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牛其昌
在多次發布異動及風險提示公告后,七連板“妖股”惠發食品(603536.SH)再次走出“準地天板”行情,股價創出歷史新高。
12月5日早盤,“預制菜”龍頭惠發食品在大幅低開8.08%的情況下極速拉升。9時41分左右,惠發食品即封漲停板,報18.38元/股,振幅達18.07%,換手率14.99%。
值得一提的是,惠發食品在近八個交易日走出一波八連板行情,累計漲幅達114.47%,成功帶動公司股價翻倍,距離年內最低點5.96元/股,累計漲幅超過208%,當前股價甚至超過了三年多前公司創下的17.85元/股的歷史最高點。
對此,惠發食品于12月4日晚間再次發布股票交易風險提示公告,澄清公司基本面未發生重大變化,公司股票交易頻繁,股價波動幅度較大,存在市場情緒過熱、非理性炒作風險,提醒投資者充分了解防風險,審慎投資。
針對近期股價大幅波動等相關問題,界面新聞記者多次致電惠發食品董秘辦,但截至發稿時未獲回應。

公開資料顯示,惠發食品起家于山東諸城,公司主要從事速凍類預制菜的丸類制品、腸類制品、油炸類制品、串類制品、菜肴制品等速凍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惠發食品于2017年6月登陸上交所上市,發行價7.63元/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實控人惠增玉、趙宏宇夫婦分別持股43.50%、2.84%。
另據官網資料,惠發食品已自主研發預制菜品2000余款,其中包含凈菜(肉)類、料包類、半成品類、成品類,最終形成冷凍預制菜品、冷鮮預制菜品、常溫預制菜品三大系列,菜品涉及魯菜、川菜、閩菜、蘇菜等八大菜系及各地域特色小吃等,菜品服務于多個餐飲渠道,孵化出多個餐飲品牌。
從消息面來看,近期一份“關于征求預制菜定義意見”的函件見諸于各大社交網絡平臺。
該函件顯示,為貫徹落實相關政策,加快研究制定預制菜定義及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在前期征求相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對預制菜定義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見稿。
上述意見稿對預制菜給出了定義,其中兩點最受關注:其一,預制菜不使用防腐劑;其二,主食類食品不屬于預制菜。
據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盡管上述意見稿有待官方確認,但制定預制菜國家統一標準,加強預制菜行業監管已在業內達成共識。正是在此背景下,預制菜板塊近日持續活躍。
另據媒體報道,11月22日,馬云持股99.99%的杭州大井頭貳拾貳號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成立全資子公司杭州馬家廚房食品有限公司,引發市場熱議。雖然公司尚未公開詳細的業務規劃和經營狀況,但其特別突出的食品銷售(僅限預包裝食品)業務引發了外界猜測。一度有市場觀點認為,其公司業務將延伸至食品深加工領域,馬云可能進軍預制菜市場的消息也就此傳出。
在此背景下, “馬云布局預制菜”登上熱搜,帶動A股預制菜概念板塊整體上漲。11月24日,A股預制菜概念股中有49家公司中有45家飄紅,其中惠發食品達成首個漲停板。
盡管后續馬云前助理一度澄清“馬家廚房不做預制菜”,但近期預制菜板塊一直較為活躍。
從國內預制菜行業來看,目前速凍調理肉制品市場的主要競爭格局為“南福建,北山東”,南方以安井食品(603345.SH)、海欣食品(002702.SZ)等加工企業為代表,主要生產魚糜類制品,如魚丸、貢丸等;北方則以惠發食品為代表,主要以生產畜禽類制品為主,如肉丸制品、獅子頭等。
界面新聞注意到,雖然近兩年來隨著預制菜概念的興起,相關概念股一度被爆炒,但在此輪暴漲行情之前,惠發食品的股價一直不溫不火,長期在6-9元之間徘徊。
從龍虎榜數據來看,機構專用席位多次出現在惠發食品的賣出方,而買入方中有知名游資席位出現,存在資金短期炒作的可能。
具體從12月4日來看,機構合計凈賣出1756.61萬元。知名游資東方財富證券拉薩金融城南環路證券營業部、東方財富證券拉薩東環路第二證券營業部分別買入1555.72萬元、1248.00萬元;寧波桑田路(國盛證券寧波桑田路證券營業部)、興業證券煙臺分公司分別賣出2969.67萬元、2076.13萬元。

從業績來看,自2021年以來,惠發食品便陷入虧損境地。直到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仍然在虧本。
三季報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04億元,同比去年增長16.08%;而歸母凈利潤為-2995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0.62%。
對于今年上半年業績虧損的原因,惠發食品表示,一是公司業務發展、渠道建設等因素導致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發生較多;二是公司雞肉等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生產成本增加,產品毛利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