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技術進步的速度絕不會放緩。”12月2日,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在“預見未來·前沿科創論壇”上判斷。無論對于科技界、經濟界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新的數字科技既是重大機遇,也意味著更大的挑戰。
“當前數字科技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加快發展,只有努力布局前沿、攻克關鍵技術,我們才能在這個能夠影響各行各業的新賽道中搶占先機。”在樊綱看來,有些應用可以被限制,但科學必須要發展,在人工智能領域我們要思考如何加緊追趕。另外,只有在研究上走到前沿,在制定標準和規范方面才可能可以走向前沿,才有可能成為規則的制定者。
自2022年11月底ChatGPT發布以來,大模型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科技再次出現革命性的技術進步。簡單理解,大模型就像是個“超級大腦”,它通過學習和記憶大量的信息,能夠理解和解答各種問題。
今年以來,國產大模型呈現百舸爭流的景象,數據顯示,截至10月份,中國已經發布了238個大模型,相較于6月份的79個翻了3倍。這是中國數字科技生態具有活力、數字科技企業緊跟世界潮流重視創新的表現。但與此同時,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此前表示重復研究開發基礎大模型是一種資源浪費。
“我們要發展大企業,要有大企業來領軍大研究。”樊綱說。他認為,重視中小企業沒有錯,但是只有大企業才有更多的經費和精力去做更全面的研究,可以持續在一個領域里做系統性、多方位的研究。創新有很大的風險,大企業才能持續投入和持續跟進,能夠不斷創造、做更加冒險式的研發。此外,大企業的研究還可以帶動小企業的研究。
樊綱認為,沒有大企業,我們在國際市場和國際科技發展就沒有話語權,面對科技快速進步的大趨勢,我們一定要重視大企業的發展。要認識到現在的競爭不是國內競爭,而是國際和國際市場的競爭,特別是在新一輪的科技競爭和技術創新當中,大企業的作用再次凸顯。
全國工商聯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民營企業中研發投入最多的三家公司分別為華為、騰訊、阿里巴巴,這三家企業的研發投入合計約占全國總研發經費支出的近7%。全球企業排名中,三家公司的研發投入均排在前二十位。這些數字科技領域的頭部企業在前沿科技方面都有各自探索布局和規劃。例如,騰訊早在2018年就開始了大模型訓練和推理的研發,設有實驗室專注量子計算、下一代機器人的研究等。
騰訊研究院前沿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強認為,重塑計算、智能升維、數實交互、未來連接這四種趨勢是數字科技發展的大方向。
“量子計算或會改變未來算力的方向,值得重點投入;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緊密結合,大模型技術運用到科學研發之中;沉浸式媒體更加真實,數字交互從在線發展到在場;星地直連通訊,未來能源網和未來交通網是技術發展趨勢……”
王強表示,邁入通用人工智能門檻后,AI有望成為通用目的技術,進而成為新的生產力,給全球經濟、社會帶來全方位的巨大影響。從本文到圖像、音視頻等更多維度,多模態將推動AI應用廣度,人工智能體的發展大幅拓展應用深度,生成式AI對科學研究的助益日益明顯,而AI與人類價值的對齊也會成為大模型的重要競爭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