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鋅刻度 黎炫岐
編輯|文婕
“AIGC不會取代作家,它是創作的金手指。”
閱文集團CEO侯曉楠曾在發布會上如此表示。如今,距離閱文集團發布國內網絡文學行業首個大模型“閱文妙筆”和基于這一大模型的應用產品“作家助手妙筆版”,已經快半年,但從各大平臺的反響來看,閱文的產品似乎尚未在作者端掀起太大的浪花。
而網絡文學行業的其他平臺也對此呈現出了不同的態度,既有中文在線緊隨其后,同樣推出了大模型“中文逍遙”1.0版本,也有番茄小說疑似發布說明將“作者利用ChatGPT、AI等非自然人手段創作內容”列入違規行為。
聚焦閱文的發展情況來看,深陷營收困境的閱文顯然希望靠AI講出更多新故事,但是想讓作者們戴上這只“金手指”,似乎比想象中更難。
“閱文妙筆”想講出什么新故事
今年7月,首屆閱文創作大會上,閱文集團發布了網絡文學行業第一個網文大模型“閱文妙筆”和基于這一大模型的應用產品“作家助手妙筆版”。會上閱文方面表示,后者已開啟內測,并將在今年下半年基于大模型能力的迭代逐步開發各種新功能。
然而,時隔快半年,作家助手妙筆版似仍處于內測階段。
鋅刻度留意到,在閱文作家助手桌面端的頂部banner處,有一則“妙筆體驗送好禮”的通知,該通知顯示,在11月16日到11月30日期間,體驗妙筆能力即可獲得100點閱讀幣;體驗次數排名前50名的作家可獲得1000點閱讀幣;根據體驗反饋的數量和質量,挑選20位作家發放50元京東卡。而體驗須知里強調,“本活動僅對已開通妙筆權限的作家生效”。
據了解,作家助手妙筆版的首期內測需作家報名,體驗資格報名截止時間為7月24日。在知乎上,也不乏有網友表示“已申請內測”或對此表示期待。
不過,鋅刻度在小紅書、微博、豆瓣、知乎以及貼吧搜索發現,關于妙筆體驗的反饋在社交媒體上討論寥寥。
在知乎上,在“閱文妙筆大模型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如何評價網文大模型”這一問題下,有網友回答,“前幾天剛試過,我讓AI描寫一個溫柔甜美的女子,它噼里啪啦給我寫出一大段文字,乍看有點小驚艷,因為文辭華美,但是不能細看,細看就會發現充滿堆砌感。”
其中有已拿到內測資格的網友表示:“目前我用到的這個妙筆大模型,我只能說……就這?爛得不行,別說是chatgpt了,連Minmax這種隨機性低、重復性高的‘人工智障’寫得都比它好……目前這個內測版本,只能說是非常糟糕,如果正式版也是如此,那真是白瞎了我的期待。”
而這一體驗反饋與“閱文妙筆”的構想相差甚遠。
從閱文官方的介紹來看,作家助手妙筆版分別可以為作者提供設定靈感、角色靈感、卡文靈感、描寫靈感和取名靈感等。具體來看,以角色靈感為例,作者可以選擇作品類型、角色性別、類型和標簽以及相關描述,從而由AI聲稱具體的角色稱號、稱號來源、勢力、外貌、性格、功法和軼事等內容;以作品靈感來看,以玄幻小說為例,AI可以按照作者的大概設想,生成修煉境界、寶物道具、妖魔異獸、門派勢力等信息,也可根據作者的設定生成打斗場景等。
而在閱文的規劃中,AIGC 不僅會被用于輔助作家創作,還將被用于提升IP開發的效率和產能。具體來說,未來網文在更新時,將加速形成漫畫、衍生等視覺形象。侯曉楠稱,閱文將全面探索有聲、漫畫、動畫、衍生等開發鏈條的 AI 應用。
“妙筆”想“生花”,但作者不愿“執筆”?
