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2023【ESG先鋒60】評選——年度ESG探索人物獎榜單發布:10位先鋒人物榮登上榜!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2023【ESG先鋒60】評選——年度ESG探索人物獎榜單發布:10位先鋒人物榮登上榜!

由上海報業集團|界面新聞發起的2023【ESG先鋒60】評選于12月20日在滬正式公布獲獎名單,其中10位優秀先鋒人物共同榮獲年度ESG探索人物獎。隨著可持續理念逐步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綠色轉型的行列,引領全行業低碳轉型和長期低碳發展,向著“3060”的目標不斷前行!

世界變化加速,化石能源逐步退出的篇章已經開啟,各行業加快數字化演變,可持續發展成為未來幾十年可以預期的主題。中國探索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勢頭強勁,綠色工廠、循環經濟、綠色金融、氣候治理、環境風險評估、碳市場建設、ESG價值評估、貨運減碳、農業可持續,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各類實踐與創新體現了中國的活力。

界面新聞根據業內機構推薦、內部審慎地討論評選,評選出10位年度ESG探索人物,表彰其為經濟可持續發展轉型、業內ESG實踐作出的貢獻,也感謝除此之外所有肩負使命與責任感的ESG探索者。

以下為10位獲獎者介紹:

CDP全球首席執行官 馬雪莉 (Sherry Madera)

從可持續數據聯盟未來(FoSDA)主席,到CDP全球首席執行官,馬雪莉女士一直是推動用數據支持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領導者和行動先鋒,深耕領域包括可持續金融、環境數據和公共政策。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時刻,馬雪莉女士將帶領CDP進入環境領導力的新時代。

2023年,占全球市值2/3的23,000多家企業及1,100多個城市、州和地區通過CDP平臺披露了其環境影響數據,中國(含港、澳、臺地區)參與CDP環境信息披露的企業數量超過3,400家。CDP致力于提升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幫助投資者、企業、監管部門、學術機構及其他相關方,作出基于氣候考慮的可持續決策,制定和履行氣候承諾。CDP的披露框架亦被廣泛參考,并被視為企業提升ESG治理能力的重要工具之一。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黨委書記 巢清塵

巢清塵女士長期從事氣候變化風險和氣候政策研究,為全球氣候治理創建科學的基石。過去二十余年,她參加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工作,帶領國家氣候中心團隊為IPCC報告貢獻了嚴謹、準確和科學。

她致力于推動氣候風險評估研究和業務化,帶領國家氣候中心于今年圓滿完成了歷時三年多的全國氣象災害風險普查,建立了氣象災害風險業務體系,為我國氣象災害預警和防控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

巢清塵女士參與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國家《“十四五”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等戰略規劃研究,主持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在內的近20項國家級項目課題。她是中國氣象學會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委員會主任、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碳中和科技專家委員會委員,她的多重職務和榮譽證明了她在氣象和氣候領域的卓越地位。

正如她所說,“新時代生態文明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綠色低碳已成為我們通往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的必然選擇。我國也在不斷探索,貢獻中國智慧和實踐經驗?!倍褪悄壑袊腔酆徒涷灥谋姸囝I軍者中的一員。

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 馬駿

“雖然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金融市場之一,綠色信貸余額排名全球第一,但綠色金融發展仍然任重道遠?!北本┚G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在推動綠色金融進程中不遺余力。

馬駿先生現任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此外還擔任“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指導委員會共同主席、IPFS可持續金融標準工作組共同主席、北京綠色金融協會會長、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等職務。

作為綠色金融領軍人物,馬駿先生對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和可持續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曾牽頭起草了我國綠色金融指導意見和我國第一份綠色債券目錄,主持了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的工作,指導多個城市開展綠色金融改革試點工作,組織發起了中國氣候聯合參與平臺。

在國際合作領域,馬駿倡議、組織和推動形成了《“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20轉型金融框架》、《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可持續投資能力建設聯盟等一系列國際準則、標準與機制,在提升可持續金融國際標準與實踐的可比性、兼容性,推動跨境綠色資本流動,以及強化發展中國家能力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段茂盛

