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觀察】青海10公里河段建7座小水電站,如何整改?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觀察】青海10公里河段建7座小水電站,如何整改?

中央環保督察組指出,青海省一些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推進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遲緩,審核把關不嚴、監管不力。此外,一些小水電站生態保護意識淡漠,主體責任不落實,清理整改方案不嚴不實,生態流量泄放敷衍應對。

2023年12月3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俄博圖水電站沒有落實建設過魚設施等要求,但在整改方案中聲稱已嚴格落實。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

界面新聞記者 | 張旭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青海省立于三江之源,素有“中華水塔”之譽,是中國乃至世界生態安全屏障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近年來,青海省一些小水電無序開發、私挖亂建問題愈演愈烈,受到廣泛關注。

據“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2023年12月8日消息,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集中公開通報了第二批5起典型案例。其中,青海省一些地方因存在小水電清理整改不嚴不實、生態流量監管流于形式、部分河流連通性受到阻隔等問題,被中央環保督察組公開點名。

10公里河段分布7座引水式小水電站

青海省境內水能資源豐富,小水電站數量眾多。據公開資料顯示,青海省共建有各類水電站200多座,大多數為中小型水電站,其中,單是湟水河、大通河流域就有中小型水電站114座。

“原來的建設標準肯定達不到現在的生態要求。”在青海省貴德縣經營一家水電站的站長王貴清(化名)告訴界面新聞,以前人們沒有生態意識,同一河道內會建立多個小水電站。

據其介紹,貴德縣內小水電站大多建于1996-1998年,“這是大規模開發小水電的時期。那時候沒有大型水電站,主要靠小水電站發電供給周邊工廠設備和居民生活等。”

自全國第一座水電站——云南昆明石龍壩水電站建成以來,我國水電開發已有100多年歷史。雖然,水電是國際公認的清潔能源,但由于早期規劃設計不夠科學、違規建設、地方監管不到位等原因,國內小水電開發過度,甚至出現“與民爭水”“與農爭水”等問題,導致部分河段減水脫流現象隨處可見,影響生態。

“青海省境內水能資源豐富,小水電站數量眾多。統籌開發和保護,實現小水電轉型升級、綠色開發,是推動青海水電開發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指出。

然而,督察組在實際督察中發現,青海省有關部門和一些地方對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推進遲緩,有的該退出的沒有退出,有的要整改的敷衍應對。2022年4月,青海省水利廳、發改委制定《青海省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實施方案》,要求2023年6月底前完成“一站一策”清理整改方案,但截至督察時,64座列入“退出類”的小水電站,仍有23座沒有完成退出方案。

為指導各地開展整改,青海省編制了小水電清理整改綜合評估報告,對湟水干支流相關小水電站,要求嚴格落實2019年省生態環境廳、能源局編制的該流域水電開發環境影響回顧性評價報告中“落實過魚設施、恢復河道連通、實施增殖放流”等要求。

但督察發現,湟源縣批復同意的小水電站整改方案中,相關措施只字未提;大通縣批復同意的水電站整改方案中,聲稱已嚴格落實,實際沒有開展相關工作。

當地生態流量監管流于形式也是此次督查發現的重點問題。督察組通報,青海省一些小水電站生態流量監測監控亂象叢生,有關部門對存在的問題不管不問,甚至縱容。例如,黃南州郭么日、唯哇水電站生態流量泄放的手工臺賬記錄隨意,督察組第一次現場檢查時發現與在線監測數據不一致,而再次檢查時發現在線監測數據已經被更改。此外,海南州貴德縣常興水電站沒有開啟生態流量閘門,而是開挖河道將河水引到設置流量監測的位置,實際監測的是河道水流,而不是生態流量下泄情況。

由于生態流量泄放不能滿足穩定、足額的要求,導致部分河流出現減水脫水現象。青海省海南州貴德縣尕讓河是黃河一級支流,年平均流量不足1立方米/秒,但尕讓鄉約10公里河段內分布有7座引水式小水電站,(有6座在運營)。這些小水電站平均裝機容量不足150千瓦。而且,富民一級、鼎盛水電站等未經水利部門同意,擅自在河道內用砂石堆壩,攔水引流發電,造成部分河段出現脫水現象。

