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崔鵬
近日,索尼在中國市場連續“上新”,包括新款PlayStation5(CFI-2000型號組-輕薄版)主機,以及PS5無障礙Access控制器。
自二代PlayStation主機(以下簡稱“PS”)開始,索尼便采用推中期改版并停產原版產品的策略,今年的PS5輕薄版也不例外。
新款PS5在外形設計、體積尺寸、存儲空間、配件和官方售價方面與舊款機型都有明顯區別,其上線后將成為市面上唯一銷售的PS5機型,老款PS5將從官方渠道下線。
界面新聞體驗了一段時間的新主機與控制器,先把購買建議放在前面。新款PS5主要適合以下幾類用戶:
·還在使用PS4甚至PS3等老款PS機型的老用戶。
·有其它主機但沒買過PS主機,或者從沒買過主機產品,想嘗試PS機型的新用戶。
·想玩索尼獨占游戲,所以只能選擇PS主機的新用戶。
·雖然已擁有舊款PS5機型,但經費充足,想換一個輕便主機的老用戶。
與新PS5主機一同推出的,還有索尼花費5年時間研發的無障礙設備Access控制器。對索尼來說,這是一款“從0到1”的產品,也是PS產品線的首個無障礙控制器。該產品拿到了日本年度優秀設計金獎。
在最新的第三方機構統計中,PS5主機的銷量已經超過1400萬臺。為進一步提升用戶量,索尼需要將更多玩家的需求考慮在內。
PS5瘦身:外觀變了,內核幾乎不變
索尼官方數據稱,新款PS5的尺寸縮小了30%,從實際上手體驗來看,確實明顯小了一圈,在機身直立狀態下更加明顯。
新款的機身重量降低了18%-24%左右,差不多是600g-700g左右的減重,即便是力氣不大的女生,也能單手拿起PS5。

與PS5相比,新款機器的白色機身被正反面兩條黑色腰線分割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分是光面材質蓋板,下半部分(比如光驅部分)為磨砂材質,這一點與初代PS4的材質設計類似。
光驅的彈出按鈕從舊版機型的黑色機身部分,挪到了新版的光驅入口下方。在配件接口方面,舊版PS5前機身為USB-A*1+USB-C*1的接口配置,新款變為了兩個USB-C接口。

更換USB-C口是近年來各大硬件公司的趨勢,但如果PS老玩家想用舊機型的手柄,就只能將它插在機器背面的USB-A接口中使用了。
新款PS5光驅版的光驅,被索尼設計成了可拆卸狀態,這一點對主機新用戶來說非常友好。對于那些猶豫購買數字版還是光驅版的新用戶,如果后悔購買數字版,可以直接買一個光驅裝上去,而不用再更換整臺機器。
雖然新款PS5的售價比舊版剛上線時便宜,但索尼還是在配件上盡可能補回成本。
新版PS5隨機器配備的只有橫放支架,且僅為兩個亞克力墊片,用戶將其插入機身的黑色腰線之后,就可以光驅朝下,將主機橫放在桌面上。
更多用戶可能習慣將PS5直立擺放,不過新版PS5并沒有像舊款產品那樣自帶圓盤支架,想要豎放的用戶需要額外花費200元購買直立支架。

新款PS5的CPU、GPU內存配置與舊款完全相同,硬盤存儲容量從舊款的825GB增加到了1TB。
有不少用戶會擔心機身尺寸變小之后影響主機的散熱性能。不過新款PS5的SOC與PS5(CFI-1200)機型一樣,都采用6納米制程,與初版PS5的7納米制程相比,能耗降低了不少,所以新機器所需要的散熱片體積也有所減小。

在運行游戲方面,新款PS5的性能與舊款保持一致,流暢性和畫質穩定性都令人滿意。
值得一提的是,從初代產品發布時起,索尼一直在對自家的PS主機進行升級迭代。今年的輕薄版推出后,傳聞中的Pro版本是否會推出以及何時推出,已經成為了下一個懸念。
“5年磨一劍”的Access控制器
通常PS這類主機產品需要配備手柄來控制游戲,但對于運動能力受損或受限的玩家來說,使用常規手柄會遇到很多困難。這款可定制的Access控制器,適合無法順利操作手柄的玩家,或者只能用單手操作的玩家,旨在幫助殘障人士在使用PS主機時擁有與其它用戶相近的體驗。
經過多日的模擬場景體驗,我們認為它具備很高的實用性,有實際需求的玩家可以酌情考慮。

