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家電網
“躺著就能白”、“懶人式護膚”......在社交資訊平臺上搜索“美容儀”,諸如此類的種草安利帖不在少數,而安利內容所指,便是“面罩美容儀”產品。作為家用美容儀賽道的新興趨勢類目,當下面罩美容儀正憑借“較手持美容儀更解放雙手”、“比射頻美容儀安全性高、進入門檻低”等優勢,迎來快速發展機遇期。
光療技術普及帶動,前三季度銷額增速達288%
“今年整個家用美容儀市場表現可圈可點,尤其是面罩美容儀產品,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就賣得非常火爆”,有美健個護電器行業人士向中國家電網談及。
隨著醫美概念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消費者逐漸從“涂抹式保養”向“儀器式保養”進階,家用美容儀的出現很好的契合了他們“輕醫美”的需求,加上近兩年家用美容儀在技術和產品形態上的更迭,催生出面罩美容儀類“懶人式護膚”新業態,都很好的刺激帶動了整個家用美容儀市場的蓬勃發展。
確如該人士所言,當下面罩美容儀市場正呈現高速發展態勢。根據GfK中國大陸零售推總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面罩美容儀銷額規模同比增長達288%,成為了整個家用美容儀賽道增速最快的細分品類。“得益于光療技術的普及,面罩美容儀增長非常迅速”,GfK小家電高級分析師張嫄向中國家電網分析表示。
除了光療技術普及之外,張嫄認為面罩美容儀快速增長的原因還有兩個:一是面罩美容儀對于消費者來說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在進行美容時只需要佩戴面罩,解放了雙手,讓消費者還可以兼顧其他諸如看劇娛樂等行為;二是面罩美容儀基數較低,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入局,面罩美容儀得以迅速增長。基于此,他們預判2023全年面罩美容儀品類規模或將達到12億元左右,增幅約170%。未來3-5年內,該品類年均漲幅將保持在30%左右。
對于面罩美容儀市場的快速發展,花至美容儀相關負責人也向中國家電網提到了光療技術的普及帶動因素。“近年來,像光子嫩膚等院線醫美項目消費者接觸比較多了,也開始在家里做一些光電儀器類的美容護膚,而‘光’的技術實際上比較適合用面罩這種形式來呈現,這也就促成了家用面罩美容儀產品的一波熱銷”,花至美容儀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家電網。
實際上面罩美容儀產品,早幾年前就已經有企業在布局。“像QuasarMD科施佳、露得清、Lightstim等品牌,很早就開始做光照類、面罩類的產品了”,該負責人稱,之所以到近一兩年(面罩美容儀)才被更多的消費者關注到,除了光療技術的逐漸普及,還在于該賽道入局品牌逐漸增多。“之前主流做射頻類美容儀的品牌慢慢開始擴展自己的品類,使得做光類美容儀的品牌就越來越多了。”
在京東平臺上,通過檢索“面罩美容儀”等關鍵詞可以看到,目前該平臺在售相關面罩美容儀產品的品牌數量已超過300家,其中包括AMIRO覓光、雅萌、花至、Ulike、極萌等專業美健個護電器品牌,也有松下、奧克斯這樣的綜合家電品牌;有科施佳類以光電類為主的美容儀品牌,當然也有更多從射頻美容儀賽道多元化擴展而來的品牌。
那么,面罩美容儀市場何以能快速吸引來如此多品牌入局?除了前文提到的基數低空間大、光療技術普及等因素外,恐怕還有一大關鍵因素在于,該賽道尚未進入“強監管”階段。
未被納入“械字號”監管,具備發展紅利也存難題痛點
