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王勇
“燈塔工廠”被稱為世界先進工廠的典范,中國占據著其中近半壁江山。
12月14日,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最新一批“燈塔工廠”名單,全球燈塔網絡(Global Lighthouse Network)新增21家制造業燈塔工廠和4家“可持續燈塔”。
這些新晉工廠分別來自中國、德國、印度、沙特阿拉伯、韓國、泰國、土耳其和美國八個國家,其中位于中國的工廠有13家,占比過半。
自2018年首次評選至今,全球“燈塔工廠”已累計達到153座,位于中國的工廠數量達到63家。
“燈塔工廠”的概念最早是由世界經濟論壇聯合麥肯錫咨詢公司在2018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的,旨在選出具有榜樣標桿意義的“數字化制造”與“全球工業4.0”示范者。
國信證券指出,“燈塔工廠”通過釋放強大的“燈塔效應”來帶動更多的企業實現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評選標準主要涵蓋工業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5G等在內的新技術應用情況,對全球制造業轉型升級具有方向性、引領性和示范性意義。
今年21家新晉制造業燈塔工廠中,16家為“單一工廠燈塔”,5家為“端到端燈塔”,前者指單個工廠的數字化轉型,后者更注重端到端價值鏈的創新,關注供應網絡、產品開發、計劃、交付和客戶連接等。
其中有11家位于中國,包括寧德時代(300750.SZ)溧陽工廠、中信泰富特鋼江陰工廠、華潤建材科技田陽工廠、廣汽埃安廣州工廠、海爾合肥和青島工廠、亨通光纖科技蘇州工廠、工業富聯(601138.SH)旗下鴻佰科技中國臺灣桃園工廠、隆基綠能(601012.SH)嘉興工廠、億滋國際北京工廠、強生西安工廠和科赴上海工廠。

溧陽工廠是寧德時代獲得的第三家“燈塔工廠”,另外兩家分別為寧德工廠和宜賓工廠,分別于2021年9月和2022年11月入選。目前全球鋰電行業僅有三座“燈塔工廠”,均來自寧德時代。
溧陽工廠入選的理由是,通過大數據模擬質量檢驗、增材制造減少轉換時間等技術和管理方式,產量提高320%,制造成本降低33%,歸一化排放量減少47.4%,質量缺陷減少99%。
隆基綠能嘉興基地是目前全球光伏行業唯一入圍工廠。該基地部署了超過30個第四次工業革命用例,利用人工智能和先進分析技術提升制造業務效能,一年內的單位制造成本降低了28%,產量損失減少了43%,生產交貨時間縮短了84%,同時能耗也降低了20%。
世界經濟論壇先進制造與供應鏈中心負責人Kiva Allgood表示,全球燈塔網絡以實際行動證實了數字轉型的強大力量。作為開路先鋒,燈塔企業正為全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他們利用其龐大的社區網絡,戰略性地開拓創新,在打造可持續未來的同時,開創一個轉型變革和持久變革的新時代。
除制造業燈塔,有四家生產基地因注重可持續技術突破而獲選“可持續燈塔”,分別為強生西安工廠、科赴泰國曼谷工廠、施耐德電氣印度海得拉巴工廠和西門子成都工廠,這些名單均由外企包攬。
世界經濟論壇表示,四家燈塔生產基地因在減少環境足跡方面表現突出,獲得“可持續燈塔”稱號。
“可持續燈塔”晚于“燈塔工廠”名單,于2021年9月推出,評選至今,已有17家入選。除今年新入選的生西安工廠和西門子成都工廠,位于中國的還包括西部數據上海工廠和海爾天津工廠。
在名單發布的同時,全球燈塔網絡發布了最新白皮書——《全球燈塔網絡:加速人工智能大規模應用》。白皮書指出,人工智能之于第四次工業革命,就像蒸汽機之于第一次工業革命一樣,這一決定性的突破將讓無數其他技術進步成為可能。
白皮書稱,盡管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目前不會在全行業迅速普及,但是其已在燈塔工廠普及,所有新晉燈塔已有人工智能試點項目在進行中。
除企業層面外,目前國家及地方政策也在推進“燈塔工廠”建設。2023年6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通過開展城市試點,梳理一批數字化轉型細分行業,打造一批數字化轉型“小燈塔”企業。
廣東省《“十四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強調積極發展智能制造,強化智能化基礎制造與成套裝備、智能制造服務等高端供給,打造智能工廠和“燈塔工廠”,到2025年全省“燈塔工廠”數量超過5家。
國信證券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說,“燈塔工廠”能夠起到類似于燈塔的引領照亮作用,被視為以信息化技術促進產業變革的“工業4.0”時代的領路者,已經成為全球先進制造領域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