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戴晶晶
COP28上,核能正在成為熱門話題。
據美國能源部官網消息,12月2日,美國與其他21個國家在迪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上發起《三倍核能宣言》(下稱《宣言》),擬推進實現到2050年將全球核能裝機容量較2020年增加兩倍的目標,并邀請國際金融機構的股東鼓勵將核能納入能源貸款政策。
目前,加入這一宣言的國家包括G7中的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和日本,歐洲國家保加利亞、捷克、芬蘭、匈牙利、摩爾多瓦、荷蘭、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瑞典和烏克蘭,以及韓國、蒙古、摩洛哥、加納和阿聯酋。
《宣言》提及,認識到核能在到本世紀中葉或前后實現全球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碳中和、將升溫控制在1.5℃以內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等七方面的關鍵作用。
“我們并沒有向任何人提出,核能絕對會成為所有其他能源的全面替代品。”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氣候特使約翰·克里(John Kerry)在COP28活動上表示,但根據科學、事實和證據,如果不發展核能,就不可能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
《宣言》簽署方承諾,通過共同努力,推動實現到2050年核能裝機容量在2020年基礎上增加兩倍的全球目標,同時認識到各參加國不同的國內情況。
此外,各國還承諾動員對核電的投資,包括通過創新融資機制;邀請世界銀行股東國、國際金融機構和區域開發銀行,鼓勵在必要時將核能納入其組織的能源貸款政策,并在獲得授權時積極支持核電,并鼓勵有授權的區域機構考慮向核能提供財政支持。
按照《宣言》的目標,2050年,全球核電總裝機量將達到11.79億千瓦。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數據庫顯示,目前全球共有在運核反應堆412個,總裝機容量約3.7億千瓦。2020年,核發電量約占全球發電量的10%,核電裝機容量約為3.93億千瓦。

全球第三大和第五大核電國中國和俄羅斯并不在《宣言》的簽署行列。
IAEA數據顯示,當前擁有最多核反應堆的國家為美國、法國、中國、俄羅斯和韓國,分別在運核反應堆93座、56座、55座、37座和25座。
中國同時也是核電在建規模全球最大的國家,目前建核電機組28臺。
《宣言》的強制性仍待評估。各國僅在聲明中表示,決心每年在締約方會議間隙審查這些承諾的進展情況,但并未制定更具體的審查標準。
《宣言》也同時呼吁更多的國家加入承諾行列。
在歷屆締約方大會上,核能并不被認為是解決氣候問題的主要措施之一。
在IAEA和多個機構的運作下,核科學和技術在COP26被列入締約方大會議程。
但核能的爭議一直存在,德國、盧森堡、葡萄牙、丹麥和奧地利在COP26公開反對歐盟將核能列為可持續能源。COP27上,核能也并未獲得太多關注或收獲相關成果。
COP28上,IAEA還宣布將于2024年3月在布魯塞爾召開由國際原子能機構和比利時聯合主辦的首屆核能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