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大連,如何找回“失去的20年”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大連,如何找回“失去的20年”

大連這座城市命運在近代起伏不定。

文|礪石商業評論 王劍 

大連,遼寧省下轄的副省級城市,明明屬于東北,卻又在許多方面與東北城市大相徑庭。

大連人不僅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審美偏好完全與東北不同,就連方言也與東北特有的“大碴子味”毫無關系,被人形容為一股濃郁的“海蠣子味”。

作為東北著名的一座海濱城市,介于渤海與黃海之間的大連,黃渤兩海岸線總長度約2211公里,其中大陸岸線約1371公里,島嶼岸線約840公里,是全國大陸海岸線最長的城市。

正因遠離東北內陸,自身“東北味”含量較低,大連人習慣稱呼自己是“大連人”,而不是“東北人”或“遼寧人”。

這或許與大連的城市歷史有關,雖然當地的人類文明可上溯到數千年前,但城市真正歷史僅百余年,還沒有下轄的金州、旅順的歷史悠久。

1、大連的近代史

大約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大連周邊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主要以捕魚為生。

春秋時期,齊桓公為了開發遼東地區,大量移民到該地區,使得這里逐漸形成定居點,并在隨后一直歸屬遼東管轄。

歷史上的金州城最初始建于遼代,到金朝時得以正式成為遼東州府,“金州”之名自此開始。

隨后歷經元、明、清幾代多次重修。到明清時期,金州已是遼東重鎮、遼南地區軍事政治中心,更是今日大連的歷史文化之根。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派馬云、葉旺二將率軍從蓬萊乘船跨海在此登陸收復遼東,因海上旅途一帆風順,遂將遼東半島最南端,原名“獅子口”的一處港灣改名旅順口,一直沿用至當代。

而大連至明代萬歷年間還只是隸屬金州管轄的一處小漁村。

清光緒六年(1880年),李鴻章見旅順口既是京津海上門戶,又是東北的天然屏障,且港灣是天然的不凍港,便在此經營多年,成為北洋水師艦隊的主要基地。

此時,金州依然是遼東重要的軍事與行政中心,而大連因為港灣條件優越,已是遼東半島重要的海港重鎮,被稱為“大連灣”。在當時西方國家的地圖上,這里被標注為“Daily wan”。

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國強行將大連占據,兩年后才交還于清政府。

大連這座城市命運在近代起伏不定,隨后由于被日俄兩國侵占多年,因此被打下了深深的歷史烙印。

1894年,甲午海戰結束后,日本侵占遼東半島,于金州設立軍政署,實行軍事統治。但在俄、德、法三國的干涉下,于1895年被迫將金州歸還清政府。

當時,沙俄一直夢想在東方奪取一個“不凍港”,于1898年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旅大租地條約》,逼迫清政府將旅順、大連灣及其附近海面各島租與俄國,租期為25年。

在沙皇的命令下,俄國設計師薩哈洛夫揣著法國巴黎的城建圖紙來到了大連,準備在此建立一個以廣場為主的港口城市,并命名為“Дальний”(達里尼),意思是“遠方的城市”。

薩哈洛夫領導制定了大連的城市總體規劃,對大連灣商港和城市進行了精心布局和設計,奠定了今日大連的基本城市風格和規模。

1902年,薩哈洛夫接受沙皇任命,成為“達里尼”(大連)市的首位市長。

此時,大連包括現在的俄羅斯風情街、中山廣場等城市主要風貌已基本成形,展現出現代城市的模樣。大連港建設一期工程也建設完畢,鐵路專用線、倉庫等配套設施均已投入使用。

同為北方深水港的旅順和大連,也逐漸在功能上進行了區分:旅順是軍港,大連主商貿,現在亦是如此。

遠東主要商貿港口,當時大連每年中轉的歐洲客運與貨運船只多達千余艘,發送旅客5萬多人,進口貨物近8萬噸,為日后成為東北亞航運中心打下了基礎。

1904年,日俄戰爭結束后,沙俄戰敗,俄國人全部遷移到旅順。日本接管了沙俄在中國的殖民地,改用“達里尼”漢語發音“大連”作為城市新名字,沿用至今。

在日本侵占時期,大連經歷了大規模的重建,包括港口、碼頭、鐵路、道路、公共設施等的建設,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也開始加速,一躍成為東北地區經濟、文化和航運交通中心。

