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王妤涵
萬科與知名酒店品牌悅榕集團在中國的合作項目迎來調整。
悅榕控股近日在新加坡交易所發布公告稱,其將以4.8億元人民幣買下萬科所持的三家子公司悅榕服務(中國)、悅榕酒店管理(中國)和悅榕酒店管理(天津)項目的股權。
同時,萬科方面也將斥資人民幣3000萬元買下悅榕資產(中國)(擁有酒店的公司)的股權,以及從悅榕服務(中國)手中買下Chengdu Laguna Property Services Co.的股權。
對此,悅榕控股方面表示,此舉加強了公司對中國市場的投入,以把握當地的增長機會,鞏固了集團作為酒店行業主要參與者的地位,將使公司能夠根據市場動態簡化戰略決策,并提高日常運營的運營效率,剝離酒店所有權部分符合公司的輕資產戰略。
對于此次轉讓悅榕酒店管理權的原因,截至發稿,萬科方面并未回復。
與悅榕集團這次股權轉讓完成后,中國境內的十幾家悅榕系列酒店將由悅榕控股負責運營管理。在此之前,這些酒店是由萬科負責管理。
作為高端酒店的代表,榕系列酒店目前在國內的上海、杭州、三亞、重慶、天津、南京、澳門、黃山、麗江等城市約有13家已開業的悅榕莊酒店,即將開業的還有東莞和衢州悅榕莊。
悅榕集團由何光平家族于1984年創立,品牌成立于1994年,總部位于新加坡,并于2006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是一家高級國際酒店品牌,經營各種類型酒店、水療等項目,包括投資、管理、房地產等,旗下擁有悅榕莊(Banyan Tree)、悅椿(Angsana)、悅梿(Cassia)、悅苑(Dhawa)4大品牌。
此番收購后,悅榕控股將拿下悅榕資產(中國)的管理權,而收購計劃似乎也早有征兆。
在今年9月,悅榕控股創始人何光平在某次接受媒體訪問時,談及與萬科在中國的合作相關事宜時曾透露,“在中國,公司正在考慮對很多事情進行重組”。
二者的合作開始于2017年1月,當時萬科與悅榕集團商定成立全新合資平臺——“悅榕中國”(Banyan Tree China),用以整合中國區域內悅榕集團旗下品牌酒店和資產。
同年8月,萬科與悅榕集團就雙方合作設立新公司悅榕資產(中國)有限公司相關事宜簽署最終協議并完成交割。
雙方控股比例為50:50,悅榕集團將所持有的中國區域內全部資產注入“悅榕中國”,該資產估值將采用獨立第三方評估的方式確定。
隨后,萬科向該公司注入總額約7200萬新加坡元,以認購悅榕資產(中國)的50%新股。與此同時,萬科再向悅榕管理中國和悅榕服務中國注入總額約1800萬新加坡元,間接取得在悅榕管理中國和悅榕服務中國的股權。
自此,中國境內的悅榕系列酒店,在此后的7年內一直由萬科酒店業務板塊負責管理。
但在萬科此前的多元化業務版圖中,酒店業務一直以來并非重點業務板塊,往往是作為其它業務的配套設施。
據萬科2022年財報顯示,公司經營服務業務全口徑收入達到512.6億元,同比增長23.1%,主要來源于物業服務(303.2億元)、商業開發與運營業務(87.2億元)等業務,酒店與度假業務實現營收2.8億元,僅占比0.5%。
2022年12月,萬科正式宣布成立酒店及度假事業部,將原先的冰雪事業部并入其中,成為萬科的八大業務板塊(BU)之一。
據萬科2022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萬科酒店與度假業務管理已開業酒店33家,客房數共計5000多間,覆蓋深圳、廣州、蘇州等核心城市以及黃山、麗江等旅游城市。
除與悅榕合資平臺旗下的“悅榕莊”、“悅椿”等品牌外,目前萬科還在孵化以高端商務為定位的“瞻云”和以城市人文為內涵的“有熊”兩個自營品牌。
此次股權轉讓后,萬科酒店與度假板塊的業務也面臨大幅縮減,目前還持有酒店項目16個,其中悅榕莊項目6個,自有酒店品牌“瞻云”、“有熊”共10個。
酒店作為存量商業地產的重要部分,擁有投資周期長、利潤增長慢的特點,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拋下一些不活躍的資產,或許萬科也是為了輕裝上陣。
除了酒店業務外,萬科這兩年對之前的多元化業務都在進行收縮,目前除了地產開發主業外,多元化業務只聚焦在長租公寓、物業、物流、商業地產等經營服務業務上。
但相比地產開發業務以前動輒幾十、上百億的利潤,經營服務類業務需要更長時間的運營,并且增長也不會太快。
今年上半年,萬科經營服務業務收入為267.3億元,同比增長11.9%。其中,物業服務的收入增速為12.2%,物流倉儲、 租賃住宅、商業地產業務(含非并表項目)的收入增速分別為17%、10.6%和7.3%。
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也認為,這些經營服務業務賺的就是小錢、長錢和辛苦錢,萬科會保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