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彈財經
君圣泰二次沖刺港交所,僅花6天時間就通過了聆訊,這種現象在港交所歷史上并不多見。
12月4日,君圣泰醫藥(以下簡稱:君圣泰)遞表港交所,瑞銀集團、華泰國際、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12月10日便通過了聆訊。
這和上一次沖擊港交所形成鮮明對比。今年5月30日,君圣泰曾遞表港交所,但招股書最終失效。
招股書顯示,這是一家生物制藥公司,專注于代謝及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發現、開發及商業化多功能及多靶點療法。IPO前,公司已自主開發包含1款核心產品及4款其他候選產品的產品管線,但均尚未上市銷售,因而這些產品未產生任何收益。
這導致君圣泰長期處于虧損狀態。于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累計虧損13.07億元。
虧損就意味著要不斷融資,補充現金流。從資本角度來看,君圣泰的融資之路還算順暢,2011年至2022年共獲得7輪融資,合計14.4億元。
事實上,對于上市,君圣泰早已心向往之。早在2019年底,君圣泰創始人劉利平在接受36氪采訪時,就曾明確表示2020年將要準備IPO。
如今君圣泰通過港交所聆訊,意味著距離跨進資本市場僅一步之遙,只是,長期虧損疊加醫藥板塊估值整體低迷的環境,為君圣泰未來的發展之路增添了不確定性。
1、產品尚未商業化,累虧13億
利落的短發、瘦削的身材,出現在各大醫藥類論壇發表演講時,劉利平都顯得頗為干練。
圖 / 君圣泰官方微信
但在研發新藥上,她又顯得十分“癡狂”。在接受醫藥魔方專訪時,劉利平聲稱,想做“把新藥結構式刻在墓碑上”的創業者,開發出在全球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重磅炸彈”藥物是畢生追求和夢想。
這與其成長環境不無關系。據了解,劉利平出身醫療世家,其曾祖父為中醫,父親為西醫,而君圣泰研發的產品也走上了“中西合璧”的道路。
招股書顯示,君圣泰目前共研發了5款專利候選藥物的管線。其中,核心產品HTD1801(小檗鹼熊去氧膽酸鹽)是一種新分子實體,作為腸肝抗炎及代謝調節劑,是一種由兩個活性成分小蘗堿及熊去氧膽酸組成的含離子鍵的鹽。
圖 / 君圣泰招股書
公開資料顯示,小檗鹼亦稱黃連素,是從中藥黃連中分離的一種季銨生物堿,而熊去氧膽酸則是一種西藥。
這款產品的適應癥包含代謝異常性脂肪性肝炎、2型糖尿病、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等共5種癥狀,但功效到底如何尚不得而知,因為其進展最快的2型糖尿病適應癥剛剛于2023年11月啟動在中國的III期臨床試驗,而這預期要于2025年完成。
圖 / 君圣泰招股書
未來,即便HTD1801順利商業化上市,也將面臨激烈競爭。
招股書顯示,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在中國,已有1000多種2型糖尿病藥物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在美國,也已有超300種藥品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
換言之,這已經是一個相當成熟的領域,新藥品若想擠占一席之地,恐怕并不容易,但HTD1801仍然是君圣泰的寄托。
目前,君圣泰所有產品均未商業化,每年仍需投入巨額研發成本,其中每年投向HTD1801的研發費用占據總研發開支的8成以上,公司為此付出了高昂代價,利潤已經連年虧損。
圖 / 君圣泰招股書
2021年-2023年6月,企業虧損總額分別為2.17億元、2.24億元、5.86億元。
圖 / 君圣泰招股書
積年累月的虧損將君圣泰的虧損總額推至高位。于2023年6月30日,母公司擁有人應占累計虧損高達13.07億元。
圖 / 君圣泰招股書
不僅如此,君圣泰已經資不抵債。
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3年6月,其資產總值為7.79億元、8.56億元和7.59億元。同期,負債總額卻達到10.51億元、13.26億元和17.87億元。
圖 / 君圣泰招股書
這導致君圣泰的負債凈額連年攀升,到2023年6月30日時,這一數字已經高達10.28億元。對此,君圣泰坦言,負債凈額增加主要原因之一正是虧損總額增加。
2、曾獲14億投資,IPO前股東頻頻套現
創新藥研發一向被視為最“燒錢”的賽道之一。這在業內一直有個“三十定律”的說法:即創新藥研發平均需要耗時10年、耗資至少10億美元、成功率卻只有10%。