到了20世紀30年代,大連已成為北方最繁忙的經濟貿易港。無論整體規模還是港口吞吐量,都是僅次于上海的中國第二大貿易港。

從俄據到日據,大連的城市建筑風格也展現出繁多的樣式。民政署大樓、橫濱正金銀行大連支店、大清銀行大連分行、大和旅館、關東都督府郵便電信局、朝鮮銀行大連支店、英國駐大連領事館、東洋拓殖株式會社大連支店……每一座老建筑都打著殖民者的深深痕跡,每一塊磚瓦都記錄著沉痛的記憶。

2、大連的現代工業發展

與當時很多城市經濟不同,大連是因港口而興,城市工業基本上沒有經過手工業階段,幾乎就是從一個小漁村直接躍升為一座初具規模的港口城市。

各類資本相繼進入后,令這座新興的港口城市具備了運輸、通信、工業、商業、貿易、金融、公用事業等功能,很快由初期的港口城市躍升為初顯繁華的現代化大都市。

在此過程中,大連地區的大機器工業建立起來,機械工業、化學工業、棉紡織工業、繅絲紡織工業、特殊鋼冶煉工業、水泥工業及燒堿與造紙工業等,從無到有地建立起來。

數據統計,1911年,大連城內的工廠數量為165家;1932年就發展到487家;到1942年,工廠數激增為1116家,形成國內少有的門類豐富、設施齊全的城市工業體系。

1945年,盤踞大連近半個世紀的日本人被蘇聯人趕走,蘇軍根據《雅爾塔條約》進駐。這時的大連和旅順合稱為“旅大行政聯合辦事處”,為遼寧省轄市,金州也為其管轄的“金縣”。

新中國成立后,“旅大行政聯合辦事處”正式改名為“旅大市”,蘇軍于1955年撤出后,正式將其移交給中國。

正因大連工業發展條件得天獨厚,也為新中國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建國初期,大連不僅承擔了大量軍工生產任務,還同時向全國各地輸送了大量管理、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支援建設,成為全國同行業的搖籃。

作為國內僅有的工業體系完整的船舶工業基地,20世紀60年代起,大連造船企業陸續向西南、西北等地進行援建,幫助其建設了造船、齒輪機、軸承、化工等現代工業體系。

大連在工業制造領域的優勢還被引入到新中國的航空工業。大連建新公司幾乎是成建制調入當時設在沈陽的國家重工業部航空工業局,為國家航空工業部的成立立下汗馬功勞。

提起大連的重工業,大連機車車輛工廠無法忽視,用一個詞形容就是“能修會造”。

這個始建于1901年的機車制造廠,有著豐富的機車修造技術。不僅在解放戰爭和建國初期修復了大量機車、貨車,有力地支援了全國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還曾制造過15噸、45噸鐵路行走蒸汽吊車,30噸、40噸平車、冷車、棚車、輕油槽車等多種產品,是全國最有名的機車制造企業。

任何工業生產都離不開能源供應,大連化工企業不僅研發出新中國第一桶航空煤油,還成功煉制出汽油、柴油、航煤、潤滑油等油品以及各種化工生產原料,保證了建國初期工業用油的基本需求。

大連的工業發達,商貿經濟也毫不遜色。

沙俄統治下的“達里尼”市,建設起點是中山區的青泥洼,這里也隨后建設成為大連最著名的商業核心街區——天津街。

從1909年一直到80年代,天津街一直都是大連商業經濟的代表。從規模最大的百貨天百大樓、老字號商業品牌大連商場,到令人垂涎欲滴的四云樓燒雞,狗不理包子和糯米香糕點,成為無數大連人的珍貴記憶。

改革開放時期,大連的城市命運也因為時代浪潮的席卷,發生了根本改變。

3、繁榮時期的大連

1981年,旅大市改名為大連市;1984年,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這是我國第一個經開區,也是中日兩國政府合作建設的開發區。