從國際碳市場規則制定到我國試點及全國碳市場建設的二十余年間,段茂盛先生持續貢獻著學術支持,并直接參加規則的制定。他是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我國政府在國內碳市場建設方面的主要支持專家之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溫室氣體減排政策與戰略,尤其是國際和國內碳市場、碳稅和碳關稅等。

中國已經建成全球覆蓋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這為中國“雙碳”目標的實現,以及推動經濟社會低碳轉型提供了機制基礎。在全球追求凈零排放目標和聯合國以及各國都在建設碳市場的背景下,中國碳市場如何更好發揮驅動作用、如何與國際碳市場接軌,都是需要直面的重要挑戰。

段茂盛先生一直活躍在國際國內碳市場規則制定和向全球講述中國碳市場發展的舞臺上。他從2001年起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負責碳市場問題的聯合國談判,2006至2009年擔任《京都議定書》聯合履行監督委員會委員,2010至2020年擔任《京都議定書》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委員(2012年任主席),2022至今擔任《巴黎協定》第6.4條監督委員會委員會,同時是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的主要作者、“國家碳市場特別評估報告”領銜專家。他是推動中國碳市場和國際對話的關鍵人物。

同濟大學長聘特聘教授、國家發改委核心專家 杜歡政

杜歡政教授是最早研究循環經濟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學者之一,他在國內率先提出“城市礦產”的概念,提倡生活垃圾的可回收再利用,目前正帶領團隊和時尚品牌合作,進行紡織物循環利用的實踐。他認為,在國內要實現碳減排100億噸,其中25億噸要靠資源循環利用來解決?!熬G色發展應該成為中國發展的一個主賽道。”

他是同濟大學長聘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也是聯合國環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雙聘教授、同濟大學生態文明與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新型城鎮化智庫副主任。2019年杜歡政教授入圍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全球循環經濟獎——領導力獎”前五名,列入全球循環經濟領域最具影響力人物及企業年冊。

循環經濟有助于從源頭上協同減排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推進綠色低碳轉型。而循環經濟的推動過程需要結合大量的研究與實踐,思考與創新,融入現代化的生產生活和消費社會。杜歡政教授及其團隊正在全力實踐,推動循環經濟走向成熟。

IPE創始人 馬軍

從水污染、大氣污染防治的研究和監測,到企業綜合環境信息的梳理和披露、發布氣候行動指數,過去20多年來,馬軍先生一直奮戰在中國環境領域的前線,推動綠色發展進程。

IPE創始人馬軍是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地球衛士智庫特聘專家、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專家委員會專家和全球氣候治理委員會委員。他在2006年創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主持開發和運行了中國首個公益環境數據庫,至今該數據庫不斷豐富和更新。

他在2020年主持開發蔚藍雙碳地圖,合作研發中國省市雙碳指數。通過蔚藍生態鏈和數字化企業碳核算解決方案,馬軍領導的IPE團隊賦能綠色供應鏈、綠色金融和社會監督,推動逾26,000家企業改善和披露ESG相關信息,助力公眾、品牌和金融機構共同參與,推動中國環境及氣候治理。

責揚天下創始人 殷格非

責揚天下創始人殷格非先生是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專家,同時也是ISO 26000社會責任國際標準起草工作組專家、國家社會責任三項系列標準主要起草專家之一、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智庫學術副主席。他從2003年起一直專注于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公民和可持續發展的研究與推廣,對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和可持續品牌有獨到創新研究和見解。

今年,責揚天下上線了OneESG數字科技平臺,通過云計算、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首創地將ESG因素進行貨幣化核算,該平臺目前對2017年以來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和香港上市內地公司進行了ESG價值核算。該平臺將企業ESG價值和企業估值模型結合,可以分析ESG表現對企業未來財務表現的傳導性影響。殷格非指出,ESG價值的核算對于企業和投資者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有助于評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還能為投資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滿幫集團首席科學家,數據智能平臺負責人 陳朝暉

公路貨運的碳排放占到我國公路交通的60%以上,貨運減碳艱難而作用顯著,需要平臺型企業積極參與和創新探索。滿幫首席科學家、數據智能平臺部負責人陳朝暉及其團隊,推出“滿運碳路計劃”,發布公路貨運行業首個貨車司機碳賬戶,并聯合中國船級社推出中國公路貨運匹配交易領域首個碳減排團體標準,為公路貨運行業科技減碳建立了可持續的發展機制。

