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侯瑞寧
中國首次按照“一區一價”原則,核定跨省天然氣管道的運輸價格。
12月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稱,其對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家管網)經營的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天然氣管道進行了定價成本監審,并據此核定了西北、東北、中東部及西南四個價區管道運輸價格。
其中,西北價區運價率為0.1262元/千立方米·公里(含9%增值稅,下同),東北價區運價率為0.1828元/千立方米·公里,中東部價區運價率為0.2783元/千立方米·公里,西南價區運價率為0.3411元/千立方米·公里。上述價格自2024年1月1日起執行。
這是國內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以來的首次定價,也是國家首次按“一區一價”核定跨省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
國家發改委表示,國家管網應當根據各價區運價率,以及天然氣入口與出口的運輸距離,計算確定管道運輸具體價格表。
國內天然氣行業資深專家朱興珊對界面新聞表示,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此前經歷了“一線一價”、“一企一價”,目前簡化為“一區一價”,更有利于形成多對多的供需關系,進一步推動管道運輸的市場化開放。
隆眾資訊天然氣分析師王皓浩對界面新聞稱,“一區一價”后,使用者在同一地區不再需要重新核定運行價格,氣源方使用國家管網的計價更加簡潔,有利于形成“全國一張網”。
據國家發改委表示,此次價格核定后,國家管網經營的跨省天然氣管道運價率由20個減少至4個,構建了相對統一的運價結構,打破了運價率過多對管網運行的條線分割,有利于實現管網設施互聯互通和公平開放,促進天然氣資源自由流動和市場競爭。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劉毅軍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核定是管網改革的重要部分,不僅能夠方便供需雙方結算,而且有助于推動管容分配。
談及四大價區運價率高低差異的原因,劉毅軍稱,除了與建設成本有關之外,也可以看出國家有意于加強西南地區和東部地區的管道建設。
國家管網集團經營的跨省天然氣管道表顯示,中東部價區有28條管道,是四大價區最為密集的區域,也是國內天然氣消費的主力市場;西南價區僅有中緬線(瑞麗-貴陽段)一條主干線。
北京燃氣研究院副院長白俊等人發表的一篇文章顯示,為了落實好新的管輸定價政策,下一步要切實做好天然氣管道運輸能力、上下口的上下載能力、管道和上下口的已定容量和剩余容量、管網運行狀態和檢維修等基礎設施相關信息的及時、連續和公平公開,為托運商的管輸路徑選擇和優化創造必要且充分的條件。
天然氣管道運輸“一區一價”原則始于2021年6月。當時,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辦法(暫行) 》(下稱《價格管理辦法》)提出,以寧夏中衛、河北永清、貴州貴陽等管道關鍵節點為主要界限,將國家管網經營管道劃入西北、西南、東北及中東部四個定價區域。
《價格管理辦法》提出,管道運輸價格管理采取分區核定運價率、按路徑形成價格的方法。各價區運價率,按分配的準許收入除以價區內監審期間最末一年總周轉量分別計算確定。
其中,總周轉量為價區內所有管道周轉量之和。單條管道周轉量=管道運輸合同約定路徑的距離×結算氣量。管道運輸的準許收入=準許成本+準許收益+稅金。其中,準許收益率為8%。
2021年6月,國家發改委還發布了《天然氣管道運輸定價成本監審辦法(暫行)》(下稱《成本監審辦法》),提出天然氣管道運輸定價成本由折舊及攤銷費、運行維護費構成,并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運行維護費上限等主要參數取值作了具體規定,特別是將管道折舊年限由現行30年延長至40年。
王皓浩認為,得益于管網折舊期限延長,減少了當期成本等因素,這些運價率水平和此前分企業分管道運價率進行綜合對比,總體上略有下降,“這有助于擴大管道使用方的利潤空間”。
談及天然氣管輸價格未來趨勢,朱興珊認為,“一區一價”只是管道運輸價格的過渡性政策。下一步,建議進一步簡化為分區的“一票制”,即不論管道里程長短,同一區域的運輸價格都一樣,而不是按照運價率計算。
“其次要推進兩部制,即管容價格和管輸量價格分開,這將有助于推動長輸管道建設。”朱興珊表示。
白俊表示,未來在嚴格成本監審的同時,還要同步強化管網規劃與投資、建設與運行、管容申請與分配等信息的透明度,確保管輸服務獲取和利用的公平、公正和公開,提高管輸成本、管輸價格和管輸服務變化趨勢的可預期性,支持和保障所有經營主體公平參與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