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周四發布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718億美元,較10月末上升706億美元,增幅創2013年11月以來新高。央行黃金儲備報7158萬盎司,環比增加38萬盎司,為連續13個月增持。
外匯局在新聞稿中指出,受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數據、貨幣政策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
英大證券公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鄭后成對界面新聞進一步解釋稱,從資產價格看,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月大幅下行,帶動歐元區10年期公債到期收益率以及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跌,推升外匯儲備中債券資產價格。其次,11月,美元指數下跌約3%,外儲中的非美資產折算成美元后價格上升。此外,11月,我國貿易順差錄得684億美元,較10月上行118.7億美元,也對外匯儲備形成一定支撐。
鄭后成表示,12月外匯儲備大概率將繼續上行。一方面,在美聯儲加息預期下降的背景下,10年期美債收益率和美元指數恐將繼續承壓,另一方面,我國外貿可能延續出口強、進口弱的格局,貿易順差有望繼續走闊。
外匯局在新聞稿中指出,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將繼續支持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