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酒管財經
編輯|阿鑫
在酒店圈,酒店拍賣流拍的新聞,就像月經貼一樣,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來一次。
這給業內傳遞出一種不好的信號:酒店,尤其是高星酒店,生意越來越難做了。還是別碰酒店投資了,投資酒店已經不劃算了。
這種跡象正在隱性地傷害著酒店行業。
從市場的角度來說,有序的流動是行業健康發展的標志之一,我們應該更加客觀地看待酒店拍賣和酒店出清。
這種現象背后,是市場的力量在優化行業發展,亦是整個產業邁向升級之路的重要一環。
不能將酒店拍賣直接關聯酒店經營
登錄阿里拍賣頁面,輸入“酒店”二字,遍布全國的酒店相關拍賣資產便會跳到眼前。
這里的酒店資產起拍價不等,低者數十萬元,高者可達上億元。
其中不乏知名酒店、地標式酒店。
同時,大額酒店資產的流拍案例俯拾皆是,基本上都是圍觀者眾,出手者無。
需要強調的是,幾乎所有拍賣資產都是指的酒店物業。
諸平臺為了優化搜索機制,很多以物業現有經營業態對外示人,便于投資者更加高效地了解該資產的相關情況。
這就導致,很多高星酒店的實際經營情況并不錯,但是因為酒店物業業主經營出現問題,使得高星酒店的物業所有權受到影響。
筆者檢索阿里拍賣平臺披露的高星酒店拍賣信息了解到,大部分高星酒店仍在營業中,經營未受影響。
也就是說,很多酒店走到拍賣這一步,并不等同于酒店經營不下去。
同時,酒店拍賣流拍,也不等同于酒店的經營前景不被看好。
第一,很多酒店物業拍賣,都會裹挾著諸多債務問題。
比如,此前河南國控計劃以底價1萬元掛牌轉讓河南迪美商務酒店100%股權。該公司資產總計為67萬元,而負債額達300萬元。
第二,高星酒店物業的體量很大,能夠消化這些資產的買家的確有限。
根據邁點不完全統計,2023年11月,共有37家酒店拍賣,其中拍賣價格在億元以上酒店10家,拍賣價格在5000萬元-1億元酒店3家,拍賣價格5000萬元以下24家。
體量越大的酒店,在拍賣過程中越容易獲得輿論的關注。這種流量也將在單個案例流拍后反噬酒店行業。
第三,買主是否拍下物業資產,與當下物業所經營的業態并不產生強關聯。
衡量購買上述資產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使用年限、物業結構、周邊配套等。
如果這些因素都具有吸引力,其物業現有業態哪怕是“殯儀館”,依然會有很多資金愿意進來。
換句話說,你不能因為一個醉漢摔了一跤,就抱怨他穿的鞋子有問題。
其實,那些把酒店流拍與酒店經營產生關聯的聲音,應該再去關注一下,其他業態的物業拍賣成功之后,改為經營酒店的案例。這樣就可以糾正一下內心的偏見。
理性看待酒店出清
如果再細看一下上述高星酒店物業的業務可知,背后大多都是地產企業的項目。
事實上,在此之前,包括新華聯、華僑城、綠地等多家地產公司均有賣掉自持酒店的動作來回籠資金。
當下,我國經濟發展正在處于轉型換擋期,地產的時代基本上已經宣告結束。很多地產公司的生存處境并不理想。
原本自持的商業地產,成為當下階段獲得流動資金的重要手段。
而酒店就成為重要拋售的重要一環。
如果能夠了解到這個背景,就能大致清楚當下很多高星酒店物業頻遭拍賣的核心邏輯。
另外,地產瘋狂時代,還有一大批作為配套角色出現的高星酒店進入市場。坦言之,這類酒店的出現,并沒有完全遵循市場化的原則。
地產高光時代,那些房企并不需要這些酒店資產產生實際經營利潤。
這也導致當母公司不能輸血時,該類酒店尚不能實現自身造血功能,整體經營存在一定困難。
中國旅游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潤鋼曾公開提到,上世紀90年代以后,地產拉動酒店、地產拉動景區現場非常普遍,很多酒店和景區都是為了服務地產商。
導致最終的結果是,全國出現大量低效的酒店資產和旅游資產,這已經嚴重困擾整個行業的正常發展。
在筆者看來,該類酒店都將面臨市場出清。
并且,該類酒店的調整出清速度,也將影響我國酒店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節奏。
換個角度來看,該類酒店出清,也是我國酒店行業邁向專業化、深化市場化競爭的表現。
我國酒店行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從過去的經濟型黃金十年,到地產拉動時期的高星酒店崛起,再到當下的中高端升溫,國內酒店市場愈發考驗掌舵者的運營能力和市場分析能力。
事實上,酒店業從運營層面的營銷策略,到管理模式、標準體系等,早已全方位回歸市場和生意本身。
而高星酒店也將作為一個單獨的經營主體,全面參與外部市場競爭。
酒店行業仍然值得投資
當下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很多大額投資均面臨收緊。
事實上,對于投資者而言,酒店業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的賽道。
一方面,酒店行業正在經歷轉型升級,期間的市場機會很多。
當下酒店客源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度假、休閑的客源明顯增多。
“宅酒店”“酒店即目的地”的生活方式興起,以此為基礎打造新的酒店模型,勢必迎來新的增長機會。
另一方面,我國酒店行業連鎖化率逐步提升,成熟的連鎖酒店品牌和專業的本土酒店集團越來越多,均可以提供從開發、籌建、建設再到運營等方面的專業支持。
投資回報周期越來越短,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長。與很多領域相比,酒店仍然是一項穩妥的、正向的投資項目。
第三,酒店行業兼具周期性和成長性。
酒店行業的發展取決于宏觀經濟景氣程度以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從規模、加盟占比來看,未來的投資回報率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從方向上來看,中高端酒店憑借著高星級酒店沒有的性價比優勢,同時又擁有經濟型酒店不具備的升級產品與品牌認同優勢,更具投資價值和前景。
從市場上看,下沉市場仍然具有很長的紅利期。
這主要體現在下沉市場的酒店連鎖化、品牌化,以及酒店產業結構升級。
另外,投資者不應盲目迷信國際聯號酒店,結合當下很多酒店的翻牌趨勢,本土酒店集團的強勢品牌,應該納入更加靠前的選擇位置。
(作者系酒店行業觀察人士。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統籌丨勞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