陳朝暉先生是美國哈佛大學工程和應用科學院博士,江蘇省雙創人才,主要負責滿幫大數據平臺、數據創新和交通運輸領域“雙碳”業務。今年6月5日,滿幫集團正式為全國3000多名貨車司機開通碳賬戶,司機可以通過碳賬戶累計碳積分,并兌換實實在在的綠色權益,此舉讓中國貨車司機從被動更換新國標車輛向提高滿載率、降低空駛率、開通碳賬戶、碳積分變現的思想轉變。預計到2023年底,滿幫平臺將為100萬名貨車司機開通碳賬戶。

滿幫集團作為中國交通運輸領域“綠色物流”的代表,連續兩年受邀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經測算,和行業平均水平比較,貨車司機在滿幫平臺平均每噸公里運輸周轉量可產生0.01千克的碳減排。此外,滿幫還和中國光大銀行合作,推出“綠色物流+金融”服務,綠色評價較高的司機將在貸款額度、利率、還款周期等方面享有綠色權益。這些創新對于公路貨運業減碳具有開創性意義。

米其林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葉菲

葉菲,現任米其林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在企業經營上,葉菲嚴格落實集團“一切皆可持續”的企業愿景,以可持續創新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同時,葉菲更在一切的行動中考慮對環境的影響,推進綠色可持續發展,支持國家“雙碳”目標,致力于與世界共享可持續未來。在生產和能源領域,米其林致力于2030年的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50%,在2050年,生產、能源及運輸領域全面實現碳中和。在提高可持續材料比例方面,到2030年所有產品線輪胎中平均可持續材料比例達到40%;到2050年,所有輪胎都將100%使用生物基、可再生及可回收的可持續材料生產。

在葉菲先生的領導下,米其林中國正在基于輪胎、圍繞輪胎和超越輪胎等業務領域推動可持續增長,包括研發生產綠色的輪胎產品、推動工廠綠色智能化轉型和升級、積極引領 “可持續生態圈”的建設。2023年,米其林中國提出了全新的企業社會責任戰略,著眼于“安全、環境、平等”三大領域的全面、平衡發展。在這一戰略的指導下,米其林中國員工積極參與并自主地提出方案,運用企業的核心優勢,以創新、規?;?、可持續的方式來幫助解決社會問題。

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弓

從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數據科學家到農地里的創業者,張弓先生帶領團隊將衛星遙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與農業農村發展相結合,致力于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態環境等領域的應用,助力中國農業從“看天吃飯”走向“知天而作”。

他是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南京大學大氣科學與氣象學學士、北京大學地理學碩士、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生態學博士,設計并開發了具備智能分析、智能決策能力的農業農村大數據云平臺,成為江蘇省農業農村大數據云平臺、吉林省“天地空”數字農業監測三級管理平臺等省級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的設計藍本。北京佳格天地已服務全國4.5億畝耕地、覆蓋近30個省級行政區。

“農業、林業、草業,是全球碳循環中重要的部分,更是陸地生態系統重要的碳匯來源。通過遙感、氣象、地面監測、環境監測等手段,有效地用數字化方法將二氧化碳的流轉過程進行記錄,是價格天地推進的重要技術方法?!睆埞榻B,佳格天地還通過和金融機構合作,將草原的碳匯價值通過保險的方式長期確定,并鞏固發展。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建設生態農業和環境監測等領域,佳格天地是善用空天數據的創新者。

關于2023【ESG先鋒60】評選

2023【ESG先鋒60】評選不限參與企業的所有制類型、國別、規模以及所處行業,旨在通過主流財經媒體影響力平臺,尋找經濟效能與社會責任并重的綠色企業與業內先鋒人物,幫助企業挖掘內生動力、促進穩健發展,為其他企業開展ESG實踐提供有益借鑒,引領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023【ESG先鋒60】專題回顧

>>>2022【ESG先鋒60】專題回顧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2023【ESG先鋒60】評選——年度ESG探索人物獎榜單發布:10位先鋒人物榮登上榜!