1985年,大連被納入國家計劃單列市行列,擁有省級管理權限。

雄厚的工業基底、獨特的區位優勢、開放的政策導向、優良的港口條件使得大連成為一大批外資企業爭相投資的“風水寶地”。

80年代到90年代的十年間,大連經濟不僅在東北獨領風騷,GDP更穩居全國前十。

90年代,隨著瓦房店市、普蘭店市、莊河市與金州區先后并入大連后,大連市正式由地級市升格為副省級市,開始謀求城市轉型。

1992年,大連提出建設“北方香港”的設想,計劃用20年時間,在經濟實力和社會發展水平上接近亞洲“四小龍”,成為東北亞地區重要的金融、貿易、航運中心。

這時期的大連,產業結構逐步向以金融、旅游、地產、高新技術等第三產業轉型,并在主政者的力推下,開展了適度超前的城市規劃。

為了重塑國際化形象,大連建設了亞洲第一大城市廣場——星海廣場等標志性建筑。大連也誕生出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城市美學特色,即以廣場作為區域核心,路網向四面八方輻射,城市建筑多為對稱式分布。這種城市風格視野更為開闊,道路上的行人,隨時可以看到遠處的宏偉廣場和建筑。

此外,大連還開創了大連國際服裝節、大連國際啤酒節、大連足球城等一批城市品牌項目,城市美譽度得到空前提升。

2001年,大連被聯合國評定為世界環境500佳城市,成為中國首座榮獲此殊榮的城市。

可惜的是,這是大連在九十年代末最后的高光時刻,隨后的城市發展并不如人意。

2003年,中國“入世”后,外向型經濟發展如火如荼,沿海城市特別是民營經濟大放異彩。

可大連卻背道而馳,以“石化產業基地、船舶工業基地、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電子信息及軟件產業基地”為發展目標,提出了“大大連”戰略。

一時間,國內其他地區正積極轉型的傳統工業,重新成為大連產業政策的扶持對象,新建的各大工業園區均以重化工業為主。

發展重工業固然對城市經濟提升有幫助,可大連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時機。

一方面,大規模工業基建和資金投入讓大連就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無力再推動產業轉型;另一方面,重工業優先發展的政策,也讓大連錯失發展民營經濟,利用外資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的黃金十年。

比如大連在90年代末就提出要重點打造軟件產業,取代印度的“班加羅爾”,成為世界級的軟件研發和外包中心,可由于資金不足,更缺乏必要配套服務,軟件產業始終沒能形成規模優勢。

更糟糕的是,進入“十三五”時期,伴隨經濟結構調整,國家對環保要求越來越高,受到環保政策和化解重工業產能過剩政策的影響,大連多年來構建的產業體系備受打擊,經濟增長引擎瞬間熄火。

歷史的機遇稍縱即逝,大連不僅失去了最寶貴的時間,也因錯誤的選擇嘗到了苦頭。

4、大連的“萬億城市”目標

2010年,大連似乎醒悟過來,再次提出“三個中心、一個聚集區”(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試圖重回“北方香港”時期的方針政策。

但此時的政策風口和發展機遇都變了,大連曾經引以為傲的碼頭航運業,也因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以及營口港的崛起,區位優勢蕩然無存,連帶整座城市經濟陷入停滯。

此后十多年間,大連的GDP總量基本維持在7000億元左右,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也低于同類城市。

2021年,大連GDP為7826億元,相比十年前僅增長了不到900億;大連在國內城市的排名也跌到了30名左右,相繼被煙臺、唐山等一些地級市超越。

很多人也為大連的發展遲緩感到遺憾,將大連錯失的20年發展時間稱為“失去的20年”。

落寞的大連只能在東北找到“存在感”,2022年,大連不僅是東北四個副省級城市中GDP最高的城市,也是增長最快的,增速達4%,超過東北平均水平。

只是放在全國范圍內,特別是在15座副省級城市中,大連的成績就有些拿不出手。

2022年,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有10個GDP過萬億元,大連排第11位,而且連續多年排在十名開外,原因就是經濟總量始終沒有達到萬億。

大連的尷尬還不止于此,對比同為“北方雙子星”的青島,對方的經濟總量早已超過萬億,差距還在持續拉大,讓大連倍感壓力。

山東青島和遼寧大連,同為經濟計劃單列市,經濟總量曾一度相差無幾,全國城市排名也是相當接近。2000年時,青島GDP約1150億元,全國排第11位;大連GDP約1110億元,排名全國第13名。

但是最近20年,兩座城市發展軌跡截然不同,彼此在全國的經濟地位,也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2022年,青島GDP達到1.49萬億元,人均GDP高達144265元;而大連GDP為8431億元,人均GDP為112270元。這意味著大連的GDP總量僅相當于青島的56.5%,人均GDP只達到青島的78%,彼此差距顯而易見。

