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ataEye研究院
2023接近尾聲,由于這今年重磅新游多、標桿案例多——如《崩壞:星穹鐵道》《尋道大千》《萬龍覺醒》《寒霜啟示錄》——值得好好回顧梳理、研究觀察。DataEye研究院推出“最”系列,回顧2023年手游案例。
以小見大、每個案例都對應一些新現象趨勢。這是第四期。
近期,三國SLG賽道狼煙再起。網易8年產品《率土之濱》,依靠UGC內容生態,單月增長30%以上,達到了全年收入頂峰。同為三國SLG,三七首款自研SLG《霸業》收入也有提升趨勢,暢銷榜排名創上線后新高。此外,中手游首款自研三國SLG、三七代理的《城主天下》也在近期上線。
三國SLG賽道,怎么樣了?網易、中手游、三七又卷起來了?
DataEye研究院眼中“今年最意外增長游戲”:網易《率土之濱》,找到新增長點后,它的新挑戰會是什么?背后行業競爭態勢如何?
上升到整個游戲行業,游戲做UGC有哪些關鍵因素?我們總結了四個。
為表客觀,本文會嚴格區分【事實&數據】,以及【DataEye研究院觀點】。如果您對觀點有異議,可以只參考【事實&數據】部分,以您自己見解為主,評論區見。
一、市場表現:三國SLG狼煙再起
【事實&數據】 (一)《率土之濱》近期收入下載增長情況
點點數據顯示,從10月份開始,《率土之濱》iOS預估收入處于爆發增長狀態,10月、11月收入同比其他月份增長幅度超30%。
下載量方面,8月以來《率土之濱》下載量提升了一個等級。據三方數據,今年《率土之濱》的DAU再創三年來的新高。
(二)三國SLG暢銷榜觀察
點點數據顯示,截止至12月1日,在近90天時間里,《率土之濱》在iOS暢銷榜中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排名,位居賽道頭部。腰部方面,三七互娛首款自研SLG《霸業》在近期也迎來提升,目前位居iOS暢銷榜百名左右的位置。此外,三七代理、中手游首款自研SLG《城主天下》12月也在嘗試沖榜。
【DataEye研究院觀點】
在沉寂一段時間后,三國SLG狼煙再起。
一方面是《率土之濱》綜合多元獲量的思路下,重點構建UGC內容。UGC傳播廣、但受眾泛:4月開始布局UGC積累內容,帶來了持續半年的下載量、DAU提升。收入提升則在10月、11月周年慶、新版本契機。可見做UGC需要沉淀,是厚積薄發。
另一方面,是賽道挑戰者《霸業》《城主天下》,9月開始逐漸增加買量投放,微信小游戲+APP雙端齊發力,依靠傳統效果廣告精準獲量,大有快速崛起的態勢。可見買的是高價值用戶,收入提升更迅捷。
三七買量投放我們此前聊得很多了,今天重點聊聊UGC帶動的案例。DataEye研究院認為《率土之濱》的增長有三點原因:
其一,版本迭代。
下半年,《率土之濱》迎來三次重大版本更新:
七月:征服賽季《官渡爭鋒》上線;
九月:主題賽季《群雄逐鹿》版本迭代;
十一月:征服賽季《赤壁鏖兵》上線;
結合《率土之濱》下載、收入曲線,不難看出,在每個新賽季上線前,玩家都會有一次付費動作。尤其是《赤壁鏖兵》賽季的上線,推出曹操陣營1V4的非對稱對抗玩法以及水戰競技內容,兩者促使了《率土之濱》在第四季度迎來新的收入高峰。這從側面反映出,新的賽季版本得到了玩家的認可。
其二,大力構建UGC內容生態。
從今年四月開始,《率土之濱》開始推行“星推計劃”,重視UGC內容產出,聚焦赤壁,把武將作為內容突破口,期望加深玩家與游戲之間的羈絆。(下文會詳細描述)
其三,UGC出圈,帶來用戶年輕化。
根據巨量算數統計,《率土之濱》下半年的抖音用戶畫像中,可以明顯看出18-30歲之間的用戶占比較多,兩者都超越30%。8年老游戲《率土之濱》,反而“越活越年輕”。年輕用戶既有時間,也有一定的付費能力,還熱愛分享、創作。這或許是《率土之濱》DAU創新高以及收入增長的重要原因。