此外,富民二級等6座水電站不同程度存在不設置生態流量泄放設施、泄放閘門關閉或被砂石淤積等問題。督察組在現場檢查時發現,河道內亂挖亂堆砂石,河床大面積裸露干涸,本來就已很弱的水流被人為引走,嚴重影響河流生態環境。

“從根本上解決小水電開發相關問題”

針對督察發現的問題,中央環保督察組指出,青海省一些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推進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遲緩,審核把關不嚴、監管不力。此外,一些小水電站生態保護意識淡漠,主體責任不落實,清理整改方案不嚴不實,生態流量泄放敷衍應對。

其實,這并不是青海省水電開發問題第一次被點名通報。早在2017年,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向青海省反饋督查情況時表示,當地水電開發無序,青海省目前編制了25個水電開發規劃,僅有3個取得發展改革部門批復、10個通過規劃環評審查;水電站生態基流保障不足,湟水河干流21座小水電站均未建生態基流設施,2017年枯水期在湟源縣等河段形成16公里明顯減水或脫水段等。

界面新聞注意到,此次通報發布后,當地已經有所行動。12月9日,青海省副省長、省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劉濤赴西寧市調研檢查小水電問題整改情況。他強調,要科學評估小水電站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問題,實事求是編制規劃,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建立整改銷號制度,加快推進問題整治。要加強對小水電站的監督管理,強化組織協調,及時補齊短板,堅決杜絕虛假整改、不實整改,從根本上解決小水電開發相關問題。

12月9日-10日,西寧市委書記王衛東 、市長石建平分別到湟源縣、大通縣的多座水電站,現場督導整改工作。同期,海南藏族自治州州委書記呂剛也前往貴德縣尕讓鄉、新街鄉、河西鎮的常興、鴻源、瓦家、福民等11座小水電站。呂剛強調,以貴德縣7座小水電站問題整改為契機,舉一反三,在州級層面成立小水電站問題整改專班,全面梳理排查全州運行的31座小水電站問題,深入開展自查自糾,規范小水電站管理。

12月13日下午,尕讓鄉人民政府一位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表示,對于中央督察組通報的問題,當地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和鄉鎮也在抓緊整改中,后續整改情況將以官方通報為準。”

新街鄉政府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向界面新聞表示,在看到中央督察組反饋的問題后,鄉黨委書記已第一時間去鄉內僅有的三座小水電站查看情況,“(現場)只有一些垃圾問題,已經告知相關小水電的負責人員及時清理干凈,且并沒有對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據黃昌福介紹,目前當地每天都會有縣、鄉、鎮的工作人員檢察小水電情況,要求必須安裝生態監測器,對于阻礙河道水流的砂石以及其他垃圾,也要全部清理到位。“我們會積極配合政府的整改要求。”黃昌福說。

“從目前技術和經濟水平來看,小水電是解決人類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的保障,對于實現‘雙碳’目標意義重大。各級政府應明確監管的大方向,逐個排查省內小水電情況”,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原副秘書張博庭向界面新聞表示。

張博庭指出,包括人在內的綜合生態系統的生態優先是我國水電開發的重要原則。當前不能“一刀切”退出小水電,應在合理保障地區用水的前提下,逐個評估小水電應該整改還是退出。此外,要通過技術手段加強生態流量監管,建立定期檢查制度,對于未按要求泄放生態流量或者發現生態流量監測數據失真的小水電站,依法依期督促整改。逾期不整改的小水電可以建議電網限制等舉措督促整改。

“上述小水電造成河段脫水問題,并非小水電的固有缺陷,而有可能是有季節變化和運行管理不善兩方面因素。”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原副秘書張博庭向界面新聞表示,由于部分小水電站建設年代較早,當時并沒有“生態流量”的意識和要求,規劃設計不夠科學,但這些都可以通過技術改造和加強管理解決遺留問題。

張博庭表示,目前我國對水電開發有明確的生態流量要求。在符合生態要求下進行規范管理小水電還是可以做到的,“規范管理不是盲目取締,而是如何在生態保障下科學地開發小水電。”張博庭說。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觀察】青海10公里河段建7座小水電站,如何整改?

