牌,要么晚點做品牌。
在可預見的未來,面向全球市場,中國企業將創造中國品牌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儲能企業品牌化之路勢在必行,我們希望中國儲能,能成為像中國高鐵、中國光伏一樣的靚麗名片。
現下,殘酷且激烈的儲能中場戰事,未必是一件壞事。
一定會有一些企業,逆風破浪、脫穎而出,在充滿挑戰的競爭浪潮中,不斷突圍,展現出向上生長的力量!
我們終將邁過寒冬,迎接春風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