外包裝的設計,也考慮了無障礙因素。包裝盒上的封條可以單手撕開,內部附帶扣換也便于單手打開,包裝盒內部沒有任何復雜疊層,所有配件都在用戶面前一覽無余。

PS5 Access控制器包含一個控制器、USB連接線、19個按鍵、3個操作搖桿以及23個鍵帽標記。在索尼的模塊化設計下,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改變搖桿與全部按鍵的位置。

Access控制器附帶的白色鍵帽一共有5種形狀,它們可以通過磁吸的方式與底座相連。玩家可以用手掌、手臂,膝蓋甚至腳等不同關節部位,來操作這些按鍵。

而且因為不同鍵帽的大小和高低起伏不同,玩家能依靠觸覺來判斷自己的操作,不需要低頭去看控制器,這方面的體驗接近于使用手柄的感受。
索尼看起來對這款產品的上手度有很高信心,以至于說明書只給了一張紙——它們認為用戶完全能看懂如何進行設置。
從實際體驗來看,將數據線插入機身之后,控制器的每一項設置都有畫面提示。無論是按鍵映射還是方案命名,玩家只要跟隨指引,一步步調整即可,確實比較簡單。

玩家將Access控制器接入主機后,可以在控制中心將這些鍵帽與常規手柄上的功能鍵位進行一一映射。

然后將包裝盒內附帶的鍵帽標簽插入按鍵表面。這些標簽采用的是軟體材料,表面有凸起的功能標志,方便用戶識別。
用戶可以將多個按鍵設置成同一個功能,比如最常用的X按鈕,可以設置在兩個不同的位置,方便用戶觸碰,也可以設置單個按鈕的長按功能。
以賽車游戲舉例,像索尼一方游戲《GRAN TURISMO 7》(GT7)和EA的《極品飛車》等產品,玩家經常需要長按R2鍵來實現賽車的持續加速,對于部分殘障人士而言,這個操作很難進行。而在Access控制器上,用戶可通過系統設置的方式,讓單次點擊按鈕達到長按的效果。玩家只需操作搖桿來控制賽車方向,并操作剎車即可。

不過,Access控制器只有八個按鍵區域(不計算圓盤中心區域和搖桿),所以無法完全取代擁有十幾個按鍵的手柄。當玩家的某款游戲有更多操作鍵位需求時,可以搭配另一個手柄或者控制器等外設來解決,控制器的底座后方也配備了4個3.5mm的外接擴展插口。
在搖桿設計上,有球形也有普通的按鈕狀供用戶選擇。搖桿采用了滑軌設計,用戶能通過抽拉的方式,調整搖桿與底座的遠近位置,并使用LOCK鍵將其鎖定在合適的距離上。

控制器的底座下方有防滑墊,能明顯增加控制器與桌板等平面的摩擦力。從實際體驗來看,Access控制器始終能比較穩定地固定在桌面上,不會隨玩家操作隨意晃動。
搖桿下方有文件配置按鈕,支持三種不同的配置,按一下就能在不同配置文件之間進行切換。

這一點非常實用,玩家可以根據不同的游戲(類型)設定不同的按鈕布局,根據游戲場景需要一鍵切換,類似于很多游戲內部的一鍵換裝設定。

不過唯一體驗欠佳的地方在于,初次設置的時間略長,用戶要確定搖桿與底座的距離、確定底座上按鈕類型的選擇,以及每個按鈕對應的功能,并且在系統內進行設置固定。
在界面新聞的體驗中,初次設置時間接近半小時。對于一個全新的控制器來說,這也是個性化設置必然帶來的結果。一旦用戶按自己的喜好設置完成,后期需要的就只有微調,非常方便。

將控制器設置完成后,一般兩三天長時間游戲或者一周左右的輕度游戲時長,就能讓大部分用戶完全適應這些按鈕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Access控制器的續航時間與手柄接近,大概在7-9小時左右。它既可以搭配隨主機附贈的Dualsense手柄使用,也可以搭配另一個Access控制器使用。
近兩年包括索尼在內的科技公司對無障礙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讓更多玩家能體驗到科技產品的樂趣。按照索尼一貫的產品線策略,Access控制器的推出,可能只是索尼的第一步,在積累了足夠多用戶的反饋后,預計會持續推出這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