由于“萬億城市”已是國內城市經濟實力最直接的標桿,大連也雄心勃勃地在2021年底提出了“三年挺進萬億GDP城市”的目標。

按照這個目標,大連必須在2023年突破9000億元,經濟增速保持在8%左右,才有可能在2024年實現GDP過萬億。

根據大連統計局數據,2023年上半年,大連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89.5億,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這意味著全年9000億的目標即便實現不了,也相差并不多。

關鍵就是2024年,大連經濟增長目標必須在此基礎上繼續提速,才能有望在明年實現其萬億目標。

對于大連來說,成為東北首座“萬億城市”,不僅是要奪回“失去的20年”,更是提振城市信心的重要保證。

可想成為東北第一個GDP“萬億城市”的不只大連,還有身后的沈陽和長春。

作為東北經濟的“三劍客”,大連、沈陽和長春始終是在相互趕超中。

2022年,沈陽GDP為7695.8億元,排名全國第32位;長春GDP為6744.56億元,排名全國第40位。

沈陽作為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已經提出“2025年全市GDP突破一萬億元”的目標;長春作為我國乃至全球汽車行業的重要基地,也提出到2025年,要將長春建設成為“常住人口超千萬,經濟總量邁向萬億的特大型現代化城市”。

三座東北城市都向“萬億城市”目標發起沖擊,大連能否率先如愿,是很多人的疑問。

5、大連“破萬億”不易

客觀說,三座城市中,大連才是東北最有希望率先進入“萬億GDP城市俱樂部”的城市,也更有競爭東北地區國家中心城市的資格。

2021年,國家正式批復了遼寧省提出的以大連為龍頭的《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規劃》,這才是真正發揮了大連自身的地域優勢。

沒辦法,大連沿海的區位特征,實在難以輻射東北腹地,城市規模也不夠,只能“靠海吃海”,建設沿海中心城市,重點發展海洋性產業。

大連自己也很清楚,此前的2020年就發布了《大連市加快建設海洋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未來發展目標。

在這份“指導意見”中,大連提出到2025年,要建成中國北方重要的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經濟增加值比2018年翻一番,經濟增速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到2035年,要將大連建成東北亞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形成以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海洋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成東北亞一流水平的國際航運中心。

確實,整個東北地區,沒有比大連更符合圍繞海洋經濟構建東北亞國際交流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的條件。

更重要的是,連通東北海陸空立體交通樞紐的哈大鐵路與沈海高速公路的終端就是大連。大連不凍港的地理位置,也是東北地區出海的最佳選擇。

同時,根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正式生效,大連再次成為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導試驗區,享受諸多政策優惠,成為東北面向東北亞最重要的窗口。2021年至2022年,大連來自日本和韓國的實際利用外資額在全市占比均超過50%,實際運營的外商投資企業5000余家,遼寧省內占比超過一半。

不過,大連沖刺萬億GDP的目標也并非易事。迄今為止,大連的產業結構依然較為單一,還是以重工業和石化產業為主,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產業也占比較低。第三產業占GDP比重不到50%,低于全國53.9%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副省級城市58.3%的平均水平。

這使得大連的新興產業增長過緩,嚴重制約了大連經濟結構的轉型及優化,成為大連發展道路上無法回避的“短板”。

同時,實現“萬億城市”所需的千億級的產業集群中,大連主要集中在石油與高端制造裝備領域,新興的如智能產業、生物醫藥及汽車等產業集群尚沒有形成規模,這也是大連經濟長期困在“7000億”的重要原因。

盡管面臨著諸多困境和挑戰,但是大連手上的資源并不差。國家政策的扶持,自身區域優勢的展現,曾經跌宕起伏的宏大敘事,最終沉淀為這座城市的“開放氣質”,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這座經歷百年滄桑的海濱城市,登過山巔,落過低谷,如今再次揚帆起航,依然值得我們期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大連,如何找回“失去的20年”

大連這座城市命運在近代起伏不定。

文|礪石商業評論 王劍 

大連,遼寧省下轄的副省級城市,明明屬于東北,卻又在許多方面與東北城市大相徑庭。

大連人不僅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審美偏好完全與東北不同,就連方言也與東北特有的“大碴子味”毫無關系,被人形容為一股濃郁的“海蠣子味”。