中央環保督察組指出,青海省一些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推進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遲緩,審核把關不嚴、監管不力。此外,一些小水電站生態保護意識淡漠,主體責任不落實,清理整改方案不嚴不實,生態流量泄放敷衍應對。

2023年12月3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俄博圖水電站沒有落實建設過魚設施等要求,但在整改方案中聲稱已嚴格落實。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

界面新聞記者 | 張旭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青海省立于三江之源,素有“中華水塔”之譽,是中國乃至世界生態安全屏障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近年來,青海省一些小水電無序開發、私挖亂建問題愈演愈烈,受到廣泛關注。

據“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2023年12月8日消息,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集中公開通報了第二批5起典型案例。其中,青海省一些地方因存在小水電清理整改不嚴不實、生態流量監管流于形式、部分河流連通性受到阻隔等問題,被中央環保督察組公開點名。

10公里河段分布7座引水式小水電站

青海省境內水能資源豐富,小水電站數量眾多。據公開資料顯示,青海省共建有各類水電站200多座,大多數為中小型水電站,其中,單是湟水河、大通河流域就有中小型水電站114座。

“原來的建設標準肯定達不到現在的生態要求。”在青海省貴德縣經營一家水電站的站長王貴清(化名)告訴界面新聞,以前人們沒有生態意識,同一河道內會建立多個小水電站。

據其介紹,貴德縣內小水電站大多建于1996-1998年,“這是大規模開發小水電的時期。那時候沒有大型水電站,主要靠小水電站發電供給周邊工廠設備和居民生活等。”

自全國第一座水電站——云南昆明石龍壩水電站建成以來,我國水電開發已有100多年歷史。雖然,水電是國際公認的清潔能源,但由于早期規劃設計不夠科學、違規建設、地方監管不到位等原因,國內小水電開發過度,甚至出現“與民爭水”“與農爭水”等問題,導致部分河段減水脫流現象隨處可見,影響生態。

“青海省境內水能資源豐富,小水電站數量眾多。統籌開發和保護,實現小水電轉型升級、綠色開發,是推動青海水電開發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指出。

然而,督察組在實際督察中發現,青海省有關部門和一些地方對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推進遲緩,有的該退出的沒有退出,有的要整改的敷衍應對。2022年4月,青海省水利廳、發改委制定《青海省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實施方案》,要求2023年6月底前完成“一站一策”清理整改方案,但截至督察時,64座列入“退出類”的小水電站,仍有23座沒有完成退出方案。

為指導各地開展整改,青海省編制了小水電清理整改綜合評估報告,對湟水干支流相關小水電站,要求嚴格落實2019年省生態環境廳、能源局編制的該流域水電開發環境影響回顧性評價報告中“落實過魚設施、恢復河道連通、實施增殖放流”等要求。

但督察發現,湟源縣批復同意的小水電站整改方案中,相關措施只字未提;大通縣批復同意的水電站整改方案中,聲稱已嚴格落實,實際沒有開展相關工作。

當地生態流量監管流于形式也是此次督查發現的重點問題。督察組通報,青海省一些小水電站生態流量監測監控亂象叢生,有關部門對存在的問題不管不問,甚至縱容。例如,黃南州郭么日、唯哇水電站生態流量泄放的手工臺賬記錄隨意,督察組第一次現場檢查時發現與在線監測數據不一致,而再次檢查時發現在線監測數據已經被更改。此外,海南州貴德縣常興水電站沒有開啟生態流量閘門,而是開挖河道將河水引到設置流量監測的位置,實際監測的是河道水流,而不是生態流量下泄情況。

由于生態流量泄放不能滿足穩定、足額的要求,導致部分河流出現減水脫水現象。青海省海南州貴德縣尕讓河是黃河一級支流,年平均流量不足1立方米/秒,但尕讓鄉約10公里河段內分布有7座引水式小水電站,(有6座在運營)。這些小水電站平均裝機容量不足150千瓦。而且,富民一級、鼎盛水電站等未經水利部門同意,擅自在河道內用砂石堆壩,攔水引流發電,造成部分河段出現脫水現象。

此外,富民二級等6座水電站不同程度存在不設置生態流量泄放設施、泄放閘門關閉或被砂石淤積等問題。督察組在現場檢查時發現,河道內亂挖亂堆砂石,河床大面積裸露干涸,本來就已很弱的水流被人為引走,嚴重影響河流生態環境。

“從根本上解決小水電開發相關問題”