“概念挺好,就是不知道系統能不能支撐得起來。舉個例子,如果一百個作者使用差不多的設定,其中八十個作者獲得的都是類似橋段,那就有些尷尬了,到時候也不知道究竟是誰在抄襲誰的。”
雖然這位網友的擔憂或許有些夸張,但的確有不少網文作者和編輯對AI寫作助手有類似的顧慮。
鋅刻度留意到,在小紅書上,有網文作者發布名為“用AI寫作的可以省省了”的筆記,筆記提到,在網絡文學交流互動平臺“龍的天空”,有網友發布番茄小說的違規說明。該說明將“作者利用ChatGPT、AI等非自然人手段創作內容”列入了違規行為,而出現違規行為的作者將被酌情取消當月或全部稿酬及福利。
番茄小說的說明
“其實現在很多網文作者不愿意用AI,一方面是覺得不好用,很多AI根據設定生成的片段遣詞造句生硬,大多都需要作者再度潤色;另一方面很多作者會覺得一旦用AI寫作,寫作這件事就完全變成一種機械化工作,而自己只是在幫忙訓練AI,一旦AI被訓練足夠,那網文行業有可能就會發生巨變,平臺也不需要那么多簽約作者了。”漫漫是一家網文平臺的簽約作者,她告訴鋅刻度,目前她和許多作者仍然對此抱有觀望態度。
事實上,漫漫的擔憂在網絡平臺也有共鳴。在知乎上,有網友就直接表示,“我都在心里暗罵閱文吃相難看了,畢竟這幾年閱文鬧出了多少惹作者眾怒的做法,根本目的無一不是:讓作家變成寫手,開源節流。突然推出一個ai寫作工具,美其名曰寫作小助手?信不信再過一年,人家就能讓大多數寫手滾蛋或者變相成為寫作工具?”
盡管閱文一再強調的““AIGC不會取代作家。”閱文集團CEO侯曉楠也將 AIGC 對作家的意義比作“從手動駕駛升級到輔助駕駛”,并稱,“閱文妙筆”旨在通過內容靈感、場景創作等創作輔助,為作家節約大量冗余、枯燥的工作.
但也有網文寫作者對此保留懷疑態度,“我能理解平臺想要借AI減輕寫作負擔,但對于我而言,怎么設定角色,怎么賦予角色性格,以及查閱大量資料都是我創作的一環,寫作對我來說不是枯燥無味的工作,相反那些靈感迸發的瞬間才是我最快樂的時刻。”
此外,似乎不少網文平臺的編輯對此也并不積極,除了上文提及的番茄小說明文禁用AI以外,也有編輯在社交平臺發文表示,“不要以為編輯看不出來你是用AI寫的……我入職以來也算是盡職盡責,收到新手小白的投稿也從未覺得不耐煩,唯獨今天,我居然收到了某個大聰明用AI寫的稿件,AI寫出來的東西真的很明顯啊,時而看著遣詞造句是對的,但邏輯是有問題的;時而看著前后文有點連續性,但詞句都有問題。除此之外呢,許多地方還能看到其他網文的影子,雖然說不上來具體喂了誰的作品,但那種既視感真是讓我無法忽視。”
顯然,盡管閱文期待“妙筆”能生花,但或許眼下最大的難題是讓作者們愿意執起這支“筆”。
大模型或是大趨勢,但得先撐過當下
盡管作者和編輯對AI寫作助手疑慮重重,不可否認的是,網文大模型或許的確是未來難以繞開的大趨勢。
畢竟,自從現象級應用ChatGPT問世,AI大模型迅速成為關注的焦點,各大企業紛紛加碼AI大模型技術和產品研發。新一輪AI熱潮中,既有技術和應用的先行者,憑借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前瞻性的視野,開創了大模型的新紀元,也有踴躍參與的新進者,為大模型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也正因此,在閱文發布“閱文妙筆”以及“作家助手妙筆版”后,10月13日,中文數字出版機構中文在線也推出了“中文逍遙”大模型1.0版本。中文在線首席技術官吳疆在北京的發布現場介紹,相對其他垂類大模型而言,中文逍遙具備三個特點:一是可輸出萬字長文本;二是支持圖片與文本的模態轉化;三是能一次性處理百萬字數級別的長文本。
中文在線創始人童之磊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推出該大模型的初衷就是希望可以幫助作家能夠更有效率創作更多作品,也想幫助有創作興趣的普通人寫出好的作品,讓內容創作體現出更加繁榮的生態。
不過,對于閱文而言,或許給予了“閱文妙筆”更多的期待。畢竟,眼下的閱文仍然深陷增長困境。在發布“閱文妙筆”不久后,閱文交出侯曉楠接棒后的首份成績單,盡管上半年閱文的凈利有所扭轉,但其營收持續下滑。
具體來看,其半年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閱文的營收為32.83億元,同比下降19.7%;凈利潤為3.77億元,同比增加64.8%。至于其主營業務的收入,閱文的在線業務收入為20.4億元,同比減少11.6%;版權業務收入為12.4億元,同比減少30.1%。
此外,來自閱文自有平臺產品及自營渠道月均活躍用戶為1.2億,同比減少12%;閱文的付費用戶平均每月消費在33.3元,同比下降14.2%。
不難看出,閱文面臨付費閱讀增長乏力、版權業務難撐大旗的困境。從這一背景來看,閱文押注AIGC,或許多少也有一絲無奈。但AIGC能否讓閱文走出困境,還得打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