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實習記者 朱簞
歷時17個月,世茂集團的境外債務重組迎來進展。
12月7日晚間,世茂集團(00813.HK)公布前11個月營運數據及境外債務重組進展。
根據公告,截至6月30日,世茂集團的境外計息債務約140億美元,境內計息債務約250億美元,應付關聯方款項約30億美元,總權益約90億美元,包括非控制性權益約60億美元。由此計算,世茂集團的有息負債總規模達到約510億美元。
其中,境外債務包括約70億美元的優先票據、約30億美元的銀團貸款、約20億美元的雙邊貸款、約20億美元的抵押項目貸款。
世茂稱,過往數月集團一直在積極推進境外債務的擬議重組工作。此次的境外債務重組方案涉及本金總額約117億美元,包括發行新的債務工具、債轉股、向債權人支付同意費等,主要包括以下三個舉措。
一是將部分現有債務交換為以公司主要境外資產組成的抵押品組合,作擔保的新債務工具,到期日為自重組生效之日起計不超過9年。
二是以較現有債務本金金額折讓的價格,將部分現有債務交換為有上限金額的新優先擔保債務工具,該新優先擔保債務工具將享有類似其他新債務工具抵押品組合的優先順位擔保。新優先擔保債務工具將較其他新債務工具優先償還。
三是將部分現有債務交換為本公司的股票掛鉤工具,全部轉換后,將轉換為公司較大比例的普通股份。
世茂稱,該債務重組方案將實現減少負債約60-70億美元,優化公司的財務實力及業務運營。
目前這僅是世茂提出的初步方案,還未與各類債權人訂立最終協議。
從公司經營層面來看,世茂當前的整體流動資金仍然受限。
根據公告披露,截至10月31日,世茂的現金結余合計約220億元人民幣,包括世茂集團持有的現金約為10億元人民幣,上市附屬公司等持有的現金約40億元人民幣,以及受預售及其他監管安排限制的現金約170億元,其中大部分現金存放于項目層面的監控賬戶。
基于對市場環境及自身運營情況的判斷,世茂預測未來還將產生一定的現金流。在2023年-2033年間,世茂預計能產生的累計無杠桿營運現金流總額約為2000億元人民幣-2500億元人民幣,其中酒店及其他商業運營將貢獻約60億元-100億元。
對于境外債務的償還路徑,世茂稱境外資產有可能供其用于償還經重組后境外債,而大部分將依靠境內業務。
截至6月30日,世茂擁有的物業及設備的未經審核賬面值約為人民幣170億元,投資物業的未經審核賬面值約為660億元人民幣。
在2021年暴發債務危機后,世茂先后多次出售轉讓旗下的資產,用于資金回血。如出售上海外灘茂悅大酒店,轉讓北京分鐘寺地塊股權給華潤置地,今年出售上海外灘茂悅東側地塊、賣掉廣州亞運村的股權等。
除了推進境外債務整體重組,世茂集團的部分境內債也在今年成功展期,總計金額達189億元。
但在整體營收以及銷售方面,世茂的表現仍然不佳,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公告披露,世茂今年前11個月合約銷售總額約400.1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的794.9億元下降近五成,累計合約銷售總面積約274.6萬平米,平均銷售單價為14573元/平米。
今年11月,世茂的合約銷售額約24.3億元,較去年同期65億元減少30.7億元,跌幅47.2%。
世茂此前補發的財報顯示,公司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為304億元,股東應占核心業務虧損為73.25億元,毛利31.24億元。負債方面,上半年公司凈負債比率為372.5%,剔除預收款項后的資產負債率為85.8%,現金短債比為0.03。
在保交付方面,截至6月30日,世茂在建面積約3300萬平方米,當期竣工面積約370萬平方米,上半年累計實現約3.2萬套房源的交付。
近期出險房企在境外債重組方面有明顯進展,融創、奧園的境外債務重組方案都順利通過。
如果世茂也能在接下來的時間完成境外債重組,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公司的資金壓力,但世茂還需通過保交付、生產經營、資產處置等方面多管齊下,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化險之路仍然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