針對督察發現的問題,中央環保督察組指出,青海省一些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推進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遲緩,審核把關不嚴、監管不力。此外,一些小水電站生態保護意識淡漠,主體責任不落實,清理整改方案不嚴不實,生態流量泄放敷衍應對。

其實,這并不是青海省水電開發問題第一次被點名通報。早在2017年,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向青海省反饋督查情況時表示,當地水電開發無序,青海省目前編制了25個水電開發規劃,僅有3個取得發展改革部門批復、10個通過規劃環評審查;水電站生態基流保障不足,湟水河干流21座小水電站均未建生態基流設施,2017年枯水期在湟源縣等河段形成16公里明顯減水或脫水段等。

界面新聞注意到,此次通報發布后,當地已經有所行動。12月9日,青海省副省長、省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劉濤赴西寧市調研檢查小水電問題整改情況。他強調,要科學評估小水電站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問題,實事求是編制規劃,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建立整改銷號制度,加快推進問題整治。要加強對小水電站的監督管理,強化組織協調,及時補齊短板,堅決杜絕虛假整改、不實整改,從根本上解決小水電開發相關問題。

12月9日-10日,西寧市委書記王衛東 、市長石建平分別到湟源縣、大通縣的多座水電站,現場督導整改工作。同期,海南藏族自治州州委書記呂剛也前往貴德縣尕讓鄉、新街鄉、河西鎮的常興、鴻源、瓦家、福民等11座小水電站。呂剛強調,以貴德縣7座小水電站問題整改為契機,舉一反三,在州級層面成立小水電站問題整改專班,全面梳理排查全州運行的31座小水電站問題,深入開展自查自糾,規范小水電站管理。

12月13日下午,尕讓鄉人民政府一位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表示,對于中央督察組通報的問題,當地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和鄉鎮也在抓緊整改中,后續整改情況將以官方通報為準。”

新街鄉政府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向界面新聞表示,在看到中央督察組反饋的問題后,鄉黨委書記已第一時間去鄉內僅有的三座小水電站查看情況,“(現場)只有一些垃圾問題,已經告知相關小水電的負責人員及時清理干凈,且并沒有對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據黃昌福介紹,目前當地每天都會有縣、鄉、鎮的工作人員檢察小水電情況,要求必須安裝生態監測器,對于阻礙河道水流的砂石以及其他垃圾,也要全部清理到位。“我們會積極配合政府的整改要求。”黃昌福說。

“從目前技術和經濟水平來看,小水電是解決人類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的保障,對于實現‘雙碳’目標意義重大。各級政府應明確監管的大方向,逐個排查省內小水電情況”,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原副秘書張博庭向界面新聞表示。

張博庭指出,包括人在內的綜合生態系統的生態優先是我國水電開發的重要原則。當前不能“一刀切”退出小水電,應在合理保障地區用水的前提下,逐個評估小水電應該整改還是退出。此外,要通過技術手段加強生態流量監管,建立定期檢查制度,對于未按要求泄放生態流量或者發現生態流量監測數據失真的小水電站,依法依期督促整改。逾期不整改的小水電可以建議電網限制等舉措督促整改。

“上述小水電造成河段脫水問題,并非小水電的固有缺陷,而有可能是有季節變化和運行管理不善兩方面因素。”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原副秘書張博庭向界面新聞表示,由于部分小水電站建設年代較早,當時并沒有“生態流量”的意識和要求,規劃設計不夠科學,但這些都可以通過技術改造和加強管理解決遺留問題。

張博庭表示,目前我國對水電開發有明確的生態流量要求。在符合生態要求下進行規范管理小水電還是可以做到的,“規范管理不是盲目取締,而是如何在生態保障下科學地開發小水電。”張博庭說。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义县| 诸城市| 虎林市| 新昌县| 思南县| 淮滨县| 威宁| 丰镇市| 盐亭县| 吐鲁番市| 岢岚县| 商都县| 彰化县| 盖州市| 乌兰浩特市| 开阳县| 霍城县| 扬中市| 伊川县| 醴陵市| 安阳市| 三河市| 融水| 革吉县| 通海县| 洛隆县| 东莞市| 登封市| 庄河市| 科尔| 梁平县| 兰考县| 和平区| 西畴县| 枝江市| 阿巴嘎旗| 徐州市| 阜康市| 灌阳县| 云和县| 特克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