而君圣泰已經走過12年光景。2011年,劉利平與天使投資人海普瑞共同于創立了深圳君圣泰(君圣泰前身)。其中,海普瑞出資2000萬元,劉利平以1500萬元的無形資產入股。
圖 / 君圣泰招股書
不得不說,君圣泰的運氣著實不錯,盡管數年來沒有任何商業化產品,但融資之路卻算得上順暢。
招股書顯示,2011年-2022年,君圣泰共獲得7輪投資,投資方陣容十分豪華,包括泰格醫藥、中信證券、中醫藥基金、越秀產業基金、鴻圖資本等20余家機構,共獲得1.2億元人民幣及1.88億美元投資額(約合13.2億元人民幣),合計約14.4億元人民幣。(編者注:按招股書標注的1美元兌人民幣7.0157元匯率計算,下同。)
圖 / 君圣泰招股書
數輪融資之后,君圣泰的投后估值從3500萬元上漲到5.37億美元,飆升超100倍。
不過,「子彈財經」發現,就在君圣泰估值上漲之際,已有股東開始頻頻轉股套現。
2019年3月,新疆泰同向Able Holdings轉讓所持深圳君圣泰股份,套現600萬元。
圖 / 君圣泰招股書
2021年6月,西藏寧豐向Goldlink轉讓所持深圳君圣泰股份,套現400.5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810.42萬元。
圖 / 君圣泰招股書
相比于這兩家股東,海普瑞的動作更是頻頻。
2022年4月至9月,海普瑞向越秀金蟬四期轉讓了63.18萬股A輪優先股,總代價為340萬美元。
圖 / 君圣泰招股書
同在9月,海普瑞又向平潭榮景轉讓46.1萬股A輪優先股,合計248.08萬美元。10月,海普瑞向鄧開平的MPCAPITAL轉讓37.17萬股A輪優先股,對價200萬美元。
短短7個月時間,海普瑞累計套現788.0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528.93萬元。
令外界好奇的是,海普瑞的套現時間已經臨近分享君圣泰的“上市盛宴”。2023年5月,君圣泰首次遞表港交所。既然如何,海瑞普為何選擇此時套現?在產品數年未商業化后,海瑞普是否對君圣泰產生了意見?
據此,「子彈財經」試圖向君圣泰方面進行了解,但截至發稿仍未獲回復。
3、現金流能支撐25個月,醫藥板塊低迷
“創新藥公司在沒有實現盈利之前時刻面臨生死大考”,劉利平在接受醫藥魔方專訪時說道。
事實也的確如此,長期沒有盈利的君圣泰正面臨著一場“生死大考”,事關資金鏈。
長期以來,君圣泰欠缺“造血能力”。2021年-2023年6月,其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一直為負,分別為-9054.6萬元、-1.72億元、-1.44億元。
圖 / 君圣泰招股書
而外部融資而來的資金也所剩不多。截至2023年6月30日,君圣泰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4.18億元,同比下滑42%。
不過,按照君圣泰的說法,假設未來的平均現金消耗率為2022年水平的2.1倍,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現金結余總額將可維持約25個月的財務能力。
圖 / 君圣泰招股書
此外,截至2023年11月27日,君圣泰已動用天使輪、A輪、B-1輪、B-2輪、B+輪全部投資所得款以及C輪投資所得款凈額的66.1%,C+輪融資未動用,尚未動用金額僅剩3.81億元。
圖 / 君圣泰招股書
事實上,這些資金用于公司經營、研發尚可以支撐一段時間,但君圣泰與部分投資者簽署的對賭協議,或許也是君圣泰加速沖刺港交所的催化劑之一。
據了解,早在2022年9月,君圣泰與公司部分投資者簽訂股東協議,約定該部分投資者享有若干特別權利。其中提及,如若沒有達到協議的相關要求,投資者則可行使領售及贖回權。
圖 / 君圣泰招股書
就君圣泰與部分投資者簽署的對賭協議是否事關上市?公司第一次遞表失效后迅速二次遞表,是否受對賭協議催化的影響等問題,「子彈財經」試圖向君圣泰方面進行了解,但截至發稿仍未獲回復。
如若與上市相關,此時君圣泰通過聆訊,這一對賭協議就有機會得以完成,對內,公司創始團隊或可松一口氣。
但登陸資本市場以后,君圣泰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形式,畢竟醫藥板塊陷入低迷期將近3年時間,維護、提振股價困難重重。據Wind數據,醫藥生物(申萬)指數2021年2月18日盤中見頂后,至今已持續調整超33個月,最大回撤-42.16%。截至12月11日收盤,醫藥生物(申萬)指數在2023年下跌了4.38%。
總體而言,在君圣泰長達12年的發展過程中,并未成功上市任何一款產品,所研發的核心產品HTD1801面臨激烈競爭,且目前企業資金鏈較為緊張,再疊加醫藥股估值整體低迷的環境,即便未來成功上市,其發展路上亦有不少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