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海關總署周四公布數據稱,以美元計,11月,中國出口金額同比增長0.5%,較上月提高6.9個百分點,增速由降轉升,是5月以來首次恢復正增長;進口同比下降0.6%,比上月回落3.6個百分點,時隔1個月再次回到負值區間。
進、出口增速均不及預期。數據發布前,界面新聞采集的7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11月,出口同比增長2.0%,進口增長4.0%。
分析師表示,雖然當前外需仍然偏弱,但在低基數的支撐下出口得到邊際改善。2022年11月,出口金額同比下降8.7%。
多項數據顯示外需仍在走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顯示,11月,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8.0%,雖環比上升0.2個百分點,但連續14個月運行在50%以下,全球經濟弱勢下行趨勢沒有改變。其中,歐洲制造業PMI為45.8%,連續16個月在50%以下;美國制造業PMI為46.7%,與上月持平,連續13個月低于50%。
另外,從領先指標來看,11月,越南和韓國出口金額同比均呈回落態勢,也表明海外需求景氣度有所下降。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界面新聞表示,出口增速轉正符合市場預期,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出口額基數大幅下降。環比看,11月出口較上月增長6.3%,與過去十年當月環比均值6.7%基本持平,這意味著11月出口走勢整體平穩,外需偏弱的局面尚未明顯改觀。
“不過,伴隨我國10月出口降幅未現明顯擴大,11月出口增速開始轉正,四季度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拖累效應將明顯弱于三季度。這會成為推動四季度宏觀經濟延續復蘇勢頭的一個重要因素。”王青稱。
海關數據顯示,11月,主要商品中,手機出口金額同比增長54.6%、汽車(包括底盤)出口金額同比增長27.9%,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金額同比下降4.4%。
此外,11月,我國前三大出口市場分別是東南亞聯盟、美國和歐盟。其中,對東盟出口下降7.1%,降幅比上月收窄8.0個百分點;對美出口同比增長7.3%,比上月提高15.5個百分點;對歐盟出口同比下降14.5%,降幅比上月擴大1.9個百分點。
王青指出,11月我國對美出口同比增速大幅加快,結束了此前連續15個月同比負增長的狀態,去年同期基數下沉是主要原因,難言對美出口動能增強。同樣地,對東盟出口同比降幅大幅收窄也主要是源于基數因素。
進口同比增速意外轉負,加上此前公布的采購經理人數據等,說明國內經濟環比確實有走弱跡象,需要穩增長政策繼續發力。
天風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孫彬彬指出,11月我國制造業PMI下降0.1個百分點至49.4%,PMI進口分項跌0.2個百分點至47.3%,繼續位于50%榮枯線以下,顯示出我國11月經濟修復動能略有放緩,進口受此影響也跟隨回落。
英大證券公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鄭后成對界面新聞補充道,11月我國進口同比面臨三方面的利空。第一,數量方面,受房地產投資增速承壓的影響,制造業PMI和PMI進口指數均下行;第二,基數效應方面,2022年11月進口金額環比上行129.25億美元至2248.31億美元,對今年11月進口同比形成利空。第三,價格方面,11月CRB指數同比下跌1.44%,較前值下行3.07個百分點,也對進口形成利空。
海關數據顯示,11月,主要進口商品中,原油進口金額同比下降12.8%,進口量同比下降9.2%;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金額同比增長29.1%,進口量同比增長3.9%;銅礦砂及其精礦金額同比增長11.6%,進口量同比增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