作為東北著名的一座海濱城市,介于渤海與黃海之間的大連,黃渤兩海岸線總長度約2211公里,其中大陸岸線約1371公里,島嶼岸線約840公里,是全國大陸海岸線最長的城市。

正因遠離東北內陸,自身“東北味”含量較低,大連人習慣稱呼自己是“大連人”,而不是“東北人”或“遼寧人”。

這或許與大連的城市歷史有關,雖然當地的人類文明可上溯到數千年前,但城市真正歷史僅百余年,還沒有下轄的金州、旅順的歷史悠久。

1、大連的近代史

大約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大連周邊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主要以捕魚為生。

春秋時期,齊桓公為了開發遼東地區,大量移民到該地區,使得這里逐漸形成定居點,并在隨后一直歸屬遼東管轄。

歷史上的金州城最初始建于遼代,到金朝時得以正式成為遼東州府,“金州”之名自此開始。

隨后歷經元、明、清幾代多次重修。到明清時期,金州已是遼東重鎮、遼南地區軍事政治中心,更是今日大連的歷史文化之根。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派馬云、葉旺二將率軍從蓬萊乘船跨海在此登陸收復遼東,因海上旅途一帆風順,遂將遼東半島最南端,原名“獅子口”的一處港灣改名旅順口,一直沿用至當代。

而大連至明代萬歷年間還只是隸屬金州管轄的一處小漁村。

清光緒六年(1880年),李鴻章見旅順口既是京津海上門戶,又是東北的天然屏障,且港灣是天然的不凍港,便在此經營多年,成為北洋水師艦隊的主要基地。

此時,金州依然是遼東重要的軍事與行政中心,而大連因為港灣條件優越,已是遼東半島重要的海港重鎮,被稱為“大連灣”。在當時西方國家的地圖上,這里被標注為“Daily wan”。

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國強行將大連占據,兩年后才交還于清政府。

大連這座城市命運在近代起伏不定,隨后由于被日俄兩國侵占多年,因此被打下了深深的歷史烙印。

1894年,甲午海戰結束后,日本侵占遼東半島,于金州設立軍政署,實行軍事統治。但在俄、德、法三國的干涉下,于1895年被迫將金州歸還清政府。

當時,沙俄一直夢想在東方奪取一個“不凍港”,于1898年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旅大租地條約》,逼迫清政府將旅順、大連灣及其附近海面各島租與俄國,租期為25年。

在沙皇的命令下,俄國設計師薩哈洛夫揣著法國巴黎的城建圖紙來到了大連,準備在此建立一個以廣場為主的港口城市,并命名為“Дальний”(達里尼),意思是“遠方的城市”。

薩哈洛夫領導制定了大連的城市總體規劃,對大連灣商港和城市進行了精心布局和設計,奠定了今日大連的基本城市風格和規模。

1902年,薩哈洛夫接受沙皇任命,成為“達里尼”(大連)市的首位市長。

此時,大連包括現在的俄羅斯風情街、中山廣場等城市主要風貌已基本成形,展現出現代城市的模樣。大連港建設一期工程也建設完畢,鐵路專用線、倉庫等配套設施均已投入使用。

同為北方深水港的旅順和大連,也逐漸在功能上進行了區分:旅順是軍港,大連主商貿,現在亦是如此。

遠東主要商貿港口,當時大連每年中轉的歐洲客運與貨運船只多達千余艘,發送旅客5萬多人,進口貨物近8萬噸,為日后成為東北亞航運中心打下了基礎。

1904年,日俄戰爭結束后,沙俄戰敗,俄國人全部遷移到旅順。日本接管了沙俄在中國的殖民地,改用“達里尼”漢語發音“大連”作為城市新名字,沿用至今。

在日本侵占時期,大連經歷了大規模的重建,包括港口、碼頭、鐵路、道路、公共設施等的建設,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也開始加速,一躍成為東北地區經濟、文化和航運交通中心。