由上海報業集團|界面新聞發起的2023【ESG先鋒60】評選于12月20日在滬正式公布獲獎名單,其中10位優秀先鋒人物共同榮獲年度ESG探索人物獎。隨著可持續理念逐步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綠色轉型的行列,引領全行業低碳轉型和長期低碳發展,向著“3060”的目標不斷前行!

世界變化加速,化石能源逐步退出的篇章已經開啟,各行業加快數字化演變,可持續發展成為未來幾十年可以預期的主題。中國探索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勢頭強勁,綠色工廠、循環經濟、綠色金融、氣候治理、環境風險評估、碳市場建設、ESG價值評估、貨運減碳、農業可持續,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各類實踐與創新體現了中國的活力。

界面新聞根據業內機構推薦、內部審慎地討論評選,評選出10位年度ESG探索人物,表彰其為經濟可持續發展轉型、業內ESG實踐作出的貢獻,也感謝除此之外所有肩負使命與責任感的ESG探索者。

以下為10位獲獎者介紹:

CDP全球首席執行官 馬雪莉 (Sherry Madera)

從可持續數據聯盟未來(FoSDA)主席,到CDP全球首席執行官,馬雪莉女士一直是推動用數據支持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領導者和行動先鋒,深耕領域包括可持續金融、環境數據和公共政策。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時刻,馬雪莉女士將帶領CDP進入環境領導力的新時代。

2023年,占全球市值2/3的23,000多家企業及1,100多個城市、州和地區通過CDP平臺披露了其環境影響數據,中國(含港、澳、臺地區)參與CDP環境信息披露的企業數量超過3,400家。CDP致力于提升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幫助投資者、企業、監管部門、學術機構及其他相關方,作出基于氣候考慮的可持續決策,制定和履行氣候承諾。CDP的披露框架亦被廣泛參考,并被視為企業提升ESG治理能力的重要工具之一。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黨委書記 巢清塵

巢清塵女士長期從事氣候變化風險和氣候政策研究,為全球氣候治理創建科學的基石。過去二十余年,她參加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工作,帶領國家氣候中心團隊為IPCC報告貢獻了嚴謹、準確和科學。

她致力于推動氣候風險評估研究和業務化,帶領國家氣候中心于今年圓滿完成了歷時三年多的全國氣象災害風險普查,建立了氣象災害風險業務體系,為我國氣象災害預警和防控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

巢清塵女士參與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國家《“十四五”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等戰略規劃研究,主持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在內的近20項國家級項目課題。她是中國氣象學會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委員會主任、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碳中和科技專家委員會委員,她的多重職務和榮譽證明了她在氣象和氣候領域的卓越地位。

正如她所說,“新時代生態文明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綠色低碳已成為我們通往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的必然選擇。我國也在不斷探索,貢獻中國智慧和實踐經驗?!倍褪悄壑袊腔酆徒涷灥谋姸囝I軍者中的一員。

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 馬駿

“雖然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金融市場之一,綠色信貸余額排名全球第一,但綠色金融發展仍然任重道遠。”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在推動綠色金融進程中不遺余力。

馬駿先生現任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此外還擔任“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指導委員會共同主席、IPFS可持續金融標準工作組共同主席、北京綠色金融協會會長、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等職務。

作為綠色金融領軍人物,馬駿先生對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和可持續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曾牽頭起草了我國綠色金融指導意見和我國第一份綠色債券目錄,主持了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的工作,指導多個城市開展綠色金融改革試點工作,組織發起了中國氣候聯合參與平臺。

在國際合作領域,馬駿倡議、組織和推動形成了《“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20轉型金融框架》、《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可持續投資能力建設聯盟等一系列國際準則、標準與機制,在提升可持續金融國際標準與實踐的可比性、兼容性,推動跨境綠色資本流動,以及強化發展中國家能力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段茂盛

從國際碳市場規則制定到我國試點及全國碳市場建設的二十余年間,段茂盛先生持續貢獻著學術支持,并直接參加規則的制定。他是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我國政府在國內碳市場建設方面的主要支持專家之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溫室氣體減排政策與戰略,尤其是國際和國內碳市場、碳稅和碳關稅等。