眾所周知,射頻類家用美容儀已被正式納入“械字號”監管。針對性法規標準的不斷出臺,讓射頻美容儀市場在迎來規范有序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也給該賽道帶來了必須面對的轉型陣痛期和市場大洗牌。“隨著管理逐漸嚴格,僅有進行過備案的品牌們才有資格生產銷售射頻美容儀。也因此,其他暫未拿到資格的美容儀品牌很大程度上開始轉向面罩美容儀等光電類產品,以此來保證自己在家用美容儀市場仍占有一席之地”,前文美健個護電器行業人士向中國家電網分析表示。
目前,已經有多位家用美容儀相關企業、行業機構人士向中國家電網證實——面罩美容儀尚未被納入醫療器械管理范疇。“面罩類美容儀目前還不算醫療器械管理類別,相關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限制也沒有那么大”,廣東一家家用美容儀生產制造企業相關研發負責人向中國家電網指出。
當然從安全性來講,相較于直接接觸皮膚的射頻美容儀,面罩美容儀的安全性也較高一些。“它是通過光照射到皮膚上而已,像藍光(消炎殺菌)、紅光(美白、煥膚、祛痘)、黃光(舒緩),不同的光有不同的功效,因為不接觸皮膚也沒有直接性的安全問題。當然了,在抗老或者提拉緊致這塊,它可能就沒有這個效果”,該負責人向記者解釋稱。目前該企業為多家美容儀品牌代工面罩美容儀產品,今年該業務線也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面罩美容儀產品從原理上來講是運用紅/藍光這類技術達到一個皮膚治療的功能。目前在歐美地區已經出了相關的政策,明確將面罩美容儀劃分為醫療產品了,出口的廠家都是按照醫療測試的。在國內該品類屬于醫療產品,但是市場上監管目前沒有很嚴,很多廠家都還沒去按照醫療做”,作為專業第三方檢測機構,深圳華通威國際檢驗有限公司相關人士也向中國家電網證實了這一點。目前在國內市場,面罩美容儀還不屬于醫療器械管理范圍,所以很多品牌的相關產品也并沒有按照醫療測試標準來進行檢測。據該機構內人士透露,目前在他們公司按照醫療測試在做的,只有花至等少數幾個品牌。
未被納入醫療器械管理范疇,這無疑意味著面罩美容儀進入門檻相對較松,正處于發展紅利期,不過,同樣也是因此,該品類目前發展難免存在一些痛點問題。“現在這個行業更多是靠企業自律,比如在功效驗證方面,很多品牌只不過是合作了一個私立醫院或者檢測機構來做的,它的(功效)數據可能就沒有那么嚴謹”,一家美容儀企業相關負責人如此向中國家電網分析稱。另外,一些企業在產品開發出來但實際功效驗證還沒有出來時,就已經開始去宣傳產品的各種功效數據。產品過度的依賴市場宣傳,功效驗證不充分,是該負責人看來行業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花至美容儀相關負責人則向中國家電網談到了關于產品到臉距離的功效性和安全性之間如何平衡的難題。“光在傳播路徑中能量會發生嚴重的衰減,離得近雖然能保證到臉的能量密度但是無法保證均勻性,離得遠又會面臨到臉能量夠不夠的問題。如何在保證到臉能量達到起效能量的情況下確保均勻性是企業在產品研發中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該負責人稱。目前該企業的極光面罩產品所應用的黃光技術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專家張成鋒教授的相關院線研究成果合作轉化,并且實現了到臉距離的足夠安全、有效。
從產品本身來講,張嫄也向中國家電網談到了面罩美容儀的三個痛點問題:1.由于面罩美容儀本身較重,佩戴后會有下滑的問題。為了阻止面罩下滑,消費者一般會將產品自帶的綁帶調至更緊。但繃緊綁帶又會造成壓臉的問題,最后消費者不得不選擇躺下進行面部護理。2.部分面罩美容儀使用時仍然需要戴眼罩,否則長期使用可能會影響視力。3.相較于射頻美容儀,面罩美容儀本身在抗衰防皺這一賽道表現一般。“基于這些問題,我們認為企業應當繼續研發更加輕便好用的產品。此外,企業在升級美白祛斑技術的同時也要抓緊發展抗衰老的技術,以此來吸引更多消費者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