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徐詩琪
在存在感并不怎么強的雙12這天,亞馬遜面向中國賣家發布了一系列2024年的新計劃,包括成立新的中國區域中心,提供更全面的供應鏈倉儲物流解決方案,以及向中國賣家開放巴西站點等等。
過去一年,拼多多海外版Temu大舉進軍亞馬遜的大本營——美國市場,并在短短一年內獲得了超2億次下載量,同時拓展了48個國家站點。
不只是Temu,來自中國的Shein、TikTok、阿里系的阿里國際站、速賣通等跨境平臺,也不斷更新政策,間接或直接和亞馬遜爭奪賣家和用戶資源。
面對競爭格外激烈的2023年,亞馬遜全球副總裁、亞馬遜全球開店亞太區執行總裁戴竫斐的回答較為冷靜:“跨境電商賽道越來越寬敞,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這對于行業的健康發展來說是一件好事。也表明,出口跨境電商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
Temu帶火了一種新的模式——全托管——將商家等同于供應商,只負責供給高性價比商品。而平臺倉庫收到貨物的那一刻,剩下的定價、銷售、營銷、物流配送、售后等環節都被Temu一并接管。憑借早期的免傭金和補貼策略,Temu將“砍一刀”帶向海外,讓美國用戶們也愛上了10美元以下的低價產品。
為了應對競爭,亞馬遜也不得不做出改變。
12月6日,亞馬遜美國站宣布對相對弱勢的服裝品類低單價產品下調傭金,具體政策包括:針對15美金以下的服裝傭金從17%下降到5%,15到25美金之間的服裝傭金從17%降到10%。此外,亞馬遜對FBA(亞馬遜自營的倉儲物流服務)費用也有下調,價格低于10美元的商品,享有額外每件0.77美元的配送費用折扣。
“這是大幅下調。”亞馬遜全球開店亞太區產品及賣家教育負責人彭嘉屺這樣強調道。
國信零售商貿團隊在一份研報中表示,亞馬遜這一策略調整旨在加大低價商品的優惠力度,以增加平臺流量和銷售,應對包括來自Temu以及Shein在內的低價線上平臺的潛在競爭壓力。
中國賣家的確更擅長“卷”性價比,但insta 360創始人劉靖康建議不要打價格戰。他把價格戰形容為“核武器按鈕”,“你按下它以后,你的競爭對手也可以按,這帶來的后果是毀滅性的。”
亞馬遜的態度是,希望幫助賣家們建立全球化品牌,采取長期、可持續的發展方式。因此,盡管亞馬遜效仿其他平臺推出了類似“全托管”的服務——供應鏈整體解決方案(Supply Chain by Amazon)——公司也并沒有直接參與賣家側的運營。這一方案包括了亞馬遜全球物流(AGL)、亞馬遜入倉分銷網絡(AWD)、亞馬遜物流(FBA)、亞馬遜多渠道配送(MCF)等,支持賣家一站式將其商品從制造商處直接配送給世界各地的客戶。

此外,針對中國賣家,亞馬遜將原先分布在不同城市的辦公室進行整合,設立了華東、華南、華西、華北和華中四大區域中心,其中新增了武漢和鄭州作為華中區域中心,以增強本地化服務,與當地政府及產業帶合作。同時,其首個“亞馬遜全球開店亞太區創新中心”宣布落戶深圳前海。
在賣家運營方面,以阿里為代表的跨境平臺熱衷于發展AI+電商,例如使用AI客服,AI選品和一鍵上品,AI數字人直播等等。這類服務亞馬遜云科技也有提供,例如Listing(商品詳情頁編輯)管理,消費者評論關鍵詞分析,商機洞察,增長機會建議等等。除此之外,亞馬遜更著重品牌的知識產權保護、產品合規功能等方面,這通常是海外經營的痛點。
種種跡象顯示,亞馬遜電商應對競爭采取了相對保守的姿態。但在混戰之下,如今跨境平臺們要解決的不僅是把盤子做大的問題,更是守住領土,搶占更多市場份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