到了20世紀30年代,大連已成為北方最繁忙的經濟貿易港。無論整體規模還是港口吞吐量,都是僅次于上海的中國第二大貿易港。

從俄據到日據,大連的城市建筑風格也展現出繁多的樣式。民政署大樓、橫濱正金銀行大連支店、大清銀行大連分行、大和旅館、關東都督府郵便電信局、朝鮮銀行大連支店、英國駐大連領事館、東洋拓殖株式會社大連支店……每一座老建筑都打著殖民者的深深痕跡,每一塊磚瓦都記錄著沉痛的記憶。

2、大連的現代工業發展

與當時很多城市經濟不同,大連是因港口而興,城市工業基本上沒有經過手工業階段,幾乎就是從一個小漁村直接躍升為一座初具規模的港口城市。

各類資本相繼進入后,令這座新興的港口城市具備了運輸、通信、工業、商業、貿易、金融、公用事業等功能,很快由初期的港口城市躍升為初顯繁華的現代化大都市。

在此過程中,大連地區的大機器工業建立起來,機械工業、化學工業、棉紡織工業、繅絲紡織工業、特殊鋼冶煉工業、水泥工業及燒堿與造紙工業等,從無到有地建立起來。

數據統計,1911年,大連城內的工廠數量為165家;1932年就發展到487家;到1942年,工廠數激增為1116家,形成國內少有的門類豐富、設施齊全的城市工業體系。

1945年,盤踞大連近半個世紀的日本人被蘇聯人趕走,蘇軍根據《雅爾塔條約》進駐。這時的大連和旅順合稱為“旅大行政聯合辦事處”,為遼寧省轄市,金州也為其管轄的“金縣”。

新中國成立后,“旅大行政聯合辦事處”正式改名為“旅大市”,蘇軍于1955年撤出后,正式將其移交給中國。

正因大連工業發展條件得天獨厚,也為新中國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建國初期,大連不僅承擔了大量軍工生產任務,還同時向全國各地輸送了大量管理、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支援建設,成為全國同行業的搖籃。

作為國內僅有的工業體系完整的船舶工業基地,20世紀60年代起,大連造船企業陸續向西南、西北等地進行援建,幫助其建設了造船、齒輪機、軸承、化工等現代工業體系。

大連在工業制造領域的優勢還被引入到新中國的航空工業。大連建新公司幾乎是成建制調入當時設在沈陽的國家重工業部航空工業局,為國家航空工業部的成立立下汗馬功勞。

提起大連的重工業,大連機車車輛工廠無法忽視,用一個詞形容就是“能修會造”。

這個始建于1901年的機車制造廠,有著豐富的機車修造技術。不僅在解放戰爭和建國初期修復了大量機車、貨車,有力地支援了全國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還曾制造過15噸、45噸鐵路行走蒸汽吊車,30噸、40噸平車、冷車、棚車、輕油槽車等多種產品,是全國最有名的機車制造企業。

任何工業生產都離不開能源供應,大連化工企業不僅研發出新中國第一桶航空煤油,還成功煉制出汽油、柴油、航煤、潤滑油等油品以及各種化工生產原料,保證了建國初期工業用油的基本需求。

大連的工業發達,商貿經濟也毫不遜色。

沙俄統治下的“達里尼”市,建設起點是中山區的青泥洼,這里也隨后建設成為大連最著名的商業核心街區——天津街。

從1909年一直到80年代,天津街一直都是大連商業經濟的代表。從規模最大的百貨天百大樓、老字號商業品牌大連商場,到令人垂涎欲滴的四云樓燒雞,狗不理包子和糯米香糕點,成為無數大連人的珍貴記憶。

改革開放時期,大連的城市命運也因為時代浪潮的席卷,發生了根本改變。

3、繁榮時期的大連

1981年,旅大市改名為大連市;1984年,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這是我國第一個經開區,也是中日兩國政府合作建設的開發區。

1985年,大連被納入國家計劃單列市行列,擁有省級管理權限。

雄厚的工業基底、獨特的區位優勢、開放的政策導向、優良的港口條件使得大連成為一大批外資企業爭相投資的“風水寶地”。

80年代到90年代的十年間,大連經濟不僅在東北獨領風騷,GDP更穩居全國前十。

90年代,隨著瓦房店市、普蘭店市、莊河市與金州區先后并入大連后,大連市正式由地級市升格為副省級市,開始謀求城市轉型。

1992年,大連提出建設“北方香港”的設想,計劃用20年時間,在經濟實力和社會發展水平上接近亞洲“四小龍”,成為東北亞地區重要的金融、貿易、航運中心。

這時期的大連,產業結構逐步向以金融、旅游、地產、高新技術等第三產業轉型,并在主政者的力推下,開展了適度超前的城市規劃。

為了重塑國際化形象,大連建設了亞洲第一大城市廣場——星海廣場等標志性建筑。大連也誕生出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城市美學特色,即以廣場作為區域核心,路網向四面八方輻射,城市建筑多為對稱式分布。這種城市風格視野更為開闊,道路上的行人,隨時可以看到遠處的宏偉廣場和建筑。