二、買量投放:《率土之濱》買量投放觀察
【事實&數據】
(一)投放量
DataEye-ADX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之后,《率土之濱》明顯加大了素材投放量,10月與11月素材投放量同比Q3提升了60%。其中10月是該游戲的周年慶。
(二)創意素材形式
《率土之濱》2023年的高效TOP50視頻創意,主要以“類UGC廣告”為主,輔以“高質量品牌向廣告”的素材表現形式。
“類UGC視頻”創意主要凸顯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展示游戲新版本內容。二是通過玩家的角度,講解游戲福利。
“高質量品牌向廣告”則主要是用高品質的CG動畫,來渲染游戲的品質感。
【DataEye研究院觀點】
綜合來看,《率土之濱》在素材側的投放有以下特點:
1、素材投放飆升,但不依賴;對比往年,今年《率土之濱》在素材投放側傾斜了一定資源。結合UGC生態的爆發、新版本更新、周年慶節點。
2、素材內容從重真人往重品牌延伸;去年《率土之濱》部分重心放在了制作真人小劇場,今年的重點則在于制作高品質素材,用以傳遞品牌感。
投放量飆升,卻注重品牌向素材的投放。單看買量,這個思路較為奇特。DataEye研究院認為,此舉可能是:
在拉新層面,《率土之濱》另有策略,一方面,今年“官渡爭鋒”、“赤壁鏖兵”兩個新版本都是三國背景下的知名戰役,對于新用戶有著較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今年《率土之濱》大力推動UGC內容,這可以給產品帶來量級不菲的新增用戶,DAU創新高后。買量方面,品效的天平傾向品牌。
綜合來看,《率土之濱》下半年的買量投放營銷策略是:素材側走品牌、游戲內容+UGC帶動新增,品效結合,最大化提升《率土之濱》的品牌曝光及用戶新增。
三、UGC傳播:《率土之濱》社媒數據觀察
【事實&數據】
(一)全網社媒內容數據情況
數說故事顯示:截至12月1號,“率土之濱”全網內容數高達7637萬條。內容數、互動量在4-6月有一輪高峰、8月以后內容數穩步攀升,互動量則穩定略有小幅波動。主要的內容數/互動數,都在抖音。
抖音顯示,#率土星推計劃#相關話題的播放量已經超過56億次,總曝光量超500億次。
在B站平臺,關于“率土”的相關UGC內容,已經有創作者取得共計1300萬的播放量。
(二)抖音高播放內容類別分析
抖音是率土UGC的重地,因此我們單看抖音內容。
DataEye研究院統計,截至12月1號,《率土之濱》抖音Top100高播放量內容類別中,描述“三國武將故事”的占比達到48%,其次則是講述“游戲玩家故事”的內容,占22%。
具體TOP級爆款內容。“三國武將故事”的單個視頻能達到超3280萬的播放量,其內容很輕、很碎片,多是放一張游戲插畫,同時搭配一段“三國武將”的故事梗概,并制造一個懸疑鉤子。
值得關注的是,“隊伍、戰技搭配”的相關內容相比雖然并不突出,但也有爆款播放量的視頻。如下述視頻,只是抖音UP幫別人進行抽卡,但該視頻的播放量卻能達到510萬次。
【DataEye研究院觀點】
《率土之濱》在抖音、B站UGC已形成一定規模,且有“春耕秋收”的節奏感,這與官方推動節奏有關。
今年5月、6月有關“率土之濱”的內容數迎來兩個高峰期,并且自9月份開始,相關內容數開始穩步攀升,并且在10月、11月持續處于高峰狀態。
這其中的原因,或許與產品版本迭代有著較強的關連性,5月,《率土之濱》開啟“率土原創月”活動,迎來一波內容產出高峰;6月,“二十四節氣表現和節氣志功能更新”;9月之后,“官渡爭鋒”、“赤壁鏖兵”相繼上線。這些版本迭代內容,引起了玩家的熱烈討論,從而促使了大量UGC內容的產出。
而具體到創作內容表現形式方面,可以總結出幾個特點:
1、IP武將故事化
