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北京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京人壽”)股權,或迎來大變動。
近日,北京人壽并列第一大股東北京供銷社投資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北京供銷社”)擬將所持4億股股份,占比13.986%股權出清。該筆股權已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預披露時間截止至2023年12月25日。
藍鯨財經注意到,北京供銷社的退意,早已萌芽。2021年5月,北京供銷社曾將所持部分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掛牌股數為1.43億股,占比約為4.99%,轉讓底價為3.616億元。彼時,北京供銷社還未打算將北京人壽股權全部出清。
時隔兩年,該筆股權轉讓未有下文,直到北京供銷社此次掛牌手中全部股權的前一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公告,稱于2023年11月27日收到北京供銷社、山西晉城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對2021年5月掛牌出讓股權項目的終結申請,根據相關規定,現終結該項目。
次日,北京供銷社再度掛牌所持北京人壽股權,掛牌比例已從4.99%提升至所持全部13.986%。
對于為何北京供銷社要掛牌出清所持股權,北京人壽在接受藍鯨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京供銷社投資管理中心現持有北京人壽13.9860%股份,按照目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規定,屬于保險公司財務投資II類股東,其轉讓股權意向屬于股東單位正常商業行為,歷史上也曾有類似轉讓掛牌情形,均不會對北京人壽的日常經營產生任何影響。”
誠然,如北京人壽所言,曾有類似掛牌情形。成立于2018年2月的北京人壽,注冊資本28.6億元。股東持股比例相對平均,北京供銷社、北京順鑫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北京韓建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韓建集團”)分別持股13.986%,并列為第一大股東。華新世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草橋實業總公司與朗森汽車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分別持股12.5874%、12.4829%、12.4829%,此外還有樂普(北京)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持股也超10%,并無單一控股大股東。
在北京人壽的官網中,其尤其強調了股東資源的價值,“北京人壽的股東為北京市各個領域優秀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民營企業,股東資源豐富,實力雄厚。股東經營范圍涵蓋農業、醫療、健康、食品、醫藥、地產、建筑、大數據、汽車、能源、投資等各領域,均是北京著名集體企業和相關產業的領軍企業或佼佼者。
同時北京人壽提及,公司各股東價值理念相同,對“服務新型城鎮化,完善社會保障”的理念高度契合,均立志于長期投資保險業、更好的服務于城鄉社會保障事業,為我國保險市場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但事實上,北京人壽部分股東似乎已放棄在保險業長期深耕的打算。早在2020年,中國地熱能(現更名為“中國恒有源集團”,08128.HK)曾公告稱,其全資附屬公司恒友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擬出讓所持北京人壽1.43億股股權,占比4.99965%。后恒有源覓得北京潤古投資有限公司為受讓方,雙方簽訂協議并完成支付。但截至目前,恒有源仍為北京人壽股東,該筆股權交易未最終落地。
除北京供銷社外,北京人壽另一位列第一大股東的韓建集團,也曾擬出讓所持北京人壽股權。但在2022年,韓建集團卻與意向受讓方因爭議鬧上法庭。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韓建集團持有北京人壽4億股股權均處于凍結狀態,其中3.6億股被質押。
“保險公司股權近年來逐步降溫,監管對于新入局股東也有嚴格要求,覓得新資方并不容易”,業內人士評價道。
股權生變,北京人壽業績卻有向暖趨勢。2022年,成立第5年的北京人壽還未走出虧損周期,營業收入51.45億元,凈利潤-1.89億元。但轉入2023年前3季度,北京人壽實現扭虧為盈,凈利潤達到0.37億元。償付能力方面,2023年3季度末,北京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82.48%,較上季度末提高6.66%,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101.83%,較上季度末下降1.55%,整體充足。
從戰略布局來看,作為立足于北京的法人保險機構,北京人壽董事長郭光磊明確表示,將依托于首都的科技創新優勢,探索富有活力的互聯網化、智能化、移動化、科技化保險企業的路徑;將充分依托北京的醫養產業優勢,推動保險服務向醫療產業延伸,逐步形成高品質、重保障、有特色的產品服務品牌。