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易生活
在網絡效應的作用下,互聯網企業的無邊界擴張欲望早已刻在了骨子里,打開互聯網巨頭的官網就會發現,密密麻麻的一大堆業務也成為了標配。然而在好年景里四面出擊,海量的新業務、新項目固然會讓大廠體驗到了“我們的事業蒸蒸日上”,可一旦好時光一去不復返,開始過緊日子的大廠轉頭就會開始收縮陣線。當年擴張得有多猛,如今的收縮自然也就有了相似的烈度。
在2023年的最后一個月,騰訊方面依舊在“該砍就砍掉”的指導思想下,對邊緣業務動刀,最近則輪到了“NOW直播”。日前騰訊NOW直播方面發布公告稱,由于業務調整,NOW直播將于2023年12月26日11時00分停止運營。據悉,NOW直播將停止新用戶注冊及充值服務,網頁端產品服務也會停止運營,已有賬號的用戶仍可正常登錄NOW直播APP、并消費賬戶內的余額,但在正式停運后,所有用戶將無法繼續使用NOW直播的產品及服務。
NOW直播是騰訊在2016年創立的直播平臺,當時正是“千播大戰”的尾聲,騰訊介入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在游戲直播賽道,騰訊拿出了企鵝電競,秀場直播這部分則是NOW直播,其所對標的是花椒、映客。最開始騰訊方面對于NOW直播可以說是相當重視,在該平臺上線的第二年,也就是2017年的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TGPC)上,騰訊方面宣布將用百億流量資源,以及騰訊系平臺的10億用戶群來孵化內容。
彼時騰訊方面表示,NOW直播將以“內容孵化器”和“從社交中來,到社交中去”為核心要素,打造一個聚合優質內容的社交型直播平臺。到了2018年,NOW直播曾進行過一次品牌升級,公布了新的品牌定位“這是我的時刻”,還請來流量明星王一博作為代言人,并著手構建自己的主播成長體系,確立了以人為中心來生產優質內容的方針。
盡管NOW直播當時得到了騰訊一定的資源傾斜,但它其實錯過了進入直播行業的最佳時機。回望過去不難發現,2019年是國內直播行業的轉折點,這一年斗魚直播在映客、虎牙之后也成功上市,標志著一線直播平臺基本都完成了IPO。同樣是在這一年里,熊貓直播宣布關門,也喻示著整個行業下行的開始,這一年里國內直播賽道的投融資只有上一年的四分之一,金額更是只有2018年的零頭。
NOW直播應該說是幾乎沒有吃到直播行業興起的紅利,卻不幸在發展階段碰上了席卷移動互聯網的短視頻。相比有著強刺激、重視覺,再搭配算法推薦內容為用戶帶來的即時滿足,并且無休止向用戶供應這種感覺的短視頻,同為在線娛樂,直播與短視頻在效率上的差異可謂是云泥之別。畢竟直播是有“垃圾時間”的,要不也不會誕生出“直播切片”這種,將直播內容的精華部分剪輯出來的二創形式。
作為kill time產品,短視頻顯然要比直播更加高效,也更加契合國內網民娛樂碎片化的現狀。如果僅僅是在提供娛樂內容的效率上被短視頻碾壓也就罷了,直播提供的情緒價值如今也早已不復往昔。眾所周知,整個國內市場的直播文化是建立在“打賞”的基礎上,也就是將傳統文化中的“有人捧個人場,有錢捧個錢場”,給搬到了網絡上。
將打賞模式帶入直播行業的YY創始人李學凌曾表示,“打賞是什么?就是我給你錢,我很高興,我沒有覺得自己損失了什么。因為我喜歡你,我才會打賞你。我經常跟美國人談論打賞的模式,他們是很難理解的,我告訴他們就是donate(捐贈),他們就明白了”。也就是說主播通過表演、互動為觀眾提供情緒價值,用戶則用打賞來作為回報。
既然打賞是直播平臺營收的核心,那么如何從用戶身上獲取更多的打賞,自然也就變成了平臺需要攻關的課題。誘導用戶打賞的玩法發展到極致就出現了“PK”,即主播在直播過程中與其他主播在一定時間內,通過比拼收到的打賞來分出高下。不得不說,PK幾乎是拯救了秀場直播,也讓用戶與主播之間沉淀的關系重新煥發活力,更是讓旗鼓相當的直播間進行PK,來產生更多大哥們的比拼。
遺憾的是,直播行業自2020年開始迎來了強監管。先是在2020年11月,廣電總局重點針對秀場直播、電商直播兩大細分領域出臺了《關于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隨后在2021年5月7號,四部委重拳出擊、發布《關于規范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其中取消打賞榜單、限制黃金時間段PK連麥這兩條規則對秀場直播而言,簡直就是蛇打七寸。
取消打賞榜單,就意味著直播將再無“榜一大哥”,出于炫耀的打賞會立刻消失,而限制黃金時間段的連麥PK,更是限制了秀場主播的引流能力。
結果就是映客改名映宇宙、蹭上了元宇宙的熱度,花椒則發力社交娛樂。所以面對一個已經沒有故事可講,甚至領頭羊都在謀求轉型的賽道,騰訊選擇放手自然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更何況從2022年開始,隨著全球范圍內的持續加息、導致資本泡沫擠出,高度依賴投融資的互聯網行業很快就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降本增效和戰略收縮幾乎成為了全球互聯網行業的主旋律,也使得太平洋兩岸的互聯網巨頭不約而同地變得更加務實。在這一背景下,字節跳動與騰訊的“頭騰大戰”也悄無聲息地鳴金收兵,騰訊開始在抖音上為旗下游戲投流,字節跳動也放棄了繼續在游戲領域砸錢。
兜兜轉轉一圈后,雙方都回到了各自擅長的賽道。既然騰訊旗下《王者榮耀》的頭牌主播張大仙都能去抖音做直播,那么騰訊繼續在字節跳動憑借流量掌握絕對優勢的直播賽道死磕,顯然就完全沒有了任何意義。所以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各大互聯網巨頭固守基本盤、自掃門前雪,勢必將會是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