今年5月,《率土之濱》舉辦“率土原創月”活動,通過派遣美術團隊前往多處漢代遺址實地采風考據,對上百名三國武將、兵種進行實時還原,進一步豐富了三國武將背后的故事。此舉,也促使了《率土之濱》延伸出了一種獨特的UGC模式——IP武將故事化。
這一模式之所以能行得通,首先,聚焦人物角色,有血有肉、具體鮮活。第二,多數三國內容,更多的只是展示名人的背景故事,卻忽略了更大量配角人物的潛在內容價值。
而《率土之濱》便抓住這個“機會點”,通過真實還原了諸如賈充、漢靈帝等人的故事、形象,既豐富了產品的內容,也擴寬了UGC創作者的創作維度。
2、從游戲玩法出發
抽卡直播/錄像、武將/戰技搭配,這些內容是與玩家自身息息相關,因此不僅有較高的關注度,也是創作者更易創作的內容。
3、捕捉實時熱點,添加現代元素
“如果給諸葛亮提供無限泡面能否成功北伐”、“假如你穿越到赤壁,給曹劉孫做謀士,會如何避坑,最后一統十三州?”如此有趣的提問,最早出現在知乎。而率土的UGC創作者,會將這些熱點內容與《率土之濱》視頻相結合,使得相關內容有現代元素,“現代+三國”有一種反差感。
四、游戲做UGC內容:三大維度、四大關鍵
【DataEye研究院觀點】
UGC破圈吸引年輕玩家入局,是《率土之濱》逆勢增長的核心原因之一。
一款上線8年的產品,依舊可以通過UGC內容的推廣再迎高峰!以小見大,這種模式是否可以效仿、復制?游戲UGC內容生態如何構建、推動?有哪些關鍵點、難點?
DataEye研究院認為:游戲行業做UGC,至少有以下四大關鍵因素:
1、組織因素:企業MCN/KOL/KOC/玩家資源、運作機制、運作意愿和執行能力,特別是長線運營UGC的決心(做UGC切忌“一波流”,或者太注重短期效果)
2、動機因素:創作者為何做UGC?一般分為①外在激勵:激勵政策(如比賽、獎勵);②內在激勵:玩家的情感/熱愛,核心是游戲內容是否精準擊中玩家喜好、爽點
3、門檻因素:在哪發布內容,難度高不高,如何評判結果和獎勵,渠道是否暢通
4、內容因素:創作者不同時間,都做什么內容?有什么主題或者角度,是否豐富有趣能不斷挖掘
在企業—用戶—內容三者關系中,四個因素關系如下圖:
以下,我們以今年做UGC較突出的游戲舉例,逐個分析四大因素。
一、組織因素
做UGC,無非兩種模式。
一是,通過MCN機構、第三方營銷機構,以旗下達人進行內容創作;
二是,廠商自己聯系創作者,這比較考驗廠商自身的組織、執行能力。
前者不必多言,關鍵點在于廠商的資金、意愿。后者就復雜多了,相當于企業同時也要做MCN的活甚至是一對多聯系普通玩家。規劃節奏、執行溝通等等非常繁瑣。
以《率土之濱》今年的動作為例:
三月:邀請圍棋職業選手柯潔直播玩《率土之濱》;
四月:推出星推計劃,給UGC創作者提供激勵扶持;
五月:啟動“率土主題原創月”,讓玩家來創作游戲內容;
十月:百家邀請賽預熱,讓高端玩家匯聚一堂。
明星預熱破圈→扶持政策激勵→集中推動原創→賽事聚焦頭部,《率土之濱》對UGC內容的打法節奏環環緊扣,且是從泛用戶到核心用戶的逐漸聚焦。《率土之濱》UGC內容在不斷發酵,在社交平臺,有關“率土&柯潔”、“率土&邀請賽”內容都有著可觀的播放量。
由此看出UGC:
優勢是UGC內容生態一旦構建,可以形成常態化推動、“滾雪球”的態勢;
劣勢是需要一定耐心(特別是SLG這種回收周期長的產品),《率土》的情況是:“春耕秋收”,今年4月開始積累,而后持續穩步收獲,10月、11月爆發。
二、動機因素
想持續的保持玩家進行UGC內容的創作,激勵必不可少,具體而言,分為兩類:
一類是外部激勵:如創作激勵獎金、舉辦UGC內容比賽等。近期典型案例可以參照《和平精英》的“綠洲啟元”,通過舉辦高校開發者創作大賽并附帶一定的創作獎金。
另一類則是內在激勵:此類以玩家創作熱情為主,所謂“為愛發電”。典型如米哈游的游戲。該如何激發玩家的創作熱情?核心是產品是否“擊中”玩家的嗨點——以玩家為中心,刺激所需、超越預期。
三、門檻因素
