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知商業觀察
二手交易,是一個規模龐大卻經常被人忽視的市場。
11月27日,抖音網紅“猴大腕”發布視頻,稱轉轉二手手機平臺出具“陰陽檢測”報告,同一部手機在轉轉不同門店購買及售出存在較大差價,一買一賣之間,二手回收門店成為最大贏家。
在猴大腕發布視頻后,相關話題迅速沖上微博熱搜,轉轉深陷輿論危機。
這件事之所以鬧得聲勢浩大,究其深層原因,或與二手電商長期以來的亂象有關。
01
11月29日,轉轉針對猴大腕舉報一事發布公告,稱經過調查,在回收檢測中,確實存在“屏幕輕微劃痕”和“攝像頭拍照有斑”的情況,導致回收價格降低。其中,在“攝像頭拍照有斑”的問題上,轉轉存在操作失誤;而“屏幕輕微劃痕”的判定,是由于不同店員對成色判定有主觀差距。
對此次出現的問題,轉轉做出了兩點改進——1、轉轉將進一步加強相關工作人員的質檢培訓標準;2、從即日起,全國所有的門店開通二手商品“7天無理由退貨”服務,將以原購買價退貨,不再重新檢驗,由此產生的折舊成本由轉轉承擔。
不過,猴大腕并不滿意轉轉的回應,他認為轉轉是在避重就輕,將“陰陽質檢報告”的問題簡單歸結為不同店員對手機成色判定的標準不一,同時轉轉也沒有解決他所要求的“依法賠償”“退一賠三”的訴求。
另外,還有部分網友質疑轉轉公司對質檢標準和操作規程的管理和監督能力。
轉轉此番被質疑,或許與平臺長期存在的亂象有關。
在黑貓投訴平臺搜索與“轉轉”“手機”相關話題,新知發現,相關投訴并不少,很多消費者都遇到了轉轉的質檢報告隱瞞手機問題,或者收到手機與質檢報告嚴重不符的情況。
有網友表示,自己在轉轉官方檢測機構購入一部蘋果13手機,到手后,才發現手機存在質量問題,而轉轉官方也未能為該網友解決問題。
此外,轉轉平臺還存在虛假估價、惡意引流的行為。
由于二手手機估價體系復雜,檢驗流程并不透明,因此,二手手機在回收時的貓膩并不少。多名網友在黑貓投訴,轉轉手機回收虛標,預估價格普遍偏高,與實際回收不符,工程師在實際驗機過程會故意用手機瑕疵問題進行壓價。
02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外界對二手電商的關注度都不算高。事實上,二手電商經過多年發展,規模十分龐大。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等機構發布的《2021中國閑置二手交易碳減排報告》顯示,2020年,國內二手消費市場已經超過萬億元規模,預計到2025年中國的閑置物品交易有望突破3萬億元。
另據“電數寶”電商大數據庫顯示,2022年二手電商交易規模達4802.04億元,同比增長20%。盡管市場龐大,但二手電商平臺的賽道早已趨于飽和。
值得一提的是,與一般的商品交易不同,二手交易總體是一門低頻、非剛需的生意,二手商品的供給大多掌握在分散的消費者手中,其質量遠不如新商品可控,買賣雙方存在信任問題。因此,困擾二手電商平臺的最大問題,往往不是商品的交易價格,而是平臺是否能為買賣雙方提供嚴格的監管和擔保服務。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二手電商消費投訴數據與典型案例報告》顯示,全國二手電商用戶投訴問題,退款問題占比最高,達22.08%;其次為商品質量,占比14.61%;排在第三的是網絡欺詐,占比11.04%。
二手電商平臺想要突破自身限制,就必須對平臺亂象有所作為,否則這些問題最終會引發消費者對平臺的信任危機。
閑魚有阿里巴巴作為靠山,主打C2C模式,利用芝麻積分、芝麻信用等方式對用戶群體進行篩選。然而,信用篩選并不能解決二手交易中的亂象,平臺無法完全監管交易情況,也無法監管用戶發布信息,閑魚涉售假、擦邊的消息層出不窮。
早在2018年,就有媒體報道閑魚的“擦邊球”情況,賣家以“原味絲襪”暗示色情交易。
2021年1月,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曾就售賣假貨、違規發布信息等問題,對閑魚、轉轉、58同城等12家二手電商平臺展開集體、公開約談。
在2022年的微博315話題上,閑魚也因為灰色產業被提名。
而背靠京東的愛回收采用的是C2B2C模式,門店是掌握一手貨源供給的關鍵,愛回收的運營成本十分高昂,其母公司萬物回收虧損多年。公開數據顯示,從2018年到2022年,愛回收凈虧損分別達到2.1億元、7億元、4.7億元、8.2億元、24.7億元,近5年虧損高達46.7億元。