中國已經建成全球覆蓋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這為中國“雙碳”目標的實現,以及推動經濟社會低碳轉型提供了機制基礎。在全球追求凈零排放目標和聯合國以及各國都在建設碳市場的背景下,中國碳市場如何更好發揮驅動作用、如何與國際碳市場接軌,都是需要直面的重要挑戰。

段茂盛先生一直活躍在國際國內碳市場規則制定和向全球講述中國碳市場發展的舞臺上。他從2001年起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負責碳市場問題的聯合國談判,2006至2009年擔任《京都議定書》聯合履行監督委員會委員,2010至2020年擔任《京都議定書》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委員(2012年任主席),2022至今擔任《巴黎協定》第6.4條監督委員會委員會,同時是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的主要作者、“國家碳市場特別評估報告”領銜專家。他是推動中國碳市場和國際對話的關鍵人物。

同濟大學長聘特聘教授、國家發改委核心專家 杜歡政

杜歡政教授是最早研究循環經濟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學者之一,他在國內率先提出“城市礦產”的概念,提倡生活垃圾的可回收再利用,目前正帶領團隊和時尚品牌合作,進行紡織物循環利用的實踐。他認為,在國內要實現碳減排100億噸,其中25億噸要靠資源循環利用來解決?!熬G色發展應該成為中國發展的一個主賽道。”

他是同濟大學長聘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也是聯合國環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雙聘教授、同濟大學生態文明與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新型城鎮化智庫副主任。2019年杜歡政教授入圍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全球循環經濟獎——領導力獎”前五名,列入全球循環經濟領域最具影響力人物及企業年冊。

循環經濟有助于從源頭上協同減排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推進綠色低碳轉型。而循環經濟的推動過程需要結合大量的研究與實踐,思考與創新,融入現代化的生產生活和消費社會。杜歡政教授及其團隊正在全力實踐,推動循環經濟走向成熟。

IPE創始人 馬軍

從水污染、大氣污染防治的研究和監測,到企業綜合環境信息的梳理和披露、發布氣候行動指數,過去20多年來,馬軍先生一直奮戰在中國環境領域的前線,推動綠色發展進程。

IPE創始人馬軍是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地球衛士智庫特聘專家、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專家委員會專家和全球氣候治理委員會委員。他在2006年創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主持開發和運行了中國首個公益環境數據庫,至今該數據庫不斷豐富和更新。

他在2020年主持開發蔚藍雙碳地圖,合作研發中國省市雙碳指數。通過蔚藍生態鏈和數字化企業碳核算解決方案,馬軍領導的IPE團隊賦能綠色供應鏈、綠色金融和社會監督,推動逾26,000家企業改善和披露ESG相關信息,助力公眾、品牌和金融機構共同參與,推動中國環境及氣候治理。

責揚天下創始人 殷格非

責揚天下創始人殷格非先生是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專家,同時也是ISO 26000社會責任國際標準起草工作組專家、國家社會責任三項系列標準主要起草專家之一、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智庫學術副主席。他從2003年起一直專注于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公民和可持續發展的研究與推廣,對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和可持續品牌有獨到創新研究和見解。

今年,責揚天下上線了OneESG數字科技平臺,通過云計算、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首創地將ESG因素進行貨幣化核算,該平臺目前對2017年以來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和香港上市內地公司進行了ESG價值核算。該平臺將企業ESG價值和企業估值模型結合,可以分析ESG表現對企業未來財務表現的傳導性影響。殷格非指出,ESG價值的核算對于企業和投資者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有助于評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還能為投資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滿幫集團首席科學家,數據智能平臺負責人 陳朝暉

公路貨運的碳排放占到我國公路交通的60%以上,貨運減碳艱難而作用顯著,需要平臺型企業積極參與和創新探索。滿幫首席科學家、數據智能平臺部負責人陳朝暉及其團隊,推出“滿運碳路計劃”,發布公路貨運行業首個貨車司機碳賬戶,并聯合中國船級社推出中國公路貨運匹配交易領域首個碳減排團體標準,為公路貨運行業科技減碳建立了可持續的發展機制。