發布平臺:抖音、B站是做UGC內容的主要陣地,兩者的平臺調性、用戶習慣、激勵政策都可以給創作者提供較大的支持。除此之外,快手、微博、貼吧等社交平臺也有一定的流量,其中值得關注的是貼吧,在該平臺,往往會有不少玩家自發性創作諸如“賽事報告”、“人物傳記”等內容。
發布要求、評判標準:往往需要十分簡單,多數只要求“游戲內容在視頻占比達到多少比例”、“附帶相關話題”,創作者即可參與相關活動。如《崩壞:星穹鐵道》今年5月舉辦的“無盡的三月七”,玩家上傳照片,就可以生成“三月七”的AI畫像,繼而形成一次UGC內容傳播。這個門檻就極低,只要拍照、上傳即可。
創作工具的便捷性/可得性:如,《率土之濱》把“討賊檄文”直接嵌入至玩法之中,降低創作門檻。《蛋仔派對》也是在游戲中嵌入簡單制作地圖的工具,來降低門檻。
四、內容因素
做UGC內容的基底,不在創作者的多少,而在于產品內容本身:是否可挖掘出多元內容,或者說角度話題的潛力、可能性。可能性+激勵=多元性。因此,不是所有游戲都能構建大規模UGC內容,因為不是所有題材、玩法都能挖出很多內容。
以《蛋仔派對》為例,其UGC內容發展的關鍵點在哪?
①美食、音樂,Q萌感、治愈感,可產生炫曬秀皮膚動機;
②低門檻操作+高難度關卡模式,可產生攻略;
③DIY地圖帶來的自由度、原創性、傳播潛力,可產生整活地圖;
放在SLG產品中,對應著什么?
音樂、Q萌感→武將、歷史真實感;
操作+關卡→隊伍/戰技搭配、攻城對抗玩法;
DIY地圖→玩法策略;
《率土》原創月,挖掘、豐富武將故事、形象,讓武將粉,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同時舉辦高端賽,讓玩家針對賽事的進行高質量內容創作。
內容因素,延伸出另一問題:做UGC內容(區別于效果廣告),需要長線化、常規化,需要一定的節奏感,不能“一波流”,需要持續有新意。以三國為例,武將故事雖然可以持續挖掘,但不是全年都是專注這一角度,否則受眾、創作者都會枯燥、缺少可挖掘空間。
DataEye研究院判斷,這也是所有做UGC內容的游戲項目組一大挑戰:持續規劃節奏、并且執行推進UGC,可挖掘的內容空間有多大?內容、角度、選題會不會同質化?廠商“買量思維”能否轉化成長期運營思維。
這就又回到了組織因素:企業內部ROI、KPI制定,能否支持長周期的UGC布局?企業中高層是否有做UGC的決心信念。網易可是經歷了《無盡的拉格朗日》《蛋仔派對》的UGC成功,才形成對UGC的高度重視。游戲企業(特別是擅長買量的企業),內部思維可能需要轉變過程。
再聊聊今年的SLG。今年并沒有多少爆款SLG新品上線。反而前兩年,SLG賽道競爭格外激烈——《無盡的拉格朗日》、《文明與征服》、《重返帝國》等等。
這背后,透露出一個現象:SLG核心用戶多是維系在老產品之中。當前頭部SLG產品的營銷重心,更多是留存、維系住核心用戶,在此基礎上回流、拉新。基于這一訴求,長線做UGC是能形成巨大的護城河的。
一來,玩家更懂玩家,創作者更了解玩家想看什么、想了解什么,并可以通過此類UGC內容讓游戲中的玩家發現更多不同的趣味點,以此來打成留存玩家的效果。二來,通過UGC內容的傳播,可以更大概率的吸引到對題材感興趣的年輕用戶。
這兩點無論是對產品本身,還是對行業都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對產品:一款產品若想長線、運營,嵌入可創作內容的多元玩法(特別是偏休閑的玩法),是必不可少的條件《率土之濱》《蛋仔派對》都是如此,《和平精英》近期也在嵌入非射擊玩法。
對行業:《率土之濱》的案例顯示出:UGC本身是長期運作經驗的模式,結合賽事,能同時觸及泛用戶核心用戶,吸引年輕用戶。這對游戲破圈、推高DAU是必不可少的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