如此虧損,也讓資本市場并不看好愛回收,自2021年6月上市至今,愛回收的股價一路下跌,早已從發行價的14美元/股下跌至如今不足2美元/股。
相較之下,58系出身的轉轉,并不具備構建規則的優勢,在APP上線之初,轉轉對標閑魚做純C2C平臺。然而,這一業務模式并未成功,轉轉不斷進行策略轉型,最終收購“找靚機”進軍二手3C垂直電商,其業務重心也完全向3C產品傾斜,主打B2C模式。
一位二手3C業內人士向媒體表示,目前行業里提供的質檢服務,主要是平臺自有質檢團隊提供和外包質檢服務兩種方式。轉轉平臺提供的質檢服務兩者兼之,這種情況下產品的質檢標準難以統一,對質檢服務提供方的監管也難以到位。
平臺監管不到位,消費者的權益自然無法得到保障。在二手電商交易存在諸多亂象,例如網絡交易欺詐、貨不對板、退款困難、真假混賣、虛假交易情況層出不窮。
除了二手電商三巨頭,底下的小弟們也各有各的問題,二手圖書平臺多抓魚在今年6月關閉了北京線下門店;而著名的二手奢侈品平臺寺庫,資金早已出現問題,負面輿情不斷。
哪怕二手電商魚龍混雜,這個龐大的市場依舊吸引著外界,抖音、快手這樣的流量巨頭紛紛入駐,勢要分一杯羹。
截至目前,中國現存約165萬家二手經濟相關企業,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二手經濟相關企業近33.9萬家,比2022年同期增長81.1%。
03
二手電商的下一個出口,在二手手機——據統計,目前中國二手閑置年交易額已達到萬億級規模,其中二手手機交易占據相當大的比重;在全國最大的二手手機市場深圳華強北,二手手機年交易量高達1.5億部左右,年交易額超過3千億元。
這與二手電商的用戶群體有關,易觀數據顯示,35歲以下的人群是二手電商的主力用戶,他們既愿意關注商品的性價比,同時也愿意享受超前消費,是消費升級的主流群體。
而從用戶的消費習慣來看,高消費、中高消費以及中等消費群體占比高達五分之四,這些高消費人群所產生的閑置商品剩余價值更大,尤其是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電子數碼產品,產品迭代快,是二手交易的消費大項。
同時,大眾對二手電子產品的接受度也相對較高,《2022低碳社會洞察報告》調研數據顯示,有超過70%的人表示愿意將舊電子產品交給專門的機構或渠道進行回收,超過55%的人表示愿意購買二手電子產品。
2022年5月,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批準立項《二手手機交易規范》,旨在提高二手手機交易的安全度和可信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進一步規范市場行為,促進二手手機交易市場健康發展。
《二手手機交易規范》究竟給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猶未可知,但對當下的二手電商平臺來說,如何盈利才是頭號問題。
二手電商的處境委實不太妙,平臺的野蠻生長期已經過去,網經社數據顯示,2016年二手電商行業交易規模增長率高達669.49%,此后從2017年至2020年增速分別為168.23%、78.91%、53.2%、19.19%,整體大幅下滑。
自2020年以來,受多方因素影響,國內二手電商下滑態勢愈發明顯。
饒是如此,二手電商的賽道依舊激烈,不僅老對手閑魚、愛回收在側,更有抖音、快手這樣的流量巨頭虎視眈眈,勢要進來分一杯羹。
時至今日,二手電商平臺的盈利依舊是個大問題。即使是行業中的獨角獸——閑魚、轉轉和愛回收,也同樣困擾于盈利問題。
愛回收的母公司萬物新生至今未能實現盈利,轉轉從未公開過自身的盈利情況,近兩年更是頻頻為信貸平臺導流,利用流量套現,轉轉在今年推出的“趣租機”本質就是披著租賃外衣的消費信貸產品。
哪怕是背靠大樹的閑魚也要為自己的運營成本發愁,今年5月,閑魚發布公告,擬對于在平臺開展高頻且高額交易的賣家收取軟件服務費。
二手電商常年處于虧損狀態,同時,為了取得消費者的信任,二手電商只能不斷加大投入,構建質檢體系,其運營成本也在不斷攀升,重資產運營似乎成為行業通行的法則,但陰陽檢測報告等類似事件的頻發,卻讓這個精心構建的質檢體系顯得不堪一擊。
盈利尚是問題,成本支出卻剎不住,對這些二手電商平臺而言,路正在變得越來越窄。
在黎明到來之前,它們還有無邊的黑夜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