陳朝暉先生是美國哈佛大學工程和應用科學院博士,江蘇省雙創人才,主要負責滿幫大數據平臺、數據創新和交通運輸領域“雙碳”業務。今年6月5日,滿幫集團正式為全國3000多名貨車司機開通碳賬戶,司機可以通過碳賬戶累計碳積分,并兌換實實在在的綠色權益,此舉讓中國貨車司機從被動更換新國標車輛向提高滿載率、降低空駛率、開通碳賬戶、碳積分變現的思想轉變。預計到2023年底,滿幫平臺將為100萬名貨車司機開通碳賬戶。

滿幫集團作為中國交通運輸領域“綠色物流”的代表,連續兩年受邀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經測算,和行業平均水平比較,貨車司機在滿幫平臺平均每噸公里運輸周轉量可產生0.01千克的碳減排。此外,滿幫還和中國光大銀行合作,推出“綠色物流+金融”服務,綠色評價較高的司機將在貸款額度、利率、還款周期等方面享有綠色權益。這些創新對于公路貨運業減碳具有開創性意義。

米其林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葉菲

葉菲,現任米其林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在企業經營上,葉菲嚴格落實集團“一切皆可持續”的企業愿景,以可持續創新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同時,葉菲更在一切的行動中考慮對環境的影響,推進綠色可持續發展,支持國家“雙碳”目標,致力于與世界共享可持續未來。在生產和能源領域,米其林致力于2030年的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50%,在2050年,生產、能源及運輸領域全面實現碳中和。在提高可持續材料比例方面,到2030年所有產品線輪胎中平均可持續材料比例達到40%;到2050年,所有輪胎都將100%使用生物基、可再生及可回收的可持續材料生產。

在葉菲先生的領導下,米其林中國正在基于輪胎、圍繞輪胎和超越輪胎等業務領域推動可持續增長,包括研發生產綠色的輪胎產品、推動工廠綠色智能化轉型和升級、積極引領 “可持續生態圈”的建設。2023年,米其林中國提出了全新的企業社會責任戰略,著眼于“安全、環境、平等”三大領域的全面、平衡發展。在這一戰略的指導下,米其林中國員工積極參與并自主地提出方案,運用企業的核心優勢,以創新、規模化、可持續的方式來幫助解決社會問題。

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弓

從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數據科學家到農地里的創業者,張弓先生帶領團隊將衛星遙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與農業農村發展相結合,致力于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態環境等領域的應用,助力中國農業從“看天吃飯”走向“知天而作”。

他是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南京大學大氣科學與氣象學學士、北京大學地理學碩士、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生態學博士,設計并開發了具備智能分析、智能決策能力的農業農村大數據云平臺,成為江蘇省農業農村大數據云平臺、吉林省“天地空”數字農業監測三級管理平臺等省級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的設計藍本。北京佳格天地已服務全國4.5億畝耕地、覆蓋近30個省級行政區。

“農業、林業、草業,是全球碳循環中重要的部分,更是陸地生態系統重要的碳匯來源。通過遙感、氣象、地面監測、環境監測等手段,有效地用數字化方法將二氧化碳的流轉過程進行記錄,是價格天地推進的重要技術方法。”張弓介紹,佳格天地還通過和金融機構合作,將草原的碳匯價值通過保險的方式長期確定,并鞏固發展。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建設生態農業和環境監測等領域,佳格天地是善用空天數據的創新者。

關于2023【ESG先鋒60】評選

2023【ESG先鋒60】評選不限參與企業的所有制類型、國別、規模以及所處行業,旨在通過主流財經媒體影響力平臺,尋找經濟效能與社會責任并重的綠色企業與業內先鋒人物,幫助企業挖掘內生動力、促進穩健發展,為其他企業開展ESG實踐提供有益借鑒,引領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023【ESG先鋒60】專題回顧

>>>2022【ESG先鋒60】專題回顧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川市| 临泉县| 昭苏县| 赣榆县| 余江县| 曲阜市| 即墨市| 福安市| 贵溪市| 桐柏县| 浦县| 肥东县| 宣城市| 团风县| 营口市| 吉安市| 庆云县| 福泉市| 千阳县| 怀化市| 桐梓县| 自贡市| 兴安县| 武汉市| 如东县| 保山市| 沭阳县| 三原县| 兰西县| 澎湖县| 会同县| 阜新| 永修县| 城口县| 五大连池市| 多伦县| 息烽县| 葫芦岛市| 永德县| 凭祥市| 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