此外,大連還開創了大連國際服裝節、大連國際啤酒節、大連足球城等一批城市品牌項目,城市美譽度得到空前提升。

2001年,大連被聯合國評定為世界環境500佳城市,成為中國首座榮獲此殊榮的城市。

可惜的是,這是大連在九十年代末最后的高光時刻,隨后的城市發展并不如人意。

2003年,中國“入世”后,外向型經濟發展如火如荼,沿海城市特別是民營經濟大放異彩。

可大連卻背道而馳,以“石化產業基地、船舶工業基地、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電子信息及軟件產業基地”為發展目標,提出了“大大連”戰略。

一時間,國內其他地區正積極轉型的傳統工業,重新成為大連產業政策的扶持對象,新建的各大工業園區均以重化工業為主。

發展重工業固然對城市經濟提升有幫助,可大連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時機。

一方面,大規模工業基建和資金投入讓大連就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無力再推動產業轉型;另一方面,重工業優先發展的政策,也讓大連錯失發展民營經濟,利用外資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的黃金十年。

比如大連在90年代末就提出要重點打造軟件產業,取代印度的“班加羅爾”,成為世界級的軟件研發和外包中心,可由于資金不足,更缺乏必要配套服務,軟件產業始終沒能形成規模優勢。

更糟糕的是,進入“十三五”時期,伴隨經濟結構調整,國家對環保要求越來越高,受到環保政策和化解重工業產能過剩政策的影響,大連多年來構建的產業體系備受打擊,經濟增長引擎瞬間熄火。

歷史的機遇稍縱即逝,大連不僅失去了最寶貴的時間,也因錯誤的選擇嘗到了苦頭。

4、大連的“萬億城市”目標

2010年,大連似乎醒悟過來,再次提出“三個中心、一個聚集區”(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試圖重回“北方香港”時期的方針政策。

但此時的政策風口和發展機遇都變了,大連曾經引以為傲的碼頭航運業,也因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以及營口港的崛起,區位優勢蕩然無存,連帶整座城市經濟陷入停滯。

此后十多年間,大連的GDP總量基本維持在7000億元左右,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也低于同類城市。

2021年,大連GDP為7826億元,相比十年前僅增長了不到900億;大連在國內城市的排名也跌到了30名左右,相繼被煙臺、唐山等一些地級市超越。

很多人也為大連的發展遲緩感到遺憾,將大連錯失的20年發展時間稱為“失去的20年”。

落寞的大連只能在東北找到“存在感”,2022年,大連不僅是東北四個副省級城市中GDP最高的城市,也是增長最快的,增速達4%,超過東北平均水平。

只是放在全國范圍內,特別是在15座副省級城市中,大連的成績就有些拿不出手。

2022年,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有10個GDP過萬億元,大連排第11位,而且連續多年排在十名開外,原因就是經濟總量始終沒有達到萬億。

大連的尷尬還不止于此,對比同為“北方雙子星”的青島,對方的經濟總量早已超過萬億,差距還在持續拉大,讓大連倍感壓力。

山東青島和遼寧大連,同為經濟計劃單列市,經濟總量曾一度相差無幾,全國城市排名也是相當接近。2000年時,青島GDP約1150億元,全國排第11位;大連GDP約1110億元,排名全國第13名。

但是最近20年,兩座城市發展軌跡截然不同,彼此在全國的經濟地位,也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2022年,青島GDP達到1.49萬億元,人均GDP高達144265元;而大連GDP為8431億元,人均GDP為112270元。這意味著大連的GDP總量僅相當于青島的56.5%,人均GDP只達到青島的78%,彼此差距顯而易見。

由于“萬億城市”已是國內城市經濟實力最直接的標桿,大連也雄心勃勃地在2021年底提出了“三年挺進萬億GDP城市”的目標。

按照這個目標,大連必須在2023年突破9000億元,經濟增速保持在8%左右,才有可能在2024年實現GDP過萬億。

根據大連統計局數據,2023年上半年,大連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89.5億,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這意味著全年9000億的目標即便實現不了,也相差并不多。

關鍵就是2024年,大連經濟增長目標必須在此基礎上繼續提速,才能有望在明年實現其萬億目標。

對于大連來說,成為東北首座“萬億城市”,不僅是要奪回“失去的20年”,更是提振城市信心的重要保證。

可想成為東北第一個GDP“萬億城市”的不只大連,還有身后的沈陽和長春。

作為東北經濟的“三劍客”,大連、沈陽和長春始終是在相互趕超中。

2022年,沈陽GDP為7695.8億元,排名全國第32位;長春GDP為6744.56億元,排名全國第40位。

沈陽作為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已經提出“2025年全市GDP突破一萬億元”的目標;長春作為我國乃至全球汽車行業的重要基地,也提出到2025年,要將長春建設成為“常住人口超千萬,經濟總量邁向萬億的特大型現代化城市”。

三座東北城市都向“萬億城市”目標發起沖擊,大連能否率先如愿,是很多人的疑問。

5、大連“破萬億”不易

客觀說,三座城市中,大連才是東北最有希望率先進入“萬億GDP城市俱樂部”的城市,也更有競爭東北地區國家中心城市的資格。

2021年,國家正式批復了遼寧省提出的以大連為龍頭的《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規劃》,這才是真正發揮了大連自身的地域優勢。

沒辦法,大連沿海的區位特征,實在難以輻射東北腹地,城市規模也不夠,只能“靠海吃海”,建設沿海中心城市,重點發展海洋性產業。

大連自己也很清楚,此前的2020年就發布了《大連市加快建設海洋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未來發展目標。

在這份“指導意見”中,大連提出到2025年,要建成中國北方重要的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經濟增加值比2018年翻一番,經濟增速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到2035年,要將大連建成東北亞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形成以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海洋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成東北亞一流水平的國際航運中心。

確實,整個東北地區,沒有比大連更符合圍繞海洋經濟構建東北亞國際交流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的條件。

更重要的是,連通東北海陸空立體交通樞紐的哈大鐵路與沈海高速公路的終端就是大連。大連不凍港的地理位置,也是東北地區出海的最佳選擇。

同時,根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正式生效,大連再次成為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導試驗區,享受諸多政策優惠,成為東北面向東北亞最重要的窗口。2021年至2022年,大連來自日本和韓國的實際利用外資額在全市占比均超過50%,實際運營的外商投資企業5000余家,遼寧省內占比超過一半。

不過,大連沖刺萬億GDP的目標也并非易事。迄今為止,大連的產業結構依然較為單一,還是以重工業和石化產業為主,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產業也占比較低。第三產業占GDP比重不到50%,低于全國53.9%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副省級城市58.3%的平均水平。

這使得大連的新興產業增長過緩,嚴重制約了大連經濟結構的轉型及優化,成為大連發展道路上無法回避的“短板”。

同時,實現“萬億城市”所需的千億級的產業集群中,大連主要集中在石油與高端制造裝備領域,新興的如智能產業、生物醫藥及汽車等產業集群尚沒有形成規模,這也是大連經濟長期困在“7000億”的重要原因。

盡管面臨著諸多困境和挑戰,但是大連手上的資源并不差。國家政策的扶持,自身區域優勢的展現,曾經跌宕起伏的宏大敘事,最終沉淀為這座城市的“開放氣質”,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這座經歷百年滄桑的海濱城市,登過山巔,落過低谷,如今再次揚帆起航,依然值得我們期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和县| 济阳县| 九江市| 潼关县| 溧阳市| 和龙市| 昌宁县| 奉新县| 德保县| 宜阳县| 太湖县| 湘潭县| 永宁县| 福贡县| 曲靖市| 日土县| 曲周县| 汤原县| 上高县| 新宾| 巩留县| 望江县| 通榆县| 茌平县| 吉隆县| 涞水县| 佳木斯市| 隆子县| 扎兰屯市| 太白县| 丹棱县| 谷城县| 涞源县| 永康市| 石城县| 格尔木市| 尚志市| 胶州市| 连平县| 新兴县| 福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